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示意图包含了政治、经济等多种信息。

图1西方内源近代化示意图       图2中国近代化示意图(1860-1949)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比较图1和图2,提取有关西方和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观点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于以解读说明。

2018-01-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②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③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④中国式道路是指国共合作完成革命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2017-08-14更新 | 73次组卷
3 .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提到“(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对于“旧工业”的解读正确的是
A.“旧工业”的出现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旧工业”的代表企业是轮船招商局
C.“旧工业”的代表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
D.“旧工业”衰落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2018-01-0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黄桥中学、口岸中学三校2018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
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主导
C.突出实用效率,批判祟洋虚无
D.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5 . 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中国文化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维新派利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时认为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赋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面对辛亥革命后政局的动荡不安、思想的异常混乱,陈独秀率先喊出了民主与科学,以唤醒民众觉悟,自觉自动地争取民主。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反孔批儒的战士却又仍然在自觉不自觉地承续着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的的儒学传统。

——摘编自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所主张的政治体制。
(2)解读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280字左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解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自幼接受严格的封建教育,熟读古代典籍。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阅读《西国近事汇编》等介绍西学知识的书刊,并游历香港,后参加顺天乡试失败,南归途中大购西书,认真研读,初步形成了维新思想体系。中法战争失败后,要求变法图强,进行宣传活动。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14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被派往英国流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连续发表《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翻译《天演论》,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含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