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改革与社会进步。

材料一   孝文帝迁都洛阳示意图


材料二   北宋前中期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化简表

年代收入/贯支出/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宋王安石变法背景的异同。
(2)材料三中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是否客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张之洞持此看法的原因。
2 . 晚清第一任驻英公使郭嵩焘通过对英国的军事、经济、政治、科技、外交以及文化体育等领域全方位的考察后指出,中国要想重新成为一个富国、强国,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军事,还要学习政治制度,应当向西方各个方面进行学习。可见郭嵩焘
A.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B.其主张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C.否定了洋务派的基本主张D.全盘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2021-07-08更新 | 9625次组卷 | 105卷引用: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4 . 清末钱宝琼在《中国数学史》中介绍了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他们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还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²+ac=bx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西学中国化的必要性B.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C.封闭落后的社会心理D.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时农民战争更大。”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B.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C.突破了君主专制制度D.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6 . 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立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这表明近代洋务学堂的创设
A.目的在于发展民族工业B.开留学教育之先河
C.符合中体西用的思想D.使教育理念日趋成熟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若望、南怀仁、安多、闵明我相继治理历法,兼明算学,而度数之理渐加详备。然询其所自,皆云本中土所流传。”传教士的这一做法,得到了清廷最高统治者的赞赏。康熙帝说,不仅西洋算法出自东方,就连西洋历法也同样得自中土。在统治者的倡导之下,“西学中源说不仅成为定论,而且成为当时知识界看待西学和中西文化关系的主流观点。

——摘编自黄爱平《明清之际“西学中源”》

材料二   洋务派以“西学中源”说为由,抵制顽固派的阻挠,设立同文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行“自强运动”。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不仅大力主张“西学中源”说还将其改造成“中体西用”说。维新派又打着孔子和尧禹的旗号鼓吹变法。梁启超说“言西政,必推本于古,以求其从同之迹。”要建设民主政治,设置议院,首先要考证“议院于古有征乎?”梁启超于1902年写古议院考》,论证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类似议院(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机构和议员的设置。虽无议院之名,而有其实也。”康有为等不少清儒都将中国上古的尧舜禹时代比作西方的民主、民权时代。

——摘编自黄敏兰《近代开放史上的“西学中源”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说得到清初知识界认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洋务派、维新派把“西学中源”作为其探索的理论根据的积极意义。
8 . “在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据此材料判断其反映的思想是
A.新思想萌发B.洋务思想C.早期维新思想D.康梁维新思想
9 . 观察如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
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
10 . 如图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的观点,这些观点都与“中国梦”有关。对于这些“中国梦”理解正确的是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洪仁玕: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
梁启超: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孙中山: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以免除帝国主义侵略

A.反映了中国人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梦”B.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C.展现了中国人追求近代化的“强国梦”D.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