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进化演变
材料一:自达尔文.赫胥黎等以生物学为根据,创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之说,其影响延及于世间一切之社会,一切之事业,举人世间所有事,无能逃出其公例之外者。
——杨度《金铁主义说》
材料二:严复指出所谓“物竞”就是生存竞争,所谓“天择”就是自然淘汰。“种与种争,群与群斗”其结果总是“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在严复看来这种自然规律也同样支配着人类社会“动植如此,民人亦然。”
——王晓明《西方进化论与近代中国社会》
材料三:不佞垂老,亲见脂那(支那)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
——严复《与熊纯如书》
材料四:英国学者最早将进化论推广到人类社会,认为竞争能够创造出最优秀的社会和最优秀的人,穷人是无法适应竞争环境的,最好任其死掉。德国学者认为,不同种族为生存空间而斗争,成功的种族必将扩大其生存空间。美国学者认为,达尔文的新方法解释了现实世界中“合适”的白种人自然地凌驾于其他“退化”了的有色人种之上的现象。
(1)请列举发生在20世纪初中国文化界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材料三作于何时?此时,严复为何深感失望?
(3)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概括三国学者对“进化论”认识的不同点。其共同的本质是什么?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进化论”认识的看法。
2016-12-12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届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高三上期第三周周清检测历史试卷

2 . 近代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相互作用、相互推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设置了一大批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学校,如京师同文馆(1862年)福建马尾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1866年)天津电报学堂(1879年)武备学堂(1895年)和南京陆军学堂(1895年)等。

—白莉、汪刘生《中西文化冲突与教育价值取向》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今时局变异,外侮交迫,非读万国之书,则不能通一国之书。”……他还具体指出,“今中学以经义掌故为主,西学以宪法官制为归。”他所注重的“中国经史大义”……实际上是经过康有为改造,并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公羊春秋”学说。(时务学堂)培养的大批人才如林圭、李炳寰、蔡锷、唐才质等,有的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坚,有的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骨干。特别是它促成了湖南各地新式学校的设立和书院制度的改革。

—《长沙时务学堂:开湘学之新风》

材料三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材料四   准此以定中国教育之方针,教于斯,学于斯,吾国庶有起死回生之望乎?依此方针,说其义于下方:(一)现实主义。唯其尊现实也,则人治兴焉,迷信斩焉。(二)惟民主义。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者也。(三)职业主义。现实之世界,即经济之世界也。……今之教育,倘不以尊重职业为方针,不独为俗见所非,亦经世家所不取。盖个人以此失其独立自营之美德,社会经济以此陷于不克自存之悲境也。

—摘编自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教育的进步与不足,并据此概括其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时务学堂在教育观念上的重大突破及其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时北京大学的办学宗旨。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主张的教育要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教育发展变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