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成书于约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古代数学典籍《九章算术》中记载了通过加减消元求解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直到拥有超强算力计算机的今天,这仍然是一种效率极高的算法.按照这种算法,求解元一次方程组大约需要对实系数进行为给定常数)次计算.1949年,经济学家莱昂提夫为研究“投入产出模型”(该工作后来获得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利用当时的计算机求解一个42元一次方程组,花了约56机时.事实上,他的原始模型包含500个未知数,受限于机器算力而不得不进行化简以减少未知数.如果不进行化简,根据未知数个数估计所需机时,结果最接近于(       
A.机时B.机时C.机时D.机时
11-12高一·广东惠州·期中
解答题-问答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解关于的不等式: .
2023-09-05更新 | 1853次组卷 | 23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1学段数学IID课程教与学诊断试题
4 . 解下列关于的不等式:
(1)
(2)
(3)
2022-11-07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5 . 解关于x的不等式:
2022-10-21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6 . 解下列关于的不等式:
(1)
(2)
7 . 甲、乙两位同学解答一道题:“已知,求的值.”
甲同学解答过程如下:
解:由,得.
因为
所以.
所以
               .   
乙同学解答过程如下:
解:因为
所以
               

.

则在上述两种解答过程中(       
A.甲同学解答正确,乙同学解答不正确B.乙同学解答正确,甲同学解答不正确
C.甲、乙两同学解答都正确D.甲、乙两同学解答都不正确
8 . 某校学生利用解三角形有关知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A处有一栋大楼,某学生选两处作为测量点,测得的距离为m,,在处测得大楼楼顶的仰角.

(1)求两点间的距离;
(2)求大楼的高度.(第(2)问不计经纬仪的高度,计算结果精确到m.参考数据:
2022-04-30更新 | 4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