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们认识产生差异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我国传统粮食安全观注重粮食供给数量,老百姓的食物80%来自水稻、玉米、小麦等主粮。现阶段,我国已实现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居民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在此背景下,大食物观不断形成。从生命进化的角度看,食物的本质就是提供维持生物体运转的能量,谷物、蔬菜、肉蛋奶甚至微生物、合成物质都可以成为食物。因此,大食物观主张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不仅要关注数量安全,而且要关注质量安全、食物结构安全和生态安全。如今,老百姓饮食更讲究营养、健康,更注重蛋白质、纤维、微量元素等均衡搭配。

如何践行大食物观?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结合给蛋白质的创新研发带来了无限可能。有人认为,通过科技创新合成高蛋白食品能实现食物供求平衡,应该大力推进。也有人认为,合成蛋白在口感等方面仍无法与传统肉蛋白相比,其对身体安全健康方面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应审慎对待。

(1)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认识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形成大食物观所经历的思维过程。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人们对合成食品为什么会持不同的态度。
2024-03-21更新 | 101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长期以来,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或宣扬中华文明外来说,或贬低中华文明的发展水平和成就,或抱着极端怀疑的态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传递出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力量。这说明,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①能够推动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
②产生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③能通过中华文明的自身来验证中华文明的真理性
④意在使中华文明摆脱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02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政治试题
13-14高二下·甘肃兰州·期末
3 . “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
D.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并相互转化
2023-12-04更新 | 791次组卷 | 38卷引用: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政治试题(清北班,一)
4 . 《F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明令禁止携犬乘坐除出租汽车以外的公共交通工具,对此有人赞同,也有人认为这会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不宜一刀切,小型犬应该可以乘坐任何公共交通工具。根据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由于人们立场、观点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②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真理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主体差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选择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规律,自觉站在集体的立场上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夏日炎热、光照强烈,人们出门在外没有采取防晒措施容易引起皮肤发红甚至刺痛。这时,大多数人会认为面部发红是晒伤造成的。医生提醒,面部发红不一定都是因为晒伤,也可能是日晒紫外线刺激引起的玫瑰痤疮,需要经过皮肤科专科医生面诊,对症治疗。这体现了(     
①人的认识受知识结构、认识水平等的限制
②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可以有多个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柳宗元写的《早梅》和《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都与“梅”有关,但两首诗所寄托的情感却是不一样的。这主要(     

①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②反映了客体的不同属性
③源于不同时期的实践经历
①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上升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该观点(     

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023-03-17更新 | 274次组卷 | 9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柿饼是用柿子制成的饼状食品,在柿饼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层白色的粉末,不过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层白霜到底是什么,于是网络上开始流传这是人工添加的防腐剂。对此,专家指出,柿饼上的白霜是柿饼在制作过程中天然形成的糖霜,并不是防腐剂,对人体无害,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这佐证了(     
①表象往往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真实联系的把握
②真理是相对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③真理以谬误为起点,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④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逆向考研”是指学生从较高级别高校考研到较低级别高校深造的一种现象。在世俗观念里,“向下”考研被视为没出息甚至失败行为,但有的人认为冲着较低级别高校的特色专业去无可厚非,还有人认为这是尊重个性发展的明智之选……人们对“逆向考研”看法不一的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经过亲身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不科学的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限于具体实践水平
③立场观点的不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结果
④不同人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认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但“三孩”政策却引起巨大争议。有人认为三孩家庭负担过重,教育成本过高:有人认为“三孩”政策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对这一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感性认识并不可靠,必须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得到真理
③受主观因素影响,人们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认识
④对三孩政策的反复争论往往有利于深化人们的认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