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们认识产生差异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逆向考研”是指学生从较高级别高校考研到较低级别高校深造的一种现象。在世俗观念里,“向下”考研被视为没出息甚至失败行为,但有的人认为冲着较低级别高校的特色专业去无可厚非,还有人认为这是尊重个性发展的明智之选⋯⋯人们对“逆向考研”看法不一的原因可能是(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限于具体实践水平
②认识和发展真理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③立场观点的不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结果
④不同人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认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1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最简单的肢体语言就是打手势,这几乎是世界上的一种通用语言,不过,不同的手势在不同的国家,表达的意思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OK的手势,如果在大多数的国家都是正面的意思,但要是在巴西,却成为了一种不礼貌很粗鲁的含义。这说明(     
①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对手势表达的意思存在不同的认识
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14高二下·甘肃兰州·期末
3 . “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
D.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并相互转化
2023-12-04更新 | 791次组卷 | 38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咸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23-24高二上·河南·阶段练习
4 . 动漫只是给小朋友看的?这其实是种误读。当你十岁、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时,回看那些曾深刻影响自己的动漫作品,明显能获得不同的感受与体悟。这说明(        )
①认识的主体是不断发展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       
④认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夏日炎热、光照强烈,人们出门在外没有采取防晒措施容易引起皮肤发红甚至刺痛。这时,大多数人会认为面部发红是晒伤造成的。医生提醒,面部发红不一定都是因为晒伤,也可能是日晒紫外线刺激引起的玫瑰痤疮,需要经过皮肤科专科医生面诊,对症治疗。这体现了(     
①人的认识受知识结构、认识水平等的限制
②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可以有多个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据英国《卫报》2021年1月12日报道,国际专家组成员之一、德国公共卫生机构流行病学教授伦德茨指出,弄清病毒起源不能草率地下结论,“我们可能只会提出设想,却无法拿出一个科学的证明”。弄清病毒起源不能草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病毒起源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病毒起源问题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③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④人们对病毒起源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制约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23-07-30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近年来,人们对这首诗的理解一直争议不休,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很唯美的作品,有人则认为这是一首很消极的作品。这是因为(     
①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客观评价标准
②受多种因素影响,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④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受人自身情感的影响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22-12-1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针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再次在涉疆问题上污蔑抹黑,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应,“美国妄图把谎言重复1000遍,我们就要把真相重复10000遍。关于中国新疆的事实和真相,美方看还是不看、信还是不信,它永远像天山一般坚不可摧,如天池一样清澈无瑕。”中方的立场是基于(     
A.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B.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C.认识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特点
D.真理的内容和形式是客观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受到观众喜爱,抖音推出的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也非常受欢迎,相关话题播放量已超5亿。《大家聊唐诗》节目分享的“读诗为什么使我们更有力量”吸引了570万人次在线观看。这些出圈的诗词节目充分表明,中国古典诗词在当下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借助高科技或新的传播平台,古诗词正筑放出新的魅力。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芯片,最大的同心圆,可以激活、开启当代人优雅的生存智慧。但人与人的年龄、职业、身份不同,对诗歌的认识也不同。有人认为,诗意味着一种优雅的生存状态:有人认为,只有诗歌才能够医治理性带来的创痛;还有人认为,诗是参加雅集唱和的一种技能。

古圣先贤的智慧、品格可以光照当下,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一盖指路明灯。青少年若能够从诗词中读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的力量,进而让古人的诗和当下的人之间产生一种呼应,这样就完成一种诗词上的传承,文化上的赓续。


(1)结合材料,运用“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中国古典优秀诗词的当代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分析不同的人对诗歌有不同认识的原因。
(3)请你为如何厚植青少年中华文化根基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实生活中,偏见是普遍存在的。因地域、种族、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不同而引发的诸多偏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二某班以“偏见的哲思”为主题举行辩论赛。辩论双方表达各自观点并展开论证,见下表。

观点开篇立论
正方:偏见可以克服偏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主体的主观性错误,如盲目崇拜权威、拘泥于片面的成见、轻率下结论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必然可以克服这些主观性缺陷,逐渐摆脱偏见的束缚,最终达至无偏见的认知。
反方:偏见不可克服偏见是人们受历史传统制约而形成的思维定势。作为认识,偏见不等于错误,它由历史传统造成并构成理解者的某种视野。由于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中,在接受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同时,就意味着获得了看问题的既定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
假设你被邀请加入这场辩论赛,你支持哪方观点?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进一步阐明你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
2022-09-26更新 | 474次组卷 | 1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