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体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1 . 美文阅读。

乡村的声音

丁纯

早年,乡村是安静的。潺潺的流水声,唧唧的虫鸣,还有那四季的风声、雨声……这些声音自然天成,不加任何修饰,是天籁,沉积在人的内心深处。深秋,夜阑时独坐院内,听蟋叫,听秋风掠过枝头,油然生出“草木无情,有时飘零”的人生况味。每次读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总回忆起故乡的初秋时节。

当然,除了天籁还有人籁。安谧的乡村也会有偶尔的热闹。农闲唱大戏。村口不知何时搭起了戏台子。演出的节目是泗州戏抑或黄梅戏的传统曲目。戏班子大概只是临时搭起的草台班子,几个人随便拾起来的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组成的乐队,演出曲目就那几个,《二小赶脚》《喝面叶》《女驸马》《天仙配》等。若在寒冷的冬夜,演不成戏了,几个人喝完几杯白干酒,凑在了一起,摆弄着音乐,自娱自乐。横笛的婉转悠扬,琵琶的铿锵有力,二胡的愁肠寸断。

其实,乡村白昼的安静是这些声音衬托的。村民最熟悉的声音,是村口吊在白杨树上的大喇叭发出的,它将世界消息搬到了村口。在没有网络的年代,大喇叭将最新资讯带给乡亲。还有省电台的名牌栏目《听众点播的歌曲》《军港之夜》《游子吟》《故乡情》等,都在这只大喇叭唱出。后来,电视昂首阔步地进村了,大喇叭灰溜溜地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后来,村里通了网络,人们又开始怀念那只大喇叭。

直到今天,我还沉迷于乡村一些市井声音。收破烂的、卖豆腐的、推货郎车的,这些声音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有删改)

1.第1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句子是个病句,请把修改后的正确答案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
2.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之妙处。
后来,电视昂首阔步地进村了,大喇叭灰溜溜地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哪些回忆中的“人籁(籁泛指声音)”?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
2024-03-09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玩转小考】绵阳某中学英才学校(2022级)小升初招生考试真题精编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2 . 现代文阅读。

湮没在岁月中的读书时光

①踏上海岛,世界更安静了。沿着石子铺成的小路往前走,看到爬墙虎掩映着的绿房子,房前有一大片花圃,这就是我成长的故园。那一年我13岁,坐在花间的小石凳上,捧着一本《红楼梦》,从午后读到黄昏。

②记不清是从何时起,到了周末,我坐在园子里,享受静静流淌的阅读时光。

③园中读的自然是闲书,好在母亲从不认为闲书是“无用的书”。母亲年轻时家里穷,没上过几年学,这成了她的一桩憾事,她也因此认为读书是第一等好事。每每看到我读书,她的目光里就隐隐地闪着光,恍若看到希望。

④那个年代,课外书不多,偶尔买回一本,我便视作珍宝。这本《红楼梦》是我一个好朋友的父亲从外地买回来的,看到它我眼前猛地一亮,跟好朋友商量了许久,她才勉强答应借给我看一周。

⑤我正看得起劲,听见母亲隔窗喊道:“该吃饭了。”我站起身舒展舒展腰,远远地看到我的好朋友朝我家过来,赶紧把拿着书的手背到身后。

⑥“说好的,我来取书了。”她走到我跟前并硬声说道,果然是来催我还书的。

⑦我刚想开口说话,喉咙里像伸出一只手,把到嘴边的话摁了回去。沉默片刻后,我突然结结巴巴地说:“书……不小心丢了。”她呆住了,脸上露出比哭还要难看的神情。

⑧“当心蜜蜂。”慌乱中我随手一指,她扭身看去,我趁机把书藏在花叶间。随即跑上前去,把她拖进屋,我拿出一堆零食,说:“送给你,算我向你道歉。”

⑨哄走了她,我正暗自得意,身后传来一声低吼:“把书拿出来。”母亲的目光紧紧盯着我。

⑩“窃书不为偷。”我为自己辩解。

⑪母亲瞪大眼睛喝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做人,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第一次见母亲生这么大的气,我很羞愧,将头低了下去。

⑫我把书还给了好朋友,后来搬家的时候,她又送给我留作纪念,我一直珍藏至今。这本《红楼梦》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

⑬上高中的时候,离家很远,我只好住校。繁重的学习,让我喘不过气来。但我还是抽空阅读,尤其爱读诗歌。每一首小诗,都如清晨的露珠般清澈美好,滴落在我的心间,让烦躁的心变得很宁静。

⑭上班以后,变得很忙碌,但在空闲时,我尤爱读散文,那忙碌的生活似乎也放慢了脚步。除了读书,我还尝试写作。最初的几年间,稿件采用的少,被退回的居多。多丽丝·莱辛的话提醒了我:作家不会出自没有书的房子里。

⑮我淘来很多新书,塞满两个书柜。随后的很多年间,一杯茶一卷书,伴我度过宁静孤独的时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倘若哪天没读书,我便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似白活了一天。

⑯夜深人静,再次提起笔,心里多了份坦然。那些顺着笔尖淌出的文字,洒落在纸页间,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将稿子一篇篇寄出。意外的是,投出的稿件相继发表了。

⑰又是一个晚上,月光透过窗棂,洒入书房。我坐在桌前,捧起一本书,开启心灵的旅行。从青涩到成熟,读书让我经历一次次的蜕变。那些细碎的读书时光,弥漫在心灵深处,寂静生香。

1.阅读全文,完成表格内容。
读书读书的意义
13岁时读《红楼梦》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
高中时读诗歌(1)__________________
上班后读散文(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伴“我”度过宁静孤独的时光
2.文中两处写到母亲的“目光”,试揣摩母亲当时的心理有何不同。
A.每每看到我读书,她的目光里就隐隐地闪着光,恍若看到希望。
B.母亲的目光紧紧盯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母亲瞪大眼睛喝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做人,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改为“母亲喝道:‘快把书还回去!’”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09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玩转小考】成都某西川中学(2023级)小升初分班考试真题精编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3 . 课内阅读。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接我一顿也好!”

1.选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对桑娜进行了描写。
2.对“她的心跳得很厉害”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
3.“忐忑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同它意思相近的歇后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在下面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段文字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了细致人微而又真实的刻画,从中你能够感受到人物怎样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请用一些词语把人物复杂的心情写出来。(至少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玩转小考】成都某外国语学校(2023级)小升初招生考试真题精编(二)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4 . 现代文阅读。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了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罩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街上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道。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啊!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外,还送给邻里乡亲,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样样都精致。

⑧衣柜的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我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⑪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儿?

1.文章第①段起__________的作用。奶奶的手的神奇魔力表现在哪里?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
5.文章以“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有何妙处?请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
6.用一两句话写出你阅读这篇文章之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
2024-03-05更新 | 280次组卷 | 2卷引用:【玩转小考】成都某天府第七中学(2024级)小升初分班考试真题精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5 .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练习。

百合花开

①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

②在草丛里,它独自开着。它几乎和我一样高,花朵像lǎ ba       )一样大,却一点儿也不张扬,白色的花瓣微卷着,露出嫩黄的蕊。擎起它的根茎好像不胜重力地自然弯曲,让它看上去那么高贵,却又那么孤寂。

③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

④父亲说,这是野百合。因为我喜欢,父亲决定把它带回家。我本以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没想到,父亲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先清除了周围的一大片杂草,很快,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了。可它又是那么无助而脆弱。我担心它那瘦长的根茎,风一吹就会被折断。父亲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锄头从四周开始挖土,他掏得很深。我全神贯注地守在一旁,扶着花朵。很快,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球茎,完整地悬空出来。

⑤父亲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着球茎,把花朵搁在肩膀上。我欢天喜地地跟在父亲身后。那朵百合花在父亲的肩头一颤一颤的,正冲我笑嘞。

⑥父亲把它种在屋旁的菜地里,用一根小木棒将它固定好。经过一番腾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不振。我疑惑地问父亲,它还能活么?父亲笑笑,说你明早来看它。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里。只过了一夜,野百合似乎适应了新环境,精神抖擞地立起来。硕大的花瓣上,还有几颗露珠在晨光中闪烁。我的整个暑假,因为它,多了许多憧憬和幻想。每天,我像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风中摇曳,看蜜蜂在它的花蕊里沾满嫩黄嫩黄的花粉……

⑦九月天气逐渐转凉,野百合也在一阵阵的凉风中逐渐枯萎、凋零。看着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球茎分瓣,来年会变成几棵,父亲将百合花的球茎挖出来,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

⑧八岁那个冬天,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迟迟没有冒出来,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美丽的雪花,春节的喜庆,使我几乎忘了野百合的事。春天来了。太阳的温暖改变了这个世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

⑨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教会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是他给予我的欢乐太多,让我二十年都不愿走出他给我的幸福时光。可他又是多么残酷,二十年前就丢下我独自远去。让我经常在这一刻谈笑风生,下一刻便愁云密布。

⑩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尽一生去寻找、捡拾。我常常会突然忘却自己身在何处,满心满眼都是父亲的影子,伸出手却总也触摸不到他。那倏然间的惊悚,似一个无底的深渊,无论我怎么努力,世界的一角已无可挽回地沦陷……直到今天,每当看到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惆怅,我知道它们中永远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长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爱无限地放大,最爱我的父亲也不会再回来。可我仍固执地相信,还有许多野百合在某个荒野一年年jì mò       )地盛开。它是我孤寂中的念想,迷茫时的希望,是当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时,亮着的最后一束光芒……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6年01期,略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lǎ ba(      )        (2)jì mò(      )       
(3)摇(      )          (4)萎靡不振(      )
2.依据提示填空,完善文本线索。
百合花初见百合花_______枯萎、凋零_______又见百合
“我”的情感变化喜欢憧憬和幻想忧伤兴奋_______

3.第④段中“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这句话中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按要求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
此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野百合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百合花的枯萎、凋零让人感伤,告诉“我”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
B.父亲让“我”知道一朵花是怎样长成的,教会“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
C.百合花移栽后,到春天长出一溜青苗,让“我”看到蓬勃的希望。
D.再次看到百合花,“我”沉浸在惆怅伤感中无法自拔。
2024-03-05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玩转小考】成都某棠湖外国语学校(2023级)小升初招生考试真题精编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6 . 向泥土敬礼

耿立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泥土有脾气,你不要拗,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离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看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这是在推己及物想像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了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1.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以“向泥土敬礼”为题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谈一谈你对文章第⑧段“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9-22更新 | 42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7 . 读世界名著《骑鹅旅行记》节选,完成要求。

①他爬到了长满荆棘和黑莓藤蔓攀缘的厚石头围墙上,坐在那里环顾着自己的家。那是一座用石头砌墙、木头作支架的白色小房子。其他附属的房屋也很小,耕地窄得几乎连马都无法在上面打滚。可是这地方无论怎么小怎么穷,对他来说已经够好的了。他现在除了在牛棚的地上找个洞以外,再也不能要求更好的住所了。

②这天天气好极了。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而他却坐在那里十分难过,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引起他的兴致。//

③他从来没有见过天空像这样蓝。候鸟都回来了。他们从海外飞来,越过了波罗的海直奔斯密格虎克,正向北飞行。鸟的种类很多,但是别的鸟他都不认识,只认识那些排成“人”字形的大雁。

④有几群大雁已经飞了过去。他们飞得很高,但是仍然能够听见他们的叫声:“现在飞向高山,现在飞向高山。”//

⑤当大雁们看到在院子里漫游的家鹅时,就一边朝大地低飞,一边喊着:“跟我们来吧!跟我们来吧!现在飞向高山。”

⑥家鹅不由得抬起头,听着大雁的叫声。他们回答说:“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

⑦如前所说,这天天气格外晴朗,空气清新,春风拂面,这时飞行真是一种享受。随着一群一群的大雁飞过,家鹅越来越动心了。他们中间有几只扇着翅膀跃跃欲试,但是一只老母鹅总是说:“别犯傻!你们一定会受冻挨饿的。”

⑧大雁的呼叫却使一只年轻的维鹅真的动了心。“再过来一群我就跟着他们飞走。”他说。

⑨真的又过来一群大雁,他们照样呼唤。那只年轻的雄鹅答道:“等一等!等一等!我就来。”

⑩他张开翅膀朝天空飞去。但是他没有飞行的习惯,于是又落到了地上。

⑪大雁们还是听到了他的叫声。他们掉过头来慢慢地朝回飞,看他是不是真要跟着去。

⑫“等一等!等一等!”他一面叫着一面进行新的尝试。//

⑬男孩坐在围墙上,这一切都听得一清二楚。

⑭“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⑮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又忘记了他是多么弱小无力。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你可千万不要飞走啊!”他喊道。

⑯恰恰就在这一瞬间,雄鹅学会了怎样腾空而起。他来不及抖掉男孩就飞向了天空。

⑰雄鹅飞得那么快,男孩都感到头晕目眩了。等他想到应该放开雄鹅的脖子时,已经到了高空。如果他现在一松手,肯定会掉到地上摔死。

⑱要想舒服一点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设法爬到鹅背上去。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爬了上去。然而要在翅膀中间光滑的脊背上坐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翅膀还在不停地扇动。为了不滑下去,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

1.用“√”选择关于本书作者的正确信息。
丹尼尔·笛福(          马克·吐温(        塞尔玛·拉格洛芙(     
2.本书上述节选的故事情节已用“//”进行划分,请用小标题概述如下。
(      )(      )(      )(      )
3.这本书上述故事情节中,初读时哪些情节让你觉得十分离奇,可用心细读后你发现这些情节背后,却也蕴含着符合情理的生活逻辑?
__________________
4.《骑鹅旅行记》这本书你读完了吗?说说你对“外出旅行”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
2023-08-0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8 . 阅读《表里的生物》(节选),完成练习。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1.这段文字中作者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方面列举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4.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对于“声音”的认知与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B.尽管“我”对“声音”的认知有失偏颇,但也经历了探究思考的过程。
C.在“我”看来,“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也能发出和谐的声音。
D.列举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听到的声音,可以更有力地证明观点。
2023-07-3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9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你很特别

【故事梗概】

①微美克人是一群木头人。他们都是木匠伊菜雕刻成的。每个微美克人长得都不一样。

②微美克人每天只干一件事,就是互相贴贴纸,对欣赏的、喜欢的,有能力的就贴上全星星贴纸;对不喜欢的、没能力的就贴上灰点点贴纸。木头人胖哥因为长相普通又什么都做不好,被贴了满身的灰点点贴纸,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卑自怜,不敢出门。

③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微美克人——露西亚。她身上既没有灰点点也没有全星星,不是别人不给她贴贴纸,是因为贴纸根本贴不住。胖哥想和露西亚一样,露西亚告诉胖哥,只要去找创造他们的伊菜,就能变得和她一样。

④于是,胖哥来到了他的创造者伊莱身边,并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他。伊莱告诉胖哥:“当你在乎贴纸的时候,贴纸才会贴得住。”他让胖哥相信他的爱,不要在乎那些贴纸。当胖哥心里开始相信伊莱的话时,身上的一个灰点点贴纸掉了下来……

【精彩片段】

①然而,那些什么都不会的人,就只有得灰点点的份了。

②胖哥是其中之一。他想要跟别人一样跳得很高,却总是摔得四脚朝天。一旦他摔下来,其他人就会围过来,为他贴上灰点点。有时候,他掉下来时刮伤了身体,别人又会给他贴上灰点点。然后,他为了解释他为什么会摔倒,讲了一些可笑的理由,别人又会给他再多贴一些灰点点。

③不久之后,他因为灰点点太多,就不想出门了。他怕又做出什么傻事,那样别人就会再给他贴灰点点。其实,有些人只因为看到他身上有很多灰点点贴纸,就会跑过来再给他多加一个,根本没有其他理由。

④“他本来就该被贴很多灰点点的,”大家都这么说,“因为他不是个好木头人。”

⑤听多了这样的话,胖哥也这么认为了。他会说:”是啊,我不是个好微美克人。”

1.(1)读了故事梗概,想想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事情,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胖哥被贴满灰点点,自卑自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彩片段描写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仔细梳理,胖哥因为哪些事情被贴上了灰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露西亚身上既没有灰点点也没有金星星,是因为既没有人讨厌她,也没有人喜欢她。(      )
(2)故事梗概中的木匠伊莱和创造者伊莱指的是不同的人。(      )
(3)木头人们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得到金星星的木头人会很高兴,得到灰点点的木头人会很自卑,不管高兴还是自卑,他们都活在别人给的记号里。(      )
4.胖哥为什么说自己不是一个好微美克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故事梗概和精彩片段,从胖哥、露西亚或者伊莱中选择一个人物,谈谈这个人物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7-29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10 .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咸菜茨菰汤

①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②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③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菰片,那就是咸菜茨菰汤。或者叫茨菰咸菜汤,都可以。

④我小时候对茨菰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菰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菰,而且是不去茨菰的嘴子的,真难吃。

⑤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菰,并不想。

⑥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菰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菰,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菰、土豆。因为久违,我对茨菰有了感情。

⑦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菰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⑧北方人不识茨菰。我买茨菰,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这是茨菰。“茨菰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⑨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

⑩我想念家乡的雪。

(作者汪曾祺   文章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作者对茨菰的情感态度。
时间小时候离家三四十年前好几年前几年
情感态度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家”的咸菜汤,“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原因是:________
3.文章第⑨自然段“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是因为(     
A.我的故乡有下雪天喝咸菜汤的习惯。
B.茨菰在北京很少见,我现在喜欢吃。
C.咸菜茨菰汤是家乡的味道,我想念家乡。
D.我从小就爱喝咸菜茨菰汤,很多年没有喝了。
2023-07-27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