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06-25 29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先后开通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艺术及其精神随之传至世界各地,并为世界艺术发展贡献着智慧。《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一书,主要将中国绘画艺术置于西方绘画艺术的坐标系中,从“东学西渐”的角度重点审视和探讨了中国艺术对世界艺术的影响和贡献。

本书认为西方一部分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所以在创作中能取得辉煌的成就,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中国绘画的深刻影响。传统西方绘画用面表现物象,而中国绘画用线表现物象,空中的云、河中的水本来无线,但画家都用线条来表现。至近现代,西方画家的作品凡有新意者,大多是改面为线而创作的,这是画家们借鉴中国绘画艺术得来的益处。

中国绘画艺术对世界艺术的影响,说到底是对中国之外的绘画创作者及其作品的影响。本书中,作者以毕加索的画作为例展开论述。毕加索早期的绘画以写实为主,但后来,他的画作以线条作为绘画的语言,笔法写意,绘画风格由具象转为抽象,实现了从画“形”到画“意”的转变。这和他长期临摹中国画和倾心于中国绘画所倡导的价值追求颇有关系,毕加索曾赞许到“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的艺术”。而用线条造型,正是中国绘画艺术影响到和区别于其他风格绘画艺术的显著标志。

本书认为,西方绘画注重科学原理,中国绘画则更讲究哲学精神。因此,西方绘画重在写形,强调视觉享受或冲击力;而中国绘画重在写心、畅神,强调人格的修炼、性情的抒发、思想的表达。也就是说,在中国绘画理论视域中,绘画不过分强调描绘对象的真实与否,即不仅要画见到的“实”的东西,同时还要画见不到的和那些想象的“虚”的东西。西方画家们仅在近一百年前,才领会其奥妙,而中国的画家们,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在创作中自觉践行了这种理论。

笔者认为,深入挖掘中国艺术对世界艺术的影响和贡献迫在眉睫。中西方艺术的交流应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若单纯注重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既不利于客观、清晰地认识西方艺术,也不利于有效地吸收外来艺术。重估中国艺术的历史价值与贡献,有利于我们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推动时代艺术创作的繁荣,彰显大国的时代风采和永久魅力。

(节选自陈华文、周璇《评<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一书重点谈了丝绸之路开通和中国艺术对世界艺术的贡献。
B.该书认为毕加索的绘画风格由具象转为抽象,是直接或间接受到中国绘画影响的表现。
C.该书指出了因注重科学原理而排斥写心、因讲究哲学精神而轻视写形的两种绘画特点。
D.该书认为中国绘画越过了以面表现物象的阶段,直接以线表现物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将中国绘画艺术置于西方绘画艺术的坐标系中,审视探讨了中国艺术对世界艺术的贡献和影响。
B.本文在论证时以论述《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一书的内容与观点为主,以阐明本文作者的认识为辅。
C.《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以毕加索的画作为例,有力地证明了西方画家取得辉煌成就都是借鉴中国绘画艺术而得到的益处。
D.本文首尾两段都提到了“中国艺术对世界艺术的影响和贡献”,前后照应,强调了中国艺术的历史价值与贡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毕加索绘画风格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长期临摹画作,更要倾心绘画所倡导的价值追求。
B.近一百年前西方画家才领会中国绘画虚实结合的奥妙,可见西方画家并不追求哲学精神,只重科学原理。
C.中国艺术对世界艺术尤其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艺术发展贡献着智慧。
D.彰显大国的时代风采和永久魅力,重估艺术的历史价值,才能解决好“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的问题。
2018-04-09更新 | 153次组卷 | 5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三奶奶的小木船

吴建

三奶奶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木头在遛弯儿:“木头,咱们这辈子还能去南海看看不?”木头知道奶奶“去南海看看”的意思,就拍了一下自己的腿,叹了一口气:“唉!都是我,拖累你了!”三奶奶的眼圈有些发红,苦笑了一下:“算了吧,咱都老了,走不动了,听说去南海先坐飞机再坐轮船,千里遥远的,这辈子想想就算去了。”

三奶奶和木头两个人一块儿过,大门上挂着“烈属”的红牌牌。这个红牌牌让三奶奶脸上荣光了一生,也心痛了一生。

没过几天,三奶奶问木头:“木头,快告诉我,咱们薛河的水是不是流向西湖的?”

“是呀。”

“西湖水是不是流向东海呢?”

“对呀。”木头弄不明白三奶奶问这些做什么。

三奶奶又说:“那东海的水一定是通南海的,对不?”

木头愣了一下,说:“是呀,还别说你知道的真不少呢。”

听木头说是,三奶奶昏花的老眼瞬间亮了。

过了些日子,三奶奶又对木头说:“木头,咱们找人做一只小木船吧?”

木头不明白地看着三奶奶:“你做小木船干啥?不当吃又不当喝的。”

“我看见有人把河灯放在小木船上,河灯就不会下沉,顺着河水往下漂,听说能漂很远很远,挺好玩的。”

木头心里想,你都多大年纪了,还放河灯?怪不得有人说老人是“老顽童”“老小孩”,看来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

几天后,三奶奶拿回家一只小木船,像拿个宝贝一样欣喜地反和正地看。

夏季的一天,山洪暴发,薛河涨水了。三奶奶踮着小脚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木头急急地出了门:“快,木头,咱们走。”三奶奶把小木船放在轮椅后面,她自己背着一个布包,“木头,走,咱们下河去。”三奶奶推着木头到了河边。

河水暴涨,黄龙一样滚滚向西。三奶奶把那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一双发了黄的老布鞋,就是那种手工的,千缝百纳能踢死牛的老布鞋。木头一惊,突然明白了三奶奶要做什么了。

三奶奶小心翼翼地把老布鞋放入小木船里,再用绳子固定好,然后把小木船缓缓地推进了河里,那只载着老布鞋的小木船就顺着浪涛向下漂去。三奶奶看着越漂越远的小木船,松了一口气:“好了,这下老三就能穿上我做的鞋了。”

那只小木船越漂越远,三奶奶的心也好像跟着小木船漂走了:“老三啊……六十七年了呀,我一直想给你送这双老布鞋,去南海太远了。再说,木头这个样子,一会儿也不能离人,我没办法呀………晚上我只要一合眼,就看到你光着脚丫子在大海里……我和木头也没有多少日子了,就要去见你了……”原来,三奶奶心里一直藏着一个故事,三奶奶的故事只有木头知道。

六十七年前,三奶奶过门才三天,三爷的部队就接到了攻打海南岛的命令。三爷脱掉脚上结婚时的新布鞋,穿上那双露着脚趾头的烂布鞋就要走。那双新布鞋是结婚时借对门二蛋的。三奶奶一把拉住了三爷:“急啥呀?”三奶奶也顾不上脸面了,央求婆婆去东家借鞋布,西家借鞋底,点灯熬油整宿没睡觉,也只赶出来一只,另一只才刚起头儿,三爷就穿着那双露着脚趾头的旧布鞋跟着部队走了。三爷走时对三奶奶说:“媳妇,慢慢做,等我打完海南岛回来再穿也不晚。”谁知三爷这一去就没能回来。

后来,三爷的连长回来了,他们是同乡。连长是拄着一双拐杖回来的。连长握着三奶奶的手说:“他是个英雄,没有他就没有敢死队!”连长说着从一个小箱子里拿出一只老布鞋,那是一只露着脚趾头的褪了色的旧布鞋。连长双手托着,像托着一枚军功章,给三奶奶……原来,三爷带着敢死队强渡琼州海峡时英勇牺牲了。连长只抢回了三爷的一只漂在海水中的鞋子。三爷的声音一直在连长的心头炸响:“如果我光荣了,请你照顾好我的女人!”

连长留下来了。木头就是那个连长。

望着越来越远的小木船,木头忽然缓缓地抬起右手,向小木船和那双老布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选自《海燕》2019年第3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题目中将老人和小木船放在一起,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暗示小木船具有某种特殊意义。
B.三奶奶要照顾木头不得不放弃了亲自去南海的夙愿,而漂流小木船这个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遗憾。
C.那只露脚趾的旧布鞋是三爷留给三奶奶的唯一物件,它寄托了三爷对三奶奶的绵绵深情。
D.小说主要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情节,语言简洁明白、朴实纯净,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5.有人评价这篇小说“虽怀忧伤,却不悲伤”,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021-06-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毛澄,字宪清,昆山人。举弘治六年进士第一。授修撰。预修《会典》成,进右谕德,直讲东宫。武宗立,进左庶子,历礼部侍郎。十二年六月拜尚书。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澄等请用常服,不许。十四年二月,驾甫还京,即谕礼部:“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遣往两畿,瞻东岳,奉安圣像,祈福安民。”澄等骇愕,复偕廷臣上言:“陛下以天地之子,承祖宗之业,九州四海但知陛下有皇帝之号。今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者,臣等莫知所指。如以皇储未建,欲遍告名山大川,用祈默相,则遣使走币,足将敬矣。何必躬奉神像,献宝香,如佛、老所为哉?”宸濠反江西,帝南征示威武,驻跸留都者逾岁。澄屡请回銮。及驾返通州,用江彬言,将即赐宸濠死。澄据汉庶人故事,请还京告郊庙,献俘行戮。不从。中官王堂镇浙江,请建生祠;西番阐化王使者乞额外赐茶九万斤,帝许之,澄皆力争,不听。武宗崩,澄偕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驸马崔元、太监韦霦等迎世宗于安陆。澄端亮有学行,论事侃侃不挠。帝欲推尊所生,尝遣中官谕意,至长跪稽首。澄骇愕,急扶之起。其人曰:“上意也。上言‘人孰无父母,奈何使我不获伸’,必祈公易议。”因出囊金畀澄。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抗疏引疾至五六上,帝辄慰留不允。二年二月疾甚,复力请,乃许之。舟至兴济而卒。帝雅敬惮澄,虽数忤旨,而恩礼不衰。既得疾,遣医诊视,药物之赐时至。其卒也,深悼惜之。赠少傅,谥文简。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B.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C.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D.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官吏任免等事情,长官为礼部尚书。
B.生祠,旧时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生祠是用来纪念活人的,常见的祠是用来纪念逝者的。
C.郊庙,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郊宫和祭祀祖先的宗庙,帝王到那里祭祀天地和祖先。
D.中官,在古代,既可指中央王朝内的官吏,又可指宦官,本文用的是后一种意思。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澄富有才华,深受器重。他考中了弘治六年的状元,因参编《会典》有功劳升右谕德,在东宫任直讲;武宗即位,升他为左庶子,后又任他为礼部尚书。
B.毛澄谨守礼法,据理力争。当武宗给自己加上了一些不合礼法的名号,想以这些身份亲自瞻拜东岳祭祀孔圣,为百姓祈福时,毛澄偕同大臣们劝皇帝不要这样做。
C.毛澄心系社稷,敢于进谏。宸濠在江西造反,武宗亲自南征,毛澄认为皇帝在外过久,多次劝他回朝,后来又极力反对为王堂建立生祠,皇帝都没听从。
D.毛澄端正不挠,多得皇恩。世宗想推尊自己的亲生父亲,曾派人告诉毛澄自己的意思,甚至送他金银,他也不顺从。虽然毛澄屡违圣意,但皇帝对他依然礼遇。
2021-06-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书何易于

孙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私利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今铲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而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民,民不知役。改绵州罗江令,其治益昌。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上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予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如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

(选自《唐文粹》)


[注]①榷管:榷(què),专利。意为:专卖制度的管理。②矧(shěn):副词,况且、何况。③传(zhuàn)符:用作证件的东西,有事可作凭证。
9.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宾客歌酒          从:跟随
B.狱无民,民不知役                            系:拘囚,囚禁
C.改绵州罗江令,其治益昌                       视:同……一样。
D.命举贤,则曰                                        膺:承受,接受。
10.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盐铁官奏重榷管                                     会:适逢
B.悉立遣之,不付吏                                 以:把
C.易于辄出俸钱,使吏                       为:做
D.其有之,知者何人哉                              及:等到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易于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他为政清廉,急民所急,抵制苛政,并勇于担过。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员,这是难能可贵的。
B.文中记述何易于为刺史引舟,易于回答刺史的几句话说得严正而又得体,使一班达官贵人惭愧得无地自容,最终跳舟而去。
C.作者与县民对话时,对考核中给予何易于的不公正评价明确提出质疑,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也对考绩制度作出了批判。
D.文章详略得当:益昌事是详写,罗江事则是略写;拉纤、抗苛政详写;出俸理丧、款待纳赋老人则略写。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如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
2021-06-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种谔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酋令㖫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㖫,当以景询来易。”乃止。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兄已约降,何为如是?”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徒鄜延副总管。上言:“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穴。”遂入对,大言曰:“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帝壮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尝渡河,猝遇敌,绐门下客曰:“事急矣,可衣我衣,乘我马,从旗鼓千骑,亟趋大军。”客信之,敌以为谔,追之,几不免。自熙宁首开绥州,后再举西征,皆其兆谋,卒致永乐之祸。议者谓谔不死,边事不已。

(选自《宋史种谔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B.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C.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D.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指西夏,是历史上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
B.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
C.“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D.“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谔屡立战功。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攻打米脂时,面对增援的八万西夏军队,他巧设伏兵,大破敌军。
B.种谔备受重用。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就委以重任,让他节制众将;他的官秩一路升迁,一直做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C.种谔为人狡诈,他曾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为使自己脱险,就欺骗门下客,让他扮成自己去追赶大军,门下客差点儿丢掉性命。
D.种谔富有智谋。西夏人前来索要归附宋朝的酋长令㖫,种谔巧妙回应,让敌人无言以对;后来他又巧施计谋,迫降了西夏将领嵬名山。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㖫,当以景询来易。”
(2)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十五日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①星桥,星津桥。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总写节日欢快气氛。“火树银花”形容灯彩华丽,“铁锁开”指正月十五铁锁打开,任人通行。
B.中间两联是节日欢乐气氛的具体写照。游人如织,皓月当空,游伎们身着艳装,边走边唱。
C.尾联与李白笔下“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所呈现的心理及其产生原因是相同的。
D.统观全诗对仗工稳,词采华艳,音调和谐,展现了一幅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18.纪晓岚评此诗:“三、四句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得神处尤在‘暗’字。”请简要赏析“暗”字“得神”所在。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9.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
(3)《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5)《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多于市人之言语”。
2021-06-2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传统史官将宋徽宗列入负面教材,认为他应该为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负最大的责任。《宋史·徽宗本纪》的记戴就是对宋徽宗的___________________:“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今日主流的历史研究者对宋徽宗的评价,基本也是持类似的观点。但另一方面,哪怕是那些对宋徽宗的治国理政很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也无法否认他在艺术领域的才华与成就。在当时,金国的皇帝章宗就是宋徽宗的粉丝,他的书法“悉效宣和字(瘦金体)”,他还刻意模仿徽宗的绘画偏好。而在今天,(                                          )。

传统史官秉承经史观念,强调修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因此容易出现裁剪历史、以是非遮蔽史实、忽视历史丰富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宋徽宗本人就是这种史笔的“牺牲品”。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汉学家伊沛霞女士的《宋微宗》一书却________,立足于史料,呈现了一个立体化而非脸谱化的宋徽宗形象,展现了一名“艺术家皇帝”的个人魅力,读来令人_____________。伊沛霞女士凭借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利用西方学术背景来解读人物,她更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这种解读有助于我们摆脱单一视角来看待这位个性鲜明的北宋君主虽然伊沛霞对宋徽宗的某些辩解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但她对宋徽宗的整体还原还是成功的。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刊之论不以为意不落窠臼拍案叫绝
B.盖棺论定不以为然不落窠臼耳目一新
C.不刊之论不以为然别出心裁拍案叫绝
D.盖棺论定不以为意别出心裁耳目一新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很多文艺青年,他被亲切地称为“胖佶”
B.徽宗被亲切地称为“胖估”,他的艺术魅力吸引很多文艺青年
C.很多文艺青年也被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亲切地称他为“胖佶”。
D.很多文艺青年亲切地称他为“胖估”,被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
22.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伊沛霞女士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西方学术是她解读人物的背景,她更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B.伊沛霞女士利用西方学术背景,突破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来解读人物,因此她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C.伊沛霞女士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她是利用西方学术背景来解读人物的。
D.伊沛霞女士利用西方学术背景,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来解读人物,因此她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23.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B.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成语“五音不全”即形容人唱歌不搭调,唱不准音高。除五音外,还有两种变调,分别是变宫和变徵。
C.室内宴会座次:在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南向,次为东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座。主人一般坐东向西,所以称“东家”;最尊贵的客人坐西向东,称为“西宾”。
D.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2021-06-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2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的《乐》久已失传。六艺有时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指后者。
B.九州,古代将全国划分为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凉州。
C.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宴集序、赠序之别,《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都属于宴集序,《送东阳马生序》属于赠序。
D.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2021-06-2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25.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俄罗斯和土耳其因俄战机被击落事件发生的口水战升级,吵得沸反盈天。俄罗斯总统普京扬言要报复,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警告莫斯科不要“玩火自焚”。
       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管委会高度重视,按照“突出重点责任到人”的原则,全面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城区面貌改头换面
       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会学深学透。
       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中国量子雷达系统研制成功,拥有诸多优势,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听到这个消息,顾老高兴万分,纠缠他多日的大小病痛涣然冰释
       公司成立这么久,你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说你马齿徒增也不为过。
A.①②⑥B.③⑤⑥C.②④⑤D.①③⑤
2021-06-2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时间真如白驹过隙,刚刚跨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高考已经只剩300多天了。
②在“成都别车门”中,一名姓宋的出租车司机因为出手相助而受伤,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平和淡然地说:“没什么的,这点伤势不足挂齿。”
③谁来带孩子逐渐成为争论的话题,其实老人乐意带孙子孙女是人之常情,不乐意带也无可非议,更不应该突破法律底线,用“不养老”加以威胁。
④近日,记者在无极县见到了神奇的“景观”——红色碱性皮革污水汇成了千岛湖一样的大水塘,十余个水塘连成一片,水坑中满是红色污水,场面蔚为壮观
⑤这位青年作家的作品的确优秀,阅读时,读者经常会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感动,不由自主地拍案而起击节赞叹。
⑥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⑤⑥D.④⑤⑥
2021-06-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投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②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③由于有关部门的严厉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④潮涨了会退,月满了会亏,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不能期望任何一个特定的事物能永恒的存在。
⑤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模仿名家名作的语言,而不能欣赏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学习其崇高的精神,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⑥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以不懈的努力换得政治清明河清海晏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⑤⑥D.③④⑥
2021-06-2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考语文试题

六、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28. 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群臣侍殿上者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⑤客有吹洞箫者   ⑥沛公安在   ⑦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⑧未之有也   ⑨蚓无爪牙之利   ⑩不拘于时
A.①⑥/②③⑤/④⑦⑩/⑧/⑨B.①⑥/②③⑤⑨/④⑩/⑦⑧
C.①⑥⑧/②③⑤⑨/④⑩/⑦D.①⑥⑧/②③⑤/④⑩/⑦⑨
2021-06-2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考语文试题

七、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9.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而学于师   ②越国以   ③既东   ④皆白衣冠以送之   封之   ⑥范增数项王   ⑦项伯杀人,臣   ⑧太子   ⑨固知死生为虚诞   ⑩ 顺流而    鱼虾而友麋鹿   火尚足以 则其又加少矣   七十者帛食肉   非能   匈奴七百余里   卷天下
A.①②③/④⑤⑥⑩⑪⑭ /⑦/⑧⑨///⑮⑰
B.①②⑧/⑨③⑦/④/⑥⑩⑭⑮/⑤//
C.①②⑧⑨/③⑦/④⑥⑩⑭⑮/⑤//⑫⑬
D.①②⑧⑨/③⑦/④⑥⑩⑭⑮/⑤//
2021-06-2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考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3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荀子·成相》

②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③旧事者失一目,忘旧事者失双目。——索尔仁尼琴


要求:上面几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04-09更新 | 246次组卷 | 6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3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7
文言小题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4-50.65其他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6-80.65张廷玉  《明史》  史传文
9-120.65史传文
13-160.65脱脱等  《宋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7-180.65其他隋唐作者  诗  炼字、诗眼
四、名篇名句默写
19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22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30.85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
240.85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
250.8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6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7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90.65文言实词  词类活用选择题
六、文言小题
280.65被动句  倒装句选择类
七、作文
300.4青年成长  哲理与生活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