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一 期末 2021-07-21 4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悲剧心理学》的开头,朱光潜提到了这样的一番对话:波斯王泽克西斯在看到自己浩浩荡荡的大军向希腊进攻时,向自己的叔父说:当我想到人生的短暂,想到再过一百年后,这支浩荡的大军中没有一个人还能活在世间,便感到一阵突然的悲哀。

他的叔父回答:然而人生中还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人生固然短暂,但无论在这大军之中或在别的地方,都找不出一个人真正幸福得从来不会感到,而且是不止一次地感到,活着还不如死去。灾难会降临到我们头上,疾病会时时困扰我们,使短暂的生命似乎也漫长难挨了。这段让人心灰意冷的对话揭示了人类面临的两个普遍性的问题:人生短暂和生活的没有意义。就前一个问题而言,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和波斯王同样的感慨。

《红楼梦》中,贾宝玉听了《葬花吟》,不觉恸倒在山坡上,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即黛玉终归无可寻觅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以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如何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人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读来似乎更加刻骨铭心。

但如果这短暂的人生充满意义,总算是一个有益的弥补,让人们觉得值得度过。因此,泼斯王叔父所表达的人生的缺乏意义,让生命的悲剧性更加彻底。鲁迅曾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以金陵十二钗为例,李纨相信理,秦可卿沉醉于情,王熙凤痴迷于权力和财富,薛宝钗关心的是仕途经济,史湘云想把握当下的美好,妙玉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林黛玉执着于纯粹的情感。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当然,毁灭之后,作者仍然提供了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就是空门。在某种意义上,这个被视为觉悟的出口不过是另一种毁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

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无论是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还是杀死一双儿女的美狄亚,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着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间世里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朱丽叶、奥赛罗和安东尼等主人公带入死亡。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的作品。

(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光潜在文中引用波斯王泽克西斯的话阐述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B.庄子认为人生短暂,陈子昂则认为人生充满孤寂,作者对此也是区别对待。
C.充满意义是对人生有益的弥补,尽管十分短暂,也会让人们觉得值得度过。
D.《红楼梦》与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有所差别,但与莎士比亚的作品相同。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红楼梦》宝玉听《葬花吟》并恸倒在山坡上后的一段话,主要是诠释生命流逝、人生短暂带来的悲凉。
B.文章以金陵十二钗为例,论证《红楼梦》描述的毁灭,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的毁灭,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的毁灭。
C.本文在论证过程中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正反论证等多种论证法,论证具有逻辑性,很好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D.文章末尾一段进一步指出,不幸和死亡是构成悲剧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而最早的古希腊悲剧则充满了崇高的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虽然短暂,但无论在哪个地方、任何一个人,如果感觉不到人生的意义,那么即使短暂的生命也可能漫长难挨。
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因为只有如此,价值的毁灭才能构成真正的悲剧。
C.《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认同的价值不同,选择的生活不同,但她们每个人所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尽都落空。
D.《红楼梦》中的毁灭,在某种意义上是彻底的毁灭,因此《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经过8年持续努力,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这个过程中,中国积累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包括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优势,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为全球减贫脱贫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

展望未来,中国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适时组织开展现固脱贫成果后的评估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推进共同富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摘编自《脱贫攻坚中国说:消除绝对贫困目标达成,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腾讯网2021225日)

材料二: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脱贫攻坚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又以在脱贫攻坚之战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改变着奔腾的中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有学上”是起点公平。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60多万人降至682人,20多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动态清零,是“一人一策”精准关照每一个个体的突出成果。“上好学”指向教育提质。乡村教师“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以及万名教师援藏援疆等一系列好政策,让一批批好校长好老师跨越山海,扎根乡村,倾情教育。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教育在脱贫攻坚路上为贫困群众文化素质、就业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基础,也为精准扶贫贡献出无穷的教育智慧。“扶贫必扶智”“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扶知、扶智、扶志,教育脱贫攻坚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既要扶智又要扶志,既要送温暖又要送信心,既要扶教育之贫又要通过教育扶贫。

扶贫不再是简简单单投入资金、改造硬件、升级配套,而是从人开始,在上帮助贫困户转变思想,从内心树立起摆脱贫困的坚定信念;在上帮助人们提高致富能力。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了教育与乡村治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为今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了重要保障。

(摘编自钟曜平《教育脱贫攻坚筑基伟大复兴》,《中国教育报》2021225日)

材料三:

美国彭博通讯社报道称,过去8年来,中国在扶贫方面投入了近1.6万亿元。在221日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中国表示要坚持扶贫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时实现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衔接。

“在过去40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使8亿多中国人摆脱了极端贫困……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世界银行中国区主管马丁·雷泽对法新社表示。

法新社称,根据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中国的极端贫困率从1990年的66.3%下降到2018年的0.3%。现在,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完成了义务教育,达到了全球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印度最大的通讯社印度报业托拉斯(PTD)报道称,中国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摘编自《外媒:中国吹响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号角》,《中国青年报》2021225日)

4.下列对脱贫攻坚战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脱贫攻坚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这得益于精准扶贫的做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并不意味着战斗的结束,还要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开、展评估等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
C.脱贫攻坚战包含了教育脱贫,脱贫攻坚与教育发展相互作用,一方面脱贫攻坚促进了教育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又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
D.脱贫攻坚战使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脱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获得多家外媒的高度评价。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但这些精准扶贫的经验不能够生搬硬套。
B.摆脱贫困包括摆脱物质的贫困和摆脱意识、思路的贫困,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重要,更值得重视,因为“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
C.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与人民群众的正确实践相结合,使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这会为打赢乡村振兴战役提供宝贵的经验。
D.从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得知,中国的极端贫困率在28年间下降了66%,取得这一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的普及。
6.我国在教育脱贫攻坚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记忆中的薰衣草

高曼

凯瑟琳望着桌上那杯早已放凉的咖啡,神情无比沮丧。老师刚来过,她连咖啡都没顾上喝,讲了许多关于丽迪西娅的事情。

“没想到,您的女儿居然学会了说谎!捏造一些离奇的事情哗众取宠……”老师的脸上露出责备的神情,好像在怪这位母亲失职。

丽迪西娅是凯瑟琳的女儿,她正在读小学。这个乖孩子从来不让妈妈操心,可是最近却因为作文的事情惹得老师亲自上门告状。作文本上有这样一段话:“阳光下,那薰衣草组成的紫色花海在不断翻腾,构成了一个美丽的世界。空气中充满了薰衣草独特而自然的香气……”

凯瑟琳叹了口气,接着翻看第二篇:“我的妈妈是一位气质高贵的女王,她穿着飘逸的长裙站在舞台上,唱出的歌声空灵而动听……”

据老师讲,丽迪西娅最近经常向同学们吹牛,说自己小时候住的地方是一片薰衣草的世界,房子像宫殿一样。她还说妈妈以前是大歌星,在舞台上对着很多人表演,掌声经久不息……当然,这些都是假的。

现实是,丽迪西娅一家人住在法国东北部地区的埃纳省,这里根本没薰衣草,只有葡萄园。妈妈凯瑟琳在一家酒庄做清洁工人。她长相平庸,腰像水桶一样粗,说话用粗哑难听的大嗓门。

但是丽迪西娅却不厌其烦地向同学们讲述,像中了魔。老师觉得她可能心理上有问题,建议家长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晚上,丽迪西娅回家后,妈妈说了老师家访的事情。丽迪西娅委屈地说:“妈妈,难道记忆会撒谎吗?在我的记忆里,那些事情确实发生过呀!”

凯瑟琳笑了,“宝贝,其实你只是记错了。”接着,她讲述了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原来,凯瑟琳年轻的时候,曾经给普罗旺斯著名的歌星路易丝做过贴身保姆。两人如同亲姐妹,关系非常融洽。后来凯瑟琳嫁到了遥远的埃纳省。

就在丽迪西娅四岁的时候,她接到了路易丝的电话:“亲爱的,你重新回来帮我吧。我已经换了十几个保姆了,没有一个满意。再这样换下去,我会崩溃的。”

此后,路易丝几次三番催她来普罗旺斯,并且表示不介意她带着女儿来上班,还承诺要给她最优厚的待遇。丈夫心动了,便怂恿凯瑟琳答应。

到了那儿之后,凯瑟琳才知道,原来路易丝有个和自己女儿同龄的私生女,她不愿意被媒体曝光,于是只好交给保姆照看。从此之后,两个小女孩常常在一起玩耍。而凯瑟琳也可以抽出时间来安心干活儿。路易丝对孩子们非常好,无论买什么东西,都是双份的。两个孩子不仅吃的一样,穿的衣服也是一模一样的。有时候,路易丝还把自己的演唱会的票给她,让她带着两个孩子去看节目。

凯瑟琳非常感激她,于是更坚定了留在普罗旺斯的决心。路易丝还和她商量,要帮她的丈夫在这儿找个工作。然而,这个计划还没有实施,悲剧发生了。

那时正是普罗旺斯薰衣草盛开的时候,路易丝开车,带着凯瑟琳和两个孩子去田野里游玩。由于孩子们贪玩,天黑了她们才匆忙地往回赶。没多久,路易丝突然看到有男人在路边拦车。也许是想问路的人,她这样想着,便停了车。

“嗨,什么事?”热情的路易丝问道,那个人却突然拿着手枪从车窗伸进去,顶在了她的太阳穴上。“让保姆带着她的孩子滚回家拿钱,你留下!”男人厉声说道。

那个男人穷凶极恶,凯瑟琳只好抱着女儿下了车。她们刚下来,男人便坐了上去,开着车跑了。凯瑟琳一路狂奔,找到了最近的警察局报了警。但是当执法人员赶到的时候,汽车已经爆炸了。男人和路易丝母女全部死在了车上。事后调查才知道,原来劫车的男人是路易丝以前的恋人。在发现他品质恶劣之后,她怀着他的孩子离开了他。没有想到他又千里迢迢找了过来,并与之同归于尽。

“你记忆中的薰衣草是真的。只是你记忆中的会唱歌的妈妈,却是路易丝阿姨。”凯瑟琳解释道。丽迪西娅默默地低下了头,原来这个故事如此悲惨。不过,幸好她还有亲妈妈,还有在外地工作,即将回来的亲爸爸,所以,她是幸福的。想到这里,她又颇感欣慰。不过,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向别人炫耀过薰衣草的故事。

几十年过去了。在凯瑟琳和丈夫的精心抚养之下,丽迪西娅学业有成,做了律师。很快,她有了心仪的男朋友,两个人商定去普罗旺斯旅游结婚。

当他们寄回在当地照的相片时,凯瑟琳深情地望着女儿的脸庞对老公说:“看,她长得几乎和她的亲妈妈路易丝一样美丽。”丈夫用力拥紧了她,眼睛中含满了泪水。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反映丽迪西娅经常向同学们吹牛,觉得她可能有心理问题,所以找到丽迪西娅的妈妈进行谈话。
B.路易丝几次三番催凯瑟琳去普罗旺斯,并许以优厚待遇,凯瑟琳都不愿去,可见两人关系曾经很一般。
C.路易丝对孩子们非常好,为下文凯瑟琳在危急时用自己女儿的生命换路易斯女儿的生命埋下了伏笔。
D.凯瑟琳说的“她长得几乎和她的亲妈妈路易丝一样美丽”照应了前文的叙述,揭示了丽迪西娅的身世。
8.概括小说中凯瑟琳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9.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对小说标题“记忆中的薰衣草”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擢监察御史。哲宗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京罢相,起知杭州。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学士。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上疏抗言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商英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隶太史,徽宗潜邸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信亦斥死。京遂复用。未几,太学诸生诵商英之冤,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B.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C.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D.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副长官。
B.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商英为宰相。
C.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吉祥的征兆。
D.潜邸,指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府第;也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商英做事不够谨慎,仕途因之受挫。他在公众场合谈论政务,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因和郭天信有来往被贬官,幸有太学生们为他伸冤才得以官复原职。
B.张商英有声望,能改革弊政规谏君主。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得到大家称赞;他还大力革除蔡京执政留下的弊事。他直言进谏皇帝,皇帝因对他心有忌惮而厉行节俭。
C.张商英支持新法,两度为新法辩护。哲宗初,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反对更改变法;徽宗年间,皇帝召见他对答问题,他上奏赞美新法,主张遵循新法旨趣。
D.张商英有豪气有辩才,受到擢升。章惇狎侮郡县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张商英受命而来,随机挫败他的狂妄之言,受到章惇赏识,因之被推荐、提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2)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②坐:徒然。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句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B.颔联刻画早梅内在气质,一写“香”,一写“色”,集中写了早梅傲视风霜的风格。
C.颈联继续咏物,诗人看到早梅绽放,不禁想起远方的友人,想折梅赠之。
D.这首诗语言平实质直,不事藻饰,意脉若隐若现,艺术美和人格美融和为一。
15.简要分析整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