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一 期中 2021-06-24 3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健康码成为数字抗疫的最大亮点之一。健康码的出现是在非常时期一举突破诸多制度和规范的非常之举,带来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第一场全局性大考,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要认识健康码的安全隐患,必须深入剖析和总结互联网超级巨头崛起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描绘和构建未来数字社会治理的基本进程和制度框架。由于健康码缺乏体系性制度设计、流程控制、监管制度和责权制衡机制,使其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不断累积。若不予以足够重视,形势将会非常严峻,后果将会超乎想象。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数字传播经历了百年的数字化、半个世纪的网络化、二十年左右的社交化和移动化,以及新兴的智能化等五大阶段,初步奠定了以计算、传输、存储、数据和算法等核心要素组成的新型传播基础设施。人类传播范式从过去传统大众传播主导的自上而下、集中控制的大教堂模式走向了数字新媒体主导的自下而上、开放分布式的大集市模式,数字传播已成为人类社会主导性的传播新范式。政府对社会信息主流传播机制已经很难进行有效控制,市场主体占据了明显的传播优势,也造成了明显的传播失控。冲击世界各国和世界秩序的信疫(Infodemic,也译为信息疫情)现象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如今,通过健康码进行大规模全民数据收集,成为另一个新出现的重大隐患。

贾森·萨多斯基认为:“一切智能的背后,都是监控与控制。”因为智能的背后是数据,数据的背后就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力和利益。所以,上述警示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如果缺乏合理的制度架构,智能就有可能走向初衷的反面,健康码也是如此。健康码是疫情时期突破和超越现有制度的非常产物,是一件智能传播的利器,也是一把双刃剑。当前,全球疫情蔓延的态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健康码的常态化逐渐变得顺理成章,成为大势所趋。在今天数据治理制度缺失的背景下,基于市场化力量的运作主体,健康码带来的利益必然走向公共利益的反面。同时,由于科技龙头企业拥有技术优势、数据优势和资本优势,目前各地健康码的运行主要由企业承担,民众数据也掌握在企业手中。这在实际上使得“监管俘获”成为事实。但是,健康码本身所展现的智能传播威力及其背后所隐藏的风险,却依然缺乏系统性和学理性探究。由浙江省率先实施的健康码行动,不仅为抗击疫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成为数字社会治理的重要尝试。中国的成功探索也激发了其他国家的尝试,其中美国谷歌公司和苹果公司联手进行全球健康码的试水也成为智能时代一次全球性的重要测试。虽然公益性的健康码功能单一、风格严谨,但是其呈现的全员、全时、全域和全识等特性,却难掩其背后隐藏的巨大力量和未来商业与治理的巨大潜能。可以说,健康码第一次不期而然地展现出未来全球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第一次呈现出未来全球数字社会治理公私合作的基本格局和相互博弈。

我们亟须对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和滥用的危害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应对预案。健康码背后巨大的利益诱惑能否在过犹不及的路上适可而止?在缺乏基本规则和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在巨大利益的诱惑驱动下,将其常态化昭示着潘多拉盒子打开之后的巨大风险。健康码呈现的基本特性和规律,以及潜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冲突,都需要我们运用学理性和前瞻性的视角进行深入的审视和分析。助力抗击疫情的健康码,不能成为危及全民隐私保护和危害数字社会治理健康发展的隐患。充分肯定健康码在抗疫中的价值和作用的同时,一定要警惕对其的滥用,防止过犹不及的现象发生。

(摘编自方兴东、严峰《健康码背后的数字社会治理挑战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健康码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它突破和超越现有制度,在抗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B.健康码的出现促使当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从大教堂模式向大集市模式转变。
C.美国谷歌公司和苹果公司联手进行全球健康码的试水是受我国健康码行动的启发。
D.当前健康码缺乏系统性和学理性探究,必须对其潜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冲突进行审视和分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肯定了健康码的积极意义,再提出要认识健康码的安全隐患,具有辩证思维。
B.文章第二段分析了当前人类传播范式变化特点,意在提醒要警惕健康码的负面作用。
C.文章引用贾森·萨多斯基的话来反对科技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掌握民众的数据。
D.作者把健康码说成“双刃剑”“潘多拉盒子”,这表明作者对健康码抱有审慎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数字传播已成为主导性的传播新范式的今天,市场主体已取代政府控制着社会信息主流传播机制。
B.如果以市场化力量作为数据收集的运作主体,数据收集带来的利益必然走向公共利益的反面。
C.应尽量避免全员、全时、全域和全识的数据收集,因为这样会给未来商业与治理带来巨大的灾难。
D.健康码的出现是未来全球数字社会治理一次尝试,全社会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科学评估。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经过8年持续努力,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这个过程中,中国积累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包括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优势,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为全球减贫脱贫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

展望未来,中国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适时组织开展现固脱贫成果后的评估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推进共同富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摘编自《脱贫攻坚中国说:消除绝对贫困目标达成,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腾讯网2021225日)

材料二: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脱贫攻坚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又以在脱贫攻坚之战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改变着奔腾的中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有学上”是起点公平。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60多万人降至682人,20多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动态清零,是“一人一策”精准关照每一个个体的突出成果。“上好学”指向教育提质。乡村教师“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以及万名教师援藏援疆等一系列好政策,让一批批好校长好老师跨越山海,扎根乡村,倾情教育。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教育在脱贫攻坚路上为贫困群众文化素质、就业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基础,也为精准扶贫贡献出无穷的教育智慧。“扶贫必扶智”“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扶知、扶智、扶志,教育脱贫攻坚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既要扶智又要扶志,既要送温暖又要送信心,既要扶教育之贫又要通过教育扶贫。

扶贫不再是简简单单投入资金、改造硬件、升级配套,而是从人开始,在上帮助贫困户转变思想,从内心树立起摆脱贫困的坚定信念;在上帮助人们提高致富能力。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了教育与乡村治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为今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了重要保障。

(摘编自钟曜平《教育脱贫攻坚筑基伟大复兴》,《中国教育报》2021225日)

材料三:

美国彭博通讯社报道称,过去8年来,中国在扶贫方面投入了近1.6万亿元。在221日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中国表示要坚持扶贫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时实现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衔接。

“在过去40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使8亿多中国人摆脱了极端贫困……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世界银行中国区主管马丁·雷泽对法新社表示。

法新社称,根据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中国的极端贫困率从1990年的66.3%下降到2018年的0.3%。现在,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完成了义务教育,达到了全球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印度最大的通讯社印度报业托拉斯(PTD)报道称,中国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摘编自《外媒:中国吹响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号角》,《中国青年报》2021225日)

4.下列对脱贫攻坚战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脱贫攻坚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这得益于精准扶贫的做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并不意味着战斗的结束,还要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开、展评估等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
C.脱贫攻坚战包含了教育脱贫,脱贫攻坚与教育发展相互作用,一方面脱贫攻坚促进了教育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又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
D.脱贫攻坚战使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脱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获得多家外媒的高度评价。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但这些精准扶贫的经验不能够生搬硬套。
B.摆脱贫困包括摆脱物质的贫困和摆脱意识、思路的贫困,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重要,更值得重视,因为“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
C.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与人民群众的正确实践相结合,使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这会为打赢乡村振兴战役提供宝贵的经验。
D.从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得知,中国的极端贫困率在28年间下降了66%,取得这一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的普及。
6.我国在教育脱贫攻坚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

[法〕都德

这天早晨,我去瓦莱里安山2看望我的朋友,他是塞纳河国民别动队的中尉。这天他值勤。待在工事坑道的入口前面,来回走动,同时和我谈谈巴黎、谈谈战事,以及那些不在场的亲人……突然他止住了话头,那猎犬般的灰色小眼睛突然明亮了起来,他用眼角瞟了瞟刚刚出现在瓦莱里安山平台上的两个身影,示意我看。

那个男人穿着长长的栗色燕尾服,上面配着绿色的天鹅绒大翻领。他消瘦、矮小,前额扁平,双眼滚圆,鼻似鹰钩,小鸟般的头上满是皱纹,显得既庄严、又愚笨。此外,他的一条胳膊挎着一只绣花绒布提包,从提包里露出一只瓶子的瓶颈﹔另一条胳膊下夹着一只罐头—-那种一成不变的白铁皮罐头,巴黎人只要一看到它,就会想起那长达五个月的围城……再看那个女人,只见她戴着一顶巨大的带有撑边的帽子,从上到下紧紧裹着一条旧坡巾,在褪了色的斗篷的蜂窝状皱领之间,时不时地露出一截鼻尖,以及几缕灰白而干枯的头发。

走到平台上之后,男人停下了脚步,喘着气,擦着额头。女人没有停下,她径直向坑道走来,我听见她腼腆地要求见见她的儿子,她儿子是巴黎第三国民别动队第六支队的士兵。请您在这里等一下,哨兵说,我让人去叫他。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显得很快活,转身走向她的丈夫;两人走到稍远处的斜坡边上,坐了下来。

他们在那里等了很长时间。这瓦莱里安山太大了,要找到一个别动队第六支队的士兵谈何容易!更何况现在这个时候,整个要塞里挤满了鼓手、号手、来回奔跑的士兵,还有正在换岗的士兵、勤务人员、配给人员、一个被义勇军的枪托打得鲜血淋漓后押来的间谍、几个赶来向将军申诉的农民、飞奔而至的传令兵,以及冻僵的人和汗流浃背的牲口。从前线回来的伤员们坐在骡背的驮鞍上,一边摇晃,一边低声呻吟,就像得病的羔羊一般;水兵们随着笛声和嘿!哈!的号子声,正在拖一门崭新的大炮;一个穿着红色军裤的牧人,手执长鞭,斜背着步枪,駆赶着要塞的牲口……所有这些人都在庭院里来来往往、摩肩接踵,把坑道挤得水泄不通。

但愿他们没把我的儿子忘记了!此刻,这位可怜母亲的眼神似乎在这么说;每过五分钟,她都要站起来,悄悄地走到坑道口,把身体靠在墙上,偷偷地朝前院里瞥上一眼;可是,她不敢再询问任何事情,生怕给他的儿子带来难堪。男人比她更加腼腆,他坐在那儿一动不动;每次女人心情沉重、垂头丧气地回到他身边坐下时,总能看到他责备她不够耐心,并且像傻瓜一样不懂装懂地打着手势,向她解释服兵役的各种必要性。

突然,我看见她打起哆嗦,拍打着老头的手臂,一跃而起……从坑道口的穹顶下面,远远地传来了她所熟悉的脚步声。

是他!他的出现,立刻使整个要塞的门面熠熠生辉。他的确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身材挺拔,肩上背着背包,手中握着步枪……他走到他们身边,一脸欢快,用男子汉开心的语气说:你好,妈妈。"

立刻,背包、步枪、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巨大的撑边帽子里了。接着轮到的是父亲,但时间不长。戴着撑边帽子的母亲想把所有的亲吻都占为己有,她太贪得无厌了。你好吗?穿得暖和吗?你的床单现在怎么样?亲吻、泪水和微笑像雨点般地落下。她欠了儿子三个月的母爱,现在要一次性地偿清。父亲也很激动,但他不想表露出来。

一阵突如其来的号声打破了欢乐的气氛。他们在叫我,孩子说,我得走了。”“怎么!你不和我们一起吃饭?

当然不!我不能这样……今天是我二十四小时值勤,在要塞的上面。”“噢!可怜的女人叹了口气,她再也说不出话来。

三个人站在那里,沮丧地相互注视了一会儿。接着,父亲开口了:至少,把罐头带去吧。他的声音令人心碎,脸上的表情犹如一个牺牲了美食的贪吃者,既动人,又滑稽。

可是,在激动而混乱的告别仪式中,这该死的罐头却找不到了,看着焦躁颤抖的手在四处搜寻、上下翻找,听着哽咽的声音在询问:罐头呢!罐头到哪儿去了?这情景真让人可怜。罐头终于找到了,一家人最后一次长久而紧紧地拥抱,然后孩子便跑着返回了要塞。

他们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又等了一会儿,眼睛盯着坑道的入口,刚才他们的儿子就是在那里消失的。最后,男人打起精神,显得非常勇敢地咳了两三声,他的声音非常坚定:好了!孩子他妈,上路吧!他愉快地大声说道。

我目送着他们一直走到公路的拐角处。父亲似乎很生气,他挥舞着绒布提包,动作显得很绝望……而母亲则好像很平静,她走在他身边,低着头,手臂紧贴着身体。可有时,我似乎看见她的披巾在狭窄的肩上一抽一抽地颤动。

(有删改)


[注〕①此文写于普法战争期间。②瓦莱里安山:在巴黎被围困期间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小说中写母亲的“旧披巾”“褪了色的斗篷”,写“巴黎人只要一看到它,就会想起那长达五个月的围城”的白铁皮罐头,暗示了战时物资的匮乏。
B.小说插入了对要塞里奔跑的士兵,被押来的间谍,前线回来的伤员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父母在等待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C.针对母亲提出的一起吃饭的请求,儿子一口回绝“当然不!我不能这样”,既表现了他的忠于职守,也表现了他对母亲自私请求的不满。
D.小说通过叙写一对父母探望在要塞执勤的儿子的过程,表现了令人感动的亲情,又表现出战争的紧张和残酷,使寻常的故事有了厚重感。
8.小说中父亲衬托了母亲的形象,在情节发展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021-03-18更新 | 37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届河南省济源市、平顶山市、许昌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希亮幼孤好学,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三俊

②初为大理评事、知长沙县。有僧海印国师,出入章献皇后家,与诸贵人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诸法。再迁殿中丞,徙知鄠县。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希亮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及罢去,父老送之出境。

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外戚沈元吉以奸盗杀人,希亮一问得实,自惊仆死,沈氏诉之,诏御史劾希亮诸掾吏。希亮曰:杀此贼者独我耳。遂引罪坐废。期年,盗起京西,杀守令,富弼荐希亮可用,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希亮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代还,执政欲以为大理少卿,希亮曰:法吏守文,非所愿,愿得一郡以自效。乃以为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常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缣以褒之,仍下其法,自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是岁,盗起宛句,昼劫张郭镇,执濮州通判井渊。乃以希亮为曹州。不逾月,悉擒其党。迁京东转运使。徐州守暴苛,以细过籍民产数十家,获小盗,使必自诬抵死。希亮言其状,卒以废去。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

④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未几致仕,卒,年六十四。赠工部侍郎。

(节选自《宋史》卷二九八,中华书局1977年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
B.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
C.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
D.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本义指古代里巷的门,后泛指人们聚居的地方,并以“闾左”代称富豪望族。
B.淫祠,指民间私自滥建的不合礼制的祠庙。古代对祭祀对象和礼仪均有官方规定。
C.外戚,指帝王母、妻家的亲戚。历史上不少外戚位高权重,常导致外戚干政之祸。
D.畿,指古代王都周围千里内的地区。后泛指邻近京城的广大地区,如“京畿”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希亮禁巫毁祠,受民爱戴。他任职鄠县时,当地巫师装神弄鬼,恐吓百姓,聚敛钱财,他严令禁止,并拆毁淫祠,勒令巫师从事农业生产,深受百姓爱戴。
B.陈希亮巧架飞桥,政绩卓著。宿州任上,他设计了无柱的飞桥,解决了水桥相争的问题,便利了行船,朝廷下诏赏赐褒奖,让他沿汴河直到泗州修建这种飞桥。
C.陈希亮守城保境,捕盗安民。房州盗匪猖獗官府却没有军队,他组织数百人日夜守卫,声势大振,民心安定;宛句贼势嚣张,他到曹州不足一月,就擒获了贼党。
D.陈希亮敢于担当,便官利民。在凤翔时,他开仓借粮给遭遇饥荒的百姓,并一个人承担责任,秋天丰收后百姓用新粮偿还陈谷,既利了民又解除了储粮霉变之忧。
13.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诸贵人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置诸法。
(2)徐州守暴苛,以细过籍民产数十家,获小盗,使必自诬抵死。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闲 步

韩偓

庄南纵步游荒野,独岛寒烟轻惹惹。

傍山疏雨湿秋花,僻路浅泉浮败果。

樵人相见指惊麏,牧童四散收嘶马。

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峰火。


【注】①韩偓:晚唐诗人,本诗写于唐末各种势力频繁相争之时。②麏;同“糜”,即獐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纵步”一词描绘出平日里闲适洒脱、陶醉于自然美景、在荒野中悠闲漫步的诗人形象。
B.颔联用疏雨、秋花、败果几个意象,营造出秋雨中凄冷萧瑟的氛围,增添了诗歌悲凉的色彩。
C.颈联中的“惊麏”“嘶马”意蕴丰富,既为眼前所见,又语带双关,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D.作品以“闲步”为线索,首句入题,然后描绘闲步所见景象,最后落笔于诗人自身,层次井然。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写烛之武用假设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主动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6-2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截至2021年2月14日,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单个视频在微博已有______超过1000万次观看,“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话题在微博有近亿次阅读量,数据仍在持续增长中。《唐宫夜宴》节目运用5G+AR的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把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以诙谐幽默又不失______的方式,将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之旅呈现在观众面前,以东方气韵打动人心、传颂四海。

传统文化如果仅仅停留在过去式,和现代生活距离很远,固步自封、______,就会在遗忘中生出僵化。《唐宫夜宴》由于能“霸屏”多日,正是文艺创新带来的效果。既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收获了观众的“芳心”,可谓一举两得了两种效果。文艺创新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不竭源泉和深厚土壤,同时坚持古为今用,______,服务当代,面向未来,(                    ),这样才能书写出当代文艺的辉煌篇章。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累计     庄重     裹足不前     推陈出新
B.累积     庄重     裹尸马革     釜底抽薪
C.累计     慎重     裹尸马革     推陈出新
D.累积     慎重     裹足不前     釜底抽薪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B.使中华文化的生命力被激活
C.中华文化的生命力被激活
D.激活的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唐宫夜宴》由于能“霸屏”多日,正是文艺创新带来的效果。既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收获了观众的“芳心”,可谓一举两得。
B.《唐宫夜宴》之所以能“霸屏”多日,正是文艺创新带来的效果。既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收获了观众的“芳心”,可谓一举两得了两种效果。
C.《唐宫夜宴》由于能“霸屏”多日,正是文艺创新带来的效果。既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收获了观众的“芳心”,可谓一举两得了两种效果。
D.《唐宫夜宴》之所以能“霸屏”多日,正是文艺创新带来的效果。既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收获了观众的“芳心”,可谓一举两得。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青少年教育中增加阳刚之气的培养很有必要。阳刚之气不能_________。事实上,不论男生女生,都需要培养阳刚之气。阳刚之气有丰富的内涵,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团队意识、自强精神、合作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都是_________。近来,阳刚之气这个话题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还是因为社会对青少年有更多的期待。正所谓_________,少年事关国家的未来。对青少年的阳刚之气的培养,需要早作规划,早作筹谋,才能在未来结出硕果。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100个字。

据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初步统计,截至2021年2月17日17时,2021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达75.44亿元,继2019年59.05亿元后,再次刷新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纪录。同时创造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全球单一市场周末票房等多项世界纪录。据统计,《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两部影片分别以25.67亿元、34.81亿元票房领跑明显,占据档期总票房的80%。《刺杀小说家》以5.18亿元、《熊出没·狂野大陆》以3.64亿元、《封神榜:哪吒重生》以2.28亿元、《侍神令》以2.07亿元、《人潮汹涌》以1.41亿元跟随其后。

业内人士分析称,经过多年的积极市场培育,节假日期间,去电影院看电影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生活的“刚需”,特别是春节期间尤为明显,进影院看电影的新年俗日益巩固。“服务‘就地过年’,电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大年初一初二预售超出预期,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票房占比有一定提升。”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韩晓黎说。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出生于1996年的周承钰在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测试任务中,被定岗在位于脐带塔15层的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而通往15层的路,是倾角接近90°的180级钢铁台阶,堪比“天梯”。周承钰被人称作敢攀天梯的“大姐”。

②徐卓立,2019级的一名本科生,19岁的他于2020年2月2日晚间奔赴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参与设备安装工作,同父亲并肩作战,定位、搬运、拆包、安装……他凭借着毅力和决心坚持奋战。

③《人民日报》点赞,2020年中国青年榜样:“冲得上,打得赢”的24岁文昌发射场指挥员周承钰;“咬牙跺脚,也会坚持”的19岁长安大学学生徐卓立;“顽强坚韧,向梦出发”的18岁罕见病“庞贝病”患者王唯佳;“尽己之力,照亮他人”的90后山区教师赵鹏菲……他们是2020年闪光的青春面孔,他们已经向世人证明90后、00后不是娇滴滴的一代,而是敢担当、肯奋斗、勇追梦的一代,他们组成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版图。


班级将组织“青年榜样”交流会,请你围绕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或经历,以“构建时代精神版图”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在交流会上发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7-90.65分析结构,概括主题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外国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宋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4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鉴赏诗词形象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10.65压缩语段  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15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