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10-22 4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者是文本的初始创造者,作者按文字规则和审美要求书写的能被公众阅读、欣赏、评论的语符系统便是文学作品。在语符系统中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自我生活的经验皆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这就是作者的文本意图。文学作品是文学文本的基础和载体,它在文学阅读、欣赏、评论中成为文学文本。而作为文学文本基础和载体的文学作品也就独立于作者,它在对象化作家的主观世界的同时,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不再为作者所控制和改变。

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而在阅读中,作品与读者则是一与多的关系,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具有个体心灵选择与心灵赋予的主观自由性。读者的这种主观自由性也使对一个文学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重复性。文学阅读之所以是一种文本阐释活动而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就在于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作者的生活经历可以被理解为读者当下的生活意义。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作者和作者创作的生活之间不仅达成一种认知的交往,而且实现了一种意义的确认。对文本的阅读也就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对文本的阐释也就变为对读者所居生活的评说。

评者是一种特殊的读者。发现文本中的作者意图,判明读者意图的合理性,进而昭示评者的意图,从而释出文学文本意义,使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成为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全部生活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文化显现,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这些都是评者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所在。

在马克思的文学评论中,人不是西方启蒙思想中观念的人,而是现实的人。在马克思所处的19世纪的资本主义时代,现实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这正是马克思高度评价19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的原因。同时,一些批评与理论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黑格尔逻辑主义批评观的影响。评论者认为每个文学文本中的意义都潜藏着支配一切文本意义的普遍规律,而且这种普遍规律贯穿在历史全过程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阶级性、人民性等也因之成为文学评论的基本观念和普遍标准,在古代文学评论中就出现了“扬杜抑李”的现象。而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我国评论界又盛行以审美意义取代意识形态的批评观念,认为审美才是文学艺术的本质,出现了“贬鲁迅,赞周作人”的怪现象。

综上所述,文学文本的意义是由作者创作、读者阅读、评者评论三者共同建构的。曾经作为历史的作品在当下的阐释中成为现在的文本。由此,民族文学的传承、外国文学的借鉴不仅是描述、说明,而且是当下文化的增值、现代意义的深化,这样,文学活动将真正引导着人们自主地从现在走向未来。

(摘编自张政文《文学文本的意义之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者在阅读中将自己的体验融入作品中,而不同的读者或同一读者在不同时期,因读者的自由主观性,对同一部作品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B.马克思高度评价19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是因为这些作品所描写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
C.出现“扬杜抑李”的现象,说明评论者遵循的是马克思的理论;出现“贬鲁迅,赞周作人”的现象,说明评论者遵循的是黑格尔的理论。
D.如果在传承民族文学和借鉴外国文学时,在描述、说明之外,能增加当下文化的价值,深化现代意义,就可以引导人们自主地从现在走向未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文学作品”和“文学文本”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使后面的论述更为清晰。
B.文章把马克思和黑格尔对待文学评论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黑格尔理论中的某些不足之处。
C.文章第二段指出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阅读的复杂性。
D.文章从作者创作、读者阅读、评者评论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这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构成递进关系,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文本意图是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
B.文学作品成为文学文本,独立于作者之外,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此时读者的阅读完全不受作者控制和改变。
C.文学阅读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读者对文本的阅读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不是对作者的认知。
D.评者不能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其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就不能全部达到。
2021-10-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根据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为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七人普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实时直接上报数据,首次实现普查对象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自主填报,强化部门行政记录和电力、手机等大数据应用,提高了普查工作质量和效率。七人普邀请钟南山、姚明担任宣传大使,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等宣传口号深入人心,加大了宣传力度。七人普坚持依法进行,认真落实普查方案的各项要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追溯和问责机制。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随机抽取141个县的3.2万户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七人普漏登率为0.05%,普查过程严谨规范,普查结果真实可靠。

图一: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及年均增长率

【注】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

图二: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

(摘编自《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

材料二:

普查数据显示,河北省常住人口为74610235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1854210人相比,增加2756025人,增长3.84%,年平均增长率为0.38%,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5个百分点。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7679003人,占50.50%;女性人口为36931232人,占49.5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02,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降0.8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5,更加趋向平衡。各地区中,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地区有1个,500万人至1000万人之间的地区有6个,少于500万人的地区有7个。其中,人口居前五位的地区合计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为59.40%。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要素有效配置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体现。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城镇人口为44816486人,占60.07%;乡村人口为29793749人,占39.9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3241158人,乡村人口减少10485133人。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6.13个百分点,10年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61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0年的5.74个百分点下降到3.82个百分点。

(摘编自《河北省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全省常住人口7461万人居全国第六》)

材料三: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山东省常住人口总量为10152.7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573.4万人,增长5.99%。从人口总量排名看,常住人口总量有所提升。济南常住人口920.2万人,人口总量在全省排名由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第5位提升到第4位;青岛常住人口1007.2万人,首次突破千万,排名由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第3位提升到第2位。从人口增量看,济南、青岛常住人口十年增加均超百万,两市合计增加244.7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增量的42.7%,表明济南和青岛作为山东省大型中心城市,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临沂作为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地区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全省前五,是国家重要的物流周转中心和商贸批发中心,被誉为商贸名城物流之都。货物流资金流也带来了人才流。这次人口普查显示,该市常住人口1101.8万人,稳居全省第一。东营人均GDP全省第一,常住人口全省最少;但增速较快。主要区域常住人口均保持稳定增长,胶东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增速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区常住人口增速较快,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85个百分点。

(摘编自《山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大型中心城市吸纳能力强人口集聚效应显现》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行人口普查不仅可以查清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情况,还能为政治、经济等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B.我国历次人口普查中,从1982年后,人口年均增长率呈逐步下降趋势,但这一趋势近些年在逐渐放缓。
C.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先是快速增长,然后急剧下降,而城镇人口及其比重却在不断增加。
D.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依法进行等措施有助于普查结果更真实可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省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总人口性别比等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来看,这种情况更加平衡,更加合理。
B.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要素有效配置都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而城镇化的发展也是乡村人口减少的根本原因。
C.货物流和资金流会带来人才流,因此常住人口的数量与地区GDP的总量呈正比,GDP越高,常住人口也就越多。
D.第七次人口普查与第六次相比,有了很多新的变化,从结果看,除了一些共同的趋势外,各地也有自己的特点。
6.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照,在人口发展方面,河北省、山东省与全国具有哪些相似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用具体数据进行说明。
2021-09-08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毕业班阶段性检测(一)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炅,范阳人也。身长七尺余,涉猎书史。天宝六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引为别奏。颜真卿为监察御史,使至陇右,翰尝设宴,真卿谓翰曰:“中丞自郎将授将军,便登节制,后生可畏,得无人乎?”炅时立在阶下,翰指炅曰:“此人后当为节度使矣。”后以陇右破吐蕃跳荡功,累授右领军大将军,赐紫金鱼袋

禄山之乱,选任将帅,领南阳太守。寻而潼关失守,贼使哥舒翰招之,不从。又俾伪将豫州刺史武令珣等攻之,累月不能克。颍川太守来填、襄阳太守魏仲犀合势救之。犀使弟孟驯为将,领兵至明府桥,望贼而走,众遂大败。后令珣死又令田承嗣攻之炅城中食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斗至四五十千有价无米饿死者相枕藉

炅在南阳一年,救兵不至,昼夜苦战,人相食。至德二年五月十五日,率众持满矢突围而出,投襄阳,田承嗣来追,苦战二日,杀贼甚众,贼又知其决死,遂不敢遇,朝廷因御史大夫、襄阳节度使,时贼志欲南侵江、汉,赖炅奋命扼其冲要,南夏所以保全,十月,王师收两京,承嗣、令珣残军奔于河北,南阳遭大乱之后,距邓州二百里,人烟断绝,遗骸委积于墙堑间。

上元二年,为淮西襄阳节度使、邓州刺史。十月,与期方节度使司徒郭子仪、河东节度使大尉李光弼等九节度同围安庆绪于相州。炅领淮西、襄阳节度行营步卒万人、马军三百,以李抱玉为兵马使。炅分界知东面之北。二年六月六日,贼将史思明自范阳来救,战于安阳河北,王师不利,炅中流矢奔退。时诸节度以回纥战败,因而退散,尽弃军粮器械,所过虏掠,炅兵士剽夺尤甚,人因惊怨。五日,至新郑县,闻郭子仪已整众屯谷水,李光弼还太原,炅忧惧,仰药而卒。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六十四,鲁炅》,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令珣死/又令田承嗣攻之炅城中/食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斗至四五十千有价无米/饿死者相枕藉
B.后令珣死/又令田承嗣攻之/炅城中/食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斗至四五十千有价无米饿死者相枕藉
C.后令珣死/又令田承嗣攻之/炅城中食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斗至四五十千/有价无米/饿死者相枕藉
D.后令珣死/又令田承嗣攻之/炅城中食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斗至四五十千/有价无米/饿死者相枕藉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古官名,唐睿宗时在边疆始设,玄宗后遍设国内。总揽数州的军、民、财政,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元代时废除。
B.紫金鱼袋,是唐代后出现的官服装饰,用以盛鲤鱼状金符。唐三品以上官员佩金鱼袋,五品以上官员佩银鱼袋。六品以下无鱼袋。
C.除,与“拜”一样,都是授予官职之意,有时也可表示贬职。李密《陈情表》中“除臣冼马”中的“除”与本文中的“除”同义。
D.河北,在古文中,“江”、“河”都有特指,“江”一般特指“长江”,“河”一般特指“黄河”。文中“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炅身材魁梧,深得器重。曾经受到哥舒翰的赏识,被任命为别奏,在颜真卿询问年轻人中的翘楚时,哥舒翰更预言他将成为节度使。
B.鲁炅颇有谋略,忠诚有节。在安史之乱中,敌军派哥舒翰招降,他也没有屈服,在被围困一年多中,食尽援绝,他依然坚守没有投降。
C.鲁炅英勇无惧,战功显赫。固守南阳时,遭到武令珣和田承嗣的攻击,因援兵不至而退至南夏,杀敌众多,视死如归,敌军不敢相逼。
D.鲁炅平乱有功,治军无方。他帮助王师平定叛乱,守住了南夏。但后来与史思明在安阳河北大战,失败逃跑,其军队对百姓大肆掠夺。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俾伪将豫州刺史武令珣等攻之,累月不能克。
(2)时贼志欲南侵江、汉,赖炅奋命扼其冲要,南夏所以保全。
2021-10-2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景物,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B.“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一片苍茫萧索之景。
C.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抒发了戍边的豪情。
D.词作上片遒劲豪迈,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12.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处,衬托出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其一)》通过动作细节描写,形象揭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边塞沙漠奇寒、彤云密布的景象。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典故写出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及对世事变迁、人事皆非的感慨。
(6)《观刈麦》中叙写了割麦者的辛苦劳碌和拾麦者的心酸苦楚,而作为朝中官员的自己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自身的愧疚。
(7)《渔家傲》中描写边城冷落荒凉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让使我们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的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9)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行人步履艰难、抚胸叹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浑然一体的美景,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1-10-21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021-10-21更新 | 43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申之以孝悌之义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021-10-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