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六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1-06 3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人类来说,共同体是人存在的本质和家园。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地存在着三个无法忽视的共同体形态,就是家(血缘共同体),国(政治共同体)和天下(开放性共同体)。

作为以血缘为核心的共同体范式,家庭的特点是成员之间互动频繁、亲密无间、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和价值追求,体现为经济利益和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对人类来说,在家庭这一自然共同体中,成员之间不仅拥有共同的财产这一经济基础,还有最原初的爱的情感和难以割舍的血脉关联,所以通过对人的依赖形成家庭血缘共同体来对抗自然的侵害是最明智的选择。由于血缘关系构成整个社会关系的原型,血缘关系的构成方式成为整个社会关系的构造方式,血缘就成为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结构要素,渗透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切方面,使中国文化成为一种血缘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作为血缘共同体,家庭通过光宗耀祖、荣辱与共的孝意识的凝结构建起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价值共识。不仅如此,家庭的维护还通过《孝经》进行道德规约,对身处血缘共同体的人们的行为进行具体的道德规范,并通过血缘神圣这一道德信仰树立起人们对家庭共同体的普遍的道德信念。

国家是政治共同体形成的伦理场域。作为政治共同体,国家的建立是以政权为核心、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在政治共同体中,人们尊奉共同的、强有力的政治权威,遵守相同的政治制度与法律法规,信守主流的道德规范,从而形成对政治共同体的敬仰和身份认同。在中国传统社会,国家作为政治共同体首先树立的就是政权的威望。其次是共同认可的文化基础。共同体的维系需要共同的精神内核,这种精神内核就是成员共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最后是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共同体来说,共同体意识就是精忠报国的忠诚意识,就是建立一种与国家休戚与共的价值共识。

天下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一个开放性的共同体,其空间是至大无外的。天下这一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方面,天下共同体突破家和国的地域界限,在空间上不以某一内核为聚集点,以至大无外的气度兼容并包天下所有国和所有人,它不因任何特定的界限而给人以任何束缚,不管是否同一家族,不论是否同一国家,也不考虑种族、肤色、经济、政治、文化和价值取向,只要是天下人就对天下担负共同的道德责任。另一方面,天下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正如隋唐时期引入佛教,最终形成宋明理学时期儒释道的圆融互释。当然,天下更多的是一种对美好社会构想的理想和信念,是一种正义的道德担当和正气的人文情怀,正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中国传统社会,共同体建立的本根是家庭这一血缘共同体。以家庭为根基,由家及国,家国同构,形成国家这一政治共同体;同样,放眼天下,以家为模型,达致天下一家,形成天下这一开放性其同体。对中国传统社会共同体形态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对于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伦理困境,推动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构建,有着重要而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编自王健崭《中国传统中三种共同体形态及其道德原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成员是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共同体范式,彼此关系亲密无间、守望相助等是它的特点。
B.国家的建立以政权为核心,国家共同体意识是“精忠报园”的忠诚意识和与国家休戚与共的价值共识。
C.天下是一个开放性的共同体,它通过兼容并蓄达到“四海一家”的状态,使人们拥有了对美好社会的构想。
D.在中国传统社会,家庭这一血缘共同体是共同体建立的本根,以家庭为根基就能够形成政治共同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运用总一分一总论述结构,先提出中心论题,再从家、国、天下三个方面予以阐释,层次分明。
B.文章第二段论证了中国文化是一种血缘文化,所以作为血缘共同体,家庭的维护需要通过《孝经》进行道德规约。
C.本文第三段对“国”的论证,“首先”“其次”“最后”体现了语句间承接关系与作者清晰的论证思路。
D.文章末段指出血缘共同体的重要作用,并指出研究中国传统社会共同体形态的现实意义,说服力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以血缘为核心,家庭成员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以血缘之爱为基础的强烈的价值共识。
B.在政治共同体中,人们往往遵循共同的法律规约、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出一种天下为公,担当道义的人文情怀。
D.只要是天下人就对天下担负共同的道德责任,意味着人类社会应当秉持着共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活动现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外观设计正式亮相。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冬奥会火炬颜色为银色与红色,象征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冬残奥会火炬则选用银色与金色,寓意辉煌与梦想,体现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

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蔡奇指出,中国政府始终将北京冬奥会作为一项国家大事来筹备推进。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人民生产生活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但这阻挡不了我们如期办赛的坚定步伐。我们将与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等方面密切合作,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确保如期顺利安全办赛。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通过视频致辞说:一年后的今天,北京将书写历史,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是一个伟大时刻,秉持和平、团结和友谊的精神,将全世界凝聚在一起。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进展十分平稳顺利,几乎是一个奇迹。

从申奥到办奥,初心与承诺不变。造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世界不仅能触摸到中华文化脉搏,感受中华文化底蕴,更能看到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风范。

(摘编白《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新京报》2021年2月5口)

材料二:

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300天之际,相约北京测试活动迎来收官日。

4月1日至10日,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的5座冰上项目场馆,每一天都在飞速运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完成了建成后的赛事首秀水立方成功变身冰立方,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完成了重要的实战检验。参与各方对场馆设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达到了举办冬奥会的水平。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说:我们不仅收获了经验,也坚定了如期举办北京冬奥会的信心。

张家口和延庆赛区的雪上、滑行项目竞赛场馆群,在测试期间同样得到了各方的认可。雪车雪橇竞赛组织专家诺蒙兹•科坦斯认为中国雪车雪橇中心是他到过和服务过的最好场馆,场馆设施会让到访之人享受其中。

(摘编自《场馆集体亮相,硬件获得好评》,《人民日报》2021年4月12日)

材料三:

当观众,能从多角度立体观看比赛的精彩瞬间定格,不受位置限制360度无死角观赛,感受新技术的子弹时间。现场和远程观众还可以用VR头盔进行沉浸式观赛,通过手机实现从不同角度的自由视角观赏赛事。

做记者,可以享受云转播技术带来的工作便利,转播机构在赛事现场千里之外也能远程制作,每个云端导播台可以提供不同的导切方式,实现同一赛事的多版制作。通过云端平台,记者可以在疫情防控要求下进行无人混合采访和远程新闻发布厅采访,隔空和运动员安全对话。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冬季运动的盛会,更是前沿科技的集中展示舞台。科技冬奥的目标,正是通过冬奥筹办,为世界探寻更好的未来城市生活,惠及数字化时代的每一个人。

(摘编自《冰雪交相辉映,北京2022蓄势待发》,新华网2021年4月13日)

材料四:

按照冬奥组委职责分工,民航局以专项工作组的方式,专人、专职、专责推进。民航主要承担冬奥赛会的航空运输保障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专项任务:一是建设抵离信息系统。该系统已于今年3月1日正式上线,以信息化、数字化赋能抵离保障服务,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前移值机柜台。赛会期间,可直接在冬奥村为各国代表团办理乘机手续和行李托运手续,提升服务品质。三是行李全流程跟踪。利用RFID即射频识别等技术实现冬奥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位置查询等服务功能,提高行李运输可靠性和旅客的满意度。四是完善机场无障碍设施。组织无障碍专家、行业管理人员先后赴大兴机场和首都机场进行无障碍设施专项考察,对标国际,对标一流,持续优化。

除交通以外,做好住宿、餐饮、医疗等后勤保障也是办好冬奥会的关键环节。各系统横向协作、纵向联动、整体协同,共同为冬奥会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摘编自《坚守安全底线,做好保障工作》,人民网2021年4月1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1年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外观设计正式亮相。透过“祥云”“剪纸”等样式,世界能了解中国传统元素,感受中华文化底蕴。
B.中国将与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等方面密切合作,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确保2022年冬奥会如期召开,北京也将成为奥运史上首座“双奥之城”。
C.“相约北京”测试活动中,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的多个比赛场馆集体亮相,参与各方对场馆设施给予的高度评价,坚定了中国如期举办北京冬奥会的信心。
D.北京2022蓄势待发,届时,现场观众能感受新技术的“子弹时间”,远程观众可专享VR头盔进行沉浸式观赛,记者也可采用多种采访手段隔空和运动员安全对话。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政府始终将北京冬奥会作为一项国家大事来筹备推进。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各项筹办工作进展得十分平稳顺利,是全社会公认的一个奇迹。
B.北京冬奥会不仅是冬季运动的盛会,更是前沿科技的集中展示舞台。科技的应用不仅能满足赛事需求,也能为赛后利用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C.民航主要承担冬奥赛会的航空运输保障任务。具体包括建设抵离信息系统、前移值机柜台、行李全流程跟踪、完善机场无障碍设施四个专项任务。
D.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北京2022年冬奥会已进入倒计时实战状态,各系统横向协作、纵向联动、整体协同,践行着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风范。
6.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中国为2022冬奥会做了哪些筹备工作。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节选自《赵鑫珊散文选》)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8.文章开头写“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9.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列举并概括母亲的形象。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遂逮瑞下诏狱。寻移刑部,论死。狱上,仍留中。户部司务何以尚者,揣帝无杀瑞意,疏请释之。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搒讯。帝初崩,外廷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瑞曰:信然乎?即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终夜哭不绝声。穆宗立,既释,复故官。隆庆元年,徐阶为御史齐康所劾,瑞言: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人韪其言。徐阶罢相里居,瑞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迂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搢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B.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C.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D.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八月举行,故称“秋闱”,第一名称“会元”。
B.西市,明朝时指刑场,专为处决官吏之用。汉代“东市”亦有刑场之意。
C.晏驾,旧时帝王死亡的讳辞,与“山陵崩”“驾崩”“崩殂”意思相同。
D.隆庆,明穆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忠于君王,受到赏识。海瑞因先帝去世,悲恸大哭,呕吐晕厥;都给事中舒化批评他,皇帝却下诏奖励他;他乞求退休又受到皇帝挽留。
B.海瑞公正无私,坚持原则。徐阶为御史齐康所弹劾,海瑞批评齐康甘心做别人的鹰犬,为徐阶仗义执言;徐阶被罢相,海瑞查问徐家没有一点宽免。
C.海瑞执政严厉,以身为范。海瑞推行政令像暴风一样凌厉,令下属恐惧,豪强躲避;有关部门官吏懒政惰政,海瑞以身作则,矫正这种不良作风。
D.海瑞刚正不阿,遭人忌恨。海瑞曾因直谏获罪下狱,后皇帝要召用他,都被执政者暗中阻止;戴凤翔、房寰、钟宇淳忌惮他,上疏弹劾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
(2)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搒讯。
2022-01-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六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