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 高二 开学考试 2022-03-01 9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是采用名录制,就是将形态完整、遗存丰富、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一个个甄选和认定下来,列入名录,加以保护。这种方式对传统村落保护来说,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然而,随着整个社会文化自觉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传统村落价值认识的日益提高,一些新的保护方式已经悄然出现。值得关注的有两种方式,一是古村落保护区,一是露天博物馆

古村落保护区是指将一个区域内形态相同、人文相关的一些村落(古村落群)整体地保护起来的一种古村落保护方式。该区域内的村落有的已经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有的没有列入,但它们是一个家园化的历史群落,通常称为古村落群。非群落的传统村落适宜单体保护,古村落群则可采取保护区方式。虽然每个村落看上去都是个体,但实际上,村落之间的历史生命彼此相关。在一些地域内,往往相邻的村落在创建及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这种古村落群,如果采用单一的个体化保护便会割断它们的历史脉络,使其人文变得孤立而单薄。相反,如果把这些相邻又相关的村落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则有助于村落人文的相互支持以及历史记忆的传承与传统生命力的保持。当然,绝不是所有的传统村落都要设保护区。保护区所指的古村落群,必须包含两大元素:首先必须有列入国家名录的传统村落,无论一个还是多个,这是重点;其次,周围尚有一些村落,虽然未列入名录,但与列入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在历史人文上相互依存,文化生态保持较好。

露天博物馆是一种收藏和展示历史民居建筑及其生活方式的博物馆。它最早出现在欧洲工业革命纵深发展的时代。那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急剧变化,城市与乡村不断翻新,历史建筑被抛弃,民居更是首当其冲。这些行将灭亡的老屋,是先人的人文见证与历史财富,一些有历史文化眼光的人开始搜集它们,辟地重建,集中保护,称之为露天博物馆

这种保护方式对于我国来说,就更加迫切和必需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国自2012年启动的传统村落名录认定,对各地农耕家园的保护具有决定性意义。但这项工作只是针对历史遗存整体保存较好的村落开展的,对于整体保存不好的村落,名录不收,也就不在保护之列。如果一个村落大部分民居都已翻新,却还残留着一座祠堂、一座戏台、两三座老民居,很经典又很有历史文化价值,怎么办?在一个已经改天换地的环境里,孤零零的一两个老民居很难保存,最适合的方式正是露天博物馆,也就是把这些散落乡野的零散又珍贵的民居收集起来,加以集中地保护与展示。

本世纪以来,这种尝试已经开始。比如私人出资建造的西安关中民居博物馆,就是将散落四方、无人理睬甚至危在旦夕的民居收集起来,易地重建,精心修缮,达到了很好的保存效果,同时又能供人欣赏传统和认识历史。当然,易地重建的原则有如文物的落架重修,必须坚持历史的原真性。虽然露天博物馆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但不能只为旅游效益而妄加改造,其最终目的还是要以保护文物为主。还必须强调的是,历史建筑只有在它的原址上才最有价值,不能为搜集它而搬走它。可是,如果无法在原地保存,我们当然不能让它坐以待毙。采用露天博物馆的方式来集中保护,并加以利用,确实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在加紧对传统村落实施整体保护的同时,也希望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关注那些有历史文化价值、零散的历史民居的保存。我们既不能失去一只只从历史飞来的美丽的大鸟,也不能丢掉从大鸟身上遗落的每一片珍贵的羽毛。

(摘编自冯骥才《传统村落保护的两种新方式》)

材料二:

光明智库:有人说传统村落的保护可谓春光正明媚。当下保护现状如何?是否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

胡彬彬:要说成效的话,我们可以从两组数据中看出来。第一是国家分五批把近7000个村落纳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且已经形成了从国家到省、市、县四级联动保护体系。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第二组数据来自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自2008年开始,中心团队连续四次对我国传统村落分布相对集中的长江黄河流域、西南地区207个县,进行大规模的跟踪式田野调查,发现传统村落在2004年至2010年间每年递减73%,而在2017年下降到了14%。可见,这些年的保护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不过,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些不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对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各地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方案中,大都侧重于对传统村落建筑原有样式的保护,而对与传统村落休戚与共的山林、水系等自然生态环境,对道路、交通等设施,尤其是当地群众世代传承的风俗习惯、精神信仰等活态文化的保护,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措施。

萧放:传统村落形态的审美价值与传统村落生活的文化传承价值,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是近年来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

传统村落形态的审美价值,主要是指村落环境、结构、布局与村落房屋造型、装饰等方面的价值内涵。传统村落建筑的雕刻、绘画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使得传统村落成为一座座珍贵的民间艺术博物馆,给生活其间的居民与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带来强烈的艺术享受。

传统村落生活的文化传承价值,是传统村落的主体与灵魂所在。正是因为有人的日常生活,传统村落才没有变成空洞的建筑。今后对于这方面的保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摘编自潘鲁生、萧放、胡彬彬等《保护传统村落,守护乡土文化之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整个社会文化自觉意识的不断增强,名录制传统村落保护方式已不适应新时代村落保护的形势。
B.古村落保护区与露天博物馆两种方式相互补充,能较好地实现对古村落群与零散经典历史民居的保护。
C.材料一中的“整体地保护”与材料二中的“整体性保护”虽然表述有所不同,但二者表达的内涵相同。
D.制定传统村落名录、构建四级联动保护体系和开展传统村落田野调查是传统村落保护已取得的成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一村落虽未列入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却处于古村落保护区中,说明该村落文化生态保护较好。
B.如果我们想了解某地农耕社会的建筑样式及生活形态等情况,可以去参观相关的露天博物馆。
C.无论古村落保护区还是露天博物馆都以保护文物为最终目的,因此不能片面强调其旅游价值。
D.要想深入发掘传统村落形态的审美价值,就要依托传统村落建造有感染力的民间艺术博物馆。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中观点的一项是(     
A.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
B.传统村落的美,不仅仅是原式原样原材料的建筑格局和生活方式,更重要的那股子浓浓的农耕社会人情味和乡土礼俗的原野气。
C.某传统村落依托当地文化优势,邀请众多自媒体宣传代言,一时成为网红打卡地,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
D.传统村落时刻都在遭受文化消亡的威胁,一位老人的离去可能就永远带走了一份珍贵的知识,一处老屋的倒塌可能就让一点传统消逝在废墟之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下面是某县传统村落基本情况,请结合全文内容,为该县传统村落保护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某县地处太行西麓,依山建村,叠石为屋,民风质朴,人文醇厚,上世纪中期又是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该县已有5个古村列入国家保护名录,还有一些村落虽未列入名录,却是这个农耕群落的重要成员,村落之间的环境、历史文化互相映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茅盾

天是阴沉沉的;天像在发闷,又像是没有睡醒,没精打采似的。虽然说不上是喜欢,老赵可是向来就不觉得他有理由来反对这样的天气。一年到头,他白天上公事房,公事房里他所占有的那个角落反正是不论阴晴都得开电灯的,晚上呢,他当然有个家,一丈见方那样一间,尽管外边太阳晒得狗吐舌,他这家还是得不到什么阳气。

“我见鬼么,来看这种年货!”老赵偷偷叹口气,心里说。抽身就想走。

现在他觉得街上走的人,好像都是办年货的;而且又觉得手提着糖果、饼干、年糕、瓶装酒等等诱人的东西的,也特别多——比空手的人多。他惘然想起昨天也是在这条街上走过,偶然朝一家食品店望一眼,看见高高挂在那里的一提一提的东西,其实也不过小小两个纸盒的蜜饯,再加两瓶酒,几块红白年糕,可是标价就要几万。

有人说:“大减价的铺子真多,几乎一条街上没有不是大减价的,可是一看标价,比上月不减价的时候倒又提高了。”

“这是为了下月不减价时再提高作准备呀!”又一人立刻接着俏皮地说。

各种的报导,各种的预测,于是纷纷而来。

老赵坐在他的“岗位”上,只是倾耳谛听,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心里也不起任何反应,大减价的铺子跟他向来很少关系,正像早上他路上碰见的鲜花摊儿一般。和他有切身关系的物品,向来是无所谓大减价的。

他一边想,一边惘然看着那些闲谈的同事们的脸。他忽然觉得这些脸都很陌生,这些脸虽然各有各的表情,而且是极善变化的表情,可是又都那样勉强而刻板,好像是些不同形式的面具。而且即使是高声的笑,那笑声也极不自然,似乎本来不想笑,也并无可笑之处,不过为了闲谈中间总得夹一点笑声才合适,于是就官样文章的笑了起来。

这一个新的感觉,使得老赵心里发毛,不敢再抬眼看了,而且又不敢想象自己的脸是否也跟面具似的,如果是,那又是怎样个谱式?

老赵心里感到点空虚。逢到过年这么一个习俗相沿的佳节,要是单位里干脆不放假,那他这做父亲的不带孩子们乐一天,似乎也不算有亏父道,可是偏偏又放了假了,他怎么办呢?站在马路上茫然四顾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念头是要设法曲尽为父之道,反正一年只这一次。于是心里就默默地计算他的口袋里的全部财产。难道他做父亲的就连一些口福都不给他的孩子们么?不用什么山珍海味,有这么一点甜甜的,富于脂肪的,便够叫孩子们快活得跳了;而这,似乎尚在他能力范围以内。

“贵得怕人呀!”老赵低声说,便也伸手去摸一下那块宝贝。

取钱的时候,手又碰到自己正楷抄写的那张单子,老赵微微一怔,但是他仍然很痛快地付了钱,拿起年糕,奋步走出了那店铺。

现在只有老婆交办的差使了。要是这也顺利完成使命,那就连夫道也尽了,老赵真可以自傲是一个善良的堂堂公民。而手里的一斤猪油年糕又那么重甸甸地怪窝心,一丝开朗的皱纹掠过了老赵的苍白的面孔。

天黑的时候,老赵回到家里了,这时候,在他这家所在的那条小巷子外边,而且麻雀的煞拉煞音的也在那整齐的楼房里响起来了。

在小巷子里,也有个醉汉扯紧了嗓子,似哭非哭地,在哼着什么小调。从那些破烂平屋里闪出来的点点桐油灯光,加倍衬出了这地段的阴森——但并不冷落。挤在这里的人家照例是不能哑起嘴巴来的,今晚当然不会例外,不过跟坡上那一带整齐的楼房比起来,这里是另一种调子罢了。

老赵的家也是这样。他的老婆检点着丈夫买来的东西,检一样,就问一次价钱,又唠叨了一回;两个小孩子拉住父亲一会儿问他明天放不放假,一会儿又夸说他们天黑以前在坡上那一带楼房前面所见的好吃的好玩的种种;这个说了一遍,那个又抢着重说一遍,似乎光是说说也够快乐似的。

老赵不作声。回头看一眼两个睡着的孩子,好像自己回答自己似的说:“总也快过完了,抗日战争就要胜利了。”

“哦,打完了仗,天上就落下金子来么?”老婆生气地大声说着。

老赵低了头,半晌,这才偷偷叹口气说:“人,总得有个希望呵,人是要希望来喂养的罢!”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天是阴沉沉的”“没精打采似的”,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晦暗,给全文打上了暗淡的底色,奠定了感伤的情感基调。
B.老赵在大街上,“心里感到点空虚”,既指对那些同事们闲谈中间夹一点笑声的不解,也指自己面对物价飞涨的不知所措。
C.老赵回到家,两个小孩子缠住不放,“这个说了一遍,那个又抢着重说一遍”,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活泼以及对父亲的关心。
D.小说前后两次出现“偷偷叹口气”,都很好地反映了老赵的心理,同中有异,前者是无奈中有愤慨,后者则是无奈中有期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惜墨如金,既叙写了老赵过年买东西的行为、感受,也交代了老赵单位的情况和同事的言论,使社会环境更具典型性。
B.整齐的楼房里麻雀的煞拉煞音、醉汉的小调、破烂平屋里的点点桐油灯光,反衬出小巷的冷清和阴森,揭示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
C.小说多处运用反语,其中“真可以自傲是一个善良的堂堂公民”句,诙谐风趣,调侃中却一语道尽老赵生活的心酸,是含泪的幽默。
D.小说以老赵的自言自语收束全篇,辛酸中不乏温馨,艰难中看到希望,朴素中蕴含深思,直接揭示主旨,提升了小说的思想境界。
8.有人说茅盾的作品体现了“矛盾”,请概括老赵生活中的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
9.文中老赵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人物,虽然生活不易,但老赵身上依然有许多亮色,请分析小说是如何刻画这种亮色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为上谷太守,后为上郡太守。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ニ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馀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馀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D.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古代我国北方民族之一,也称胡,散居在大漠南北,他们喜欢以马征战,曾控制西域。
B.太尉,中国古代武官名,是执掌天下军政事务的中高级军事长官,地位比都尉要略低些。
C.徙,在古代有多重含义,如指流放的刑罚、官员职务调动、徘徊流连、迁移之意。此处指调职。
D.上郡,古代郡名。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经秦始皇改革,正式成为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将军出身习射世家,以武显名。匈奴攻入萧关,他杀死了许多来犯之敌;担任骁骑都尉时,他独自大败吴楚军队,功名就此显扬。
B.李广将军自恃武艺高强,骁勇善战。担任太守期间,中贵人的数十名骑兵被三名匈奴人消灭将尽,李广亲自出马,射死两人活捉一人。
C.李广将军智勇双全,善用谋略。遇见百倍于己的敌兵,他巧妙用计,率众成功撤回;被生擒之后,他装死以麻痹敌人,借机成功脱逃。
D.李广将军一向仁慈廉洁,关爱士卒。得到赏赐后总分给下属,饮食与下属一起,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因此深受士兵爱戴。
13.翻译下列句子。
(1)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4.李广担任上郡太守遇到伏兵时,他做了哪几件事让自己安然逃脱?
2022-02-2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景物,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B.“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一片苍茫萧索之景。
C.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抒发了戍边的豪情。
D.词作上片遒劲豪迈,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16.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