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青海省西宁市北外西宁新华联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青海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10-24 2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词的研读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叶嘉莹先生在口述自传的结尾这样说。在最痛苦的时候,叶先生靠写作诗词疗愈自己。

叶先生拈取的这条线索,在解读东坡词时体现得最为鲜明。苏轼的坎坷遭际和乐观性格为大家所熟知,而叶先生这次讲苏轼,不是强调苏轼如何旷达地应对外界打击,而是在苏轼的痛苦面前停一停、凝心看一看,那到底是什么样的痛苦?

“似花还似非花”(《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写下的,叶先生讲:“古人常常以为柳絮就是柳树开的花,这个花不是万紫千红地开在树上,它只要一张开,马上就被风吹走了。它也叫花,可是它没有万紫千红的色彩,也不能留在树上。”而苏轼本人的经历,正是二十二岁中进士以后,几年间母亲、父亲相继离世,苏轼守孝六年,再回京时已是新党当政。他不肯委蛇附和,直陈新法之弊的结果是被新党一贬再贬,从杭州到密州再到湖州,乌台诗案九死一生之后又被弃置黄州,此时看见“也无人惜从教坠”的杨花,感慨自然很深。

叶嘉莹先生并不停驻在对痛苦深渊的凝视中,更进一步看到词人将苦痛向审美体验转化、升华的努力。苏轼像春末柳絮一样身经风吹雨打,却“不恨此花飞尽”,没有因此封闭自己、日日舔舐伤口,而是“恨西园、落红难缀”。此处叶先生特别提醒道,“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不能只顾及意思就点断为“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定要按照词牌的牌调断为三句,“杨花点点”之后停顿,且末四字注意“是/离人泪”的停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吟诵出来,才足以传达东坡词中缠绵悱恻、欲语还休的情意。

因有苦痛,才会努力拂拭心上阴影;抟揉苦痛为辞章,心影在吟唱中渐渐变得通透,像天上的云影一样不再翳蔽日光,而是与日色交相辉映,共成一幅可以欣赏玩味的景象。此时心影已无须拂去,它成为人生的底色,带来人格的厚度、笔下的滋味。叶嘉莹先生“弱德之美”的概念,正是在辞章中得到升华的苦痛与词调的音声之美结合而成的样态,是借由书写吟唱实现的对苦痛的超越,而这也是叶先生本人的生命体验。

在“弱德之美”的审美取向下,叶嘉莹先生更多地选取词人的“幽咽怨断之音”(夏敬观《吷庵手批东坡词》)。即使策马直闯金营如入无人之境的辛弃疾,叶先生也是选他悲慨秋日的《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来讲。在“木落江冷”的秋日,辛弃疾烦闷填心、大发牢骚:“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文章立言得以留名青史固然是好,却不是他辛稼轩一辈子最想做成的事业。接到故人书信提醒他莫要留恋仕途、“忘却莼鲈”,他只有一声叹息:“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太史公当年为了完成著书之志,遭受大辱仍未肯轻易赴死,稼轩唯有向他寻得一点安慰和支持。叶先生参透这一层,替稼轩把心底的话说出:“我有我要完成的东西,我还没有完成,我总希望有一个最后的机会能够把它完成。”这种隐忍中有坚守、豪放中见悲哀的风格,正是“弱德之美”。

(摘编自郑子欣《中华读书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叶先生靠写作诗词疗愈最痛苦时候的自己,并从中寻找到力量,这在解读东坡词时体现得最为鲜明。
B.叶先生对苏轼词的解读不是停驻在对痛苦深渊的凝视中,而是看到词人将苦痛向审美升华的努力。
C.解读苏轼为酬和章质夫而作的词,叶先生坚持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吟诵,才足以传达东坡词中的情意。
D.辛弃疾反对靠文章立言而留名青史,他的志向是为国效力,收复北方失地,但无奈的是事与愿违。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的词句“似花还似非花”,是为了解读苏轼面对痛苦的复杂心情。
B.苏轼虽经风吹雨打,但并没有被苦痛击垮,这可以从《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品读出来。
C.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重点解读词人面对苦痛的人生态度,逐层深入,归结出“弱德之美”的概念。
D.文章最后一段,辛弃疾在悲慨秋日的词中引用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典故来表现自己心中的坚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从解读苏轼在最痛苦时期写作的词入手,才能对苏轼的思想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
B.抟揉苦痛为辞章,借由书写吟唱诗词实现对苦痛的超越,这也是叶先生的生命体验。
C.叶先生解读辛弃疾时更多选取“幽咽怨断之音”,这是受“弱德之美”审美取向的影响。
D.文章最后一段中写辛弃疾的故人提醒他莫要留恋仕途,其实这是对辛弃疾的误解。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盲盒的起源可追溯至日本的福袋。在盲盒火爆前,扭蛋、文具福袋等产品在一定的人群间也较为流行。盲盒营销类似于一种抽奖游戏的商品营销手法,能够大大刺激用户的复购率。由于二次元用户IP忠诚度高,常常有收集癖,盲盒营销最初大量用于二次元领域的手办销售。如今,盲盒营销已经成为IP玩具礼品、线上线下互动营销常用的方式之一。

(摘编自《盲盒经济大行其道:上瘾现象普遍炒作行为值得警惕》)

材料二

图书盲盒、美妆盲盒、高校录取通知书盲盒、生鲜……近年来,以盲盒经济为延展的商业模式在各行各业被复制、借鉴。随着盲盒的火爆,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开始大量购买盲盒。

作为一种商业营销模式,盲盒热潮带来了众多跨界创新产品,包括故宫、麦当劳、上海迪士尼在内的多个商家均将盲盒概念引入自己的产品。这类盲盒具有创新意义,不但塑造了品牌形象,增加了销售量,客观上还传播了文化和理念——如旺仔牛奶职业罐设置25种职业,包含电竞、说唱等新职业,体现出对职业更包容、多元的心态;2020年4月,“故宫淘宝”推出了“宫廷宝贝”“猫祥瑞”等主题盲盒,中秋期间还推出了故宫猫中秋限量盲盒,引发广大消费者的购买热潮。

(摘编自《神秘盲盒不应成为监管盲区》)

材料三

随着盲盒热潮在图书、美妆、文创等众多领域延展,盲盒消费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但与此同时,盲盒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越来越引人关注。因为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盲盒本身是很难评估价格的,其标价实际上取决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期望越大,价格越高。当然,这种心理预期的另一面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正因为如此,盲盒自问世之初起,就始终无法摆脱“变相赌博”的质疑。

盲盒的异军突起,正是因为迎合了人们喜欢“碰运气”的心理,不过,当一掷千金成为习惯,甚至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时,“碰运气”与“赌博”其实已没有实质性差别。现实情况也正是如此,一路狂飙野蛮生长的过程中,有些盲盒将假冒伪劣产品收入其中,有些则直接放入人民币,演变成货真价实的赌博行为。

盲盒经济持续升温的过程中,鱼龙混杂的状况越来越严重,泡沫化乃至“灰色化”的属性越来越明显。

(摘编自《神秘盲盒不应成为监管盲区》)

材料四

目前,盲盒相关产品投机性已成市场关注的热点。盲盒模式尽快进入监管视野,是许多民众所期待的。

“盲盒理论上有可能被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认定为,有奖销售”有业内人士称,“但它不同于现在众多流行的抽卡类手机游戏,监管层可以通过提取后台代码对中奖概率进行直接监管。盲盒的概率设置过程中应该如何来监管,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说法。”

(摘编自《神秘盲盒不应成为监管盲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盲盒营销类似于抽奖游戏的营销手法,能大大刺激用户的复购率。
B.盲盒的热潮带来了众多跨界创新产品,在各行各业被复制、借鉴。
C.盲盒会收入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且无法摆脱“变相赌博”的质疑。
D.盲盒概率设置过程的监管存在漏洞,这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盲盒的起源及其营销模式的特点,也肯定了其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商业营销模式。
B.材料三中,盲盒的问题逐渐引人关注,因为盲盒很难评估价格,其标价往往与消费者心理预期成正比。
C.材料四中,盲盒乱象的一个原因是概率设置过程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条例,这也是盲盒不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D.故宫、麦当劳、上海迪士尼等多个商家的产品引入盲盒概念,具有创新意义,传播了文化和理念引发了购买热潮。
6.对于盲盒这种经济现象,你是怎么认识或评价的?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分析。
2021-04-02更新 | 11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超级全能生”高三全国卷地区1月联考试题语文试题(甲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眺望灯火

徐晓华

①火光照亮了山野。竹杆噼噼啪啪的爆裂声夹杂着赶毛狗、赶毛狗的吆喝声,峡谷起,岭上应,听得人浑身来劲。这才想到,今天是元宵节,土家人叫过十五,要烧毛狗棚,驱邪避瘟。

②和远郊的喧闹不同,夜色下的恩施北临检站,寂静肃然。两排帐篷在明亮的灯光下,疲惫地站在高速出口两侧,消毒、测体温、登记的指示牌醒目而坚定。水马隔断前,着反光背心的交警来回走动,大檐帽下的徽章金光闪烁。一身银白穿得像胖胖熊的几名护士,随手机音乐在活动手脚。通往高速出入口的路上,清寒的风摇晃着行道树瘦削的叶片,有嫩芽萌发的清香混杂着消毒水的味道,漫在发潮的空气里。夜色下来,路上没行人,也没车。

③我的身后,就是恩施州城,灯火依然璀璨。路灯杆上的红灯笼与中国结,高楼外墙上的霓虹灯,凤凰山和碧波峰的迷彩灯光秀,恪尽职守营造着节日的喜色。我相信,那些楼房的窗户和阳台上,许多双眼睛正打量着自己的城市;还有许多人跟我一样,滋味绵长地眺望着毛狗棚冲天而起的火光。

④我的值守都在夜间,平日到执勤点,开车少不了半小时,现在,哪怕沿途两次查体温,也感觉几脚油门就到了。突然的通畅,心底却划过一丝的不安。半个多月,我已习惯奔忙在这样冷清的夜晚。我知道,偶遇突发公共事件,警察的肉身往往是第一道防线。从警35年,SARS蔓延坚守卡口、冰雪肆虐排险救灾、汛期来临抗洪抢险,危机时刻,这群人总要也总会冲在前线。坦白地说,忙碌忽略了紧张,使命驱散了恐慌。勤务的间隙,同事间绝没有谁主动谈及怵目惊心的数据,刻意翻看起起伏伏的波浪线。我明白大家闭口不谈,是要远离另一种疫情的感染。质疑和诘问,闲话和怨言,沮丧和胆寒,再多也代替不了冲锋陷阵。镇静,才会强大;心无旁骛,才会全力以赴。

⑤老家烧毛狗棚,向来要弄出大阵仗、大响动。乡村经历了冬天的蛰伏,乡亲们也过了很久闲散的日子,正月过半就要备耕,一年开季得拿出气势。在土地上讨生活,缺东缺西不可怕,就怕缺了一口气。族里的一位老人讲,火为至阳之物,最克阴气瘴气,十五为送年之夜,大火烧得亮堂,四方就人安地宁。原来,那一堆堆熊熊大火,只为护佑烟火人间。

⑥这个十五是回不去了。翻看乡亲故友的朋友圈,多是烈焰腾飞的毛狗棚,和以往不同的是,视频中的人们都戴了口罩,那些呼喊隔了纱布传出来,并无低沉挣扎,反而显得雄浑而有穿透力。居家十几天,都憋坏了,郁闷和浊气,还有自我封闭的不自在,谁不想扯起嗓子喊出来呢。这喊声,是一种宣泄,更是一种遇难不服输、遇阻不低头的力量的喷发。

⑦环顾远处,今年的毛狗棚比往年密了。很多返乡过年的人,不必赶在初七去上班上工,滞留在老家,搭毛狗棚的人手就多了。

⑧湖北所辖的地市州中,恩施的疫情相对较轻。这固然与人口密度、地理位置、劳动力流向有关,与全民抗疫的行动迅速、措施果敢有关,更得益于恩施富足的生态储备。百多平方公里的恩施州城,却拥有2万4千多平方公里的生态腹地,那百分之七十以上覆盖率的莽莽林海,关键时刻,它是武陵腹地吐故纳新的绿肺,更是全州400万各族人民的护身符。生态就是健康,是发展前行的强大动力。这样看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饱含了多么深厚的人文关怀啊,有这样的人民之子掌舵领航,这是人民之福,民族大幸。

⑨想着,就想到了小城的好。城市是乡村孕育的婴儿,一天天长大、一天天筋骨健硕、一天天心智成熟,又回过头来反哺乡村。造血、输血,供养、扶持,烟火绵延,生生不息。这是不可割舍的血脉相连,这是不可疏离的血肉相亲。

⑩又有几台车进来。仔细地查验后,心里无比的欣慰。过了初十后,路上的救护救援车次明显少了,绝大部分都是运生活日用品和蔬菜、水果的。

⑪又一轮毛狗棚爆裂声震荡耳鼓。这时,我收到了女儿发来的视频。画面上,女儿抱着刚满一岁的外孙在高楼的阳台上看城里的——也许是远处的灯火。其实女儿的家离我不远,两处也就十来分钟的车程,但我们都得守规矩。好在女儿细心,每天都会把外孙微小的进步拍了发给我。这几天孩子咿呀学语,更喜欢看灯了,小手指着,不很清晰地喊:灯、灯——灯。那一带的路灯的灯杆上,也挂着红灯笼。孩子虽小,却记住了城市鲜艳的亮色。这份美好,已植根在他初萌的心底。忽然,我就明白,崇高的使命的含义其实很简单,为亲人,也为所有的市民们,守护一个干净而美丽的城市,守护一个个火树银花的不夜天。

⑫很少发微信朋友圈的我,忍不住把心底的一些感受,配了恩施北灯火明亮的图片,发了出去:今夜,我在恩施北眺望人间烟火。时下战“疫”正酣,我们当勠力同心,把属于人类的春天夺回来!

(有删节)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点题,远处的火光和爆裂声、吆喝声渲染出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奠定了全篇高昂激奋的情感基调,为行文增添了亮色。
B.正月十五的恩施北临检站寂静肃然,与第一段中远郊的“喧闹”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细节真实地描绘出疫情形势的紧张、严峻。
C.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灵活运用,和谐统一,使文章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较强的启迪性,情感层层递进。
D.本文选材丰富,兼顾城市与乡村;行文有序,大背景叙写中穿插描绘生活片段,展现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
8.文章标题为“眺望灯火”,其中“灯火”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散文的情与理是相互依托的,即通过叙写内容表达真挚情感,又不时闪耀着理性的智慧之光,情与理相伴相生。本文在情理相依上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相关段落回答。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尝从其父至京师,时天下宁晏,论者咸以国祚方永,玄龄乃避左右告父曰:隋帝本无功德,但诳惑黔黎,不为后嗣长计,混诸嫡庶,使相倾夺,诸后藩枝,竞崇淫侈,终当内相诛夷,不足保全家国。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彦谦惊而异之。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父终,酌饮不入口者五日。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闲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内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玄龄因谓诸子曰:吾自度危笃。而恩泽转深,若孤负圣君,则死有余责后疾增剧,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寻薨,年七十。谥曰文昭,陪葬昭陵。玄龄尝诫诸子以骄奢沉溺,必不可以地望凌人,又云:袁家累叶忠节,是吾所尚,汝宜师之

(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B.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C.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D.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黎,黔首、黎民的合称,泛指百姓。古代百姓的常见称呼还有布衣、庶民、黎庶、氓等。
B.春宫,也称东宫,古代宫殿,后指储君。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春宫”
C.太子少师,古代官名。与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简称“三少”,为加官赠官的官衔,没有职事。
D.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祭祀、宴餐、科举、官员选拔和外事活动的大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乔聪敏异常,对国家大事有独到的看法,意识到隋朝存在的隐患,并对局势做出预判。
B.房乔侍亲至孝,父亲生病衣不解带侍疾,父亲去世哀伤异常,五日不思饮食。
C.房乔与太宗君臣相得,感情深厚。房乔病重,太宗遣使派医,问候诊治,甚至亲自探望,握手叙别。
D.房乔处理政务尽心竭力,明晰练达,因才取士,不苛求别人,审订法令,意在宽严相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自度危笃,而恩泽转深,若孤负圣君,则死有余责。
②袁家累叶忠节,是吾所尚,汝宜师之。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塍秋日即事

周密

络纬声声织夜愁,酸风吹雨水边楼。

堤杨脆尽黄金线,城里人家未觉秋。


[注]①塍:田间的土埂子,小堤。②络纬:虫名。俗称络丝娘、纺织娘。夏秋夜间振羽作声,声如纺线,故得此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即事”一词意为“就眼前的事物、情景(做诗文或绘画)”。
B.“织夜愁”既回应了“络纬”,又暗指“夜愁”如织物般纵横交错。
C.“酸风”的出处是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意指“刺人的凉风”。
D.“黄金线”可制成美衣华服,抵御秋寒,所以城里人家不觉秋已到来。
15.宋诗往往从理性上把握,总有逻辑思维的潜流贯串其中。请结合本诗内容,谈谈本诗总结了生活中的什么道理,我们还能从中提炼出什么哲理。
2021-03-18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超级全能生”高三全国卷地区1月联考试题语文试题(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