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一 阶段练习 2021-12-06 34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文明的两种知识

钟祥财

①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划分为三种。一种是理论知识,又称思辨知识,是指人类为着知识自身而追求的知识,包括物理学、数学和形而上学等;另一种是实践知识,它是人类为着社会行为而追求的知识,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等;还有一种是创制知识,它是人类为着创建和制作而追求的知识,包括各种技术、工艺等。归结起来,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知识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技术性知识,另一类是非技术性知识;前者是指工匠制造一件器物的确定知识,可教可学,后者是人们思考道德哲学等问题的更为复杂的知识,除了教育和交流,更需要通过体验、积累、感悟逐步掌握。

②古希腊人对知识怀有深深的敬畏。他们智力敏锐、生活从容,又如履如临、懂得自律。比如,他们对数学有精到的理解,但不会大胆地把数学作为改变生活方式、满足物质欲望的工具。在他们眼里,数学本身就是理念,是本质,是认识的极致,其他的一切不过是它的外包装。如果把思辨知识降格为创制知识,无异于把人类所有的智慧都变为工具,人也就失去了知识追求的终极目标——和世界本身生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也变成工具。不轻易品尝智慧之果,是希腊人最了不起的智慧。

③依据技术知识而运行,社会经济可以快速发展,可以有数据证明的增长,但其中掩盖的问题、隐藏的风险,往往超出技术知识所能解决的范围。所以博尔丁警告说:“世界很复杂,如果我们非常欣赏数学模型的简单,认为世界的确像这些模型,真正的危险就会发生。”金融危机是经济学数理崇拜的代价,体制转型是对科学计划的矫正,而所走弯路正是由于人们追求所谓“通天塔”的确定知识所造成的。

④在环境方面,在怎样减少碳排放的问题上,各国的思路还是集中于替代能源和开征新税等,试图依靠技术进步解决人类需求和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通过改变人类自身的生活方式以减轻地球负担显得不合时宜。在生活方面,转基因技术等正不可阻挡地走上百姓的餐桌,生物学界一再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安全、必要的,但生态学家、伦理学者和普通民众仍心存疑虑,因为经验和理智告诫人们,当一种技术知识满足了人类一部分看得见的需求时,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看不见的,人类很可能得不偿失。

⑤100年前,马克思·韦伯在回答什么原因促进了资本主义兴起的问题时,提出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这两个概念可以与上面划分的两种知识相对应。工具理性的表现形式是技术性知识,它服务于人类追求利益最大化目的的本能和意识。而体现价值理性的非技术性知识则不同,它以人类文明中与功利目的相关性不紧密的观念习惯和普适价值为内涵,崇尚智慧、道德和正义,难以用技术性知识加以推理或证明。如果说技术性知识是对人类求利本性的承认和满足,那么非技术性知识则是对人类本性的精神引导和制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人类毕竟不是工具,而是目的本身。非技术知识体现人的本质、尊严和价值。今天,延续人类文明急迫地需要技术知识和非技术知识发挥协同作用。知识不该仅仅能使人类富裕,而且要能使人类智慧和快乐。

(2011年11月21日《文汇报》,有改动)

1.下列说法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知识划分为技术性知识和非技术性知识两种。
B.技术性知识可以通过教学掌握,而非技术性知识则不需要通过教学而掌握。
C.在环境方面,人类应该尝试通过改变自身生活方式以减轻地球负担。
D.工具理性就是指技术性知识,价值理性就是指非技术性知识。
2.下列属于本文所说“技术性知识”的是
A.第一段中提到的形而上学
B.第二段中提到的数学
C.第三段中提到的数学模型
D.第四段中提到的经验和理智
3.请简析第二段“不轻易品尝智慧之果”的含意。
4.非技术性知识对于人类文明有何价值?请作简述。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祖母的刺绣

【乌克兰】尤里·维尼楚克

在我的记忆中,祖母总在刺绣。

起初我对她绣的东西不太在意,直到有一次,我发现她把我家窗边的一棵樱桃树绣成图案后,那棵樱桃树竟然消失了。那是一棵老而干枯的樱桃树,有几次祖父想砍掉它,但不知什么原因没见他动手。

从那之后,我又陆续发现有一些其他东西也伴随着祖母的刺绣消失了。

比如说,那条曾经四处游荡的野狗。以前一到夜里,这条狗就狂吠不止,街坊邻居都在诅咒它,小孩出门得有人照看着。街坊们抓过它几次,但它跑得很快。还很狡猾,每次他们都空手而归。不过现在,大家已经有一周没见到那条野狗了。当然,它可能已经死了,也可能去了其他地方。直到有一天,在祖母绣的一只枕头上,我看到了野狗的图案。

那时候,我就全都明白了——任何东西,只要被祖母绣下来就会马上消失。

我忍不住把这个发现告诉祖父。祖父耸了耸肩,说:“那又怎么样?这些我都知道。”

“为什么从没听你说起过?”

“好吧。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祖父看着我,脸上带着温暖的微笑。继续说道:“那时候战争刚结束,他们开始抓人。每天晚上,他们用马车把抓到的人运到西伯利亚。监狱里挤满了人。你知道他们看加利西亚人的那种眼神……只要发现谁有一丝可疑的地方,就把谁投进监狱。我就是这么被抓的。你祖母不知道怎么化解悲痛,可怜地在监狱附近来回徘徊。一天晚上,她满怀悲伤,坐下来开始绣东西。监狱的模样在她脑中挥之不去,于是她开始绣监狱。绣四周的围墙。绣门卫和狗……关在监狱里的人怎么睡得着?我们躺在那里。想着心事……夜渐渐深了。牢房的墙壁突然消失了。监狱四周的石墙也不见了,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坍塌了。我们爬起来,拼命往各处跑……开始,我们并不知道监狱的消失和你祖母的刺绣有关,都以为是圣母显灵……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们的猫不见了。‘汉努西娅,’我问你祖母,‘马兹克去哪儿了?怎么找不到它了?’我看了一眼桌上放的刺绣上面的图案正是我们的马兹克,我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我拿起剪刀,把刺绣拆了。当我拔出最后一根线的时候,我听到了‘喵喵’的叫声!是马兹克!‘瞧,’我说,‘汉努西娅,现在你真的遇上麻烦了!被你绣过的东西,都会马上消失。’她不相信,还嘲笑我。我让她绣自家花园里的稻草人。你猜怎么着?她绣下来后,稻草人一眨眼就消失了!她总算相信自己有特异功能了。从那以后,她变得小心翼翼,不愿失去的东西不绣,不是故意想让它消失的东西也不绣。”

后来,除了我和祖父,邻居们也知道了这个秘密。他们开始回想以前有没有得罪过我祖母,其中有个邻居叫顿约,他想起曾经从我家鸡棚里偷过一只鸡,于是鼓起勇气找我祖母忏悔,同时还带来一只鹅作为补偿。祖母看他态度十分诚恳,便宽恕了他。

没想到第二天,布斯利太太跑来找我祖母要鹅,原来顿约送的那只鹅是她家的。但是有趣的是,后来那只鹅又被布斯利太太送回来了。她拿着鹅,对我祖母说∶“汉努西娅夫人,请收下这只鹅,我求你可怜可怜我,把我丈夫绣走吧。我快被那个酒鬼逼疯了。”

我祖母最恨酒鬼,她没有多加考虑就开始绣布斯利先生。一个星期还没过去,布斯利太太又带着一只鹅,跑我家来恳求我祖母把布斯利先生还给她。

“我不会把图拆掉的。”祖母冷冷地说。

“上帝啊,”布斯利太太开始抽泣,“我现在成了什么?寡妇也不是,女仆也不是!”

“就算有一只鹅跑过来啄我屁股,我也不拆!”祖母发誓说。祖母拿出绣花布摊开放在桌上。

“不过送了一只公鹅,你的丈夫就变成刺绣了。瞧,我还特意把他的腿绣歪了,一眼就能看出他喝醉了。现在你想让我拆了它?”祖母说。

“我丈夫没那么糟糕,”布斯利太太哀号着,“有时候,他也会去打水……去店里买牛奶……”

“嗯,”祖母朝她挥了挥手,说,“你自己来吧,别蹲下来求我!”于是布斯利太太把刺绣拆了。

第二天,布斯利先生喝得烂醉如泥。他让家里白白损失了两只鹅,布斯利太太简直被他气疯了。

祖母把头探出窗外,喊道:“你这个中看不中用的家伙,再喝酒,我立刻就把你绣回去!大不了让你太太再送两只鹅!”布斯利先生张嘴想说什么,但想想还是不作声为妙。

(杨靖译,选自《冰冻时间之窗》,有改动)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专门交代樱桃树老而干枯、野狗狂吠惊扰街坊邻居,意在说明祖母把它们绣去是合乎情理的,这也合乎她只绣那些她希望其消失的东西的原则。
B.祖母把一棵樱桃树和一只野狗绣成图案后,它们都消失了。虽然“我”没有询问,依然发现了这个秘密,旨在表现“我”留意生活,是个细心的人。
C.布斯利太太求祖母绣她丈夫,而后又求祖母拆掉图案,可见家长里短的爱与恨是纠缠不清的,这里面暗含着一个“清官难断家务事”的生活哲理。
D.顿约偷“我”家的鸡。表示忏悔送来布斯利太太家的鹅。布斯利太太要回那只鹅,又把鹅送到“我”家,较曲折的情节,简明的叙述,洋溢着生活气息。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父早已知道祖母绣什么什么就消失的特异功能,但没告诉“我”,才有了“我”发现祖母特异功能后的追问,这是作者故意设置的波折。
B.本文写祖父和“我”说话时,动作、神态和语气都给人强烈的形象感和现场感,谈话内容验证了我的惊讶“发现”,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C.本文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比如祖母告诫布斯利先生,如果他再喝酒,还要把他绣回去,表现出祖母嫉“酒”如仇的形象特点。
D.祖母绣什么什么就消失,文中并没有交代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异功能,因为人本无特异功能,无法交代清楚,勉强交代则会削弱本文的现实意义。
7.本文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8.本文是一篇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请结合文本找出“魔幻”与“现实”的写作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舆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9.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而江河(断绝)
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子的诵读)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驾驭)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的道理)
非利足也,而千里(招致)
D.吾尝而望矣(踮起脚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以从师学习为耻)
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唐代人,字退之,是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荀子,名况,战国末期齐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存《荀子》,乃荀子所著。
C.句读,标点、读通文章。“句”指句末的停顿,“读”指句中语气的停顿。如《师说》中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中有“士大夫之族”。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B.《劝学》选段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常有的生活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C.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提到了“君子”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这是社会等级观念所致。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3.分析选文《师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021-12-06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虞美人

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像东流。


【注】①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七日乞巧节,这天李煜命歌伎作乐唱新词《虞美人》,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用牵机药置于酒中,毒死了李煜。本词是他的绝命词。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B.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出现多次,这精神上的痛苦让人难以承受。
C.“朱颜”一词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生活的象征。
D.词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具体的本体“愁”,接着以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1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021-12-07更新 | 26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是诗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2)秦观《鹊桥仙》中的“ 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出只要彼此情意相通,即使不能朝夕相守,也无须黯然神伤。
(3)《静女》中,描写小伙子赴约时因见不到姑娘而痴情张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2-0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沿着绿色铺开的道路,我穿过敦煌街道。麻雀蹲在树上叫着,抖掉身上的黑夜,观察日出前每一个细节。一辆辆早起的出租车穿梭在大街上,偶尔刺耳的喇叭声,唤醒睡梦中的旅客。莫高窟绚烂的壁画、精美的彩塑……在脑海里浮动成一首首错散成韵的诗。

党河水安静地流淌,河岸上的草木舔着水花,自顾自地灿烂、摇曳、生长。我沿着河岸前行,荡荡的河水仿佛东汉“草圣”张芝、张昶兄弟的墨池。每天清晨,他们在墨池里蘸一蘸笔尖,就把水染黑了。他们家的庭院,到处挂满布,写着黑字的布在风里飘扬。这些集月之阴柔、日之阳刚、地之宽厚、天之崇高于一体的草书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像七月敦煌的天气,烫透、蒸熟那些生硬的果实。

党河岸上,土坯房上,许多烟囱冒起了烟,人们在告别昨夜的梦吗?有音乐从窗户里流出,有诵读声飘在村庄上空。这些美好的声音,让缀满果实的杏树心花怒放,让李广杏子像海绵球一样在墙上轻轻蹦跳。阳光向四面舒展开去,华彩斑斓,无边无际。

17.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齐声朗诵那首《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是作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C.她磕磕巴巴地说:“……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D.“还没结婚吧?”“……”她飞红了脸,手扭在一起,更加忸怩起来。
18.比拟能准确再现情态,请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所用比拟进行简要赏析。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写成“阳光华彩斑斓,无边无际,向四面舒展开去”,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①__________。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②__________,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③__________,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2020-10-07更新 | 760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7届重庆一中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下面是某银行写给客户的一封感谢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尊敬的广大客户:

贵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一直得到您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值此元旦即将来临之际,银行全体员工谨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的祝福!饮水思源,我们银行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都离不开您的关注、信任、参与和支持。您的理解和信任是我们进步的强大动力,您的关心和支持是我们成长的不竭源泉。为答谢多年来您对我们的支持、信任和帮助,借此岁末年初之际,我们开展了优质服务活动,用真情来回报您,届时您到我行来办理业务,将会得到一份惊喜!

再一次感谢您的帮助和支持,预祝您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事业兴旺!

××银行

2020年12月21日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古代中国皇帝把疆土封给公侯时,有这么一种仪式:皇帝站在地坛上,拿起一块泥土,用茅草包了,郑重地递给被封的人。

②当时背井离乡的中国人,都习惯在远行之前,从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泥土叫作“乡井土”。

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土地”在国人的心目中是神圣的,学校拟打算在“全国土地日”这天召开年级演讲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谈谈自己对于“土地”的认识,思考与情感。

要求:自定立意,角度自选,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4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5-80.4外国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9-130.65荀子(前313-前238)  《荀子》  韩愈(768-824)  议论类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李煜(937-978)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修辞手法  标点符号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表达
20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10.65得体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4环境保护  敬畏自然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