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东 高二 期中 2022-01-06 2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虽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选择,但其背后的乱象给学生、家长及学校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收费高,扩大了教育内卷现象。调查数据表明,47.8%的学生表示每月用于校外培训的费用超过1600元,近20%的学生表示每月培训费用超过3200元。

然而,在学生培训内容覆盖面不断扩大的情形下,这一数字仍在不断上涨。在目睹了身边他家庭的校外培训投入不断增长时,家长往往会选择盲从。即使家长清楚孩子是否能够成才主要靠自己,但在这一氛围的裹挟下,也只好被卷入到这一场无形的竞争中,而报班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家长的焦虑。

此外,调查数据表明,是否参与校外培训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显著正相关: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其子女参与培训的机会更多,而离异、再婚、丧偶等特殊家庭结构的子女参与校外培训的机会较少,留守学生参与校外培训的机会显著低于普通学生。

课程安排满,造成校内减负校外加压的怪象。不少校外培训机构采取各类措施规避有关政策规定,机构多将学科名称重新包装,赋予其素质教育的外衣,但实际内容依旧是超出课程标准的学科知识,或是通过双线转换,将原本线下讲授的内容转为线上,进而规避部分监管。

此外,部分家长并非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培训项目,而是盲目跟风,海量的兴趣班充斥着学生的假期及课余时间,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再削减,直至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

资本大量涌入,行业内商业氛围过于浓厚。不少校外培训机构采用互联网商业营销模式,将大量资金用于广告宣传、同行竞价,甚至利用学费做投资,致使整个行业内商业氛围浓厚,而教育氛围微乎其微。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不计成本地大肆营销,在网络平台、电视节目、综艺晚会上,都不乏其充满噱头的赞助广告,这一举措势必挤占了教学投入,最终为其埋单的还是学生。

以应试分数为导向,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当下的校外培训市场对教育及学生成长认知不足,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诉求,违背教育规律,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应试、超纲、超前等问题。以唯分数论为导向,将系统的知识缩减为零散的考点,将科学的学习方法简化为投机的套路,将以生为本的观念转变为以分为本的态度,囿于眼前的一时之得,却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严重破坏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生态,造成很多学生高分低能,善于考试但难出大师。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05月21日07版)有删改

材料二:

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超前教学、价格虚高等问题引发了很多社会讨论。前不久,因在收取费用、广告宣传等方面存在问题,北京、重庆等地接连通报多家校外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本应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者,有助于满足孩子们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但如果失范失序,就会成为教育焦虑制造者”“教育秩序干扰者甚至教育公平破坏者,导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治理行业顽疾,大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特别是从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引导各教育主体为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政策制定的着力点。这段时间以来,从出台《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严格禁止家长批改家庭作业,要求家庭作业充分体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到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以体育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均是从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出发,为孩子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建构科学、理性的教育理念与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如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写进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方面,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扫除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制造教育焦虑的土壤,也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在全社会营造对待教育的理性平和心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成长规律,让孩子在没有超前教学、过度负担的情况下,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和成长。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把教育办得更好,以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能为明天的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05月27日05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校外培训机构,虽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其给学生、家长及学校带来的弊大于利。
B.校外培训机构如果失范失序,就会制造教育焦虑,干扰教育秩序,甚至破坏教育公平。
C.当下的校外培训市场囿于眼前的一时之得,而忽视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很多学生“高分低能”,善于考试但出不了大师。
D.是否参与校外培训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显著正相关,留守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极少参与校外培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外培训机构若过分注重商业营销,势必会挤占教学投入,最终为其埋单的还是学生。
B.“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培训机构为规避有关政策规定,将学科名称改头换面,学生依旧不堪重负。
C.家长即使清楚孩子是否能够成才主要靠自己,但仍主动报班,借以缓解自身的焦虑。
D.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行业顽疾,特别要从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引导各教育主体为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半月谈》发表一篇《课外班花掉全家一半收入!补课老师年收入200多万,家长陪课连奶茶都舍不得喝》的文章。
B.邻居刚上一年级的孙子,下午三点半放学后就被爷爷直接送进校外培训班,巩固提高知识。
C.原价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课程实际售价仅为1元,校外培训机构的“优惠折价”看似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实则诱导大批家长去买单。
D.家长与其四处接送孩子上培训班,还不如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倾听他人、自我管理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思维导图)。
5.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治理校外培训乱象?
2022-01-0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擦起师父衣带。师父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分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自己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

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然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

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比。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比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重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选自《小小说十年宝典》)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这句话暗示徒儿刀法并未学精,还有没学到手的,暗示徒儿悲剧结局的。
B.小说以“伞”为标题,一则伞是线索,贯穿全文、二是以伞表现人物情感,凝结了师徒之情,又终结了师徒之义。
C.通过师徒对伞的处理,既说明了“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变化随心的刀法真谛,更展示了人格武品,进而揭示主题:学艺先学做人。
D.“心中不快”“却又一热”两相对照,表现出师父对徒儿给予的希望很高,同时自己也避免不了“儿女情长”的侠骨柔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采用倒叙的手法,然后通过追叙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
B.小说中的徒儿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师傅跳下悬崖是因为失手误杀了徒儿忏悔解脱。
C.小说虽然简短,但故事情节却是颇有波澜,起伏跌宕,扣人心弦。
D.小说语言风格朴实流畅,传神的语言、动作、肖像描写,使小说中师徒形象生动传神。
8.小说写景简洁,但这一简洁的描写在文中三次出现,试分析这一景物描写的作用。
9.联系全文,分析“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文】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有删改)

【乙文】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鸣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六国论》,有删改)

10.对下列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A.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B.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C.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D.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表示军事力量强大。也可指天子,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本文表示后一种意思。
B.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儒教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泛指天子的宗庙。
C.三国,指韩、魏、楚、三国,这三国都曾经割地赂秦。
D.故事,指旧事或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从领袖的社会地位、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用兵之道四个方面将陈涉和九国之师作对比,意在为文末提出中心论点“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蓄势。
B.甲文“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C.乙文承接篇首的“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分别分析了齐。燕、赵三国灭亡的情况,并列举出其弊端。
D.乙文分析齐、燕、赵三国灭亡原因时列举了各自在外交、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弊端,而这些弊端又与篇首所说的“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有关系,这样就直接论证了“弊在赂秦”的中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4.请从体裁、题材、创作目的、写作手法中任选两点,比较两篇选文的共同点。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②生憎:犹言偏憎、最憎。③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
1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整首诗的主旨是作者借聚散离合之情,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
B.“童稚情亲四十年”,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更主要的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不因时间久隔而淡薄。
C.诗人之所以嫌恶桃花和柳絮,是因为它们分别比云锦鲜艳,比棉花白净。
D.作者气恼剑南春色的“无赖”,因为它加重了诗人在别筵上的离愁别感。
16.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但又不单单抒发离别之情,结合诗歌一、二联,分析这首诗都抒发了哪些情感。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强调每个人都应见到好的就学习,见到不好的就反省自己,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_________”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3)《老子》四章中,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政策和文化上采取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2-29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需要内容上的        ,更需要形式上的花样翻新。传统文化的酒香        ,但如何使酒香飘得更远、更迷人,却是信息时代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这个        的时代,没有好的表达方式,优秀的文化也有湮没无闻的危险。从本质上说,文化无优劣,但表达方式有高下,文化产品有好坏。这些年来,人们一直因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而        ,甚至有些人对传统文化本身的生命力产生了怀疑。事实上,(     )。求新求异是人们追求文化享受的普遍心理,因此,今天文化工作者更需注重表达方式的创新和传播渠道的更新。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甚至会有偏差,所以文艺工作者不能因噎废食,故步自封。只有具备包容的心态,才能不断激发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传统文化的底蕴才能焕发出与时代相呼应的魅力。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推陈出新        不容置疑        瞬息万变        惶惶不安
B.推陈出新        毋庸置疑        瞬息万变        忧心忡忡
C.革故鼎新        毋庸置疑        变幻莫测        惶惶不安
D.革故鼎新        不容置疑        变幻莫测        忧心忡忡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正的危机不仅是文化内核的“衰落”,更是文化表达及传播的落后。
B.文化表达及传播的落后才是真正的危机,文化内核的“衰落”并非危机。
C.真正的危机并非是文化内核的“衰落”,而是文化表达及传播的落后。
D.文化内核的“衰落”虽是危机,文化表达及传播的落后更是真正的危机。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创新过程中可能会有偏差,甚至出现错误,所以文艺工作者不能因噎废食,故步自封。
B.创造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甚至会有偏差,所以文艺工作者不能因噎废食,故步自封。
C.创新过程中可能会有偏差,甚至出现错误,然而文艺工作者不能因噎废食,故步自封。
D.创造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甚至会有偏差,只是文艺工作者不能因噎废食,故步自封。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久前,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云南西双版纳断鼻家族的15名成员悠闲远足来到昆明。有专家称,象群北上是①_____________,因为原有栖息地食物匮乏;也有人说,是象群的首领迷路了,才一路向北。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谢灿认为,地球上的很多动物都在地球磁场的指引下,进行周而复始的②___________。磁场的扰动或多或少都会干涉到动物漫长的迁徙过程,而太阳活动会③__________。这些亚洲象一路向北,更像是烙印在其基因中的迁徙本能偶然间被激发,而这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021-12-2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2. 根据下列上联文字提供的语境,在相应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句子,使之形成对偶句。(任选一联填写即可)
某校举办运动会,需要征集和体育运动相关的对联,他们出了三幅上联,分别是:
第一幅,上联:奋力拼搏创造体育佳绩,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幅,上联: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幅,上联:运动使生命充满活力,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2-29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凡是中国人都能讲出自己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化故事。

针对某些学生不重视母语(汉语),导致文化不自信的现象,振华中学举办了一场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提振民族文化自信的专题座谈会。

为了打开同学们的思路,举办方提供了以下几组有关中国文化的栏目供同学们选写。

A组:诗经、论语、史记;             B组:书法、国画、歌舞;             C组:汉服、唐装、旗袍;

D组:品茶、饮酒、美食;             E组:春节、端午、中秋。             F组:孔子、李白、苏轼。

G组: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请你先从以上栏目中任选一组,然后再就所选组内文化项目进行权衡比较,重点谈谈自己更欣赏其中哪一种,以突出中国文化的自信。
要求:不脱离材料范围,夹叙夹议,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9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时评非连续性文本
6-9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过秦论》  《六国论》  议论类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杜甫(712-770)  赠友送别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复位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10.8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20.65对联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4任务驱动型作文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传统节日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