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龙河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01-12 2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核心为中和贵和尚中的中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也构成中华政治文化的精髓,是古代治国理政智慧的灵魂。

儒家经典《中庸》首次从宇宙本体高度提出:中者天下之大本,和者天下之达道。中和之道是宇宙天地的大本达道,也成为根本的治国理政之道。儒家理想的尧舜禹三代圣人之治即中和之治。儒家自孔子开始,就肯定尧舜禹三代圣人相授相受的治国理政之道就是允执厥中的中和之道,简称中道。孔子高度肯定舜具有治国理政的大智慧,这个大智慧集中体现在舜善于执中的治国之道上,即善于在深入广泛考察了解的基础上,正确及时地去除过与不及的两种片面性,而制定并实施最具合理性的决策举措,从而有效改善百姓生活。显然,这种执两用中的治国理政之道,包含着深刻的历史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智慧。而作为古代治国理政的核心,中和之德是古代治国理政主体的核心素质。

中和政德要求治国理政主体必须具有智仁勇统一的中庸品格。中庸是中和之道的实践运用,对治国理政主体而言,中庸原则就是要求古代君王和各级官员做到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各项治理措施,达到治国平天下目标。而这就要求各级官员具有智仁勇合一的中庸品格。《中庸》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一个优秀的官员,要正确合理地决策并有效实施决策,就必须同时具有可均的智、可辞的仁、可蹈的勇,三者缺一不可。

中和政德要求治国理政主体必须具有中立不倚、和而不流的品格。儒家的中和之道倡导树立理想的中和人格,这种中和人格的本质特征就是《中庸》提出的中立不倚、和而不流。孔子最厌恶的人格是没有独立原则性的乡愿,他们在官场上,善于做好好先生,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承担责任,圆滑世故,柔顺应对,丧失独立品格。显然,这样的官场人格无忠直之风,天下以此薄之,是为政之大害。

中和政德要求治国理政主体必须具有和而不同、可否相济的政风。《国语·郑语》载,西周末年,史伯揭露周幽王执政之大弊就在于去和而取同,而齐国政治家晏婴对齐景公也提出君臣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可否相济、同异相济的关系。只有君臣可否相济、上下同异相济,决策才更完善,执行才更通畅,政局才能平稳。孔子进而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观点,提倡和而不同的政治品格。

中和政德要求治国理政主体加强敬以持中、发以成和的道德修养。《中庸》强调,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要求官员在治理实践中,在与百姓打交道中,表现出正确的道德情感,做到以百姓之忧乐为忧乐,以天下之喜怒为喜怒。要培养自己的中和政德,就必须加强自己的修养,做到恭敬主一、持义律己、涵养省察、戒慎恐惧。只有加强致中和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中和政德,才能有发而中节的情感行为,才能赢得天下百姓的爱戴,才能实现人和政清的理想政局。

(摘编自董根洪《中和:中华传统治理文化的精髓》,《北京日报》2021年8月3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从宇宙本体高度提出的中和之道包含着深刻的历史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智慧。
B.智仁勇统一的“中庸”品格只有在执政者身上才能充分体现出国家的最高生存智慧。
C.儒家的中和之道倡导为政者要坚持原则,承担责任,要具备有“忠直之风”的官场人格。
D.治国理政主体要想赢得天下百姓的爱戴,就要加强敬以持中、发以成和的道德修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明确指出中和构成中华政治文化的精髓,也是古代治国理政智慧的灵魂。
B.文章第二段先引用再举例,阐述了“允执厥中”的中和之道是根本的治国理政之道。
C.文章重点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治国理政主体必须具有智仁勇统一的中和政德的品格。
D.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论证时分解论点,严谨有序,展示了议论文说理的严密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和之治是儒家理想的尧舜禹三代“圣人之治”,因而普遍受到历代统治者的肯定。
B.要求治国理政主体具有中立不倚、和而不流的品格,符合儒家树立中和人格的倡议。
C.孔子创造性地提出“和而不同”的观点,这对中华传统治理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D.只要治国理政主体加强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中和政德,就能实现人和政清的理想政局。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网红的素质何时才能赶上颜值?

(1)近日,有网友反映,虎牙主播莉哥在直播中,公然篡改国歌曲谱,以嬉皮笑脸的方式表现国歌内容,并将国歌作为自己所谓网络音乐会开幕曲。被举报后,该主播直播间已被虎牙封禁。虎牙直播平台在官方微博上公布了对此事的处理结果:虎牙平台决定即日起封禁主播莉哥的直播间,冻结主播莉哥的直播账号,下架全部相关影像作品,对其进行整改教育。主播莉哥也在微博上就此事道歉。

(2)其实莉哥不是第一个因为言行不当违法违规、引起众怒最后被封号的网红。在几个月前,斗鱼直播平台的主播陈一发也因早年的不当言行而受到公众谴责并被平台封号。她在2016年直播过程中,曾将东三省沦陷、鸦片战争、南京大屠杀等民族惨痛记忆用作不当类比;在游戏中,将一日本游戏角色动作戏称为参拜靖国神社,引发网友强烈不满。

(3)网红的不当行为不只存在于网络平台,更有甚者在现实中对孕妇大打出手,致使对方入院抢救。9月初,杭州一名孕妇在微博上控诉,称在外散步时被网红“Saya”未牵绳的狗吓到,冲突中被其撕扯头发、推肚子、踢大腿,还被其母亲用各种恶毒语言辱骂,被迫入院检查治疗。最终,“Saya”母女受到相应处罚。

(4)从近日的戏唱国歌事件回顾过去的几个月,不难发现从今年7月到10月,几乎每个月都有网红因为不当言行引众怒、上热搜。事件过程无外乎网友举报、舆论谴责、平台封号、网红致歉。网红们的道歉信也都写得言辞恳切,纷纷表示会好好反思,绝不再犯。只是这次次让人出离愤怒的行径,篇篇话术雷同的致歉何时才能终止呢?毕竟公众最需要的不是下不为例,而是绝不发生。

(5)归根结底,一方面是网红门槛太低,处在其中的部分大V颜值在线、素质缺乏,靠一张脸蛋爆红,粉丝涨了,责任不涨;收入涨了,公德没涨。手里的麦克风比别人大好几圈,不想想巨大影响力下需背负更多责任,却光想着如何把影响力变现。直到自己口出狂言、行为出位,才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但此时坏的影响已经无法挽回。

(6)另一方面,各直播平台对主播的法律知识培训和爱国主义教育、素质教育都还做得不够。一旦事件发生只能靠封禁直播间了事,到头来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恶性循环,言行不当的网红依旧层出不穷,且这些网红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形成,即便事后给予严厉处罚也难以消除既有恶果。

(7)素质赶不上颜值可谓当下网红行业的尴尬现状。对于网红来说,只有灵魂有厚度、内在有深度、素质和颜值并驾齐驱,才能真正得到大众的支持,否则,那些没素质的网红,恐怕是被捧得越高就摔得越重。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采用疑问句式提出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文章第2、3段都采用举例论证的方式,论述网红普遍存在素质低下、行为表现恶劣的现象。
C.文章主要分析了网红不当行为的原因在于网红门槛太低、素质缺乏。
D.文章结尾向网红提出期望,并警告鞭策,意义深刻,发人深思。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网红的低素质行为如不抓紧扼制,将会造成更加恶劣的社会影响。
B.只要平台加强管控,就可以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
C.从网红们言辞恳切的道歉信里可以看出他们的悔改之心,下次一定不会再犯错。
D.对于平台来说,在事发之后封禁直播间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6.要改变网络直播乱象的局面,你有哪些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鸡炖三遍

唐风风

故事是母亲讲的。

花奶奶四儿一女,农业社的时候,两口子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一家人也是成天瘪着肚子,生活过得像米筛,到处是窟窿,真应了那句话:“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刚入冬,花奶奶的婆婆去世了,花奶奶东凑西借,请人置办,好不容易打发老人入土为安,按老理儿最后需请帮工的乡亲吃顿饭,事情就算彻底办完了。

白面缸仨月前就见了底,花奶奶硬着头皮跑了四家才借了五六斤面,让做饭的大师傅看了看,大师傅皱皱眉:“就这吧!”按规矩,这顿大锅饭得有荤腥,花奶奶哪有钱买肉,鸡屁股里抠的几分钱还不够换油盐呢,咬咬牙很狠心把一只母鸡杀了,杀鸡的时候,花奶奶躲出去老远,收拾鸡的时候,望着鸡肚子里葡萄一样的鸡软蛋,花奶奶擦起衣襟一个劲抹眼泪。

傍晚,大师傅出门时叮嘱:“水开了,慢火炖两个钟头,千万盖好盖子别让野猫野狗给祸害了,明儿就用呢。”

入夜,一家人喝着稀糊糊,一人分一个柿子窝窝头,小五抢着用水涮了糊糊锅,咕咚一口,满意地喝了下去。很快,香味悠悠地从厨房飘出来,小五咽一口唾沫,几个孩子受了传染,也不由自主吞口唾沫,本家爷爷也跟着喉结一动。不自觉地,一家人就围在厨房火炉旁,小三伸脖子,使劲吸冒出的白汽。香气愈来愈浓郁,四丫头伸手去揭锅盖,花奶奶一巴掌拍在手背上:“别动!”四丫头嘟囔道:“我只看看。”“看也不行!”花奶奶训斥道。花奶奶心里敞亮,倘若掀开盖子,怕是神仙也难忍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眼瞅你,最后齐齐看向父亲。本家爷爷开口了:“要不咱喝口汤吧,汤这么多,喝点儿没啥,大不了再续点儿水。”“好啊,好啊!”老二鼓掌,几个孩子眼睛一下子移到母亲脸上。花奶奶心里觉得应该阻止,但看着能伸出舌头的五双眼睛,嘴唇翕动一下,没出声只点点头。小四跑去拿来碗,花奶奶掀开锅盖,一圈人同时深吸一口气,一人一勺,花奶奶紧招呼:“凉凉再喝,烫嘴咧!”大儿子鼓着腮帮子用力吹,老二直接把碗端到寒冷的屋外,小三干脆端着碗就着边慢慢嘬,四丫头笑着没动,小五晃悠着碗,让汤在碗里一圈一圈打转儿,花奶奶和本家爷爷互相望一眼,同时说:“你也喝一口吧!”说完都笑了。花奶奶端起碗的时候,身子一背,几颗泪蛋蛋落在汤里。一眨眼,一溜碗又摆到炉台上,“真香啊!”“那叫鲜,不叫香。”“没有放盐。”“你们女娃毛病多!”几个孩子叽叽喳喳异常兴奋,平时最话痨的老三嘶嘶着凉气没吭声。“三哥你咋了?”“喝得急,烫舌头了!”全家人一下子笑翻。

看着一溜碗,花奶奶望向丈夫,恰和丈夫的目光相遇,花奶奶每个碗里捏一撮盐,给五个孩子一人又盛了一碗,锅里的汤眼看着见了底,拎起大水壶,堪堪倒完一壶。花奶奶在厨房盯着足足炖了三小时,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躺下,很快进入了梦乡。

也许是喝了鸡汤的缘故,几个孩子你出我进不停地去院里上茅房。

一早大师傅去看锅里炖的鸡,一掀盖子就晕了圈,大呼小叫喊来花奶奶。锅里干巴巴剩着鸡,花奶奶很很一惊:“真是见了鬼了。”看见炉边的盐罐子,想想几个孩子,随即明白了,赔着笑:“还好,还好,鸡还在!”大师傅生气了:“十几个大男人一只鸡管啥用?我要的是鸡汤!咱也就能凑合做一锅稀点儿的鸡汤揪片!”

要强的花奶奶扭头奔出院外,追得几只鸡乱飞。大师傅跑出来死死拦下,锅里那只可怜的鸡便被第三次放入清水中,一直炖到快晌午,花奶奶又去借了一斤多面,鸡肉撕成细丝,葡萄一样的鸡软蛋也都放了进去。知道原委的帮工都说那天的鸡汤揪片特别好吃,听着夸奖,花奶奶的脸成了红布。

故事没讲完,母亲就叮嘱我:花奶奶让你过去一趟呢。

院墙外爬满爬山虎,院里传出上党梆子的乐曲,进门,二层小楼前,和煦的阳光下,花奶奶闭眼躺在摇椅里摇啊摇,手里捧着戏匣子。我陪花奶奶说话,提起鸡汤的事,花奶奶摇椅一顿,随即笑着说:“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早不记得了。”

告别的时候,花奶奶一再嘱咐:“下周,五月初九小五的孩子结婚,一定回来吃席哦!”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5期)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内容朴实,情节并不复杂,文章主要写母亲对我讲述几十年前花奶奶“鸡炖三遍”之事,结尾又回到了现实,文章首尾圆合,别具匠心。
B.讲述的故事一开始就交代了时代背景,花奶奶两口子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一家人仍然每天吃不饱,“跑了四家才借了五六斤面”,可以看出这种窘况应该不止他们一家。
C.花奶奶夫妻两个因为不忍心看着又饿又馋的孩子们一个劲咽口水,就让他们把炖的鸡汤喝了两遍,所以请乡亲吃的鸡汤只能是第三遍炖的了。
D.虚构是小说的灵魂,而真实是虚构的源泉。本文再现了农业社时期饿肚子、吃鸡汤时的馋相等方面的真实情景,为小说的虚构提供了生活真实的支撑。
8.花奶奶一家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简析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特色。
9.英国著名的文学家毛姆说:“讲故事的人只需从自己的视角讲他确定的事。”请简要说明小说叙事结构特色并分析其对小说主题表现的好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水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薛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茌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B.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C.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D.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五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扩展确立西夏的疆域。
C.“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在唐朝是州最高行政长官,后为地方官职。
D.“生祠”,是古代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是用来纪念活人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家教良好,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成年后,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对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要害。
B.苏轼恪尽职守,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劳役减少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人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治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第二次到杭州任职时,疏通茅山和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并建造了坝堰闸门,作为积蓄湖水的枢纽,兼以排泄湖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绘声绘色展开一幅深山早行的立体图景。借犬声、水声叠加,拓开了纵深的景象,还原出山间美妙的乐章。
B.颔联写道士不在道院,诗人心情有些失落,与尾联书写“无人知所去”及“愁倚”松树下形成呼应。
C.颈联描绘了雾气与翠竹一色、山泉凌空飞泄的奇妙景色,“挂”写泉水从山峰上流出,有化静为动的效果。
D.尾联由景及人,表现诗人因“不遇”而流露出的怅惘之情,徘徊松树之间的行为将惆怅情绪形象地表达而出。
15.赏析颈联中的“分”和“挂”字的妙用。
2022-01-0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龙河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