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一 期末 2022-02-09 18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通常指不同地区的人们特有的讲话习惯。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互相交流时产生的语言,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在互联网普及的大背景下,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地接触了互联网,所以方言开始慢慢地在网络上出现。方言进入网络语言的途径主要有四种。

谐音进入。近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交际的需要,网民们利用谐音表义的方式创造出了大量的网络语言。例如,“胖纸”即“胖子”的谐音词,是对胖子的幽默称呼。在平翘舌不分的方言区,“胖zi”很容易发音成“胖zhi”,在发现用来称呼较胖的人更为亲切时,受到网民们的欢迎。再如“集美”,本意指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或集美大学,因为网上一位视频博主带有方言口音,把“姐妹”说成“集美”,所以“集美”现在在网上通常指的是“姐妹”。

填补空位进入。任何发达的语言都存在着空档缺位,方言作为彰显不同方言区不同文化内涵的语言,国其独特的语音、语法、语汇系统,常常承担起填补语言空位的重任。例如在语音方面,陕西有一种特色面食,因制作过程中有“biang”“biang”的声音,被当地人称为“biang biang面”,但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却没有“biang”这个音节。随着大家对这种地方名吃的喜爱,网民们用“biang”填补了音节上的这一空位。又如在语汇方面,“蒙圈”常用来形容对某些事情犯迷糊、搞不清楚状况的精神状态,在网络语言中填补表示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这些含义的空位。

丰富词义进入。词语多数是多义性的,且不同方言之间同样的词语只是在彼此某个义项上等同,还可能存在不同的义项,因此方言在与其他语言接触过程中会出现义项相融的情况,达到丰富词义的效果。例如:“几点整啊?”“九点整。”在普通话中这组对话我们认为时间刚好是九点钟,而在东北话中则表示两人相约,因为在东北方言中“整”是一个万能动词。“整”可以表示“吃喝”,如“整两口”:可以表示“做、弄”,如“这事儿整挺好”。东北方言中的“整”字,丰富了“整”的内涵,成为网民最爱使用的动词之一。

直接进入。方言词直接进入网络语言,词义基本不发生变化。比如东北方言中的“老铁”是“哥们”的意思,表示朋友之间关系亲近。由“老铁”一词衍生的表示亲密朋友的网络用语还有“铁子”“铁汁”等。

方言义作为普通话义项的补充通过网络进入网络流行语,不仅丰富了人们日常表达的语言内容,而且经由时间检验,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方言义最终将会强势进入民族共同语,成为普通话义项的重要补充。

(摘编自杨立杰《方言对网络语言影响研究》)

材料二:

当方言因素越来越多地进入到网络交际中,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时,我们应该正视它对网络交际的作用及对网络语言发展的影响。

方言进入网络语言,是互利共赢的事。一方面,方言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和表达内涵,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新鲜感和趣味性。网络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缩略词、谐音词及图形符号等表达形式,方言与这些已有的表达形式相比,无疑是具有地域特色和表达活力的新生力量。各类方言在网络语言中的广泛使用和传播,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网络语言词汇的范围,突破了语法的基本限制,在给广大网民带来新鲜感和表达快感的同时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内涵,让原本就兼容并包、开放自由的网络语言进一步拓宽了沟通边际。

另一方面,网络语言赋予了方言新的传播壤和生命力。在进入网络语言之前,方言主要在特定地域和人群中使用。进入网络语言后,方言因顺应了网民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的表达心理和寻找趣味、幽默诙谐的表达惯性,从而有了超越地域空间限制的广阔传播舞台,得以从面临被普通话同化的境遇中或在当前社会“失语”的状况中解放出来,迸发出全新的、旺盛的生命力,在信息网络时代得到了新生、发展和创新。语言的背后是文化,随着部分方言在网络上的传播,这些方言所代表的地域文化也得以打破传统交流方式和地域空间的限制,在网络世界中与其他文化思想进一步交流融合。

网络语言中的方言因素亦存在着消极影响。方言在网络语言中的传播带来了新鲜、个性的使用体验,但网民对新奇和个性的过分追求容易导致一些方言词汇的刻意使用甚至生造,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制造沟通障碍,也会对网络语言和方言本身的稳定性带来冲击,出现词义混乱、更替速度过快等现象。同时,网络语言中方言因素的使用多与求快求简、求新求奇的心理有关,一部分是源于输入时贪图简单便捷而产生的,一部分是对人们的发音特点和限制的戏谑调侃。从规范网络用语的角度来看,这些不规范的方言表达会对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正确学习和使用普通话造成不良影响,引起混淆读音、惯用错别字等问题。且方言来源各异、成分复杂,其中也不乏恶俗的、难登大雅之堂的语言糟粕,这对网络语言的净化也是一大挑战。

(摘编自王莎莎《网路语言中方言因素的多维度考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比用“胖子”来称呼体型胖的人,“胖纸”的称呼法更亲切幽默,受到网民们的欢迎。
B.不同方言在接触过程中会出现义项相融的情况,因为词语有多义性,且可能同词不同义。
C.方言义通过进入网络成为普通话义项的补充,需要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并经过时间检验。
D.方言在网络上的传播,拓宽了网络语言的沟通边际,体现了网络语言包容、开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从年轻人发展到老年人,随着它不断普及,方言慢慢在网络出现。
B.网民用谐音的方式创造了大量的网络语言,在交际过程中,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具体含义。
C.在形容人们犯迷糊的精神状态时,“蒙圈”比“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D.方言如果继续以传统方式交流,会被普通话同化或在当前社会中慢慢“失语”而失去生命力。
3.结合材料一,下列选项对于某方言进入网络语言的方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闽方言中,“喜欢”发音为“xifan”,网友们根据谐音,用“稀饭”两字表示“喜欢”之意。
B.东北方言“忽悠”,填补了网络语言表示“欺骗、煽动”意思的空位,如“你这人太能忽悠了”。
C.“俺”是北方地区方言,多指“我”的意思,通过丰富词义的方式进入网络语言,如“俺来了”。
D.“恰”是江西、湖南地区的方言,“恰饭”是“吃饭”的意思,作为方言词直接进入网络语言。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网络语言中的方言来源各异,成分复杂,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家就在岸上住

刘建超

老街临着洛河。

旧时的洛河少有治理,洛河有波平如镜行船放排的季节,也有桀骜不驯河水暴涨泛滥的肆虐。尤其是秋季,而水多,洛河黄水滔天,波浪翻滚,河水漫过堤坝,冲塌屋舍卷走人畜的情况也有发生。

为了避免天灾,老街人都居住在离开河滩五六里地的上沿。

在河堤岸居住的人家并不多,大都是在洛河上捕鱼做河运的人。

水生家居住在洛河堤岸旁。水生听父亲洛老大说过,洛家祖辈就扎在洛河滩旁。

那时的茅草房不知道被泛滥的河水冲垮了多少回,常年的家当就是一条木船,一口铁锅,一床铺盖。

水生爷爷跟着老街船队跑河运,积累下点家底,在河堤旁盖起了三间瓦房。瓦房比茅草屋结实了,也被咆哮的河水淹过,院墙浸泡塌陷了重垒,再塌陷了再垒。

洛老大掌家后,除了捕鱼种地,还做些小买卖,把三间瓦房扩建成了大小十六间的四合院,一辈子的剩余都折腾在木料砖瓦上了。

水生没有想到,河滩以前无人问津的毛草地,居然随着城市发展建设。成了大大小小房屋开发公司眼里的香饽饽。水生家里经常有房地产开发商来拜访,透露着想开发、要拆迁的意思。水生听都不听,扭头就走人,把来客晾在屋里。

邻居老巴的儿子巴豆,晚上拎着两瓶杜康酒看望水生。

水生笑了,说:“豆豆啊,我想喝酒直接就去找你爹了,还用得着你孝敬啊。”

巴豆说:“叔,我不是刚找到个新差事,来给叔报个喜嘛。”

“娃子出息了,找了个啥差事,说来叔听听。”

“一家房地产公司,聘我当副总,每月给五千。”

“每月给五千?可不瓢。你会弄啥?”

“董事长说,我就负责给咱这一片签协议,拆迁。”

“我就说嘛,好事能轮到你娃子?他是雇你来拆家呢。”

“叔,人家说了,要盖河景豪宅,搬迁费够几辈子花销了呢。”

“祖辈用血用命换来的家当,那是钱能买来的?你爹咋说?”

“他说,咱这片人都听你的、你签,他就签。”

“呵呵,他就知道我不会签。娃啊,好好经营你的小饭馆吧,把咱老街小吃浆面条做地道喽。你那浆面条啊,总是差点火候,不专心哩。我还去河边转转,你赶紧爬走回家吧,跟你爹说,我在堤上等他。”

水生和老巴坐在河堤上,两人叼着烟,皱吧的脸颊被烟火映照得忽明忽暗。

老巴说:“水生,又在想稻花妹子了?人都走了两年了,放下吧。”

“巴哥,稻花的骨灰就撒在洛河里了,每次来河边就像陪着她散步呢。”

“我还能不着?给你座金山也搬不走家。”

“那你还让娃子来找我?”

“娃那圪料脾气你还不着?也就你能镇住他。你嫂子奶水不济,娃从小就在稻花怀里拱奶吃,他就听你的。老祖宗就给咱留下这点家业,能从咱手里败了?我可是打听过了,要搞开发的那主也不是个善茬,啥手段都会用上,你也当心。”

水生还真是被盯上了。

水生骑着三轮车给南岸几个建筑单位送点小货,多少年的生意了。人家忽然就不让水生送货了,问其原因,人家支支吾吾挺为难。

水生也就明白个八九分,货不送了,歇着。

水生摇着木船在河上捕鱼,有驾着快艇的年轻人在船边冲来冲去,差点把木船掀翻了。

水生拴了船,晒了网,在家里听戏、喝茶。

晚上就有人往院子里扔砖,丢死猫死耗子。

水生还就是不信邪,把院墙刷了白石灰,用红色涂料写上:我家就在岸上住,一百年不搬家!

有人把拍摄的短视频发在网上,水生家的院子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天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听水生讲洛河的故事。据说把开发商老板气吐血,住院了。

刚入秋,洛河边的夜晚已是凉意贴身了。

老巴的儿子巴豆,晚上拎着两瓶杜康酒看望水生。

“豆豆,你娃子又要鼓捣啥事啊?”

“叔,这次你可要顶住啊,市里说咱这片是啥湿地,要规划着建保护区,说是人要搬走,留给鸟住。拆迁费给少了咱可不能搬,不能搬啊,叔!”

“哪都有你娃子操心的事。爬走回家吧,跟你爹说,我在提上等他。”

水生和老巴坐在河堤上,两人叼着烟,皱巴的脸颊被烟火映照得忽明忽暗。

“水生,你是动心了,真要签字搬迁?”

“巴哥,这洛河湿地是咱古城人的,是咱老街人的,不是咱自家的,是吧?”

“你就舍得搬走了?听说给咱换的地方可是离洛河老远,再看洛河不方便哩。”

“稻花说过,心里装着洛河,走到哪都是家。”

巴哥知道,水生的根就在洛河上,当年是洛老大从大河漂下的木盆里把水生抱回家的。

月光下,河水平缓安静。

水生忽然扯开嗓子,含泪吼着稻花唱过的歌:

“八月里来是中秋呦,小女子一双好白手呦,想起了小情哥呦,打死也要跟哥走呦……”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生难以割舍故土,因为这里凝聚着祖辈的太多心血,他爱恋的妻子稻花的骨灰就洒在洛河里。
B.水生在自家墙上书写“我家就在岸上住,一百年不搬家”,突出体现了水生对稻花的感情之深。
C.房产开发商让巴豆当副总,负责老街这边签拆迁协议,真正目的是想利用他给水生叔打感情牌。
D.以水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水浦人家,支持市政府建立洛河湿地保护区,体现了洛河人民的大局观。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洛河洪水肆虐,给人民带来严重灾害,为后文写市政府设立洛河保护区和水生搬迁埋下伏笔。
B.老巴的儿子巴豆既串联起两次拆迁的故事情节,又以自身的贪得无厌衬托水生不为眼前利益所动的品质。
C.“月光下,河水平缓安静”,景物描写简约有诗意,并暗示出水生经过内心冲突作出选择后的轻松心情。
D.水生面对两次拆迁,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小说通过对比,突出了小人物的精神风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8.小说通过侧面描写,塑造了稻花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9.小说为什么以水生高唱情歌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亦不忧其叛也。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帝悟。一日,召普从容论天下之事,因喟然叹息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普对曰:“陛下之及此言,天地神人之福也。节镇太重,唯稍夺其权,则天下自安矣。”帝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顷之,帝因晚朝,与石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朕非卿等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朕终夕未敢安枕卧也。”守信等请其故,帝曰:“是不难知,此位谁不欲为!”守信等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复有异心!”帝曰:“卿等固不然,其如麾下欲富贵何?一旦有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泣谢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帝曰:“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守信等皆谢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疾,乞罢典兵,帝从之。久之,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谕意,即前奏曰:“臣本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帝从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
B.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
C.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
D.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朝,古代朝会之一,与早朝相对,指皇帝晚上登朝与群臣处理政事。
B.节度使,古代军事长官,原只设在边境,后内地遍设,造成割据局面。
C.麾下,文中指部下,与“八百里分麾下炙”句中的“麾下”意思相同。
D.丘园,古代指隐居的地方,也指家园。文中指后者,与“桑梓”意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守信等和太祖是旧交,但太祖经赵普提醒后,担心他们的属下可能重演“黄袍加身”的历史。
B.赵普向太祖进言,想要天下太平,就需要逐渐削夺节度使的权力,防止他们权力大而拥兵自重。
C.太祖因天下纷争,生民涂炭,于是在后苑设宴款待石守信、王彦超等人,趁机收回他们的兵权。
D.王彦超等人长时间掌管重镇,从太祖的话语中,意识到太祖对他们存有顾虑,便提出辞去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脚何忧之深邪?”
(2)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
14.宋太祖为石守信等指出了怎样的“可生之途”?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贾阁老出汝州

杜甫

西掖梧桐树,空留一院阴。

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

宫殿青门隔,云山紫逻深。

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


【注】①紫逻:山名,位于汝州梁县。②五马:太守美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阁老离京赴汝,只留一院树阴。一个“空”字,写尽友人去后诗人内心的怅然。
B.颔联直抒胸臆,“艰难”“损春心”道出了友人跋涉的辛酸和自己无心赏春之情。
C.诗人最后开解友人,目前虽然身遭贬谪,但前途依然远大,不要因为愁苦而白头。
D.全诗从长安写到汝州,写了远隔之憾也写了对友人的劝慰,语言浅白,意蕴丰富。
16.诗歌颈联写到宫殿青门和紫逻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2-01-3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