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1-2022学年高三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福建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2-17 45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诗一定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中国古典诗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最基本的特色。“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内心感动,然后用诗歌表达出来。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可见钟嵘所认识的诗歌,其本质乃是心物相感应之下发自性情的产物。使人心动的,除了外在的、大自然的景物外,人世间的死生离别更加使人心动。如杜甫写在天宝乱世年间的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当你看到沿途有饿死、冻死的人,难道不会去关心吗?所以,作诗的真正动机和兴起,可以使人对宇宙万物、社会产生一种关怀。

诗歌的吟诵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诗词是一种美文,它包括了形、音、义等几个方面,所以诗词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语言有四声——平、上、去、入,这种单音独体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特色。因此,诗歌有平仄和结构,有一种独特的声调。而这不是古人生编硬派给我们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诗经》大多是四个字一句,就是因为我们独体单音的语言,四个字一句才能够表现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声调和节奏。《诗经》里的第一首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字一停顿,才有节奏,而这个节奏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基本节奏。不管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原则上是两个字一个停顿,如“国破山河在”,是二二一的停顿。“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二二三的停顿。这种停顿,是诗词最基本的节奏。中国的传统诗歌吟诵是结合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经过了必然的、自然而然的演化过程所形成的一种音调,它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读词背诗,要懂得它所隐藏的深厚内涵。我们来欣赏一首李白的作品《忆秦娥》。这首词写于唐朝由盛而衰的时候——天宝之乱,中国的诗词讲究出处,字字有来历。“秦娥”出自汉朝的一首乐府诗:“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因此秦氏楼上的女子秦娥就代表着美丽的女子。李白的这首词看起来是一首寻常的描写相思怨别的词,可是它写在安史之乱之时,其中就有了深意。这部作品带给了我们非常丰富的联想。“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你听到那吹箫的声音,像哭泣一样的呜咽,那楼上的女子每当月明的夜晚就怀念起那个远离她的人。“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灞陵是首都长安送别人的地方,可是这首词中让人怀念的人,可能不是指爱人,而是逃难到西蜀的唐玄宗。“乐游原上清秋节”,乐游原是长安郊外的一处草原,乐游原到了凄清冷落的秋季,越发惨淡。“咸阳古道音尘绝”,从长安出发,在咸阳古道远行的那个人,一直没有回来。玄宗到了四川,“音尘绝”,留在长安的诗人或百姓心断望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凄清冷落的秋天,在夕阳残照之下,一阵秋风吹过。“汉家陵阙”,这是我们大唐汉民族的陵墓,是我们的宫阙。从最后的两句可以看出,这不是普通的描写男女相思怨别的词。在这首词里,有诗人对国家危乱的无尽悲哀和无限感慨。所以,读诗词不只是“入乎耳,出乎口”,只会背就算了。你要知道那首诗写作的时代、写作的背景,你要把它的内容、深刻的感情读出来。

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如此精妙,是因为诗人重心,物之间的兴发感动,由一生二、由二生三、由三生无穷;以内心的感发为主,“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感情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诗作,依然能够受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诗歌的生命。

(摘编自叶嘉莹《传统诗词到底美在哪儿》)

材料二:

中华诗词从发源至今已经3000多年,人们学习、创作、吟诵诗词的热情日益高涨,这既是中华诗词的魅力所在,更是中华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华诗词事业向前迈进,取得更好成绩,是摆在诗词界面前的重要课题。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人民群众的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应当在诗词作品中找到启迪。这就要求诗人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拥抱时代。诗人除了要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有较好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

诗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小众文学”。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锁定在一个小天地里。例如,通过成立演艺界诗词工委,让中华诗词插上舞台艺术的翅膀,飞得更高、传得更远。诗词一经朗诵、演唱和表演,就变得形象直观、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更富有欣赏价值,进一步强化了诗词的感染力,提高了传播力和影响力。如今,中华诗词正在从“小众文学”走向“大众文学”。

关于诗词的创作与评价,自古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这套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诗词理论也应当与时俱进。唐诗宋词的巨大成就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今人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观念和标准,制约着当代诗词创作和诗词评论,需要加以突破。中华诗词的未来在青年。很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从小时候背诵古诗词开始的,其中满载着家国情怀、描绘着壮美山河、萦绕着思乡之情。不少青年人在儿童时代背诵过很多古典诗词作品,可是后来很多人把它丢了,非常可惜。我国青年人现在参与中华诗词创作的人还相对较少,迫切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另一方面,青年也需要中华诗词。中华诗词是青年的精神滋养,包括中华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对青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摘编自党云峰《周文彰:发挥中华诗词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歌从诞生开始就以给人直接的感发力量为最基本的特色,这感发力量来源于外界的自然景物或人世间的生离死别。
B.中华诗词有平仄和结构的特殊要求,这是中华民族诗词所独有的,这种平仄和结构的要求是中国传统诗词吟诵一开始就固定下来的。
C.读诗背词不只是“入乎耳,出乎曰”,只会背就算子,要能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把诗歌所隐藏的深厚内涵和深刻感情读出来。
D.现在人们学习、创作、吟诵诗词的热情日益高涨,既源于中华诗词的魅力,更源于人们对中华文化越来越强烈的自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诗一定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此只要有对外界的景、物、情、事有真切感应就可以创作出真实动人的诗歌。
B.叶嘉莹认为李白的《忆秦娥》可能不是描写男女相思怨别,而是诗人或百姓在思念玄宗。这种深层解读,未必是定论。
C.中华诗词创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熟的评价理论,既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当代诗歌创作与评论的沉重负担。
D.中华诗词的未来在青年,要想根本改变当今青少年不愿意创作诗词的局面,关键在于从小抓起,加强古诗词的背诵。
3.周文彰主张传统诗词应该“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拥抱时代”,主动担负起反映现实生活的责任,对下列几首这类诗歌的解读,不准确的一项是(     
A.“北拒沙流,西连太岳,拱卫京津百万兵。凝眸处,邀苍烟一抹,绿色长城”写出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林业工人的无私奉献和丰功伟绩。
B.“抗疫悬壶争挽弓,神州处处起春风。签名请战飞千里,白纸梅花指印红”赞美了新冠疫情防疫线的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大义凛然的精神。
C.“灯火人家月色幽,小桥流水唱无休。帮扶走访深山路,每与春风一道谋”表现了扶贫工作者深入基层的工作状态和以苦为乐的精神状态。
D.“古道漫风烟,散落诗篇。窟封宝藏不知年。应是前生心暗许?一见生欢”赞扬了沉潜于敦煌学研究的学者们“择一事终一生”的治学精神。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某校要举办“复兴中华诗词”讨论会,请你作为代表发言。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条列出发言提纲。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鹿原(节选)

陈忠实

白嘉轩刚刚平息了四合院里发生的一场小小的内乱。内乱是他的宝贝女儿灵灵制造的。原上人吃腊八粥的那天傍晚,白灵出其不意地回到家里来,这是自围城以来头一次返乡回家,奶奶白赵氏一把把孙女搂到怀里,张口咬住脸蛋子久久不放。母亲白吴氏禁不住热泪涌流,疼爱地斥骂着:“没良心的东西把老老少少一家人都给你折磨死了!”白灵从奶奶怀里跳起来,回头又在奶奶脸上亲了一口,掏出手帕又亲昵地给母亲沾去泪水,跳到屋子中间挺身一站:“我不是好好的吗?我长得高了吃得胖了,你们尽操那些心做啥!”白嘉轩不失威严地挺坐在太师椅上。白灵毫无察觉父亲的心思,环顾一圈屋里所有的人,得意忘形地宣布了一个消息,立时把屋子里亲昵的气氛扫荡净尽了:“我们把县长轰下台喽!这回大闹滋水县好痛快呀!国共两党的一条密传传下去,凡在省城的滋水籍的人无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念书的做饭的,当相公的拾破烂的,拉洋车的推菜车的,好几百人全都涌回县城来游行示威,开会演讲,唱歌演剧,把个县府闹得翻了个过儿,把一块滋水县人民自决委员会的大牌子挂到县府门口。大家正欢庆斗争胜利的时光,县府里有人密告说县长正给省警署拟报抓人名单。众人炸了营,冲进县府从县长的桌展里搜出了那个名单。好啊,捉贼捉赃,梁县长是个口是心非的两面派。我们拿着他的赃证去找省主席告状,于大胡子一看那个黑名单就火了,说‘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接着一声令下把梁县长撤了……”

白嘉轩磕了磕烟灰就站起身走出去了。白吴氏怯怯的目光送着丈夫的背影消失在门外,回过头禁止女儿说:“灵灵,你在城里要念书就好好念书,甭跟着旁人疯疯癫癫乱跑。记住,在屋里再甭说刚才说的那号话了,你说话也该瞅瞅你爸的脸色。”白灵说:“我瞅见我爸的脸色,他不悦意他不爱听。我偏说给他听,冲一冲他那封建脑瓜子。”她爽快他说着,忽然醒悟似的叫起来:“噢呀!兆海上军校去了,临走托我给他家里捎话,我差点忘了。”

白灵去了鹿兆海家,鹿子霖叔叔态度活泛,不住地向她打问城里许多革命的事。她从鹿家门楼下走出来,到白鹿镇小学校找鹿兆鹏去了。这是作为革命者的她和他的第一次会见。她又一次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向他叙述了大闹滋水县的经过,没有向她证明自己实际上是那场斗争的策划组织者之一。她和他谈论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谈论轰轰烈烈的北伐和各地的人民革命热潮。她说:“革命马上就要胜利了。一想到胜利的那一天,我就……”鹿兆鹏也以肯定的语气说:“没有什么人能阻挡北伐军的前进,胜利指日可待。”

白灵天黑定时回到家里,父亲和母亲还没有歇息,看来是专意等待她。白嘉轩知道她的行踪仍然问:“你到谁家去了?”白灵说:“我先到子霖叔家后来又到学校找兆鹏哥去了。我明天要走,今晚不去再没时间了。”母亲惊讶地问:“明天就走?你一年没回来,刚回来连一整天也呆不下?”白灵笑着向母亲赔情:“没办法呀!妈。革命形势紧迫,同志们约定明晚开会。等胜利了我回来跟你住整整一个月。”白嘉轩忍着冲到喉咙口的火气冷静地发问:“你现时还念书不念书?”白灵说:“念呀,怎么不念?白嘉轩问:“你念了书日后做啥呀?”白灵说:我喜欢教书。革命胜利了我就做个先生,教书。”白嘉轩说:“你现在甭念书咧,回家来行不行?”“不行不行不行!”白灵不假思索一口回绝,“爸,我没有想到你现在会说这种话。”白嘉轩说:“那好,你现在睡觉去。”

第二天早晨,白灵起来时发觉小厦屋的门板从外头反锁上了。她还未来得及呼喊,父亲从上房里屋背着双手走下台阶,走过庭院在厦屋门前站住,对着门缝说:“王村你婆家已经托媒人来定下了日子,正月初三。”白灵嘴巴对着门缝吼:“王家要抬就来抬我的尸首!”白嘉轩已走到二门口,转过身说:“就是尸首也要王家抬走。”

白灵很快复原了活泼的天性,在小厦屋里大声演讲大声唱歌,婆呀爸呀妈呀大哥大嫂三娃子牛犊还有干大你们听我讲吧!北伐军节节胜利,天下无敌,北洋军阀反动政府保不住驾啦!国民革命的胜利指日可待!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妈快给我送俩馍来,我饿了。

白赵氏踞着小脚站在庭院里斥问:“灵灵你疯了?”白吴氏仙草拿着俩馍馍走到厦屋门前,白嘉轩不失时机地赶到了,从仙草手里夺下馍说:“让她喊让她唱。她还有劲儿。”白灵从门缝里看见了院庭里发生的一切。她的腹腔里猫抓似的难受,接着口腔里开始发粘,终于喊不出也唱不出了,躺在炕上看冬日惨淡的阳光从房檐上悄然消失,冷气和黑暗一起笼罩了厦屋。

黑暗里窗户纸轻轻响了一下,什么东西滚落到肩头上,她一抓到手就毫不迟疑地吞嚼起来,两个半是麦子面半是玉米面的馍馍不经吃就完了,似乎还可以再吃下两个。她觉得胳膊和双腿顿时充满了活力,一骨碌从炕上跳下来,继续她的讲演。白嘉轩咣啷一声拉开上房西屋的门闩,站在庭院里吼:“你再喊再唱,我就一镢头砸死你!”白灵对着门缝吼出于胡子的话:“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

直到深夜,白灵时喊时唱的声音才停止。天明以后,白嘉轩吃了两个烤得焦黄酥脆的馍馍,雄赳赳地走进饲养场的轧花机房。他一口气踩得小半捆皮棉,周身发热,正要脱去笨重的棉裤,仙草急急匆匆颠着小脚走进来:“灵灵跑了!”白嘉轩披着棉袄走出轧花房,走过街道再跨进自家门楼,厦屋的门锁已经启开,厦屋的山墙上挖开一个窟窿,白土粉刷的墙壁上用镢头尖刺刻下一行字: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白嘉轩问仙草:“这镢头怎么在这里?”仙草说:“我不知道。大概是啥时候忘在柜下边了,那是个无用的废物嘛!”白嘉轩在吃早饭的时候向全家老少威严地宣布:“从今往后,谁也不准再提说她。全当她死了。”此后多年,白嘉轩冷着脸对一切问及白灵的亲戚或友人都只有一句话:“死了。甭再问了。”直到公元一九五零年共和国成立后,两位共产党的干部走进院子,把一块“革命烈士”的黄地红字的铜牌钉到他家的门框上他才哆嗦着花白胡须的嘴巴喃喃他说:“真个死了?!是我把娃咒死了哇!”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白灵回家讲述大闹滋水县的经过,说明她具有反抗精神和革命热情,也为后文她叛逆出逃的情节做了铺垫。
B.白嘉轩把白灵锁在小厦屋,是为了逼迫女儿嫁给王家,而白灵逃跑,是因为她反对包办婚姻,追求婚姻自由。
C.在夜晚偷偷给白灵送去馍馍的是她母亲仙草,白灵逃跑时用来挖墙的镢头也是母亲提供的,她支持女儿逃跑。
D.白灵离家出走以后,白嘉轩对外宣称女儿死了,是因为他认为女儿离经叛道,对她非常生气,不想再见到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始称白嘉轩的妻子为“白吴氏”“白吴氏仙草”,但结尾却直称“仙草”,称呼上的小变化,却是作家的匠心所在。
B.小说节选部分以时间为线,交代了白灵腊八傍晚回家、初十就逃跑的短短两天内所发生的事情,矛盾冲突集中。
C.文中划线处的自然环境描写,既烘托了凄冷黯淡的氛围,体现了白灵内心的悲伤和迷惘,又舒缓了叙事节奏,使叙事张弛有度。
D.小说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白灵的直率,鹿兆鹏的沉稳,白嘉轩的固执,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8.选文中“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这句话出现了三次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9.“白灵”谐音“百灵”,白灵出生时有百灵鸟在白家鸣叫,故起名为“白灵”,有读者评价她为“冲出牢笼的百灵鸟”。请结合选文及小说《白鹿原》的相关内容,谈谈作者如此命名女主人公的深层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敬玄之西征也,监察御史原武娄师德应猛士诏从军,及败,敕师德收集散亡,军乃夏振。因命使于吐蕃,吐蕃将论赞婆迎之赤岭。师德宣导上意,谕以祸福,赞婆甚悦,为之数年不犯边。师德迁殿中侍御史,充河源军司马,兼知营田事。吐蕃入寇河源军,军使娄师德将兵击之于白水涧,八战八捷。上以师德为比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河源军经略副使,曰:“卿有文武材,勿辞也!”长寿二年春,一月庚子,以夏官侍郎娄师德同平章事。师德宽厚清慎,犯而不校。与李昭德俱入朝,师德体肥行缓,晖德屡待之不至,怒骂曰:“田舍夫!”师德徐笑曰:“师德不为田舍夫,谁当为之!”其弟除代州刺史,将行,师德谓曰:“吾备位宰相,汝复为州牧,荣宠过盛,人所疾也,将何以自免?”弟长跪曰:“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为兄忧。”师德愀然曰:“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于当笑而受之。”万岁通天元年三月壬寅,王孝杰、娄师德与吐蕃将论钦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唐兵大败。孝杰坐免为庶人,师德贬原州员外司马。师德因署移牒,惊曰:“官爵尽无邪!”既而曰:“亦善,亦善。”不复介意。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馀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性沉厚宽恕,狄仁杰之入相也,师德实荐之,而仁杰不知,意颇轻师德,数挤之于外。太后觉之,尝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能谨守边陲,贤则臣不知。”又曰:“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太后曰:“朕之知卿,乃师德所荐也,亦可谓知人矣。” 仁杰既出,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包容久矣,吾不得窥其际也。”是时罗织纷纭,师德久为将相,独能以功名终,人以是重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
B.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
C.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
D.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蕃,古代藏族人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在唐代经常袭扰大唐边境。
B.同平章事,同中名门下平章事的省称,为实际担任节相着的头衔。
C.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庶人不能上升为贵族,但贵族可以被贬为庶人。
D.移牒,移送公文以通如机关或官员,文中是指娄师德的降职文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娄师德本是文臣,在国家需要时应诏领军作战,能在大军挫败时收拾残局重振士气。
B.娄师德既能指挥作战,又能运用谋略,因此镇守河陇数十年间与吐蕃多次交战未尝败绩。
C.娄师德升任宰相仍然宽厚待人,不计较他人恶语相向;告诫其弟受到侮辱时要学会隐忍。
D.娄师德推荐了狄仁杰,但是反遭狄仁杰轻视排挤,但他不以为意,也从不提起推荐之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德宣导上意,谕以祸福,赞婆甚悦,为之数年不犯边。
(2)是时罗织纷纭,师德久为将相,独能以到名终,人以是重之。
14.狄仁杰感叹说“吾不得窥其际也”,他认为自己哪些方面远远不及娄师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

钱起

爽气朝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

不知凤沼霖初霁,但觉尧天日转明。

四野山河通远色,千家砧杵共秋声,

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阁引书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爽气”开端,既描画出秋天万里晴空、清爽明朗的自然景色,又带给读者轻松爽朗的感受。
B.颔联两句,用“凤沼”“尧天”称颂太平盛世、用“不知”“但觉”表露出诗人现实的处境和感受。
C.颈联“砧杵”意象的使用,沿袭唐代以前哀怨凄凉的悲剧性体验,将游子思乡、寂寞怀友之情融于景物中。
D.全诗前六句的写景与第八句的抒情本不相干,但有了第七句的过渡,结句的抒情就显得水到渠成,非常自然。
16.有人说这首诗看似是一首写景诗,实则是一首投赠诗,依据是什么?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士大夫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反间的手法,批判秦人大肆搜刮,挥霍无度。
(3)边塞诗里经常出现“红旗”的意象,用“红旗”代指军旅,如“________________”。
2022-02-11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1-2022学年高三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TikTok上,一段中国榫卯工艺:“古代乐高”的短视频播放量突破770万,让56万网友点赞。将榫卯比作世界知名的积木玩具,______符合海外TikToker的认知基模,便于榫卯的趣味被不懂中文的网友们能迅速体会到。

随着越来越多网友在TiKTok上分享各种类型的榫卯木工视频,关注者们渐渐对它有了更为立体的认识——它远不止“古代乐高”那么简单。这种中国传统工艺不仅形态、组合      ,更包含了深刻的中式美学和哲学。这是实用美学的极致,______的构造让人叹服。凸的为榫,凹的为卯,榫卯咬合,天衣无缝。古建筑、家具精巧而坚韧的奥秘,也全在这榫头与榫眼的严丝合缝里了。这种轻巧的结构,让木与木的结合,______起屋顶的重量。“将柱、梁、檩条、门楣和支架等木质结构通过榫头这种灵活、抗震的方式连接”,而且是“一种智慧和工艺的传承,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理解”。

中国的传统工艺乘着TikTok出海,以最直观的短视频形式,抹掉语言障碍,消除文化折扣,打破意识偏见,在世界各地落脚,这是文化之能,也是文化之幸。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显然   千变万化   巧夺天工   承架   B.固然   千姿百态     美轮美奂   承担   
C.固然   千变万化   巧夺天工   承担   D.显然   千姿百态     美轮美奂     承架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使得榫卯的趣味被不懂中文的网友们迅速体会
B.便于不懂中文的网友们迅速体会到榫卯的趣味
C.便于榫卯的趣味迅速被不懂中文的网友们体会
D.迅速使得不懂中文的网友们体会到榫卯的趣味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可以直接居住在某个星球或外太空空间中吗?______。无论是现阶段的太空站,还是想象中的“火星殖民地”,人类都需要一个足够庞大坚固的人造建筑来保护自己。多国合作、 经营多年的国际空间站,是现阶段唯一真正实现长期居住功能的太空场所。

如果你想要减肥,______。无重力环境会扰乱人体的肠胃功能,因此宇航员在太空中大多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

至于去太空里散散步,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虽然早在1965年苏联宇航员就已经走出舱门,______。出舱行走是需要提前数日准备的重大行动,(     )。除了必要的器械安装、维修与太空行走实验,宇航员们一般不会走出舱门。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装备齐全的宇航员,在宇宙环境中也依然面临着相当程度的风险
B.装备齐全的宇航员,即使在宇宙环境中也依然面临着相当程度的风险
C.装备齐全的宇航员,所以在宇宙环境中也依然面临着相当程度的风险
D.即使是装备齐全的宇航员,在宇宙环境中依然面临着相当程度的风险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俭戒奢的传统美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②马克思:“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

③进入21世纪,特别是现在,面对全球疫情和贸易保护壁垒的双重压力,我国把鼓励消费作为拉动内需的根本策略,明确提出并采取许多措施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内循环”。


看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陈忠实(1942-2016)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司马光(1019-1086)  《资治通鉴》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一般词语  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语句复位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  勤俭节约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