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恩施州、襄阳市、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三1月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02-10 16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今,在互联网引领的时代下,各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单一或相对简单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社会环境下时代的发展。口述历史就是通过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

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口述历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就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历史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口述历史不仅以真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口述历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 20 世纪 40 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历史复兴于 20 世纪中期。此外,口述历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

口述历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历史上有许多事件,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留下书面记录,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对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口头调查,并收集口头凭证。比如在党的早期的许多重要的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以及党在白区的斗争活动等,由于当时斗争的严峻形势,或出于安全原因,没有留下书面材料。今天,那段历史对我们的历史研究和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事人或知情者对那段历史的口述回忆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客观要求下,就必须大力加强对口述历史的研究。

(摘编自赵彬彬、张慧峰《以口述历史形式彰显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二:

许多人对“口述历史是否值得相信”这一问题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这源于诸多影响口述历史可信度的因素不能被完全忽视或消除,因此研究者们应该尽力去完善和细化口述历史的研究过程。

对于那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尽管他们亲身参与到了事件的进程中,但也犹如盲人摸象一般,容易将他们看到或经历过的视为历史事实的全部,事实上谁都没有把握说自己可以掌握历史完整的真相。很多口述访谈的被访者以普通平民居多,他们的文化知识有限。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会影响他对一个事件的理解深度。因此,平民的身份导致了认知能力的受限,且单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来看,他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也是单一而有限的。尤其是在交通闭塞、通信初步发展的时期,普通民众能够接收到信息的渠道只有报纸、广播或电报,更遑论那些只能够通过信件才可以勉强进行信息交换的古老年代。历史是多元且复杂的,而当人们无法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作为参考,只能基于自身的眼界去判断某个事物的时候,他的位置就决定了他的立场和角度,若只从其中一方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历史事实,就很有可能出现偏差,并且降低历史真相的可信度。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基于这一点,口述者愿意并且可以陈述的回忆也是有限且具有选择性的。经历过相同历史事件的人,如果在这个事件中他们所记忆的片段是相同或相似的,那么这段口述历史的可信度自然而然就提升了。但是,如果他们在脑海中所提取的记忆有限,忽略了某些细节之处,甚至是他们有意而为之,从而导致不同的口述者陈述相同事件时发生偏差,那么这也会极大地影响到口述历史的可信度。

访谈者在获得口述历史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访谈者的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一段口述历史的成功与否。所以,对于访谈者来说,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是非常必要的,以免在访谈过程中因为自身背景知识的缺乏而误读了口述者所表达的内容。

(摘编自黄心怡《借用新闻访谈技巧提升口述历史可信度的实践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口述历史属于历史学的范畴,但它是通过收集和使用普通人口述的史料来研究历史,与那些历史学论著有很大不同。
B.口述历史这种形式能够开辟历史研究的新领域有多种原因,其中电子音像等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C.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些历史事件的文字资料因为形势特殊而不能留下来,要了解真相就应该对相关人员做口头调查。
D.过去交通闭塞,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这就决定了被访者的认知是有限的,不能还原历史事实的全部真相。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口述历史的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B.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历史形式,仍然存在很多环节需要努力加以完善。
C.口述历史能不能做到真实可信,访谈者的业务能力高低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D.在访谈中,能否谨慎地选择访谈对象,会影响口述历史的可信度。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相关观点的一项(     
A.雷蒙·阿隆《历史哲学》:“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
B.科林伍德《自传》:“历史著作有开始也有结束,但它们描写的事件却并不如此。”
C.胡也频认为:“历史永远是陈旧的,新的生活不能把历史作为根据。”
D.布罗代尔说:“历史应该是一首能够用多种声部唱出的、听得见的歌曲。”
4.在新的形势下,口述历史这种形式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5.假设你是一位亲历某历史事件的普通人,一个月后要参加某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为确保口述历史的真实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应该如何去做。
2023-08-23更新 | 270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东省2022-2023学年新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上扁舟

[美]斯蒂芬·克莱恩

船上的四个人谁也不知道天空的颜色。几双眼睛平望出去,紧紧盯着汹涌而来的波涛。波涛是蓝灰色的,波浪看上去像巉岩一般尖削地向上搏击,只有浪脊上喷溅着白色的泡沫。

负责从船里往外舀水的厨子蹲在船底,双眼瞅着那六英寸厚的船舷,当他猫腰从船里往外舀水时,他与这汪洋大海就一舷之隔。

加油工在用两把桨中的一把划着船,有时猛然抬起身子,闪开由船尾漩进的海水。

记者划着另一把桨,他注视着波浪,奇怪自己为何待在这里。

受伤的船长躺在船头,虽说还很镇定,但声音却带着深沉的哀伤。

“比利,把船再向南转一转。”他说。

“是,再向南转一转。”加油工在船尾回答。

坐在这只船上,简直就像坐在一匹狂蹦乱跳的野马上,何况,野马也不比那船小多少。每逢浪头打来,小船因此而颠起时,好似一匹烈马向高耸的栅栏扑去。那船如何能攀越过一道道水墙,实在不可思议。棉绒似的海鸥飞来飞去,真叫小船上的人艳羡,因为愤怒的大海对于它们,就如同对于一千英里以外内陆上的一群松鸡一样无所谓。

船长在小船被一个巨浪颠起之后,在船头谨慎地抬起身子,说他看到了海湾的灯塔。厨子马上说他也看到了。它恰似一个针尖,要找到一个如此微小的灯塔,那得有急切的目光才行。

灯塔在慢慢变大。现在几乎显出颜色了,看上去犹如天边的一个小小的灰影。最后,那颠簸着的小船上的几个人终于看得见陆地,疑虑和恐惧从他们心里消逝了。大家还在全神贯注地驾驭着小船,但却无法压抑心头默默的喜悦之情:一个钟头之后,他们也许就抵岸了。

南边,纤细的灯塔将它小小的灰色塔身升高了。潮水、风和海浪却冲着小船向北旋转。“奇怪,岸上怎么没有人?”远远望去的那几个人说,先前那股轻松的心情完全消失了。前面就是陆地,可是那儿却看不到人迹,真叫他们悲怆至极。

“假使我们不能都上岸,”船长说,“我想你们几位知道把我完蛋的消息送到什么地方去吧?”随即,他们匆匆交换了住址和叮嘱。

加油工在划船,继而是记者在划,接着又是加油工在划。这是件累人的差事。每当一个人由划船的位子换到船底的位子时,他就感到浑身委顿不堪。寒冷的海水在船里荡来荡去,人躺在水中,头枕在座板上,几乎碰着一个旋转着的浪峰;有时一个巨浪打进船来,又把全身浇个透湿。然而,这些事不会使人烦恼。几乎可以肯定,即使小船翻个个儿,歇着的那位也会舒舒服服地滚到大洋上,好像确信那是个柔软的大垫子似的。

夜里,记者划桨的时候,喝了点船长给他的掺水威士忌,镇住了冷战:“假如我最终上了岸,有人给我看一支桨,哪怕是桨的照片……”

过一段时间,就出现一阵短暂的交谈。

“比利!……比利,你换换我好吗?”

“当然好。”加油工说。

终于,海和天都露出了鱼肚白。后来,海水涂上了金黄,黎明终于来临,阳光在浪尖上燃烧着。

海岸近了,但汹涌的向岸巨浪把小船高高抛起。“大家记住,”船长说,“跳水的时候,要跳得离船远些。”

阵浪向前涌来,巨大无比,完全把小船吞噬了,船上的人都跳进了海里。水是冰冷的,记者当即发觉,这佛罗里达沿海的水比他原来预料的还要冷。水冷得可悲,冷得凄惨,几乎使人觉得有适当的理由可以流泪了。他浮出水面的时候,见到了海里的同伴。加油工一马当先,他游得很有劲,速度很快。在记者左边,厨子那白色的软木背鼓鼓囊囊地凸在水上。后边,船长用那只没有受伤的手攀在仰面朝天的船脊上。

海岸很诱人,记者却游进了漩涡,在那儿停滞不前了。海岸就在眼前,犹如舞台上的一小块布景。“假如我要淹死,疯狂的海神啊,为什么又让我漂泊这么远,眼巴巴地凝视着沙滩和树木呢?”一个大浪卷来,轻巧神奇地把他整个儿抛了过去,抛到海水仅仅齐腰的地方,可是当时的处境使他站不住片刻。每个浪头都把他打成一团,回头浪又阻拦着他。

海滩上出现了一个人,他奔跑、脱衣;脱衣、奔跑,一跃跳入水中,将厨子拖上岸,然后向船长蹚去,船长却把他挥开,要他到记者那儿去。那人赤裸裸的像冬天的树木。然而他头上有一个光环,像圣人似的焕发着光芒。他抓住记者的手,用力拉,拽了很远,然后潇洒地一放。记者很懂得客套,说声:“谢谢,老兄。”

可是蓦然间,那人叫道:“那是什么?”他迅疾地指向不远处。记者说:“快去。”浅水处,加油工面孔朝下趴着,额头抵着沙滩,每逢浪头的间隙,便从海水中显露出来。

海滩上似乎立刻挤满了人,男人们带着毛毯、衣物和水瓶,女人们带着咖啡壶以及她们视为神圣的种种药品。陆地对海上来客的欢迎是热烈而慷慨的,但是,一个静默的、水淋淋的形体被慢慢地抬上海滩,陆地对他的欢迎只能是另外一种友好接待,给他提供一个阴森森的坟墓。

夜幕降临时,白浪在月光中荡来荡去,风把大海的声音传给岸上的人,他们觉得现在能够解释这大海的声音了。

(删节自同名小说)


【注】斯蒂芬·克莱恩(1871-1900),美国作家,《海上扁舟》创作源于1897年一次真实海难。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船长受伤了,声音里带着深沉的哀伤,也是他第一个提议留下遗嘱;但是他还很镇定,也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B.当企盼已久的陆地真正出现在四人的视野里的时候,他们却由喜转悲,因为岸上没有人迹,见不到他们需要的帮助。
C.“哪怕是桨的照片……”,展现了记者在大海中深夜里的心理,省略号主要意味着因划船时间长而经历海难的痛苦。
D.“他头上有一个光环,像圣人似的焕发着光芒。”这一句凸显了救人者的光辉形象,也表达了由衷的感激和赞美。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并没有交代船只失事的原因,直接描写四人在海浪中的场景,从视听角度使小说开篇就呈现缓急有致、张弛有度的叙述节奏。
B.小说先写灯塔“恰似一个针尖”,又写“小小的灰影”,后写“塔身升高……前面就是陆地”,这景物的变化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C.“一匹烈马向高耸的栅栏扑去”“阵浪向前涌来”“水冷得可悲”等对大海景象的描写,让读者对四人受海水折磨之苦感同身受。
D.小说多从人物的视角展开客观冷静的叙述;并且,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样,塑造了四位同圣地亚哥一样的“硬汉”形象。
8.小说画横线部分重点叙述加油工和记者轮流划船的过程和感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9.有评论认为,小说中加油工临近获救却死去这一情节,削弱了小说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使官员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玄龄等由是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令诸衣冠以为耻。”

贞观二年,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对曰:“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太宗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德彝惭赧而退。

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

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谓曰:“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竟不许。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太平后必有大乱,大乱后必有太平。大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也。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公等既不知贤,朕又不可遍识,日复一日,无得人之理。今欲令人自举,于事何如?”魏征对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恐长浇竞之风,不可令其自举。

(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
B.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
C.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
D.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君主时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B.衣冠,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用“衣冠”指士以上的服装,文中指士大夫。
C.吏部,为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辟召,亦称“辟”,“辟”是指由皇帝下诏征聘或由公府、州郡长官等向朝廷推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如果官员们能“各当所任”,国家可以实现“无为而治”;在音乐杂艺方面才华突出者,不可越级授予他们官职爵位。
B.唐太宗批评封德彝关于未发现特别优秀人才的推脱,认为古代明君都是取当世之才而治天下,没有到其他朝代借用人才的道理。
C.唐太宗准备采纳杜如晦的意见,在当朝推行汉代州郡推荐官员的方法,但因为正逢功臣上书反对这种做法,这件事就停止了。
D.唐太宗不愿把自己的文章结集。他认为君主“不朽”要靠益于百姓的政事,梁武帝陈后主等人虽有文集传世却多为不法而亡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
(2)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恐长浇竞之风,不可令其自举。
14.唐太宗和杜如晦认为吏部选拔官员的弊端在哪?请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作

【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注】①天骄:借称唐朝的吐蕃。②碛:沙漠。③霍嫖姚:即西汉名将霍去病,此处借指唐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描写吐蕃在居延关外狩猎,白草连天,猎火熊熊,骑兵在秋日原野上纵横驰骋,弯弓射雕。
B.面对如此紧迫的军情,唐军将士紧急调兵,“朝乘障”“夜渡辽”,急速行军,奔赴前线,疲于奔命。
C.诗歌采用两相对照的写法,一面写吐蕃强悍勇猛,气势逼人;另一面写唐军士气高昂,积极应对。
D.全诗读来音韵铿锵,声调响亮;借用“霍嫖姚”的典故表现唐军将士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
16.清代方东树《唐宋诗举要》引:“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结合诗歌,谈谈你此评价的理解。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始皇发展了前代君主的功业,用武力来统一天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战争就会有别离,甚至是生死离别。在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我真正领略了美妙韵味的新诗,特别陶醉“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一句。“金柳”,该是垂柳吧,只是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河畔的垂柳,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教人生出热烈纯真的爱恋。徐志摩爱恋康桥,就像爱恋自己梦里的新娘,。而康桥什么最像新娘呢?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垂柳葱郁浓密,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摆荡,顺光看去犹如新娘飘逸秀美的长发,逆光看则如新娘头上那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属于徐志摩。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实也,风情万种,不知哪位诗人能像徐志摩写得那样美。

我的家乡有一条清亮如练的淦河穿城而过,河畔的垂柳总是让人“相看两不厌”。虽然广场上有的花草,身形妖娆的名木,但都不及河边的那些垂柳富有韵致。疏浚河道后,河水比以前更加清澈明亮,站在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水草在悠悠地飘荡,一如徐志摩笔下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岸边的垂柳羡慕起河里的水草了,也探着身子,和水亲近。走在淦河边,垂柳枝乖巧地拂过脸面,柔柔的,嫩嫩的,像婴孩的手,但又不忍伸手去撩开它。

18.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文中横线处。
风姿绰约       情真意切       数不胜数       情意缱绻       风流潇洒       美不胜收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比喻两种比较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请结合例句比较其主要不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可以直接居住在某个星球或外太空空间中吗?______。无论是现阶段的太空站,还是想象中的“火星殖民地”,人类都需要一个足够庞大坚固的人造建筑来保护自己。多国合作、 经营多年的国际空间站,是现阶段唯一真正实现长期居住功能的太空场所。

如果你想要减肥,______。无重力环境会扰乱人体的肠胃功能,因此宇航员在太空中大多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

至于去太空里散散步,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虽然早在1965年苏联宇航员就已经走出舱门,______。出舱行走是需要提前数日准备的重大行动,(     )。除了必要的器械安装、维修与太空行走实验,宇航员们一般不会走出舱门。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装备齐全的宇航员,在宇宙环境中也依然面临着相当程度的风险
B.装备齐全的宇航员,即使在宇宙环境中也依然面临着相当程度的风险
C.装备齐全的宇航员,所以在宇宙环境中也依然面临着相当程度的风险
D.即使是装备齐全的宇航员,在宇宙环境中依然面临着相当程度的风险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你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你会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

面对“礼崩乐坏”的春秋乱世,孔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践行“克己复礼”和“礼乐治国”的儒家思想。处于争夺残杀、民不聊生的战国时代,孟子凭借自己的超世才华,推行仁政民本理想……当今时代,一批又一批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前赴后继,他们无一不是在风云激荡的时代,以坚定的信仰激励自我,向着理想的社会人生奋然前行,绘就了一幅幅新时代的绚美风景,感动了整个中国。


你追求的理想社会人生是什么样的?2022年,我们又踏上了新征程之时,你会以怎样的姿态准备和行动?学校在礼堂举办“新时代青春的姿态”主题演讲比赛。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外国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王维(701-761)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语句复位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春 使命  责任 担当  任务驱动型作文  梦想 追求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