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双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2-28 18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的贫困区域的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作为扶贫工作中的关键一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贫困地区致贫的原因是多样的,单从教育的角度上来看,与城市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以及庞大的农业人口都加剧了农村的“教育贫困”,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使得贫困地区的农民一直走不出贫困的泥潭。因此不论是从致贫原因还是脱贫手段上来看,教育都是关键。

在“教育扶贫”的概念中,教育既可以是目的,也可以是手段。因此,教育扶贫是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的。①将教育作为目的,“教育扶贫”意为“扶教育之贫”,旨在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兴建学校,引入优秀教师等手段实现农村教育领域的脱贫。②将教育作为手段,“教育扶贫”意为“依靠教育扶贫”,通过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本,改善农村整体贫困面貌,实现脱贫。在扶贫过程中,教育应兼具目标和手段的双重属性,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现基于教育扶贫的目标,以“扶教育之贫”推动“依靠教育扶贫”。

目前,教育扶贫项目全面上马,各部门根据《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中指出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切实做到了科学规划和实施。建立起了贫困地区的学生资助体系,让贫困家庭的孩子“真正上得起学”,实现了“精准资助”。另外,通过多种途径的教师引进计划,贫困地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正稳步向前推进,做到了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虽然与大城市的经费水平差距依然明显,但是得益于国家精准扶贫项目的教育专项经费,以及各种民间捐助,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虽然通过经费投入,教师下乡等途径使得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但教育规模下滑的趋势却难以抑制,农村地区教育规模缩小。过去5年农村中小学数量呈现显著的下滑趋势,尤其是普通高中的数量一年就减少了40多所,进城读书依旧是很多学生的首选。农村留不住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优秀的教师,除非是有为乡村教育作奉献的精神,很少会有教师放弃城市而选择农村。再有学校教育的类型单一,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没有得到重视。在城市,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已经不亚于义务教育,各种类型幼儿园,学前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家长也会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制于乡村落后的经济条件,很多家长都对学前教育缺乏必要的了解。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进入小学阶段会比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花更长的时间去适应,学生之间的差距往往从此时拉开。在职业教育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80%来自农村,其他的也多来自城市的低收入家庭。农村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有着极大的需求。农村家庭的孩子通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培训能够掌握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就业率。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与其他各类学校一样,农村职业类学校也在逐年减少。同时课程设置的偏差,重理论而轻实践、重文化知识而轻应用型知识的情况依旧十分普遍。

(摘编自《精准扶贫政策下的教育扶贫困境与路径探析》)

材料二

教育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对教育事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要形成正确的认知,充分意识到相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于贫困地区而言,从根本上来讲,贫困的原因就是区域人口处于教育方面、思想方面、科技方面、文化方面、观念方面的贫困状态,因此,政府部门以及参与帮扶活动的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到教育扶贫活动与开发活动中,将相关区域的人才培养作为主要工作,明确重点帮扶的对象,更好地开展育人活动。

在工作过程中,应将脱贫与教育工作有机整合在一起,通过一系列的计划行事与教育模式等,提升民族贫困地区人们的文化、科学以及思想水平。只有全面提升相关区域人口的综合素养,才能达到良好的扶贫工作目的,形成思想方面的内生动力。在此过程中,应重视民族贫困地区人口思想方面的转变,引导其充分地研究与探究环境资源特色内容与优势情况,正确开展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使得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从根本上走出贫困现状。在我国精准扶贫的事业中,教育工作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已经将其列入到扶贫体系中,并创建了相应的扶贫工作模式、全新的工作体系,有助于提升整体扶贫工作效果以及水平。

在使用教育扶贫方式的过程中,重点内容就是对传统扶贫政策、模式与思路进行调整,重视民族地区人口素质的提升,制定完善的统筹规划方案,利用幼儿阶段、基础阶段、职业阶段与其他阶段的教育形式提升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综合素养。

(摘编自《教育扶贫助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探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的贫困区域的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采取相宜的措施进行准确帮扶的治贫方式。
B.利用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为农村脱贫的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应兼具目标和手段的双重属性。
C.接受学前教育,能够使孩子进入小学后较快适应环境,及早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没有这个环节,可能在上学伊始学生之间就要拉开差距。
D.全而提升相关区域人口的综合素养,是达到良好的扶贫工作目的,形成思想方面内生动力的必要条件。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致贫是客观和主观原因共同造成的,只要将教育搞上去,摆脱落后面貌,实现脱贫就指日可待。
B.农村职业教育优于普通教育。通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培训,农村的孩子可以掌握更多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就业率也明显提高。
C.贫困地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正稳步向前推进,这得益于多种途径的教师引进计划,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的宏观上的合理配置科学有效。
D.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是社会所需,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是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在乡镇和人口较集中的行政村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增设幼儿教师岗位,多渠道拓展投放资金。
B.2010年国务院扶贫办设立了“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划分研究”课题,对我国贫困发生的地域空间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成果颇丰。
C.在国家奖助学金等资助政策上对高等职业院校涉农、艰苦、紧缺专业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
D.鼓励教师到片区从教,师资培养计划进一步向片 区倾斜,合理配备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人员。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根据上述材料,写一份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申请书大概需要几项内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葵爷的马车

1944年秋,小日本鬼子赶到三井村的时候,葵爷的马车已经利索地赶了六年。

那两根小叶槐的车把是葵爷当年窝了三天的劲打造出来的,凿了洞孔,扣上木架,葵爷牵来白马,套上绳,一辆崭新的马车便活生起来。葵爷赶着马车,开始走街串巷:“收破烂来,卖废铁!”声音那个亮,从村东头能听到村西头。

小日本一来,葵爷看着院子里堆成五大垛的废铜烂铁,心里犯了嘀咕:县里收购站也不知道还开不开,以后处理这些废品就不怎么得劲了。葵爷早晚出来转悠一圈,打探打探。那些小日本砍了村外的树,搭起很多的房子,葵爷见了心里直骂娘。特别是看见日本兵戴的帽子就笑,说那玩意也叫帽子?两边拉那么长的布块,真像猪耳朵。

这天中午,葵爷收了半马车破烂回家,却看见一群小鬼子站在自家院子里头,齐刷刷两排;堂屋门前面,他常躺着休息的藤椅上坐着个日本人,精悍的脸上戴着眼镜,紧束的腰间别着军刀,架势像个军官;旁边站着的是后村三十岁的老疤。老疤看见葵爷进门,向那个军官猛地低了一下头,又转向葵爷:“葵爷,这位是皇军驻咱县的小田上佐少校,也是皇军物资后备处的直属专员。小田专员等你很久了,有件事情得跟你说。”葵爷拴住马,还没回话,老疤咽口唾沫继续说道:“现在皇军前线需要铁和铜,要造小型船,所以,你这破铁烂铜就归皇军了,明天就拉。专员说了,会赏你一块大洋,这也是亲民政策的体现。亲民,你懂吗?”说完,看了一眼葵爷,呵呵一声短促的冷笑。

葵爷心里一凉,没有办法,点点头要接大洋,却被一边冲出的儿子德柱抢了去,葵爷骂了他一句。老疤回头又吃吃两声笑,低头哈腰地跟着小田走了。等两排小日本也刷刷地离开后,葵爷对着他们的背影又骂:“呸!汉奸狗腿,一群猪耳朵。”回头,儿子也没有了踪影,不知去哪里花销去了。

次日天刚亮,葵爷家门口就开来四辆大车,一阵忙活后,葵爷几年的辛苦就空了,只剩下一垛破布。葵爷几天前在临近县里的镇上听说,小日本快不行了,他们马上要溃退了,可如今谁能想到他们会这么快到这个偏僻的村子来收集废铜烂铁造船,以防溃败时顺利回国。葵爷有些后悔没有早卖掉破烂。大车叮叮咣咣地离开后,葵爷想再有了铁还是被他们抢走,干脆卸了马车,立在墙壁上。葵爷打算歇业了。

葵爷歇业后也不常外出,反正日本人鉴于他的贡献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他就待在家里抽抽烟,喂喂马,闲着。

不久,日本人设了很多关卡, 开始扫荡。把村里和临镇的铁具统统缴了上来,还炸了两座桥,拆走了铁条和钢筋。在别处的村子还杀了不少阻止收缴的人,一丝不挂的吊在树上示威。逮了不少鸡鸭,侮辱了不少女人,烧了不少房子。看见日本人,村人的牙咬得咯咯响。

一天,葵爷出门,刚坐到井边想跟村人聊两句,一个说:“葵爷,你以后就别收破烂了,跟你儿子享福吧,他都成了小田身边的红人了,还跟着老疤抢东西呢。”他们说几句就走了,躲着一样。葵爷一愣。来到第二口井边,又有个老人说:“三兄弟啊,德柱这孩子虽然从小没了娘,可仿你,有本事,他得到的赏钱就够你们老少花的了。”葵爷把三井村的三口井走遍了,也没有挂住脸面,就径直回家了。

第二天,葵爷就赶着马车出村了,一路还是那么吆喝“收破烂来,卖废铁!”小日本的关卡士兵知道葵爷去收铁,就客气地给他开道。村里人看了,摇头叹气:“儿子给日本人卖命还不行,老子也上马,真识时务。”

等葵爷回来的时候,马车上除了几块烂铁外,还有一个雕刻有花纹的大箱子,看上去像有几百年的样子。葵爷的车子赶得快,村人也没有来得及跟他说话:乖乖,你瞅瞅,葵爷收着古董了,就那箱子也得值一笔钱!葵爷到家四天没出门,村外传言都传疯了,说他收到了宝贝,关卡的日本兵不识货。

第五天,德柱回来了。一进院门,看见父亲从一个墙角的地窖里钻出来,窖口边新鲜的土还透着褐色。葵爷还没有开口,德柱就狠狠地插上门闩飞奔过来:“爹,听说你收到了一件古董?”

“嗯,可不能让日本人知道。”

“爹,真的?嘿嘿,是什么古董,我看看。”停顿了下,又神秘地说:“我正是奉小田的命令来取宝贝的。小田说了,重重有赏啊。爹,你说这乱世里,咱不靠日本人靠谁呀!”

“放屁!世道怎么乱,心窍不能乱。好了,我知道你倔了心了,为了你的将来,我成全你。安全起见,这几天我挖了地窖,那个箱子我放地窖里了,你自己去拿吧!”德柱来到地窖边,顺着侧壁的脚坑进了有四米多深的地窖,他高兴地打开箱子,却傻眼了:“爹,怎么是一块木头,那宝贝呢?”葵爷没有听完,就挥动大铁锨往窖里填土,那土如瀑布一般倾泻,瞬间就淹没了下面的嘶喊。填平了地窖,葵爷流着眼泪,把地窖口铺满了破布。

后来,葵爷锁了院门,赶着马车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等第二年日本人投降后,七十岁的葵爷才赶着马车回到三井村,车上装着一堆收来的废铁。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对两根小叶槐的车把的细致描绘是为了表明葵爷在三井村是个数一数二的造车的好手。
B.葵爷的儿子抢走了一块大洋,说明他是个贪图享乐、不顾大义的人。葵爷骂他实际上也对鬼子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C.三口井边的人们恭维葵爷,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夸奖葵爷的儿子,语带妒意。
D.葵爷行事稳重,随时而化,使得小日本的关卡士兵知道他去收铁,都客气地得给他开道。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说葵爷赶了六年的马车,然后再说他造车的手艺,用了“后交代”的手法,引人入胜。
B.老疤“吃吃”两声笑,低头哈腰的表情、动作的描写从反面衬托了葵爷有骨气、爱国的本性特点。
C.“等葵爷回来的时候,马车上除了几块烂铁外。还有一个雕刻有花纹的大箱子”此处设疑,让故事扑朔迷离。
D.小说描述了葵爷收废铁被鬼子强行征用时的愤怒又无奈,儿子变成汉奸时毅然决然,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激烈。
8.文学作品中如果没有细节,就等于人没有了血肉。没有细节的文学作品不能称之为艺术,也不值得欣赏品味。请找出本文几处细节描写,加以赏析。
9.“葵爷的马车”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嘉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扆:官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B.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C.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D.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丧,即护送灵柩。不同于服丧,后者指长辈或平辈亲属死亡后一段时间戴孝表示哀悼。
B.太祖,是庙号,就是立宗庙祭祀的时候给祖先们起的名号,太祖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
C.诏檄,诏书和檄文。檄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D.降榻,意思是下榻,原指客人来家中住宿,此处指皇帝赏赐座位给臣子以示关爱之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孝孺幼时好学不倦,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方孝孺力主抵抗,终未成功。燕军起兵之初他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方孝孺忠正耿直,誓死不屈。明成祖请他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明成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14.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方孝孺的才学?请任举三例。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 上①

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②。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注]① 这首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时所作。②据《战园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时令,突出风雨妻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荆楚”二字暗含飘零之意。
B.颔联“永夜”表明了深秋时节白天、黑夜的时长变化,“揽貂裘”则表现了天气的寒冷。
C.“频看镜”“独倚楼”等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年事巳高,却功业未成的无奈。
D.时局危急的背景下,诗人年老体衰,漂泊江上,但报效国家的信念却没有因此而改变。
16.“高风下木叶”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022-02-2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双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本好书,如同一位良师益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闲暇时品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到         ,无限放松与惬意。一个人的修养品德和读书         ,而好书离不开好的作者,更离不开优秀的传播者与解读者。

文化语言的传播者,语文专家,河南省教育学会执行理事长吴伟老师爱书如命。走进他的家,就仿佛走进了书的森林王国,到处是书香的味道。他说:一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行是长期读书积累而来的。他酷爱读书写作,有时看书          ,不知有多少次趴在书桌上睡觉。他在字林中穿行,在书海里遨游,在知识的天空中飞舞。他是文化的传播者和解读者,用人格魅力诠释文字的博大精深。呕心沥血,潜心钻研,成就了今天         的吴伟。书是他的生命,传授知识是他的使命,从寒窗苦读到今天的功成名就,用他的话说,没有书,就没有今天的似锦前程。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心旷神怡 休戚相关 废寝忘食 卓尔不群
B.沁人心脾 息息相关 宵衣旰食 卓越不凡
C.沁人心脾 休戚相关 宵衣旰食 卓尔不群
D.心旷神怡 息息相关 废寝忘食 卓越不凡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B.他达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C.他达到了读书的高境界,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使自己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D.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的人倾向于早上活动,往往早饭、午饭和晚饭都吃得很早。他们的生物钟属于“早晨型”,此类人被称为“百灵鸟”。相反,。他们的生物钟属于“夜晚型”,此类人被通俗地称为“猫头鹰”。

研究发现,“猫头鹰”们饮食习惯往往不如“百灵鸟”们健康。,“夜晚型”的人一般吃饭较晚,更容易发胖,因为这种生活习惯不利于减肥,还可能增加发生炎症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该研究组之前的一项研究表明,(     ),也就是说,我们生下来就注定了自己是“百灵鸟”或“猫头鹰”。然而,相关代谢风险的高低却——“猫头鹰”的生活习惯通常不如“百灵鸟”。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早晨型”还是“夜晚型”生物钟的拥有要被人类基因限制
B.人类基因受人们拥有“早晨型”还是“夜晚型”生物钟限制
C.人类基因限制着人们拥有“早晨型”还是“夜晚型”生物钟
D.拥有“早晨型”还是“夜晚型”生物钟是受人类基因限制的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会记者站邀请获省中学生中国象棋赛团体冠军的四位选手讨论下棋的体会。主持人问他们对棋子有无偏好。

甲选手说:我擅用卒子和炮,偏爱卒子。炮威力大,但要借助另一个棋子做炮架才能吃掉对方;卒子不起眼,一步一步往前拱,只前进不后退,正因为这样,卒子往往能发挥更大作用。

乙选手说:能越过楚河汉界与对手较量的棋子我都喜欢;不喜欢士、象,只能守在自己阵营,做一些服务性、保护性工作,没有过河进攻的能力。

丙选手说:车、马的能力强。不过,车虽然厉害,但它横冲直撞,必然成为对方防范的重点,其作用反而被限制。这时擅用马的棋手就有优势,马不走寻常直道,它走斜线,总能够出其不意。

丁选手说:我不偏好哪类棋子,我可能是那种没有特点的选手。


上述材料中的四位选手,哪位选手的回答最能触发你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6-9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张廷玉  《明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杜甫(712-770)  诗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评价思想内容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选择+表达
21-220.65连贯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价值意义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