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开学考试 2022-03-04 25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疫情俨然已成为二战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其涉及国家之广,对于政治、经济、生活甚至生态环境影响之深,在不少方面已超过1929-1933年的大萧条。新冠疫情何以会迅速蔓延全球?这对于世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全球化与技术化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使得各国居民间的往来愈加便捷。但是,另一方面,这也会推动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迅猛传播,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拥挤的大城市往往首当其冲。从九省通衢的武汉、意大利最为富裕和现代化的伦巴第城市圈、英国的经济中心伦敦到世界之都纽约皆成为疫情的重灾区。基于经济效益导向的全球产业链高度分工,因疫情供应链的突然中断,使得不少国家在N95口罩、医用棉签、防护服和呼吸机供给上捉襟见肘。黑格尔曾言,遍览各民族的历史,我们可以得知,各民族未从历史中学到东西。回眸过往,霍乱作为十九世纪的世界病,随着火车、轮船的发明肆虐全球,人口聚集而拥挤的大城市由于城市地下水系统匮乏、卫生设施薄弱,霍乱通过粪口途径广为传播,昔日的全球化之都伦敦首当其冲。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认为近代以来社会所依赖的各种技术手段与生产方式,其实都蕴含了众多风险。如果说,过往阶级社会的驱动力可以概括为我饿,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可以表达为我害怕,焦虑的共同性代替了需求的共同性,风险社会由此产生。一言以蔽之,全球化与技术化给世人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蕴含着深不可测的社会与技术的风险。

当前,如何应对新冠疫情这场全球性的公共危机,是世界许多国家政策议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全球新冠肺炎确诊数、感染率、治愈数、死亡数以及累积趋势的数据分析,不少西方国家成为新冠肺炎的重灾区。与此同时,有可能成为新冠肺炎重灾区的东亚主要国家与地区疫情防控,已见阶段性成效。中国基本控制疫情,率先全面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步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倡导小政府、大社会治理理念,使得疫情暴发之初,西方国家在病毒检测、公共医疗设施与防疫物资供给等方面严重不足;各国政府政策不一,甚至各行其是,缺乏统一连贯而有效执行的疫情防控政策,以致西方国家难以实现精准防控,新冠疫情从欧洲到北美呈波浪式发展,且一浪高过一浪。反之,能够实施精准、统一疫情防控政策的国家,其治理图景呈现从波峰逐渐滑落至波谷的曲线趋势,虽然在某一阶段的数据会呈现高位,但是随之不断下滑至谷底。因此,有效应对疫情,国家能力建构至为重要,东亚取得成效在于其悠久的强大国家传统,以及民众的自觉与自律精神,后者也体现于侨居海外华人的行为方式之中。

对于这场全球性公共危机,政府之间的全面合作以及政府有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政府的有效度体现于国家能力,即安全秩序的供给力和公共政策的执行力两个重要层面。同时,国家能力需要跳出大政府、小社会抑或小政府、大社会论争的窠臼,建构强政府、强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这是全球新冠疫情下应对的路径选择。

(摘编自陈辉《新冠疫情下全球治理之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疫情是迄今为止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对全球很多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生态产生巨大影响。
B.全球化与技术化是新冠病毒在全球迅猛传播的重要原因,各国防疫政策不到位也导致疫情得不到有效防控。
C.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国家的N95口罩、医用棉签、防护服等防护物资紧缺,原因是疫情供应链的突然中断。
D.东亚国家能有效应对疫情,是因为东亚国家具有悠久的强大国家传统,能够实施精准、统一疫情防控政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把新冠疫情的深远影响与1929-1933年大萧条进行比较,从而引发相关的思考。
B.文章先引出问题,再分析全球化与技术化的两面性,然后指出应对新冠疫情的办法。
C.文章引用黑格尔的话,因为他从霍乱流行得到的教训,对今天应对新冠疫情有启发。
D.文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车、轮船的发明为病毒传播提供广泛的途径,伦敦曾因为地下水系统和卫生设施问题,成为霍乱起源地。
B.阶级社会和风险社会有不同的驱动力,一旦焦虑的共同性代替了需求的共同性,“风险社会”就会产生。
C.如果没有政府之间的全面合作以及政府的有效治理,就难以在化解这场新冠疫情全球性公共危机中获胜。
D.在全球新冠疫情下,文章反思“小政府、大社会”治理理念,认为应建构“强政府、强社会”治理结构。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申奥到办奥,初心与承诺不变。通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世界触摸到中华文化脉搏,感受中华文化底蕴。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冬奥会火炬颜色为银色与红色,象征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冬残奥会火炬则选用银色与金色,寓意辉煌与梦想,体现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

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蔡奇指出,中国政府始终将北京冬奥会作为一项国家大事来筹备推进,让世界看到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风范。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人民生产生活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但这阻挡不了我们如期办赛的坚定步伐。我们将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确保如期顺利安全办赛。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通过视频致辞说:一年后的今天,北京将书写历史,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进展十分平稳顺利,几乎是一个奇迹。

(摘编自《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新京报》202125日)

材料二:

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300天之际,相约北京测试活动迎来收官日。41日至10日,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的5座冰上项目场馆,每一天都在飞速运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完成了建成后的赛事首秀水立方成功变身冰立方,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完成了重要的实战检验。参与各方对场馆设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达到了举办冬奥会的水平。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说:我们不仅收获了经验,也坚定了如期举办北京冬奥会的信心。张家口和延庆赛区的雪上、滑行项目竞赛场馆群,在测试期间同样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摘编自《场馆集体亮相,硬件获得好评》,《人民日报》2021412日)

材料三:

当观众,能从多角度立体观看比赛的精彩瞬间定格,不受位置限制360度无死角观赛,感受新技术的子弹时间。现场和远程观众还可以用VR头盔进行沉浸式观赛,通过手机实现从不同角度的自由视角观赏赛事。做记者,可以享受云转播技术带来的工作便利,转播机构在赛事现场千里之外也能远程制作,每个云端导播台可以提供不同的导切方式,实现同一赛事的多版制作。通过云端平台,记者可以在疫情防控要求下进行无人混合采访和远程新闻发布厅采访,隔空和运动员安全对话。北京冬奥会不仅是冬季运动的盛会,更是前沿科技的集中展示舞台。科技冬奥的目标,正是通过冬奥筹办,为世界探寻更好的未来城市生活,惠及数字化时代的每一个人。

(摘编自《冰雪交相辉映,北京2022蓄势待发》,新华网2021413日)

材料四:

按照冬奥组委职责分工,民航主要承担冬奥赛会的航空运输保障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专项任务:一是建设抵离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数字化赋能抵离保障服务,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前移值机柜台。赛会期间,可直接在冬奥村为各国代表团办理乘机手续和行李托运手续,提升服务品质。三是行李全流程跟踪。利用RFID即射频识别等技术实现冬奥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位置查询等服务功能,提高行李运输可靠性和旅客的满意度。四是完善机场无障碍设施。组织无障碍专家、行业管理人员先后赴大兴机场和首都机场进行无障碍设施专项考察,对标国际,对标一流。除交通以外,做好住宿、餐饮、医疗等后勤保障也是办好冬奥会的关键环节。各系统横向协作、纵向联动、整体协同,共同为冬奥会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摘编自《坚守安全底线,做好保障工作》,人民网202141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火炬外观不仅能够体现奥运会的价值观,还能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元素,感受中华文化底蕴。
B.秉持申奥的初心和承诺,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进展得十分平稳顺利,没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这被认为是一个奇迹。
C.“相约北京”测试活动在三大赛区的多个比赛场馆顺利进行,参与各方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坚定了中国如期举办冬奥会的信心。
D.北京冬奥会上的各种科技应用不仅能够满足相关赛事报道的需求,提升观众的观赛体验,在未来还有可能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非常重视冬奥会的筹备推进,将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要求确保2022年冬奥会如期举办,北京也将成为奥运史上首座“双奥之城”。
B.北京2022年冬奥会从申办到筹备体现了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风范,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系统的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和整体协同。
C.北京冬奥会拟采用前沿科技让现场观众感受比赛的精彩瞬间定格,不能感受到这种新技术“子弹时间”的远程观众可用VR头盔进行沉浸式观赛。
D.民航主要通过建设抵离信息系统、前移值机柜台、行李全流程跟踪、完善机场无障碍设施四个专项任务来承担冬奥赛会的航空运输保障任务。
6.中国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做了哪些筹备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向日葵

冯亦代

看到外国报刊登载了久已不见的梵·高名画《向日葵》,以三千九百万美元的高价,在伦敦拍卖成交,特别是又一次看到原画的照片,心中怏怏若有所失者久之:因为这是一幅我所钟爱的画。当然我永远不会有可以收藏这幅画的家财,但这也禁不住我对它的喜欢。如今归为私人所有,总有种今后不复再能为人们欣赏的遗憾。我虽无缘亲见此画,但我觉得名画有若美人,美人而有所属,不免是件憾事。

记得自己也曾经有过这幅同名而布局略异的复制品,是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买的。有天在陕西南路街头散步,在一家白俄经营小书店的橱窗里看到陈列着这幅梵·高名画的复制品。梵·高是19世纪以来对现代绘画形成颇有影响的大师,我不懂画,但我喜欢他的强烈色调,明亮的画幅上带着些淡淡的哀愁和寂寞感。《向日葵》是他的系列名画,一共画了七幅,四幅收藏在博物馆里,一幅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横滨,这次拍卖的则是留在私人手中的最后两幅之一。当时我花了四分之一的月薪,买下了那幅梵·高的精致复制品。

我特别喜欢他的那幅向日葵,朵朵黄花有如明亮的珍珠,耀人眼目,但孤零零插在花瓶里,配着黄色的背景,给人的是种凄凉的感觉,似乎是盛宴散后,灯烛未灭的那种空荡荡的光景,令人为之心沉。我原是爱看向日葵的,每天清晨看它们缓缓转向阳光,洒着露珠,是那样的楚楚可怜亦复可爱。如今得了这幅画便把它装上镜框,挂在寓所餐室里。向日葵衬在一片明亮亮的黄色阳光里,挂在漆成墨绿色的墙壁上。宛如婷婷伫立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特别怡目,但又显得孤清。每天我就这样坐在这幅画的对面,看到了欢欣,也尝到了寂寞。

以后我读了欧文·斯通的《生活的渴望》,是关于梵·高短暂一生的传记。他只活了三十七岁;半生在探索色彩的颠狂中生活,最后自杀了。他不善谋生,但在艺术上却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虽然到死后很久,才为人们所承认。我读了这本书,为他执著的生涯所感动,因此更宝贵他那画得含蓄多姿的向日葵。我似乎懂得了他的画为什么一半欢欣,一半寂寞的道理。

解放了,我到北京工作,这幅画却没有带来;总觉得这幅画面与当时四周的气氛不相合拍似的。因为解放了,周围已没有落寞之感,一切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但是曾几何时,我又怀恋起这幅画来了。似乎人就像是这束向日葵,即使在落日的余晖里,都拼命要抓住这逐渐远去的夕阳。我想起了深绿色的那面墙,它一时掩没了这一片耀眼的金黄;我曾努力驱散那随着我身影的孤寂,在作无望的挣扎。以后星移斗转,慢慢这一片金黄,在我的记忆里也不自觉地淡漠起来,逐渐疏远得几乎被遗忘了。

十年动乱中,我被谪放到南荒的劳改农场,每天做着我力所不及的劳役,心情惨淡得自己也害怕。有天我推着粪车,走过一家农民的茅屋,从篱笆里探出头来的是几朵嫩黄的向日葵,衬托在一抹碧蓝的天色里。我突然想起了上海寓所那面墨绿色墙上挂着的梵·高《向日葵》。我忆起那时家庭的欢欣,三岁的女儿在学着大人腔说话,接着她也发觉自己学得不像,便嘻嘻笑了起来,爬上桌子指着我在念的书,说等我大了,我也要念这个。而现在眼前只有几朵向日葵招呼着我,我的心不住沉落又飘浮,没个去处。以后每天拾粪,即便要多走不少路,也宁愿到这处来兜个圈。我只是想看一眼那几朵慢慢变成灰黄色的向日葵,重温一些旧时的欢乐,一直到有一天农民把熟透了的果实收藏了进去。我记得那一天我走过这家农家时,篱笆里孩子们正在争夺丰收的果实,一片笑声里夹着尖叫;我也想到了我远在北国的女儿,她现在如果就夹杂在这群孩子的喧哗中,该多幸福!但如果她看见自己的父亲,衣衫褴褛,推着沉重的粪车,她又作何感想?我噙着眼里的泪水往回走。

我又想起了梵·高那幅《向日葵》,他在画这画时,心头也许远比我尝到人世更大的孤凄,要不他为什么画出行将衰败的花朵呢?但他也梦想欢欣,要不他又为什么要用这耀眼的黄色作底呢?梵·高的《向日葵》已经卖入富人家,可那幅复制品,却永远陪伴着我的记忆,难免想起作画者对生活的疯狂渴望。人的一生尽管有多少波涛起伏,对生活的热爱却难能泯灭。

阳光的金色不断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原是梵·高的《向日葵》道出了我未能一表的心思。

(节选自《旷世的忧伤》)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看到梵·高名画《向日葵》在伦敦高价拍卖的消息写起,点明了文章的写作缘由,并由此追忆自己当年买画的经历。
B.作者感叹“美人而有所属,不免是件憾事”,可见他对《向日葵》被私人收藏,价值难以得到体现这样的情形,内心充满了遗憾。
C.作者不懂画,在买下梵·高名画《向日葵》复制品之前也不了解这幅画,但对它一见倾心,不惜花大价钱买下这副精致的复制品。
D.画与实物、女儿与农家孩子等意象虚实交错,表达了作者在艰难环境中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向往,《向日葵》成了作者精神的寄托。
8.作者通过《向日葵》这幅画既感受到“欢欣”,也体会到“寂寞”,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9.欣赏以至深刻理解一幅名画需要哪些条件?请结合作者的经历简要分析。
2022-03-04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四月甲午,太祖退朝,语侍臣孔克仁曰: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汉高起布衣宽大善驾驭遂帝天下今元政弛极豪杰蜂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因感叹久之。五月,太祖御白虎殿阅《汉书》,问宋濂、孔克仁:汉治何不三代也?克仁曰:王霸之道杂。太祖曰:咎将谁始?曰:在高祖。太祖曰:然。高祖创业,未遑礼乐。孝文时当制作复三代之旧,乃逡巡未遑,使汉家终于如是。三代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耳。二十七年三月,定文武科取士之法。先是,令有司每岁举贤才及武勇谋略、通晓天文之士,其有兼通书律,吏亦得荐举。得贤者赏,滥举及蔽贤者罚。至是,乃下令设文武二科。其应文举者,察之言行以观其德,考之经术以观其业,试之书算以观其能,策之经史、时务以观其政事。应武举者,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俱求实效,不尚虚文。三年一开举。洪武元年,上与儒臣论学术,陶安对曰:正道之不明,邪说害之也。上曰:邪说之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战国之时,纵横捭阖之徒,肆其邪说。诸侯急于利者多从之,往往事未就而国随以亡,此诚何益?夫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焉得而治!安对曰:陛下所言,深探其本。上曰:仁义,治天下之本也。贾生论秦之亡,不行仁义之道。夫秦袭战国之弊,又安得知此!洪武三月丁未,命翰林儒臣修《女诫》。上谓学士朱升等曰:治天下者,修身为本,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夫妇。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以预政事。至于嫔嫱,不过备职事,侍巾栉,若宠之太过,则上下失序。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内嬖惑人,甚于鸩毒,惟贤明之主能察之于未然,其他未有不为所惑者。卿等纂修《女诫》及贤妃之事可为法者,使后世子孙知所持守。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汉高起/布衣宽大/善驾驭遂帝/天下今元政弛极/豪杰蜂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
B.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汉高起/布衣宽大/善驾驭/遂帝天下/今元政弛极/豪杰蜂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
C.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汉高起布衣/宽大善驾驭/遂帝天下/今元政弛极/豪杰蜂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
D.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汉高起布衣/宽大善驾驭/遂帝天下/今元政弛极/豪杰蜂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代,既可指夏、商、周三朝,也可指祖至孙三辈,此指汉朝前三代汉代君王。
B.经史,我国古代书籍分类的两个要目,经指儒家的经典著作,史指正史类史书。
C.翰林,古官名,源于唐代,明清设置翰林院,掌修国史,记皇帝起居,草拟制诰。
D.嫔嬙,旧时宫中的女官,天子诸侯的姬妾,《阿房宫赋》“嫔”“嫱”即此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孔克仁对话时,太祖认为汉高祖无暇实施礼乐,到了汉文帝时代,就应该突出“王道”,以礼乐治国。
B.太祖明确了文、武举科目设置和考试流程,改变了原来只重文人选拔的举荐制度,力求选出真正的贤才。
C.陶安认为“邪说”危害极大,明太祖予以认可,并指出“邪说”蛊惑人心,损害国家,仁义方为治国良策。
D.太祖认为修身是治国的根本,指出家道和睦,源自夫妻关系和睦,进而指出后妃嫔嫱恪守本分的重要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急于利者多从之,往往事未就而国随以亡。
(2)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