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六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新疆 高二 期中 2023-08-08 1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廉字的本义是堂之侧边、棱也,引申为直也,即正直。廉也被解释为清也,洁也,即清廉,因此一个官员不贪、不受、不苟取也被称为廉吏。廉还被解释为俭也,省也,即节俭。这是为人熟知的含义。此外,还有两个鲜为人知的含义:一是谨也,自检也,自检敛,即谨慎的意思;一是察也,视也,察举,即视察的意思。可见,不仅是指清廉、廉洁,还包括了与清正廉洁这一品德相关的一系列品德。

②古代对官员的考核,是以廉为根本对官员的品德和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体系展示治国思想的百科全书,《周礼·天官·冢宰·小宰》记载: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汉代郑康成注解曰:听,平治也。平治官府之计有六事。弊,断也。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意思是说,整治政府事务的方法有六件事,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通过这六件事来评判官员,而这六件事都是以廉为本。

③根据郑康成的注解,善谓善其事,有辞誉也,做事尽职尽责,尽善尽美,在百姓之中享有赞誉。能谓政令行也,有能力,能推行政令,把任务完成好。敬谓不解于位也,敬,警也,恒自肃警,即时刻保持自我警觉,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不懈怠。正谓行无倾邪也即行为正直,能行中道,没有邪曲不正的行为。法谓守法不失也,不仅守法,依法而行,而且执法没有错失,既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辨谓辨然不疑惑也,能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能决断没有疑惑。可见,古人对的要求不仅仅是不贪污受贿,不违法乱纪,而是有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工作要干出怎样的效果(善能),以怎样的态度干(敬、正),以及怎样干(法、辨),也就是态度、方法和成效。而这六个方面,都是以廉为本。六廉这种完整的考核体系在要求官员必须廉洁正直的前提下,还要有所作为,这不仅确保了官场清廉的风气,还杜绝了以不贪为名而不作为现象。

④南宋吕本中在《官箴》开篇讲道: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当官的法则只有三条,即清廉、谨慎、勤勉,只要守住这三条,就可以保禄位远耻辱,既能得到上司的赏识,也可得到下属的拥戴。因此,清、慎、勤这三字的为官之道,被后人称为千古不可易。康熙皇帝曾御笔亲书这三个大字并刻石宣传,训示百官,以清、慎、勤考核官吏。从这里看出,始终是古人考核官吏的首要标准。

(摘编自《廉:古人考核官吏的首要标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廉”最为人熟知的含义是“清正廉洁”,其他鲜为人知的含义也大都与该含义相关。
B.《周礼》记载了整治政府事务的方法有六件事,通过这六件以廉为本的事来评判官员。
C.郑康成对“六廉”进行解读,认为“廉”是个完整体系,包括工作效果、态度和方法。
D.一个官员,只要保得住禄位,远离耻辱,就能得到上司的赏识,也能得到下属的拥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引用《周礼》等文献和举例论证,论证了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以“廉”为首要标准。
B.文章先点出论题“廉”,详论以“廉”为根本的全方位官吏考核,纵向深入,最后得出结论。
C.文章详细解读了《周礼》中的“六计”,顺理成章得出古人“以廉为本”的结论,思路清晰。
D.文章论证语言准确,生动幽默,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晦涩的文言引文,扫清了阅读障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对“廉”的理解侧重于“清廉、不贪”,比古人包括清正廉洁等系列品德的理解要狭隘。
B.明朝清官海瑞任职期间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禁止徇私受贿,属于文中所说的“廉吏”。
C.“六廉”考核体系是为了确保官场清廉,杜绝以不贪为名的不作为现象,在今仍有借鉴意义。
D.《官箴》和《周礼》在当官之法上表达不同,但本质上基本一样,都强调以“廉”作为根本。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除了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恶性影响外,防晒霜以及其他护肤用品的化学成分,已经在海洋和淡水娱乐区被检测到,这些化学成分会在水生动物体内积累并降解成有毒物质。在多个海域进行的实验表明,即使是非常少量的防晒霜,也会在1848小时内引发大量珊瑚黏液渗出,并使珊瑚在96小时内完全白化。

说到珊瑚白化,就不得不提珊瑚的生存环境了。珊瑚的生存环境与珊瑚虫共生的各类海藻密切相关,这些共生藻类含有不同颜色的色素,使得珊瑚美丽多彩,而珊瑚白化正是这些共生藻类离开珊瑚所导致的结果。

我们平日所说的形似树枝的珊瑚,其实是由大量的珊瑚虫尸体和附着在上的活着的珊瑚虫,以及共生藻类共同组成的。所谓珊瑚虫的尸体,指的是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分泌的石灰石骨骼,形成珊瑚的外壳。而不同珊瑚虫个体之间通过连接物质结合在一起世代群居,当上一代珊瑚虫死亡后,新一代珊瑚虫会在它们的遗骸上继续繁衍生息。日积月累,一代代珊瑚虫延续生长,成为大海里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这个过程中,为珊瑚虫提供能量的共生藻类发挥了重要作用。珊瑚虫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氮、磷等“废物”,而这些对珊瑚虫无用的“废物”却是共生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作为答谢,获得了珊瑚虫滋养的藻类,又反过来为珊瑚虫提供氧气以及葡萄糖、甘油、氨基酸等易于被吸收的营养物质。

而这些共生藻类对海水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当发生海水升温、海洋污染、生物种类变化等情况时,这些藻类就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产生对珊瑚虫有害的物质。因此,珊瑚与共生藻类就会彼此分离,珊瑚虫的能量来源也随即消失,出现了“断供”的情况,导致珊瑚虫无法生存直至死亡。没有了富含色素的藻类,珊瑚也就慢慢还原出石灰石原本的白色,即珊瑚白化。

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行动起来,不仅在实验室里分析海洋环境及生物种群的各种数据,也身体力行去海里人工种植珊瑚。这项工作被称为“珊瑚礁的生态修复”,是从一个生态系统的理念出发的。种珊瑚只是其中的第一步,其后还会添入很多功能类的生物,帮助受损严重的珊瑚岛礁区域更快更好地恢复生态环境,同时积累更多的一手科研数据,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大量丰富的研究资料。

在完全自然生长的状态下,一个石珊瑚群落的恢复周期大概是10——15年,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而当海洋中珊瑚礁的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荒漠化”的情况。

保护珊瑚,只是为了重现海底美景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珊瑚并不只是供人观赏的海底“花瓶”。在海底世界,珊瑚礁享有“海洋热带雨林”和“海上长城”的美誉,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之一。珊瑚礁在全球海洋中所占面积虽不足0.25%,但养活着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种,为许多鱼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及繁殖场所。珊瑚一旦消亡,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动植物也会随之死亡,红色、棕色、绿色的藻类将取而代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质恶化,进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毁灭。

珊瑚还具有保护海岸线不受风浪侵袭的作用。一个健康的珊瑚礁,可以吸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波浪,所以,保护珊瑚实际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摘编自赵峥《你的防晒利器竟是“珊瑚杀手”?》)

相关链接:

尽管关于防晒霜的科学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正在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禁止使用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防晒霜。ICRI(国际珊瑚礁倡议)认为:既然我们已经知道防晒霜会对海洋产生副作用,我们最好主动采取措施来预防这种可能带来的伤害,如鼓励多生产天然成分的防晒霜,并给与政策支持等。

(摘编自《关于防晒霜和珊瑚礁,你需要知道的9件事》)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防晒霜以及其他护肤用品的化学成分,会在水生动物体内积累并降解成有毒物质,可使珊瑚在96小时内完全白化。
B.与珊瑚虫共生的各类海藻含有各种颜色的色素,它们通过珊瑚虫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为珊瑚虫提供各种营养物质。
C.保护珊瑚礁,不仅因为珊瑚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因为珊瑚礁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功能。
D.为了保护珊瑚礁,一些旅游目的地已禁止使用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防晒霜,并提出主动采取措施来预防防晒霜对珊瑚礁的伤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说明防晒霜对珊瑚礁的危害作用,作者提到了珊瑚的“白化”现象,并详细地说明了珊瑚虫和共生海藻相互依存的关系。
B.本文语言通俗易懂,而“答谢”“断供”“一定程度”等词语的使用,又体现出科普类文章语言严谨规范的特征。
C.科学家们实施“珊瑚礁的生态修复”工程,就是去海里人工种植珊瑚,这样可以帮助受损严重的珊瑚礁区域恢复生态环境。
D.珊瑚生长环境恶化,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动植物将被各种藻类取代,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整个生态系统因此毁灭。
6.从全文看,保护珊瑚礁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请结合文本概括原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胡的事

孙犁

一天,天快黑了,老胡同着他那一部分开到这村里来。老胡的住处在一个铁匠家里。等铁匠家吃过晚饭,他去搬来一张桌子。桌子只有三条腿,他费了很大的事才把它支架起来。还有一个高脚凳。用白纸将桌面铺好,点上一个小灯碗,灯花很小,照在桌面上一个黄色的光圈;他就在这光圈里摊开一本书。老胡说自己是冀中区人,工作是写字,所以离不开桌子、凳子、灯和书本。

第二天老胡很早就起来了,他向山坡走去。现在正是秋收快完,小麦已经开始下种的时候,地全都掘好了,土是黑颜色,湿的。地,横的并排的,一垄垄伸到沙滩,像风琴上的键板。有许多枣树,枣叶还没落,却已经发黄,淡淡的,人工无论如何配不出那样的颜色。而在靠近村庄的楸树、香椿、梧桐、花椒、小叶杨的中间,一棵大叶白杨高高耸起。

到铁匠一家吃饭的时候,老胡才看见铁匠的女儿——叫梅的姑娘,十分可爱。小梅是父母的长女。父母每天打马掌铁,把烧饭、打水、割柴的事,全交给她做了。她整天放下东就西,从来看不见她停下休息。现时秋风起来,树叶子要落了。她每天到山沟里去,摘杏叶、槐叶、楸树叶,回来切碎了,渍在缸里做酸菜。她的走动很敏捷,近乎潇洒,脚步迈出去,不像平常走路,里面有过多的愉快、希望。

秋末,山风很大,刮了一整夜还没停下。第二天,一起身,小梅手里提看一个白布口袋,披上一件和她的身体绝不相称的破棉袄走出去了。老胡问她母亲,知道是要去拾风落枣子,就要帮她去拾。老胡披上他那件新发的黑布棉袄,奔到山坡上去。小梅走到山顶上了,那里风很劲,只好斜着身子走,头发竖了起来,又倒下去。老胡看见她的脸和嘴唇冻得发白,声音也有些颤。

爬过一个山,就到了一个山沟里面,小梅飞跑到枣树丛里去。一夜风,枣树的叶子全落了,并且踪影不见。小梅跳来跳去地捡拾地下的红枣。老胡也跟在后面拾。打枣时遗漏在树尖上的枣,经过了霜浸风干,就甜得出奇。小梅把这一片地里的捡完了,就又爬上一层山坡去,直到口袋满满的。

回到家里,老胡已经很疲倦,只和小梅的母亲夸了夸小梅能干,就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了。小梅把枣晒到房顶上去,又到菜园里拔萝卜了。然后装在篮子里提回来,坐在门槛上切去萝卜茎和叶,把那些肥大白嫩的萝卜堆在她的脚下,又摩去它们的毛根。她劳动着,不说一句话。

阴历十月底,这里飞了一场小雪。雪后,老胡五年不见面的妹妹,从冀中区过来,绕道来看哥哥。这天,老胡的脸,快乐得发着红光。铁匠的女人也慌忙来问,老胡向她们介绍。

“喂,房东,你看,这是咱的妹妹,今年才十七岁,可是十三岁上就参加军队了哩!”又对靠在墙角上的小梅说:“小梅,你看,我也有一个妹妹,和你同岁呀!”

妹妹也笑着说:“哥,你房东的小姑娘多俊啊!”

老胡坐在妹妹身边,问了相熟的同志们和家乡的情形,又问妹妹在这次反“扫荡”里的经过。

妹妹说,反“扫荡”开始的时候,麦子刚割了,高粱还只有一尺高。她同三个女同志在一块,其中小胡和大章,哥哥全认识。敌人合击武饶的那天,小胡被俘了去,牺牲了。她同大章向任河大地区突击,大章又被起先充好人给她们带路的汉奸捉住了。她一个人奔跑了半个多月,后来找到关系,过路西来。

妹妹要赶路,说得很乱很简单。最后说,她们不久就回冀中区去……

老胡送妹妹,送了差不多有八里路才回来。别人不知道老胡心里的愉快,他好像新得到一个妹妹,她已经不是一个孩子,是一个知道很多又做过许多事的妹妹了。

这天夜里,又起了风。风呼呼地响,山谷助着声威。从窗孔望出去,天空异常晴朗,星星在风里清寒可爱。感情像北来的风,从幽深的山谷贯穿到外面:几年不见的家乡的田园,今天跟着妹妹重新来到老胡的眼前了,它带着可爱的战斗的身段,像妹妹的勇敢一样。

这一晚,老胡想的很久,灯光爆炸跳跃。在老胡的心里,那个热爱劳动的小梅和热爱战斗的妹妹的形象,她们的颜色,是浓艳的花也不能比,月也不能比;无比的壮大,山也不能比,水也不能比了。

1942年11月20日夜记于山谷左边的小屋(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桌子只有三条腿,他费了很大的事才把它支架起来”,暗示铁匠家生活艰难,为小梅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
B.小说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如第二段景物描写,寥寥数笔就描绘了一幅秋景图;又如对小梅的刻画,没有细腻描写却形象鲜明。
C.小说塑造的人物小梅、老胡的妹妹各具神采,代表了不同群体中的女性形象,但总体来看,老胡的妹妹牺牲更多,形象更为高大。
D.小说的语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又把简练和细腻、直率和含蓄、清淡和浓烈和谐统一了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8.茅盾曾评价孙犁的小说:“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请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9.小说通过诗情画意的描写极力讴歌了人性之美。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讴歌了哪些人性之美。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四月甲午,太祖退朝,语侍臣孔克仁曰: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汉高起布衣宽大善驾驭遂帝天下今元政弛极豪杰蜂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因感叹久之。五月,太祖御白虎殿阅《汉书》,问宋濂、孔克仁:汉治何不三代也?克仁曰:王霸之道杂。太祖曰:咎将谁始?曰:在高祖。太祖曰:然。高祖创业,未遑礼乐。孝文时当制作复三代之旧,乃逡巡未遑,使汉家终于如是。三代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耳。二十七年三月,定文武科取士之法。先是,令有司每岁举贤才及武勇谋略、通晓天文之士,其有兼通书律,吏亦得荐举。得贤者赏,滥举及蔽贤者罚。至是,乃下令设文武二科。其应文举者,察之言行以观其德,考之经术以观其业,试之书算以观其能,策之经史、时务以观其政事。应武举者,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俱求实效,不尚虚文。三年一开举。洪武元年,上与儒臣论学术,陶安对曰:正道之不明,邪说害之也。上曰:邪说之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战国之时,纵横捭阖之徒,肆其邪说。诸侯急于利者多从之,往往事未就而国随以亡,此诚何益?夫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焉得而治!安对曰:陛下所言,深探其本。上曰:仁义,治天下之本也。贾生论秦之亡,不行仁义之道。夫秦袭战国之弊,又安得知此!洪武三月丁未,命翰林儒臣修《女诫》。上谓学士朱升等曰:治天下者,修身为本,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夫妇。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以预政事。至于嫔嫱,不过备职事,侍巾栉,若宠之太过,则上下失序。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内嬖惑人,甚于鸩毒,惟贤明之主能察之于未然,其他未有不为所惑者。卿等纂修《女诫》及贤妃之事可为法者,使后世子孙知所持守。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汉高起/布衣宽大/善驾驭遂帝/天下今元政弛极/豪杰蜂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
B.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汉高起/布衣宽大/善驾驭/遂帝天下/今元政弛极/豪杰蜂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
C.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汉高起布衣/宽大善驾驭/遂帝天下/今元政弛极/豪杰蜂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
D.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汉高起布衣/宽大善驾驭/遂帝天下/今元政弛极/豪杰蜂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代,既可指夏、商、周三朝,也可指祖至孙三辈,此指汉朝前三代汉代君王。
B.经史,我国古代书籍分类的两个要目,经指儒家的经典著作,史指正史类史书。
C.翰林,古官名,源于唐代,明清设置翰林院,掌修国史,记皇帝起居,草拟制诰。
D.嫔嬙,旧时宫中的女官,天子诸侯的姬妾,《阿房宫赋》“嫔”“嫱”即此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孔克仁对话时,太祖认为汉高祖无暇实施礼乐,到了汉文帝时代,就应该突出“王道”,以礼乐治国。
B.太祖明确了文、武举科目设置和考试流程,改变了原来只重文人选拔的举荐制度,力求选出真正的贤才。
C.陶安认为“邪说”危害极大,明太祖予以认可,并指出“邪说”蛊惑人心,损害国家,仁义方为治国良策。
D.太祖认为修身是治国的根本,指出家道和睦,源自夫妻关系和睦,进而指出后妃嫔嫱恪守本分的重要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急于利者多从之,往往事未就而国随以亡。
(2)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