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3-18 4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全球化的最尴尬之处是其几乎让所有国家的所有人都感到不满。

全球化引起了最广泛的不满,这种复杂情况在历史上倒是从未有过,故当前切不可在战术层面小视中美贸易摩擦为“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当然,各方不满的原因是不同的:很多尚未搭上高速增长快车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满,是因为传统的国际分工体系和华盛顿共识等政策建议无法让其跃出低收入陷阱;美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不满,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自身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以及国内矛盾的加剧;中国等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满,是因为既有的全球治理的制度体系限制其依靠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国力和改善人民福祉。面对这些林林总总的不满,旧的全球治理体系是给不出有效解决方案的,因为这些不满恰恰是在旧体系下积累和爆发的。平息不满需要有新的关于全球化的制度安排。

中国正在追求一种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的新制度体系,这种新的制度安排应该如何实现,恐怕还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发扬先试验、再推广的务实精神。历史是一座免费的试验场,而新一轮全球化需要有不同于以往的制度安排,否则就可能被逆全球化潮流吞噬掉。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全球化发展路向:中国主张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合作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美国则继续坚持一家独大的制度构建原则(美国目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仍然拥有一票否决权),且正在向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向与“全球化”渐行渐远。美国在十九世纪所保护的是处于上升期的幼稚产业,而现在保护的却是处于滑坡期的落后产能。这种消极的保护主义从长期看只会阻碍美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且与整个世界的利益背道而驰。两种国际贸易领域的制度竞争在全球化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经互会只能算是拒绝全球化,不能视作关于全球化的制度竞争)。按照经济学的标准看法,竞争是个好东西,且竞争激烈些好,因为较为激烈的竞争会创造出比垄断时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社会福利。但是再深入一些,如果所有参与竞争的备选方案都是坏选项呢?在挨饿与挨揍之间似乎选什么都不好。于是,看起来一个让人乐于选择的全球治理的新制度体系有赖于中国的奋斗。中国奋斗的成功意味着在世界范围内良币驱逐劣币,否则就是劣币与劣币之间菜鸡互啄,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奋斗就是世界的奋斗。

自称完全掌握了破解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的方法恐怕是“理性的自负”,但历史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大致的奋斗方向。中国的奋斗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立自由贸易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平衡点。合理的平衡点意味着中国应该承担起作为一个大国的国际责任。在美国正在放弃这一责任的情况下(如美国退出了防止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中国更应该积极提供全球公共品。但是,中国主导的全球化需时刻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霸权主义全球化拉开距离,后者既不符合中华传统的天下观,从历史的教训看也是不可持续的。旧的全球治理体系引起广泛的不满,总的原因是各国在历史、文化、现实国情等各方面的显著差异,以及国家利益至上和国内政治诉求优先(如减少失业、缩小收入差距、维护高水平社会福利)在全球化面前所展现出的刚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在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优选择,那么面对上述约束条件,中国主导的新型全球治理的制度体系在原则上应该给予各国更充分的政策空间和自由度。就是说,新的制度体系应该起到的是交通规则的作用,在限速范围内,一个司机愿意开得快些还是慢些,就交给人家自由选择吧。

(摘编自汪毅霖《“逆全球化”的历史与逻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化的最尴尬之处是其引起了最广泛的不满,几乎让所有国家的所有人都感到不满,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B.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不能满足一些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进一步对外开放增强国力和为人民谋福祉的需要,引起了其不满。
C.以往的历史经验说明,新一轮的全球化需有新的制度安排,不然就会被逆全球化潮流吞没。
D.在全球化发展路向方面,美国坚持的一家独大的制度构建原则与各国利益相背离,也会阻碍美国经济发展。
2.下列关于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当今全球化引起广泛不满为背景,论述了全球化的可能路向及当下中国在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奋斗中所应起到的作用。
B.文章兼顾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性。既有立足现实中已存在问题的叙述,还有立足于经济学原理的理性分析。
C.文章在比较中美在全球化发展路向上的区别后,点明了全球治理的新制度体系有赖于中国的奋斗。
D.最后一段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阐释了中国在全球治理的制度体系中的创新成果还是要根据各国实际国情选择应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破解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但是可以根据已有经验,先试验,再推广,逐步探索新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制度建设。
B.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与中国主导的全球化不同,前者带有霸权主义倾向,后者主张合作共赢。
C.虽然激烈的竞争能够创造比垄断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社会福利,但是如果参与竞争的备选方案选项不佳,就需要调整既有方案。
D.想要平息当下全球化造成不满就要有新的关于全球化的制度安排。中国主导的给予了各国更多政策空间和自由度的制度体系就是这样的制度安排。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整个物流组织方式的变革,进入到数字化供应链的新时期;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实现操作层面的自动化,尤其是无人化。因此,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5G的横空出世,对物流而言是一场革命,期待这场革命推动物流转型升级

苏宁物流快递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海峰表示,未来将利用5G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逐渐由现有的单体智能转向未来的群体智慧。他说,5G具有低延时的特点,边缘计算带来的设备单体控制成本将大大降低,还可通过大带宽、大流量的特点为机器视觉、视频分析技术带来更多可能,为万物数字化带来可能。

除了5G技术,现阶段末端物流业态发展迅猛,驿站模式、小店模式层出不穷。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处处长陈丽芬认为,社区物流可以和社区商业进行融合,比如社区物流与便利店、干洗店、花店等等融合,拓展功能,形成社群经济,进行无边界的延伸;此外,也可以到下沉市场,比如在农村市场物流可以搭载便民服务等功能服务,从而拓展物流的功能。5G时代,往智能化方向发展,融合方向发展,利用科技的能量去促进行业的发展。

北商研究院商业研究所副所长闫岩发布了《2019互联网+物流格局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在物流科技方面,无人机、无人车、环保包装、送货机器人等技术已逐渐被大众熟知;对于即将爆发的5G技术,72.64%的用户希望5G技术普及后物流时效更快,71.76%的用户希望快递包裹更加安全。白皮书指出,在对5G。时代的期待中,信息更安全、物流全环节可看视频、时效更快是人们最希望看到的变化。白皮书还显示,有近36%的用户每月使用快递达5至10次,且用户对物流绿色化认可度越来越高,超过半数的消费者愿意使用可降解的包装袋、电子面单等绿色化服务,68.74%的用户接受可降解包装袋,68.45%的用户接受可循环使用的包装箱,59.53%的用户使用过电子面单,显示人们对绿色快递"持积极态度。

(摘编自《互联网+物流格局论坛在京举办探讨5G时代行业发展》,中国新闻网2019年10月18日)

材料二:

2017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为3472亿元。预计2019年我国互联网+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251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73%,2023年将达到6390亿元。

(摘编自《未来5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市场规模》)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物流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成就。作为西部桥头堡的成都,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物流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行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以京东物流为代表的中国电商物流标杆企业在成都快速发展,快递当日达、次日达成为常态。尤其是京东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投入运营,促进以成都为核心的四川省电商物流业基础设施的发展,更有令人惊艳的黑科技——配送机器人已经在成都部分校园投入使用,无人机也在四川部分农村大显身手,如今的物流快递正在进入无人时代。除了无人机、配送机器人,京东物流方面的众多无人黑科技正在持续发展,L4级无人重卡、续航超1000公里的JDY—800无人机也相继亮相,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人配送将成为物流领域的一个常态。

(摘编自《互联网+物流》,东方财富网2019年9月2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5G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推动我国物流转型升级,使其进入到数字化供应链的新时期。
B.对于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七成以上的消费者希望信息更安全、物流时效更加快捷。
C.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物流业得到巨大发展,无人配送已咸为物流领域的一个常态。
D.以成都为核心的四川省电商物流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配送机器人、无人机等投入使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5G低延时的特点,使万物“数字化”成为可能,这将大大降低物流快递行业的成本。
B.若能把社区物流与社区商业进行有机融合,可以拓展物流的功能,从而形成社群经济。
C.六成以上用户支持“绿色快递”,愿意使用可降解的包装袋和电子面单等绿色化服务。
D.预计未来5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以每年五百亿元左右的速度递增。
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保障我国“互联网+物流”行业在未来取得长足发展的条件。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印度]杜麦克吐

黎明前天色灰暗,仍在闪闪发光的星星好像是在幸福地照亮快要结束的生命。一位老人独自穿过城镇,他不时地拉紧那件破旧的外衣以抵挡刺骨的寒风。他不停地发抖,但目光专注。不远处矗立着一幢新式的漂亮大厦,关闭的门窗罅隙中透出明亮的灯光。

看到大厦的木拱门,老人满怀喜悦,好像是朝圣者到达目的地。木拱门上刻着邮政局几个字。老人静静地走进去,蹲在走廊上。透过墙壁可以听到两三个人正忙于常规工作的声音。屋里的职员把信件上的地址一个接一个地念过,随后把信件扔给在一边等候的邮递员。长期的训练使他能在扔出信件时快速读出信封上的姓名……

屋内发出了一声开玩笑的叫喊:车夫亚利!

老人站起来,向前走几步,把手放在门上:我就是亚利,来拿信的。

那个疯子每天都为了从未到过的信件来麻烦我们!文员对邮政局长说。

老人慢慢地走回那一张已坐过五年的凳子。

亚利从前是个能干的猎手,但晚年突然改变了惯常的生活方式,因为他唯一的女儿玛利安结婚后,跟着她丈夫到旁遮普去了,五年来他没有得到女儿的任何消息。虽然他的血液里有猎人的天性,但自从玛利安离开他那一天起,他就陷入了孤独。从那一天起,他每天早上四点起床,步行到邮局。他一生从未收过一封信,但坚持这样做,而且常常是第一个到达邮局的人。人们取笑他,但怀着无限信心和耐心的亚利每天都来——每天空手离开。

那个人疯了吗?邮政局长问。

是的,文员回答,不管什么天气,五年了,每天都来。

有几天亚利没来邮局,大家都好奇。终于他来了,但是呼吸困难,脸上刻着末日到来的迹象。

先生,他请求局长说,有没有我的玛利安寄来的信?

邮政局长正忙于外出到乡下去。老兄,你真讨厌死了!他喊道。

我的名字叫亚利。老人心不在焉地回答。

知道了!知道了!难道你以为我们为你那个玛利安注了册吗?

请你记下来吧,先生,如果信到了我又不在就会有用的。

一个花了四分之三的生命去打猎的村民又怎会懂得除了他之外,玛利安这个名字是值不了分毫的呢?

你疯了吗?滚开!你以为我们会把你的信吃进肚子里吗?

亚利慢吞吞地朝外走,几步一回头看着邮局,无能为力的泪水涌上了眼。

亚利听到一个文员在身后走路的脚步声,转身说:老兄!

文员感到很惊奇:什么事呢?

亚利掏出一个旧盒子,把五枚金币倒在文员手里,说:你能为我做一件事吗?

什么?

当我的玛利安来信时,你转交给我。

但是,我转交到哪里去呢?

我的坟墓。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了,但我没见到玛利安,也没收到她的信。亚利含泪说。

文员慢慢地离开了他,口袋里放着金币。再也没有人见到亚利,也没有人问起他。

一天,邮政局长的女儿在另一个城里病倒了。他在等候她的消息。邮件堆在桌子上,看到一个他所预想的那样的颜色和形状的信封时,他兴奋地捡了起来,那却是玛利安给车夫亚利的信。

赖斯米·达斯!局长叫收下亚利金币的那位文员。

什么事,先生?

这是车夫亚利的信,他在哪里呀?

我找找看吧,先生。

局长等了一整天也没收到女儿的信。他一个晚上都没合眼,三点钟就从床上爬起来,坐到办公室里。当四点钟他来时,他心里想,我亲自把信交给他。

当时钟响了五次时,他似乎听到了轻轻的敲门声,他急忙站起来把门打开,以一个痛苦的父亲的心灵去接受另一个同样痛苦的父亲。

进来吧,亚利老兄。他叫道,并把信递给那个站在外面的老得弯了腰的老人。亚利倚着拐棍站着,满脸泪痕,眼中闪耀着一种非人世间能有的光芒,使局长吓得缩成一团。

赖斯米·达斯从邮局另一间办公室走进来时听到局长说话,问:先生,是谁呀?

我是对亚利说话。

老亚利已经死了,请把他的信给我吧。

什么?你没弄错吧,赖斯米·达斯?

真是这样,一位刚到的邮递员插话说,三个月前亚利就死了。

玛利安的信仍躺在门边地板上。局长困惑难解。

每天的常规工作开始了,文员读出每封信的地址、人名,熟练地扔出信件。邮政局长现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殊心情注视着这种常规工作,感到每一封信里都有一颗温暖的心在跳动。

那天晚上,局长与赖斯米·达斯走到亚利的坟前,把信放在坟墓上。

(选自《黑姑娘——亚非拉小说选译》,李昕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描写黎明前亚利冒着严寒前往邮局的情形,写出了他的坚持与执着,而“破旧的外衣”暗示了他贫困的现状。
B.邮局里的人员傲慢无礼,如工作时“把信件扔给在一边等候的邮递员”,拿老人开玩笑,局长用“滚开”等言辞轰老人走。
C.文员将亚利叫作“疯子”,为他每天来问信件麻烦自己而心生抱怨,说明亚利对女儿的想念并没有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同情。
D.局长在办公室把信交给亚利,一是由于他一夜未眠而精神恍惚,同时也因为他理解了亚利的心情而急于亲手将信交给亚利。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亚利的去世,前文有多处暗示,如“闪闪发光的星星好像是在幸福地照亮快要结束的生命”“呼吸困难,脸上刻着末日到来的迹象”等。
B.小说使用插叙的手法对亚利过去的生活进行了补充介绍,既丰富了老人的形象,也交代了老人五年来坚持不懈地去邮局等女儿信件的原因。
C.小说使用了大量对话描写,既真实又准确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同时还联系了小说中的各个角色,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信”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前半部分讲亚利与“信”的故事,“信”象征父爱;后半部分讲局长、文员与“信”的故事,主要表现言而有信。
9.小说在塑造亚利形象方面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亚利还是邮政局长?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

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糯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

(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


【注】①报罢:博学鸿词科每年取一等、二等各若干人,三等、四等落第,称“报罢”。②檽槛:相当于棂槛,指栏杆,在文中指代建筑。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
B.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
C.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
D.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枚家境虽贫,但读书自学,终有所成。祖、父辈都因贫困而到各地去当幕僚,袁枚应试上榜,为官处事尽职,有所成就。
B.袁枚虽有才学,但仕途最终得不到升迁。他后来就拒官绝仕,一心治学,足迹踏遍东南,山水之色,在其诗文中尽显无遗。
C.袁枚创作“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他写诗歌有个性思考,同时也通识古人的创作方法,其散文也因此独具特色而被纷纷效仿。
D.姚鼐追忆袁枚,基于事实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作者与袁枚长期同住江宁,并互有交往,当是知之颇深,文章内容可信度也较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2)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
2022-03-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