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28 题号:1239107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印度]杜麦克吐

黎明前天色灰暗,仍在闪闪发光的星星好像是在幸福地照亮快要结束的生命。一位老人独自穿过城镇,他不时地拉紧那件破旧的外衣以抵挡刺骨的寒风。他不停地发抖,但目光专注。不远处矗立着一幢新式的漂亮大厦,关闭的门窗罅隙中透出明亮的灯光。

看到大厦的木拱门,老人满怀喜悦,好像是朝圣者到达目的地。木拱门上刻着邮政局几个字。老人静静地走进去,蹲在走廊上。透过墙壁可以听到两三个人正忙于常规工作的声音。屋里的职员把信件上的地址一个接一个地念过,随后把信件扔给在一边等候的邮递员。长期的训练使他能在扔出信件时快速读出信封上的姓名……

屋内发出了一声开玩笑的叫喊:车夫亚利!

老人站起来,向前走几步,把手放在门上:我就是亚利,来拿信的。

那个疯子每天都为了从未到过的信件来麻烦我们!文员对邮政局长说。

老人慢慢地走回那一张已坐过五年的凳子。

亚利从前是个能干的猎手,但晚年突然改变了惯常的生活方式,因为他唯一的女儿玛利安结婚后,跟着她丈夫到旁遮普去了,五年来他没有得到女儿的任何消息。虽然他的血液里有猎人的天性,但自从玛利安离开他那一天起,他就陷入了孤独。从那一天起,他每天早上四点起床,步行到邮局。他一生从未收过一封信,但坚持这样做,而且常常是第一个到达邮局的人。人们取笑他,但怀着无限信心和耐心的亚利每天都来——每天空手离开。

那个人疯了吗?邮政局长问。

是的,文员回答,不管什么天气,五年了,每天都来。

有几天亚利没来邮局,大家都好奇。终于他来了,但是呼吸困难,脸上刻着末日到来的迹象。

先生,他请求局长说,有没有我的玛利安寄来的信?

邮政局长正忙于外出到乡下去。老兄,你真讨厌死了!他喊道。

我的名字叫亚利。老人心不在焉地回答。

知道了!知道了!难道你以为我们为你那个玛利安注了册吗?

请你记下来吧,先生,如果信到了我又不在就会有用的。

一个花了四分之三的生命去打猎的村民又怎会懂得除了他之外,玛利安这个名字是值不了分毫的呢?

你疯了吗?滚开!你以为我们会把你的信吃进肚子里吗?

亚利慢吞吞地朝外走,几步一回头看着邮局,无能为力的泪水涌上了眼。

亚利听到一个文员在身后走路的脚步声,转身说:老兄!

文员感到很惊奇:什么事呢?

亚利掏出一个旧盒子,把五枚金币倒在文员手里,说:你能为我做一件事吗?

什么?

当我的玛利安来信时,你转交给我。

但是,我转交到哪里去呢?

我的坟墓。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了,但我没见到玛利安,也没收到她的信。亚利含泪说。

文员慢慢地离开了他,口袋里放着金币。再也没有人见到亚利,也没有人问起他。

一天,邮政局长的女儿在另一个城里病倒了。他在等候她的消息。邮件堆在桌子上,看到一个他所预想的那样的颜色和形状的信封时,他兴奋地捡了起来,那却是玛利安给车夫亚利的信。

赖斯米·达斯!局长叫收下亚利金币的那位文员。

什么事,先生?

这是车夫亚利的信,他在哪里呀?

我找找看吧,先生。

局长等了一整天也没收到女儿的信。他一个晚上都没合眼,三点钟就从床上爬起来,坐到办公室里。当四点钟他来时,他心里想,我亲自把信交给他。

当时钟响了五次时,他似乎听到了轻轻的敲门声,他急忙站起来把门打开,以一个痛苦的父亲的心灵去接受另一个同样痛苦的父亲。

进来吧,亚利老兄。他叫道,并把信递给那个站在外面的老得弯了腰的老人。亚利倚着拐棍站着,满脸泪痕,眼中闪耀着一种非人世间能有的光芒,使局长吓得缩成一团。

赖斯米·达斯从邮局另一间办公室走进来时听到局长说话,问:先生,是谁呀?

我是对亚利说话。

老亚利已经死了,请把他的信给我吧。

什么?你没弄错吧,赖斯米·达斯?

真是这样,一位刚到的邮递员插话说,三个月前亚利就死了。

玛利安的信仍躺在门边地板上。局长困惑难解。

每天的常规工作开始了,文员读出每封信的地址、人名,熟练地扔出信件。邮政局长现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殊心情注视着这种常规工作,感到每一封信里都有一颗温暖的心在跳动。

那天晚上,局长与赖斯米·达斯走到亚利的坟前,把信放在坟墓上。

(选自《黑姑娘——亚非拉小说选译》,李昕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描写黎明前亚利冒着严寒前往邮局的情形,写出了他的坚持与执着,而“破旧的外衣”暗示了他贫困的现状。
B.邮局里的人员傲慢无礼,如工作时“把信件扔给在一边等候的邮递员”,拿老人开玩笑,局长用“滚开”等言辞轰老人走。
C.文员将亚利叫作“疯子”,为他每天来问信件麻烦自己而心生抱怨,说明亚利对女儿的想念并没有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同情。
D.局长在办公室把信交给亚利,一是由于他一夜未眠而精神恍惚,同时也因为他理解了亚利的心情而急于亲手将信交给亚利。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亚利的去世,前文有多处暗示,如“闪闪发光的星星好像是在幸福地照亮快要结束的生命”“呼吸困难,脸上刻着末日到来的迹象”等。
B.小说使用插叙的手法对亚利过去的生活进行了补充介绍,既丰富了老人的形象,也交代了老人五年来坚持不懈地去邮局等女儿信件的原因。
C.小说使用了大量对话描写,既真实又准确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同时还联系了小说中的各个角色,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信”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前半部分讲亚利与“信”的故事,“信”象征父爱;后半部分讲局长、文员与“信”的故事,主要表现言而有信。
3.小说在塑造亚利形象方面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亚利还是邮政局长?为什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凤凰琴(节选)

刘醒龙

葬礼来了千把人,把余校长都惊慌了手脚,都是界岭小学的新老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亲属,操场上站了黑压压地一片。村长噙着泪花致悼词:“明爱芬同志是我的启蒙老师,她二十年教师生涯留下的业绩,将垂范千秋。”来的人都送了礼,有布料、大米,也有送鱼送肉、送豆腐鲜菜的。孙四海摆个桌子在那登记,大家都不去那儿,说这么多的人情,若是让明老师的爱人余校长还起礼来,哪还负担得起?邓有梅就来喊孙四海,说余校长要他俩去商量一件事。

张英才和舅舅分别看到他们进了余校长的家,不一会儿就出来了,脸上很平静。他们没料到这是在开校务会,专门研究那仅有的一个转正名额问题。舅舅随后进去看看,见余校长正在那儿填表,就没有打扰。

酒席散后,就到了黄昏。舅舅和余校长正在张英才家门口争论着什么,两人都很激动。张英才想拢去又有些不敢。站了一会,孙四海和邓有梅也来了。舅舅见了,就喊:“你们都过来!”张英才走过去。舅舅递过一张表:“你看余校长是怎么填的。”张英才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张英才三个字。张英才结结巴巴起来:“余校长,你怎么能把转正名额让给我呢?”舅舅说:“我劝不转他,就看你的了!”余校长说:“谁来也没有用,这是校务会决定的。”张英才不相信:“真的么?”孙四海说:“是真的,我的一切都在这儿。转不转正,其实是无所谓的。”邓有梅接着说:“明老师这一死,我彻底想通了,不能把转正的事看得太重。人活着能做事就是千般好,别的都是空的。张老师,你不一样,年轻,有才气,没负担,正是该出去闯一闯的时候。”张英才仍说:“我不信,这不是你们心里想的。”余校长正色道:“张老师,你这样说太伤人心了。邓校长和孙主任的确是自愿放弃的。只有一点,大家希望你将来有出息了,要像你舅舅万站长一样,不管到哪里,都莫忘记还有一个叫界岭的地方,那里孩子上学还很困难。”张英才听不下去,大叫一声:“我不转正。”转身钻进自己屋里。

舅舅随后进来,不理他,打开凤凰琴拨了几个音。张英才说:“你不要乱弹琴。”舅舅不管又拨了几下:“你不是想知道,这琴的主人是谁么?就是我。”张英才一惊:“那你干吗要送给明爱芬?”舅舅只顾说自己的:“转正的事我不强迫你,我讲个故事,你再决定。十几年前,这个学校只有两个教师:我和明爱芬。那年,学校也是分到一个名额。论转正条件,明爱芬比我强一大截。我就想别的门路,迅速和你舅妈结了婚,因为她有靠山。明爱芬当然明白这一点,她为了证明自己比我强,明知无望,又刚生孩子,仍硬撑着要去参加考试,想在考分上压倒我。结果路上的桥断了,大冬天的蹚水过河,将自己弄废了。我一转正就调到了文教站,走之前,我不敢见明爱芬,就想将凤凰琴作为礼物送给她,让她躺在床上时有个作伴的。写好字后,又怕自己的名字会刺激她,就用小刀把它刮掉。我将自己的东西全拿走了,就只留下凤凰琴,我想老余见了一定会拿回去的。没想到它一直搁在这里。”张英才听完了说:“这叫有得必有失!”舅舅说:“你真聪明,我就是要你明白这个道理。”张英才坐在桌子前不说话。

一觉醒来,天已亮了,屋里不见张英才。舅舅开门一看,张英才独自靠在旗杆上出神。屋内他的行李都收拾好了。

天上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雪。学校依然在升国旗,张英才要余校长让他亲手升一回国旗,他在孙四海的笛声中一把一把地拉动绳子,忽然听到身后响起了凤凰琴声。他忍不住回头一看,见舅舅和余校长正在合作,弹奏着《国歌》。

张英才离开界岭小学时,大部分学生还未到校,这种天气余校长、邓有梅和孙四海都要到半路上去接学生,三人都为不能为他送行而感到不好意思。张英才将那副四百度的近视眼镜送给了孙四海。余校长将凤凰琴送给了张英才。然后,大家握手道别。各走各的路。路上,舅舅忽然说:“今后你要努力呀!那时,我总想,到了你们这一代人百事都好办了,没想到难办的事还有那么多。”下到半山腰时,身后有人喊。是叶碧秋的父亲,他要进城找活干。叶碧秋的父亲告诉他俩,余校长在举行葬礼那天,和那些孩子还没上学的家长都谈了话,大部分人的思想通了,表态说,过了年一定让孩子到学校里来。

雪越下越大,几阵风劲劲地吹过,天空就乱舞起来。转眼之间,地上没白的地方就白了,先前白了的地方变得浮肿起来。张英才望着雪景,不免说了句:“瑞雪兆丰年。”舅舅说:“别浪漫了,快走吧,不然就下不了山。”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部分从参加代课老师明爱芬葬礼的人之多、送礼之多,对明老师评价之高,表现出界岭地区人民对明老师的尊敬。
B.明爱芬老师的去世,也让邓有梅改变了人生观,可以说,明爱芬老师虽未出场,却起到了贯穿起节选部分情节的作用。
C.听舅舅讲述凤凰琴的故事之后,张英才明白了“得失”的道理,内心趋于平静,并最终愿意接受大家谦让给他的名额。
D.张英才和舅舅在下山路上碰到了叶碧秋的父亲,并借他的口说出了余校长对失学儿童的关心,巧妙地从侧面表现了余校长心系教育的精神。
2.舅舅说出凤凰琴故事的情节,对于塑造舅舅和余校长分别有什么作用?
3.沈从文先生强调,小说的现实人事和梦要相混合起来,只有把“梦”成分写进去,小说才能成为有生命的。他的《边城》,正是湘西现实和他的“梦”的结合。请结合选文,简要说说本文作者是如何处理现实和“梦”的。
2021-08-24更新 | 6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你找谁

段淑芳

住在这个小区已经两三年了,每天上下班经过小区大门时,我丈夫都要习惯性地摇下车窗,对保安挥挥手,点点头,算作打招呼。保安一看到他熟悉的面孔,就会赶紧把拦在大门口的挡车杆摇起来放行。后来,熟悉了我家的车牌号码,不用摇玻璃窗挥手点头,也会很快地放行。坐在后排的我有时会透过车窗玻璃瞄一眼这些窝在小小传达室的保安,有点好奇他们每天都重复同样枯燥的开门、关门,时间长了会不会觉得无聊?

节假日在家的时候,有时也会碰到在小区里巡逻的保安。饱经沧桑的面孔,统一的制服,有点卑微的笑容,在我的印象中保安似乎长着千篇一律的面孔,很难让人分辨清楚。就算迎面撞上,也形同陌路。有时候步行路过小区传达室,我也习惯面无表情地飘过。

一年又一年,小区的保安换了一拨又一拨人,我依然没有记住一张面孔,更叫不出一个人的名字,唯一记住的就是他们都穿着相同的保安制服。有时候,我也会发下感慨。我说这些保安不知道待遇怎么样,看他们工作条件似乎蛮辛苦的,一年到头,不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都呆在那个小小的房子里,既无空调,又无暖气,冬冷夏热。晚上也要轮流值班,大半夜的有人从外面回来,也要无条件开门,稍微动作慢一点还可能挨骂。丈夫说,有什么办法呢,这是社会分工不同,他们虽然每月只能拿一千多元的薪水,工作却并不轻松。晚上我们都在做着美梦,他们却要在小区里用手电筒照来照去,维护这个小区的治安。

那天我心情不错,看天天蓝,看树树绿,就连看到一贯不打交道的保安也觉得分外可爱。

于是,在经过传达室门口时,我对值班保安灿烂一笑,并恭敬地说道:“你好,你辛苦啦!”保安有点警惕地瞪眼,狐疑地说,你——找——谁?请——在——本——子——上——登——记。我有点懵了,我就住在这里,天天进进出出的还要登记?保安正色道,证据呢?谁能证明你就是这个小区的人?呵呵,我懵过之后又有点想笑,这保安真有几分“你摊上事了”那种较真劲!如果小区保安都有这么敬业负责,小区又何愁治安不安稳呢?我们这个小区的治安是没话说的,我在这里住几年了,小区里只发生过一次不太恶劣的失窃事件,而且很快就查获了!平时还没觉得,现在我才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小区保安的认真敬业呀!

我在心里已经为这个保安叫好了。决定配合他的工作,证明我就是这个小区的居民。这个时候是午休时间,小区里竟没半个人影。还真的找不到熟人来证明我是谁,谁是我。我说,我就住6栋306,不信你可以跟我一起去家里,我的家人都在家里,他们可以为我作证。保安说,每个人都这样说,上次那个小偷就是这样骗我的,他一说我就放行了,结果当天小区里失窃了,领导还罚了我一个月薪水呢?这样的话听太多了,我还会上当吗?我有点同情这个保安了。原来小区唯一的一次失窃事件叫他摊上了,你说他都已经摊上过一次这种倒霉事了,还敢掉以轻心吗?自然更加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人进小区。我理解保安的苦衷,为了缓和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我自以为幽默地问他,你看我哪点像小偷?小偷有长得这么眉清目秀、五官端正的吗?保安说,那可说不好,这年头,长得越好看的人越游手好闲,越好吃懒做,专干坏事,那个词叫什么,道貌傲然,不对,道貌岸然,就是形容你们这种人的。我忍住性子说,那你说,我要怎么才能证明我是谁,谁是我?保安说,请出示你的身份证。我翻翻口袋,没有。只是出来溜达一下,谁会把身份证随身带呢?保安自以为占理了,更加理直气壮了,看看,怎么着,拿不出来了吧?我说,是的,身份证我没带,难不成你就不让我进这个门了?保安说,那是的,公事公办,我只凭证件放人!

我欲哭无泪。想拿手机给家里打个电话,一拨通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自动关机,没电了。真的是屋漏更见连夜雨啊。保安更加坚定上的中的判断,怎么着,手机没电了,是吧?太老套了,我见多了。看你还有什么招数没有?

就在求救无问时,我听到小车的按喇叭声,熟悉的车牌号,探出车窗外的那个男人正是我丈夫。我像遇到救星一样扑过去抓住他的手。

保安的脸色早已多云转晴,他的脸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并对我鞠了个九十度的躬,说对不起,对不起,不好意思呀,误会啦,误会啦。我还以为不是住在这个小区的人呢,好久没有人这样跟我打招呼啦,更别说笑了,你这一笑当时就把我给笑懵了。

走过去好远了,隐隐约约地还听到那个保安在絮絮叨叨,为什么要对我笑呢?为什么要对我笑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没有记住一张面孔,更叫不出一个人的名字”表现了保安身份卑微、人们职业与地位的悬殊问题。
B.那天,在经过传达室门口时,“我”对值班保安微笑着问好,其实并非出于尊重,只是因为我心情好。
C.对“我”的警惕与盘问表现了保安憨厚较真、敬业负责,但他理直气壮的判断中,也带有世故和偏见。
D.最后一段写“我”隐约听到保安的絮叨,是作者借保安的疑惑不解展示自己对职业贵贱等观念的反思。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朴实自然,叙述平淡却不乏幽默, 关键情节的安排平中见奇,在保安的盘间、住户的辩解确认中呈现出一波三折。
B.本文多处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传达室保安对“我”和老公的态度,主要为了凸显保安作为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良好职业素养。
C.知道“我”是小区住户后,保安的表情和一连串言行反应,与之前“我”的微笑让他疑惑不解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主旨。
D.本文取材于日常生活,小区住户与保安之间由于误会而引发的故事,看似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意蕴丰富,引人深思。
3.小说1~3自然段,花了大量笔墨写看似与主体事件无关的内容。请分析其用意。
4.住户微笑问候“你好!你辛苦啦!”竟引起保安的疑惑和警惕。对保安的反应你如何理解?
2021-01-06更新 | 18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旧怀表

敬爱的父亲去世两年了,我们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遗物也就一直放在他生前常呆的那间小屋里,没人去动它们。

夏天的一个早上,我和姐姐终于打起精神和母亲一起来整理他的房间。

一个破旧的皮箱打开了,母亲从里面翻出了一只旧怀表。母亲用围裙角擦了擦旧表,大声地说:“这是你父亲当年一直在用的表,不知德瑞克喜不喜欢?我想送给他。”德瑞克是我儿子。“就是不知这表还能不能走?”她接着说。

我的手指轻轻地划过旧怀表的外壳,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抚摩着这只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父亲的音容笑貌。它多像我的父亲!那么朴实、无华、简洁,而又如此忠实、可靠。

这只旧怀表令我想起父亲曾经买过的旧车。

“爸爸,你买这车干吗呀?油漆都掉了,这么破烂,这么旧,这么难看。”

“傻丫头,你不懂,它虽然旧,可它的引擎还相当管用呢。尽管它的外面已经油漆剥落,破旧不堪了,可它跑起来可轻快了。嘿,爸爸可捡了个便宜啦!”原来爸爸看中的是更重要的东西,真的,旧车的引擎还相当完好。

我还想起早年父亲在我们的房子外面搭建的卫生间,它里面虽然干干净净,但外表简陋,甚至显得寒碜。

  我想到了父亲收集在他小房子里的东西:一个旧燃气炉,一盏好用的灯,一张舒服的躺椅。在这间房子里,他常常自己动手修理着各种收集来的旧玩意儿。他捣鼓好了被别人扔掉的坏收音机,为丢弃的破玩具配上零件。这些都是别人因为坏了随手扔掉的,他,默默地捡回来,修好,再用。

是不是那会儿我们的家庭经济很困难?

两年前,在父亲的葬礼上,一位中年男子走上前来,悲伤地,带着怀念的口吻问我姐姐:“女士,你可知道,早些年,我们家因为有你父亲的帮助,才熬过一个又一个的年关?全家因为有了你父亲经常的照顾,才免于饥饿?”我们都摇头说,从没听父亲说起过这码事儿。中年男子接着告诉我们,当年,他们家兄弟姐妹一大堆,经济拮据,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我把这个中年男子的话转述给母亲,并询问说:“妈,我们还真的从没有听您和爸说过这事儿。当时咱们家不是也很困难吗?”母亲说:“咱们家那会儿是不宽裕,可毕竟还可以维持生活。所以呀,你爸和我就常省下一些东西来帮助比我们还困难的人家。你们姐妹几个不知道吧,你们父亲给这山里边多少人家都送过食物和柴火。他自己呢,省吃俭用,什么都舍不得扔掉。”

是的,我们还真的不知道,我们眼见的只有自己家的破车,只关心什么时候,父亲才把它换成新的呢,让我们的小伙伴也羡慕羡慕我们? 我们只关心自己家的卫生间,什么时候也能像别人家一样,与卧室配套?而不是建在房子外的陋室一间,让我们脸上无光,遭人耻笑。母亲的话,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父亲会如此节俭。

德瑞克接受了他外公的遗物。我们有一个叫霍布的朋友,家里是珠宝商。德瑞克把旧怀表拿去请他修理。两周后,怀表修好送了回来,并重新做了抛光处理。霍布告诉我们说:“知道吧?早些年,人们买表的时候,是可以自己在商店选择表壳,然后再配上挑好的表芯的。所以,当怀表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奢侈品的时候,人们都注重表的外壳,好向别人炫耀呀!经我手修过的旧表大多数有豪华的外壳,但是,一看内芯,质量却马马虎虎。”

但父亲的这只旧怀表却很稀罕:它的内芯质量上乘,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能正常使用,而它的外壳,毫不张扬,价格也是最便宜的那种。

“什么样的人才会这样选表呀?”霍布惊讶地接着问道。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的父亲。”

我终于理解了我那敬爱的父亲。他知道最重要、最宝贵的只有那内在的美,那才是最值得珍藏的东西。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

父亲的旧怀表,如他本人,在那朴实无华的外表里深藏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只旧怀表”很受母亲的看重,母亲把他送给了“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像“我”父亲一样的人。
B.作者对儿时家中寒碜的卫生间、破旧汽车、小屋中的各种旧玩意儿的追忆,说明当时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好。
C.“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表达的是作者对父亲的理解与赞扬。
D.小说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行文,摘取父亲生活中的小片段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旧怀表”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2020-11-21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