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家渠市兵团二中金科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新疆 高一 开学考试 2022-03-20 4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礼治秩序

费孝通

通常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是很清楚的。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须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朴回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须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不论在社会、政治、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人认为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决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

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又好像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我自己在抗战时,疏散在昆明乡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教房东老太太。她一听哭声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是一种寄生菌,吃奶时就会发痛,不吃奶又饿。她不慌不忙的要我们用咸菜和蓝青布去擦孩子的嘴腔。一两天果然好了。

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字本来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于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簧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并不准确,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字,用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本能或者天意所构成的秩序。

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注】“曾子易篑”出自《礼记》,主要讲曾子在病重之际坚持更换与自己身份和地位不符的床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只有把社区的范围缩小,社会秩序才能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相安无事。
B.乡土社会是人们主动服于成规的“礼治”的社会,它其实是“无治而治”的社会。
C.“曾子易篑”的例子论证了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本能或者天意所构成的秩序。
D.乡土社会的治理模式是一种礼治秩序。它通过传统的礼来教化人们并且维持秩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个人是被动服从的;礼是通过教化和道德的内化,从内部限制人的行为的,个人是主动服从的。
B.礼与法不同,法靠有形的权力来维持。而礼靠长期沿袭下来的无形的传统来维持;法能用来维持社会秩序,而礼则不能。
C.社会舆论维持道德,个人习惯维持“礼”。违背了道德,则羞于见人;而违背了“礼”,则不好、不对、不合、不成。
D.礼治与个人好恶的统治有较大的差别,它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它的推行依靠传统的教化、熏染与主体的自觉自愿。
3.请简要概述文章的论述思路。
2022-03-20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家渠市兵团二中金科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作为坐拥青少年粉丝两种身份的社会个体,青少年粉丝富有主动创造的激情,却又被打上了叛逆浮躁的标识;他们既是媒介化社会中积极主动的弄潮儿,却又经常在媒介技术的迅速扩张下演变为被动无意识的群氓。对青少年粉丝而言,偶像崇拜几乎是其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心理阶段,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特殊时期内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缺失,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伴随着粉丝的扩张,我们也看到,诸如情感冲动、心理偏执、消费狂热等负面行为也充斥于青少年粉丝行为中。对青少年粉丝而言,他们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和所呈现的现实缺乏辩证的认识和思考,由此,很容易跑偏

要想对青少年粉丝进行引导,就必须借助于媒介素养教育来实现这一目标。媒介化社会来临后,媒介素养被誉为是和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相比肩的另一种重要的公民素质。对青少年粉丝的引导,既要着重培养青少年粉丝对媒介中偶像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意识,还要引导他们积极广泛地参与到媒介传播中来,参与多元化的媒介实践。

首先,学校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应该把媒介素养纳入基础的正规教育体系,根据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学生的不同情况,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以此提高学生对媒介世界中偶像的批判认知能力。譬如,可以在分析信息这一授课环节加强对偶像文本的分析,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观看偶像的作品、访谈、广告等,在共同的讨论中帮助学生从媒介分析的角度理解偶像,对偶像做出更为客观的判断,全方位地认识偶像。

其次,家庭也应参与媒介素养教育。家长在面对拥有粉丝身份的孩子时,应在跳出保护主义倾向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全面认识孩子所崇拜的对象。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媒介中所呈现的正面的、积极的形象,为其讲解这些偶像人物是如何通过艰苦奋斗而获得成功的,以此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同时,家长也可以让孩子了解社会上已发生的不良追星惨剧,让孩子能够真正体会到过度追星行为的负面影响;此外,父母与孩子的媒介使用行为,制定合理的媒介使用时间表,同时鼓励孩子进行多样化的媒体参与,逐步培养并发展孩子的多元兴趣,防止偶像成为孩子生活的主旋律

最后,媒体也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引导青少年粉丝的重要力量。对媒体而言,媒体在塑造偶像时应更加注重他们的道德品质,树立一些勤奋、乐观、坚强向上的榜样,消解偶像的神秘色彩;应通过宣传明星所从事的公益活动来倡导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媒体也不应忽视对科学家、学者、作家等杰出人物的报道,使这些人也能够成为青少年效仿的对象。

(摘编自蔡骐《媒介素养教育与青少年粉丝的引导》)

材料二:

对于年轻人来说,什么、怎么就非常关键。需要看到,不少人对粉丝群体还有着相对负面的印象,将其等同于缺乏理性。在现下,也有少数粉丝因对明星的狂热爱好而做出不良行为,如漠视隐私、扰乱秩序等。这提示我们,对社会来说,要提高包容度,接纳和规范粉丝文化的发展,引导年轻人去追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的;对粉丝群体来说,形成健康的粉丝文化,有赖于每个人用理性的行为、礼貌的举止、文明的语言要求自己。

给粉丝文化以正面引导,需要在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基础上,放大其积极的一面。有人指出,相较以往,今天的粉丝群体是一种参与式”“陪伴式的追星。对这一热情加以正面引导,有利于鼓舞年轻人通过对标偶像,增添变成更好的自己的动力。

有调查显示,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粉丝群体,受教育水平更高、自律性更强。一个粉丝有可能是一名勤奋的公司职员,也可能是一位专业的摄影师、一位充满想象力的绘画设计师。近年来,在各类粉丝群体中,粉丝们都表现出文明有序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秩序感。在社会层面,从关爱听力障碍的儿童到改善贫困山区儿童的学习环境,从为城市的清洁工们送上免费午餐到捐赠爱心图书,粉丝们带来的正能量逐渐呈现和放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让‘爱豆’(粉丝对偶像的称呼)和我们一起变得更美好

粉丝们的心声,也要求明星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真正成为年轻人在各方面的偶像。比如,有的明星鼓励粉丝多读书、读好书,使阅读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习惯,也让名人名著被更多年轻人喜爱;有的明星带动粉丝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被年轻群体熟知和传播;还有的粉丝在明星的带动下,参与到环保、公益等公共事业中去,让人们感受到充满温暖和阳光的粉丝群体力量等等。期待更多粉丝借由共同喜爱的偶像聚集在一起,营造更多彩的娱乐景观、形成更丰富的文化生态。

(摘编自周珊珊《营造健康向上的粉丝文化——粉丝群体如何贡献正向价值》)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粉丝偶像崇拜本没有错,但如果对媒介缺乏辩证的认识和思考,就容易因对明星狂热爱好而做出不良行为。
B.青少年粉丝富有主动创造的激情,因此在媒介化社会中容易产生情感冲动、心理偏执、消费狂热等负面行为。
C.对于青少年粉丝而言,随着时代发展,追星方式也在变化,有“参与式”“陪伴式”,人们可以此为契机正面引导。
D.青少年粉丝群体能有文明自制力,讲究良好的秩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传递正能量,如此种种,值得点赞。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某种程度上,偶像崇拜有一定的合理性,也许弥补了特殊时期内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缺失,我们不能对粉丝群体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B.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以此提高学生对媒介中偶像的批判认知能力。
C.有些明星对自己严格要求,他们正确的行为、善良的举措感染了粉丝,使粉丝培养了好的习惯,营造出好的氛围,形成了良性粉丝文化。
D.对粉丝加以正面引导,鼓励他们对标偶像,提高自己,他们就会变得勤奋、专业、充满想象力,逐渐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之才。
6.在对待“粉丝”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侧重点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2-03-1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家渠市兵团二中金科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乾山村的新老师

朱传辉

乾山村四十几户人家,恁找不出十个年轻小伙来,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谁家年轻小伙愿在这么个地方穷待?都出外打工去啦。孩子们也不愿上学去,想着跟叔伯姑嫂们往外跑。不只乾山村如此,附近的村子也是。都说南边有个地方,叫深圳,钱好挣,挣多挣少总比在家侍候那一亩三分地强。

杨老师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的。杨老师梳了个整齐的小分头,一身西装,打个领带,到了村口的时候,看看左右没人,就掏出小刷子来把沾灰的皮鞋重新擦得油亮——第一天上班嘛。到了上班的地方,杨老师才发现,花名册上明明有五十四个人,坐在教室里的却只有七八个。杨老师就找到村主任说,这些不肯上学的孩子,是不是很穷?村主任说,鸟,穷倒不是很穷。杨老师说,那就应该上学,每个孩子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杨老师把这番话说得很流利,那都是背了十几年的书本上原原本本的话。杨老师还说,不让适龄儿童上学是违法的。村主任说,鸟,孩子们在教室里待不住有啥法?杨老师说,那家长就该管住孩子。村主任说,鸟,这话好说,也要家长愿意呀。

杨老师就一家一家去游说。杨老师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不管老人女人孩子,见了杨老师,听了杨老师的话,都很尊敬的样子。可到了明天,没上学的还是没上学。杨老师就在日记里记道: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微小的利益,大概就是小农经济最大的弊病吧?杨老师还发了一番很深远的议论,写了有三四页纸。

杨老师在日记本里发完了他的议论,第二天就换了一身当地农民的衣服出门了,那是杨老师从一个村民家买来的。杨老师走过田埂,趟过小溪,看到打谷场上的树荫下有一群人在聊天,杨老师就悄悄走过去。大家聊在兴头上,加上杨老师换了衣服,就没人注意他。后来注意了,就有点拘谨。杨老师说,鸟,这衣服还挺合身的。大家听杨老师骂了个鸟字,就都笑了起来。就有人问杨老师家在哪里,有几口人,有没找媳妇。杨老师一一答了,和他们一样坐在地下,双手抱着膝盖,嘴里叼着根草,聊了一上午,就有人请杨老师上他们家坐坐。杨老师说,不急哩,有时间哩。

再见杨老师时,人家就热情多了。杨老师抄起扁担就给人家挑水。人家说,杨老师,不敢哩。杨老师说,客气啥。杨老师的字说得很不标准。从溪边一趟回来,杨老师的肩上像扒去一块皮似的痛。后来杨老师就常给那些儿女外出的老人挑挑水,人家也不时留杨老师吃饭,杨老师也不推辞,抓个碗就吃。杨老师还打着赤脚帮人割禾插秧,开头笨拙,渐渐就熟了。这时候杨老师走在路上就有人远远地向他打招呼了。妇女们都叫他大兄弟,杨老师听了就笑。大家就觉得杨老师其实挺随和的,就也有人主动来找杨老师聊聊天。

后来有一天,村里接到了上头派下来的任务,说有一条路打这过,每个村要提供多少多少土去填低洼地。村里年轻人少,劳力不够。村里人着急了:运土可以叫车拉,可这里土质硬,挖土最难办,杨老师说,别急。就到一片山地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取了一些土,拿到城里一个同学那里化验了一下粘性密度湿度什么的,回来又量了量,再用公式算了算,对大家说,该这么挖。大家就按杨老师的办法,从山的底部掏个洞往里挖。杨老师说这个洞不超过多高多宽多深的限度就不用担心塌方。洞挖好了,杨老师就叫人远远地往洞顶泼水。水浸入土里,一胀开,半座山丘的土都倒了下来。结果三四天的活,半天就干完了。

村民都服杨老师,这一年的村主任选举,都要选杨老师当村主任。杨老师笑着拒绝了,说,我当不了村主任。大家说,像杨老师这样聪明的人当不了谁还能当呢?杨老师就很想说书上的一句话,又怕把大家唬住,想了半天,还是不知道用本地话咋说,就还是按书上的说了。杨老师说,读书可以让人变聪明。这一次大家却静静地听了下去。杨老师就接着说,你们的孩子出去打工,最多每个月挣个七八百就顶天了,还要累死累活;读了书的人出去,一个月赚好几千,也有赚一两万的,还可以坐办公室。你们不相信可以写信去问问你们在外打工的儿女,看是不是这样。

父母们就给儿女们去了信,儿女们回信说,爹,娘,杨老师的话没错。于是,村里的孩子们,一个两个,都被大人给揪到教室里去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主任在和杨老师说话的时候张口就是“鸟”,说明村主任对杨老师来村里教书一事持有排斥的态度。
B.小说描写了杨老师刚到乾山村时非常注意仪表形象一事,这是为了表现杨老师对工作的重视程度。
C.为了和乾山村的村民多接触,杨老师和村民拉家常,干农活,学讲地方方言,最终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
D.小说在情节上首尾呼应,小说开头写家长对孩子上不上学不管不问,结尾写家长揪着孩子去上学,形成了首尾呼应。
8.小说中“乾山村”村民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说明。
9.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杨老师利用知识帮助村民顺利完成了挖土”一事在小说中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廉希宪,字善用。幼魁伟,举止异凡儿。岁甲寅,世祖以京兆分地命希宪为宣抚使。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国制,为士者无隶奴籍,京兆多豪强,废令不行。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

至元元年,丁母忧,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卧草土,于墓傍。宰执以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庐,闻号痛声,竟不忍言。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缞绖。及丧父,亦如之。

奸臣阿合马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帝谕希宪曰:“吏废法而贪,民失业而逃,工不给用,财不赡费,先朝患此久矣。自卿等为相,朕无此忧。”对曰:“陛下圣犹、舜,臣等未能以皋陶、稷、契之道赞辅治化,以致太平,怀愧多矣。今日小治,未足多也。”因论及魏征,对曰:“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

方士请炼大丹,敕中书给所需,希宪具以秦、汉故事奏,且曰:“尧、舜得寿,不因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

十六年春,赐钞万贯,诏复入中书,希宪称疾笃。皇太子遣侍臣问疾,因问治道,希宪曰:“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意,急为屏除。”

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希宪卒,年五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B.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C.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D.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寅,干支之一。古代把天干、地支按照顺序相配,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用来纪年,被称为干支纪年法。
B.庐,古人在家人或亲戚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文中廉希宪“庐于墓傍”体现了对去世母亲的孝敬。
C.尧,又称唐尧,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仁德爱民,晚年禅位于舜,被后人视为理想的君主、圣王。
D.受戒,指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或受训戒,以便更好地修行。皇帝命廉希宪受戒,但是遭到反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希宪重视教育,坚信儒学。他首请任用名儒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把培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改变归属奴籍士人的身份为儒籍,坚守孔子的忠孝观念。
B.廉希宪孝心深笃,忠孝两全。父母去世时,他遵循古代丧礼,悲痛至极,以致于呕血,不能站立;在被夺情复职之后,他虽然奉旨处理政务,但仍然为母服丧。
C.廉希宪敢于谏言,规劝皇帝。借助谈论魏征的时机,他向皇帝举荐忠正贤良之臣;当皇帝允许方士炼制丹药时,他上书表示反对,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D.廉希宪深谋远虑,心系国家。虽然身患重病,但是仍然借太子侍臣问候之机,向太子传递治国之道,提出治国的关键在于用人,主张开启圣意,屏除奸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
(2)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秋暮书怀

谢榛

木落风高万壑哀,山川纵目一登台。

夕阳满地渔樵散,秋水连天鸿雁来。

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罍

西园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


①樽罍:酒杯。②西园:位于河北临漳,为三国曹操所建,常召曹植、陈琳等文士在此吟诗宴游。
1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登高望远,抓住秋天的代表景色,营造了一个萧瑟、旷远的意境,并以“哀”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颌联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紧扣题目“秋暮”两字取景,借“夕阳”“鸿雁”等意象,表现了日月更替、夏秋变换的时光流逝。
C.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埋怨“白发无情”,慨叹“黄花有意”体现了诗歌创作的“无理之妙”,别具情怀,富有诗趣。
D.尾联讲述西园荒芜,曹氏父予早已不在,如今的文人词客仍然谈论着他们爱才的故事,借用典故,暗寓情怀,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15.同是悲秋之作,此诗的后两联与杜甫《登高》的后两联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体现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曹操借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
(3)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密切相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于梦境中看到谢灵运的隐居之处还在,那里“______”,又想象自己“____”,沿着高耸入云的石梯拾级而上。
(5)荀子在《劝学》中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才会智慧明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022-03-1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家渠市兵团二中金科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