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5-07 5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②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③“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限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④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⑤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⑥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就作者方面而言,宇宙间的物象和人世间的事象都可以是引起人们感动的重要因素。
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是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只会产生与作者完全一样的感动。
C.子贡从《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悟到做人的道理,是对原意的曲解和否定。
D.读者只要“背离作者原意”去读诗,就能到达阅读的第三个层次,最能感悟到生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国诗歌在创作和阅读时都重视“兴”的作用。
B.文章论述“兴”的作用,用较大篇幅论证阅读诗歌时有限的形象能引起更多的联想。
C.文章采用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西方“读者反应论”和中国传统诗学之间的差异。
D.文章举王国维对李璟和晏殊词另类解读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诗可以兴”,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感动层次看,只有那些能激发读者更多联想和“兴”的感发的诗才是好诗。
B.读者读诗感动层次越高,他们达到的鉴赏层次就越高,阅读鉴赏能力也越强。
C.读者读诗感动要达到第三个层次,离不开对作品原意的理解和对形象的欣赏。
D.能否解读出一首诗的丰富含意,跟读者对生命的感悟能力的强弱有一定关系。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阶段防御系统。病原体侵入体内的最初数小时,非特异性免疫最先迅速作用,各种免疫细胞展开对病原体的攻击。随后,特异性免疫开始作用。“T细胞”作为特异性免疫中一种特殊的免疫细胞,能获取病原体的信息并激活同为免疫细胞的“B细胞”,下达使其合成“抗体”的指令。接收到指令的B细胞大量产生抗体,借助抗体破坏病原体。另外,部分T细胞等免疫细胞能够通过破坏感染病原体的细胞,阻止感染的扩大。特异性免疫就是借助这样的机制,发挥强大作用,消灭病原体的。

由于部分T细胞和B细胞能够存储病原体的特征信息,因此,当曾经感染过的病原体再次侵入时,人体能够迅速杀灭该病原体,这被称为“免疫记忆”。疫苗,就是利用了这一免疫机制,将病原体的特征信息提前储存到T细胞和B细胞这些免疫细胞中,成为人类用来抵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面对疫苗,我们在犹豫什么》,《科学世界》2020年第1期)

材料二

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多个国家不同研究团队有不同的技术方案,有的传统,有的新锐。主要有以下五种:

第一种减毒活疫苗,采用的是活性病毒,经改造使其毒性减弱失去致病性。该疫苗免疫效果好,生产成本不高,但研发时间长,还有低概率致病风险。第二种是灭活疫苗,又叫死疫苗,同样是最传统的疫苗。该疫苗采用的病原体已失去活性,但表层蛋白仍可触发免疫反应。这两种疫苗的研发及生产涉及病毒培养,生物安全要求较高。

重组蛋白疫苗安全性好,不需要分离获得病毒毒株,只要根据病毒的序列,表达出大量的病毒抗原蛋白,制成疫苗即可。简单点讲就是“给人打病毒表面S蛋白”。而核酸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则是给人体注射病毒抗原蛋白的编码核酸,利用人体细胞自己去合成病毒的抗原蛋白而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开发技术新颖,目前全球尚无一款获批上市。

陈薇院士团队正在做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属病毒载体疫苗,他们将改造后的无害腺病毒作为载体,装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制成疫苗。无害的腺病毒戴上S蛋白的“帽子”,假装自己很“凶”,让人体产生免疫记忆。

所以,打个比方,如果减毒活疫苗是“将野兽驯化为坐骑”,那么灭活疫苗就是“”;重组蛋白疫苗是“”,核酸疫苗就是“”,病毒载体疫苗则是“”。

(摘编自果壳网《新冠疫苗到底多久才能面世?》2020年4月21日)

材料三

DeepTech:目前各国都在加速疫苗研发,据说最快只要12或18个月,但大部分已有疫苗研发都是几十年才获得成功,请问新冠病毒疫苗能这么快成功吗?

张林琦:确实可以这么快。因为传统技术的平台很成熟了,新技术应用如mRNA技术可以加速开发。再加上在社会需求急切的情况下,各方面都会加倍努力来缩短这个开发时间,所以一定会冲破一些过去的慢节奏。

DeepTech:也有权威专家说,不排除疫苗开发会失败。您觉得会有这种可能吗?

张林琦:会有这种可能。新生事物,没有谁能保证百分百会成功。但我们一直在全力以赴。我国为增加胜算几率,同时展开了五条研发路线。针对这五条路线,还设疫苗开发专班负责协调研发单位,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早期介入,全程参与,研审联动,全力推动疫苗研发工作。

DeepTech: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上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吗?

张林琦:首先要安全,其次要诱导出可以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抗体,第三要避免出现不利的免疫反应或者副作用。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疫苗成本和可及性。

(摘编自《专访清华大学张林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文网2020年5月7日)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了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分离出病毒毒株,并在第一时间提交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信息。早在1月22日,科技部第一批启动的“新冠肺炎疫情科技应急攻关”项目里,快速研发疫苗就是其一。虽说疫苗从研发到生产是个长链条,但我国有整合全链条资源的优势,可同步推进研发、审批、生产各个环节。所以,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工作预估会比SARS疫苗进展顺利。

(摘编自《科学看待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人民日报》2020年4月20日)

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疫苗成为人类对抗病原体的有力武器,利用的是人体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以及细胞的“免疫记忆”功能。
B.T细胞作用不可小觑,它能获取病原体的信息,激活B细胞并对其下达合成抗体的指令,有些甚至能阻止感染扩大。
C.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是采用传统研发技术方案的疫苗,它们都需要培养并获取病毒毒株,有一定生物安全风险。
D.安全、有效、无害、低成本、可及性等都是疫苗研发必须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疫苗的研发耗时较长。
5.材料二①~④空缺处依次填入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将野兽制成标本” “人工合成野兽皮毛” “直接使用野兽皮毛” “披着羊皮的狼”
B.“让野兽进入昏睡” “直接使用野兽皮毛” “人工合成野兽皮毛” “披着羊皮的狼”
C.“让野兽进入昏睡” “人工合成野兽皮毛”“ 直接使用野兽皮毛” “披着狼皮的羊”
D.“将野兽制成标本” “直接使用野兽皮毛” “人工合成野兽皮毛” “披着狼皮的羊”
6.结合材料三和四,请概括我国有可能较短时间内研发成功新冠疫苗的依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进 管

高密

数完第五百个数,我的眼皮再也不受控制地睁开,脑瓜里冒出一句诗:上浮,留给海面一叶刀疤。

和每个潜艇兵一样,我不怕黑。艇队政委对黑的阐释像一面战鼓在我心头敲。他说,潜艇被人称为“大洋黑洞”,红色是我军的精神本色,黑色则是潜艇兵的战斗本色,潜艇兵以红色为自豪,也以黑色为骄傲。我小心地摸索出住舱,把自己暴露在明亮的灯光里。

我是六个新兵里唯一的鱼雷兵,除了学习这些阀门、仪表和管路,我的另一个任务是让鱼雷舱所有没刷漆的金属发光发亮。把鱼雷发射系统的管路摸完一遍,已是凌晨一点,我找来白天没用完的桐油,用抹布蘸着往圆形的高压气阀盘里塞。歘,歘,抹布在阀盘的犄角里来回穿梭,桐油滋润了钢铁的肌肤,在亮黄的光线里闪耀。

“这么晚还干活哪!”是鱼水雷部门长程宏凯,比我早一年分下来的新干部,我们都尊称他程部。

“睡不着,起来活动活动。”

“刚上艇,不要当鹰,也不要当老鼠,快回舱睡觉吧。”

第二天是第一天的克隆,不同的是一些阀门的形状和位置在我记忆里生了根,还有就是,在太阳终于要掉进海里时,一舱所有裸露的钢铁都回归了本色。程部对我的表现很满意,他说雷班交代的任务都完成了,过不多久就是季度装备检查,咱俩趁这在艇上的机会清理清理发射管。

“让我进管吗?”

鱼雷发射管是潜艇的枪膛,进管是老兵才能干的技术活儿。

“急啥。”程部脸上的笑,正像个从不谢幕的太阳。程部和雷班一个爱笑、一个从不笑,到底是天性使然还是无情的生活改变了他们呢?

雷震子果然要当面检查我干活的质量!虽然我刚上艇两天,虽然我只是个新兵,但他这种零信任的做法还是让我心里很堵。我跟在雷震子身后,看不到他的眼神和脸色,但可以想象他犀利的目光正扫瞄每一处不刷漆的金属。他正盯着一个黄铜转换阀,脑袋大小的多面体,我足足耗了半斤桐油和二十分钟时间才让它恢复比黄铜本色更亮更富光泽的亮黄。

雷震子左手握住了四号鱼雷发射管后盖的开关把柄。

“滑板拿过来。”

我一听拿滑板就知道,雷震子要进管了。

发射鱼雷之后,排空海水,过不了几天,就得有人爬进发射管内,将被海水浸泡后锈蚀的部位铲除干净并清理出管,而后刷漆——刺鼻的防锈漆。滑板的作用就是把人驮进管,再让人拽出来。

雷震子正要蹬腿把滑板往管腔里推,程部却死死把住滑板。

“你看你!就剩一条腿好使了,还不用在正道上。刚才政委来电话,医院已经联系好。伤筋动骨一百天,赶紧去吧。”

“狗屁!”

雷震子大手一挥,胳膊从程部的手中挣脱,浑实的身体赌气似的躺回到滑板上。

程部叹了一口气:“就剩这么个爬管的活儿了,去年你亲手教的我,还信不过吗?”

雷震子眼睛直勾勾盯着程部,又转过来看我。歘地从滑板上跳下来,落地的瞬间身体猛向右侧倒。我赶紧上前搀扶。

“乐子,你帮我扶着,好好看着这活儿是怎么干的。”

我连忙按程部说的做,雷震子也扶住滑板,另一只手从鱼雷备用架上拿过一个特制加厚的蓝色口罩递给他,拍拍程部的膝盖,程部把腿伸直放平。雷震子一使劲,滑板就被发射管吞了进去。

“宏凯,上次说你对象啥时候生来着?”雷震子口气竟然很温和。

刺啦刺啦的声音停下来,程部说预产期九月二十号。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找人看了没,男孩还是女孩?”

没有回应,雷震子放开了嗓门问了第二遍。

“没看,男女无所谓。”

我认识雷震子整整一个月,第一次听到他说这么多话。

“你咋这么年轻就结婚了?是初恋吧?”

雷震子似乎从没关心过别人的家事,他的问题越来越八卦。程部的声音每次都很及时地从管内传出来,有时很弱,但却回答得很结实。

“宏凯,你感觉怎样?”雷震子提高声调问了两遍,管内仍旧没有声音。只见他左手猛地一拉,白棕绳急剧颤抖,紧接着左右手交替使劲拉绳,程部的腿很快就露出管口。我意识到出了状况,但却愣在那儿,不知该做什么。雷震子急切地看着程部裹得严实的头部,伸手拉下他的口罩和眼罩,大声喊着他的名字。

“快去,打电话!叫医生!”

等我回到舱内时,程部已经苏醒了。雷震子和我以及他的右膝较过劲之后,选择了放弃。他立在发射管前龇着牙,一手叉住腰,一手扶管盖,右腿微微抬起,银色的鬓角有几颗水珠在闪耀。

“天热,进去别待太久。”

雷震子伸出双手握住滑板,白棕绳在他手腕上缠了五圈,小臂根部突起的肌肉显得更加健硕。我戴上口罩、眼罩和头灯,爬上滑板,接过雷震子递来的钢铲,小腿感受到两下轻拍。

“我读过你的诗。”雷震子站在管口对我说。他用的是吼的方式。

(《人民文学》2019年8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勾勒出当代潜艇兵鲜为人知的生活片段,传达出一个新兵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真实可感。
B.“上浮,留给海面一叶刀疤”,既契合潜艇兵的生活与想象,也以新奇的意象造成陌生化的艺术效果,传递了硬朗的军人气质。
C.程部爱恨分明,待人随和,虽然一贯笑口常开,但在我夜晚不守纪律偷偷摸摸干活时,却严厉批评我“不要当老鼠”。
D.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程部的随和与雷震子的严厉,雷震子平时的不苟言笑与陪程部聊天时的温和“八卦”。
8.小说以“进管”为题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
9.结合全文,赏析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困难(0.1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颖悟夙成,长师胡宏,宏称之曰:“圣门有人矣。”以荫补官,浚起谪籍,开府治戎,参佐皆极一时之选。拭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间以军事入奏,孝宗异其言,于是遂定君臣之契。浚去位,汤思退用事,遂罢兵讲和。金人乘间纵兵入淮甸,庙堂犹主和议,至敕诸将无得辄称兵。时浚已没,栻营葬甫毕,即拜疏誓不言和。疏入不报。久之,刘珙荐于上,明年,召为吏部侍郎。时宰方谓敌势衰弱可图,栻曰:“臣窃见比年诸道多水旱,民贫日甚,而国家兵弱财匮,官吏诞谩。正使彼实可图,臣惧我之未足以图彼也。”上为默然久之。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朝廷买马横山岁久弊滋边氓告病而马不时至栻究其利病奏革之诸蛮感悦争以善马至改知江陵府,安抚本路。郡濒边屯,栻以礼遇诸将,得其欢心,又加恤士伍,勉以忠义,有功辄补官,士咸感奋。并淮奸民出塞为盗者,捕得数人,有北方亡奴亦在盗中。拭命斩之以徇于境,而缚其亡奴归之。拭有公辅之望,卒时年四十有八。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天下传诵之。孝宗闻之,深为嗟悼,四方贤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而江陵、静江之民尤哭之哀。嘉定间,赐谥曰宣。淳祐初,诏从祀孔子庙。栻为人勇于从义,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栻讲学之要也。

(节选自《宋史·张栻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朝廷买马/横山岁久弊滋/边氓告病/而马不时至/栻究其利病/奏革之/诸蛮感悦/争以善马至/
B.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朝廷买马横山/岁久弊滋/边氓告病/而马不时至/栻究其利病/奏革之/诸蛮感悦/争以善马至/
C.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朝廷买马横山岁久/弊滋边氓/告病/而马不时至/栻究其利病/奏革之/诸蛮感悦/争以善马至/
D.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朝廷买马横山/岁久弊滋/边氓告病/而马不时至/栻究其利病/奏革之/诸蛮感悦争以善/马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堂,指太庙的明堂,也指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文中是指宋朝朝廷。
B.吏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全国文武官员的挑选、考查、任免、升降、调动等。
C.赐谥,古代大臣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前的事迹来进行褒贬评定,并给予称号。
D.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在主要祭祀对象外设置关联密切的次要祭祀对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栻聪颖早成,深受时人赏识。老师胡宏称赞他是圣贤的传人,张浚的部下认可他的谋划能力,孝宗也十分欣赏他的言论。
B.张栻立场鲜明,又能审时度势。金兵入侵淮甸时,他反对和议;宰相认为敌势衰弱可进攻时,他又分析形势认为并非良机。
C.张栻扫除积弊,治事赏罚分明。他革除买马一事存在的弊端;又礼待诸将加恤士兵,补官有功之人,同时斩杀北方的逃奴。
D.张栻崇尚道义,赢得传世口碑。他勇于从义,去世前还劝谏皇上要秉持公理;生前深受当世赞颂,死后也为后世纪念景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窃见比年诸道多水旱,民贫日甚,而国家兵弱财匮,官吏诞谩。
(2)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滁州幽谷

欧阳修

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

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

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

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已离开滁州,千峰环抱的幽谷、山花烂漫的景象仍让他难以忘怀。
B.往昔辛勤种植花木,如今花开花落谁来欣赏,诗人因此生发怅惘之心。
C.欧阳修曾谪居滁州,自号醉翁,他想象田夫野老还会记得当年的自己。
D.尾联以景结情,表明希望有人能陪自己再访滁州,抚琴为乐夜访幽泉。
15.诗人为何追忆滁州幽谷?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