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三 模拟预测 2022-05-25 45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因交流而繁荣,文明因互鉴而兴盛。文化只有在开放中才能发展自己,文化安全只有在文化发展中才能实现。

从历史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而中华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正在于其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博采众长的基因。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到汉民族主动接受草原民族文化的“胡服骑射”,再到中华文化对各国文化的兼收并蓄,多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交流与融合,造就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从现实看,今日之中国,正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从近代以来的被动卷入到今天的主动拥抱,充分展现了强大的文化包容性和适应力。近代以来的屈辱史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唯自强而后安,唯开放而后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亦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只有在开放中才能发展自己,唯有开放环境下的斗争和磨砺才能使自己强起来。文化发展同样如此。我们珍视、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要在文化开放发展中强基固本,使其根深叶茂,焕发旺盛生机。在此意义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与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内在一致的。只有强基固本,才能抵御外来文化病毒的侵袭;只有把文化深层次的优质基因激活,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具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

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话语权的争夺。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强势文化,与其背后一整套知识体系建构是分不开的。我们今天维护文化安全,抵御西方文化霸权,就是要站在人类文化制高点谋划文化发展,回应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具有解释力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近代以来,西方强势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特别是文化启蒙以来西方世界创设的一整套现代性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影响着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图式,相应地,人们也习惯于在西方知识谱系内寻找自己的存在坐标,这正是西方文化处于优势地位的学理基础。例如,关于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划分,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的意识形态话语,实际上都包含着历史建构主义的主观企图。我们并不怀疑启蒙话语的历史进步性,但也应清醒意识到其时代局限性,进而确立文化对话的平等地位,这是维护文化安全的重要前提之一。

作为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应该也有责任为人类文明做出知识贡献,这是中华民族作为世界历史民族的重要标志。在信息革命推动下,人类文明形态正在发生剧变,已有知识体系发生“哥白尼式的革命”,由启蒙话语构建的知识体系在应对诸多新问题时频频失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其经验,则构成人类新知识得以产生的丰厚土壤。与西方国家进行文化创造旨在实现文化霸权有所不同,中国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倡导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我们建构的知识体系,着眼人类共同未来,以知识创新回应时代难题。只有这样的文化创造,才能在摆脱“跟着说”的困境之后,为国家文化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摘编自《在文化开放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材料二:

当今时代,伴随着中国与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面临的挑战日益复杂,国家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近日,围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信息时代如何实现文化安全等问题,记者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惠鸣进行访谈。

中国社会科学网: ①     ?

惠鸣:在国家文化传播安全领域,由于互联网革命和数字化革命,媒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个人传媒终端、全球性社交媒体等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原有文化传播体系面临技术革命的挑战。同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新媒体加强对我国进行价值体系渗透。对此,国家需要深化传媒体制改革,不断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数字化传播时代的主流文化传播体系。

在文化资源方面,数字化技术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改变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文化资源,造成传统文化资源、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等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加速流失,给国家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带来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网: ②     ?

惠鸣:数字文化时代,强调国家文化安全有利于增加国家文化认同和国家核心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在文化传播方面,借助数字化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空前强大,其价值观进入我国的路径与方式更加多样、便利,对我国的国家文化认同造成的影响与冲击也更大。对此,需要始终保持文化安全的意识。

数字化传播容易在网络空间形成意见共振,放大某些不良信息。非主流、个别声音容易混淆视听,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需要进行必要的规范。

(摘编自《维护信息时代文化安全——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惠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是因为中华文化对各国文化兼收并蓄,能够与不同文化相互激荡、交流与融合。
B.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并不是要封闭自己、孤芳自赏,而是要在开放中发展自己,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文化的内生动力。
C.西方强势文化关于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划分,蕴藏着历史建构主义的主观企图,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并否定和拒绝。
D.新时代传统文化生活方式被迫改变,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速流失,给国家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带来挑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伴随着中国与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复杂,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学界关注。
B.我们中华文化着眼人类共同未来,以知识创新回应时代难题,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创造却旨在实现文化霸权。
C.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价值体系渗透是由于互联网、个人传媒终端、全球性社交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
D.发达国家的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空前强大,致使我们无法传播与弘扬国家核心文化,无法增加国家文化认同感。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要性”的一项是(     
A.努力使国家文化的性质得以保持、文化的功能得以发挥、文化的利益免遭侵犯。
B.国家文化安全的内涵为文化政治安全、文化经济安全、传统文化安全、语言文字和信息传播安全。
C.信息化时代国家安全面临新挑战、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竞争加剧、传统文化遭遇挑战。
D.必须从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等方面加强文化创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4.材料二中,“中国社会科学网”会怎样提问呢?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文字。
5.“安而不忘危”,维护文化安全工作是一项关系全局、利在长远的战略工程。如何在文化开放的信息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煤海上有棵勿忘树

梁衡

神东煤炭集团现在已经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大煤矿之一,年产煤两亿吨。其煤田横跨山西、陕西、内蒙古3个省区,是一片黑色的地下海洋。可是它的地表却是另一个绿海。汽车飞驰,怎么也跑不出油松、山杏、白杨、柳树和沙柳织成的屏障。

工程师王义是学沙漠治理的,他也没想到从林学院一毕业就来煤矿上班。我们传统的观念是挖煤先要砸破地壳,或竖井、斜井、露天,总之是开膛破肚,煤块、矸石、黄土、黑尘,一片狼藉。我的家乡就产煤,小时就记得村里人下井弯腰背煤,被称为“煤黑子”。几十年后倒是现代化了,但破坏力更大,把个秀丽的小山村子搅得天翻地覆。河也干了,泉也枯了,房也歪了,地也裂了。农民耕地时,牛腿踏进地缝里拔不出来。

终于有一天我们觉悟了。30年前当神东矿开发时,地下还在规划,地上就考虑着怎么保持水土了,同步成立了环保绿化中心。王义就是踩着这个锣鼓点来上班的。

当年王义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规划栽树。先拣那些最耐旱、抗沙的“先锋树种”,樟子松、沙柳、沙棘开路。几年下来,它们虽其貌不扬却已携手连片,绿盖高原,蔚为壮观,初步压住了沙老虎、水猛兽。又过了30年,共植树500万株、灌草58万亩,现在已是林涛滚滚,水草丰美了,远处竟有悠闲的羊群。外来者怎么也想不到这里曾是荒漠,更不知下面就是煤矿。

矿区采过煤后会地面下沉。你想,每年从地下挖走两亿吨煤,那是多大的一个空洞,难免地塌土崩,裂缝纵横。大地变成了一件碎布袍,这时需要有针线来缝补,而修补大地的最好的针线就是林和草。老王领众人到林子里去看他们的修补功夫。虽然绿风吹过,已经芳草绵绵,树影婆娑,但还是能依稀见到裂缝纵横的蛛丝马迹。有些裂缝宽能踏进一只脚,长则蜿蜒游走直到望断之处。但是所有的缝隙都有树根穿过两边,正努力将这已分家的泥土拉紧,令人想起手术后缝合的伤口。人常说地上有多大的树冠,土里就有多广的根系,这是多大的缝合力?要知道一棵耐旱树种的根可以伸出去几百米长,一丛沙柳的毛根能覆盖500平方米。就这样下面飞针走线,上面落叶填壑,接着水土弥缝,绿草盖野,还有了小动物,大地渐渐复苏如初。地球的活力只有靠动植物的生命才能恢复。我感叹这13个矿井,1000多平方公里,下面机声隆隆,乌金滚滚,上面却平静祥和,绿意盎然。

为了能够俯视全景,老王领我们登上一座海拔1188米的山头。就取这海拔的吉利谐音,他们在这里修了一条“1188生态大道”。大道全长7公里,两边杨柳夹道,野花铺路,脚下按时间顺序,每隔百十米就钉有一条金灿灿的铜踏板,上面刻着一行字。起步的第一块上刻:46亿年前地球形成。以后有:……1984年起中国颁布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生态法;2018年中国成立生态环境部……,共150条铜踏板。

而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杆的灯箱上按“山水田林湖草沙”分类,彩绘着相关的诗词,把你带入人文之旅。如:“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水满平川月满船,船身撑入藕花边”等。其余还有很多与生态有关的节气、习俗等内容的诗词绘画。一时绿风荡漾,神清气爽,仿佛回到唐宋陪王维、苏轼悠游于山林。你能觉得这是一座矿山吗?在这样一条大道上走着,不用讲解员你也明白,煤炭是地球给人类的珍贵馈赠,是多少亿年前由树木变成的,现在我们应该再报之以森林。

树木不但给人提供了物质利用,还承载着人类文明,它是一部有生命的史书,记载着人类活动的每一个细节。神东矿这样的世界大矿,必定有一棵树见证了它的成长。于是,下午在去机场的路上,我就让老王绕路领我去看看他们最早栽的一片林子。在一条矿区公路边我们选中了一棵最有代表性的油松。它已有碗口粗、两丈高,劲枝穿绕,松针浓密,像一个英气勃发的小伙子。正好树身的后面还保留了一小块未治理前的原生地貌,一片裸露的沙坡,让人没有忘记过去。我建议将这棵树命名为“勿忘树”,它是这座世界级大矿的活的纪念碑。

(有删节)

文本二:

文章的意象

梁衡

相熟的或不认识的读者提起我的文章,大多要谈到《觅渡,觅渡,渡何处》。这篇文章被各种刊物、选本选载较多,且已收入中学课本。文章内容暂且不说,其成功很大程度得力于瞿秋白故居前的那座“觅渡桥”。它正好暗合了秋白一生寻找人生渡口而不得的悲剧,成了本文的一个难得的文学“意象”。文章为思想而写,要有一个好的立意;文章又是为美而写,要有一个好的意境;而能够把文章的思想与美感高度融合在一起的就是意象。

…………

意象是什么?意象就是最能体现文章思想的形象,是诗化了的典型,是文章思想与美感融合后的定格,是一种图腾,是这篇文章的logo。

文学是形象艺术,是通过形象给读者传播思想、传递美感的。小说创作必定有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全篇内容都围绕这个典型展开。散文篇幅短小,求精、求美,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铺排,于是就要寻找一个意象。意象就是散文中被诗化了的典型。这种典型一经诗化,就如窑变后的瓷器,有一种既具体又抽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美,是精神美的定格。是具体的形、事、情、理升华为精神之后,又落地为文还原为一种新的形态。它是原物但已不是原物,是原形但已不是原形,是文章涅槃之后的再涅槃,是高僧留下的舍利子。意象和意境都是由形象而生的美的定格,但各自的来路、出身不同。意象偏重于思想的美,意境偏重于情感的美。

小说家动笔前先找故事,散文家动笔前先找意象。

意象的构成有两部分,形象加思想。它的成立要符合这样几个条件。

1.是天然存在,只能去发现,不能如小说那样人工塑造。

2.有“象”,是有形之物,能看得见、摸得着。

3.有“意”,有象征性,如茧中抽丝,作者可以从形象中抽出思想。

4.“象”要小,“意”要大。

5.“象”和“意”之间在表面上相距甚远,反差越大越好。

6.只能一次性使用,这个“意象”在你之前,别人没有发现和使用过;在你之后别人亦无法再使用,有专利性。像一颗炸弹,只能爆炸一次。

(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东煤炭集团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煤矿之一,文章将其比作“黑色的地下海洋”,既强调煤年产量高,也突出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
B.文章以“我的家乡”为例,叙述传统挖煤方式对地表的破坏令人触目惊心,引出下文的“觉悟”,为写植树灌草等工作做铺垫。
C.30年、500万株、58万亩……文章用具体的数据,翔实而准确地描绘了神东矿的地表上林涛滚滚、水草丰美的图景。
D.称呼工程师王义,文章起先直呼其名,后来改称“老王”,这既暗合时光的变迁,又表达了对保持水土的工作人员的亲近。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象的“象”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之物,“意”具有象征性,可指作者从形象中抽出的思想,使用意象要努力追求独创性、新颖性。
B.立意、意境、意象是三个不同且相互联系的概念,立意赋予文章以思想,意境使文章更美,意象能把文章的思想与美感高度融合在一起。
C.意象是最能体现文章思想的形象,是散文中必不可少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故事,这种典型一经诗化,就会定格为具体而又抽象的精神美。
D.“涅槃之后的再涅槃”“高僧留下的舍利子”,形象地说明了意象的形成过程与结果,盛赞意象是经过升华、还原而形成的美的、新的形态。
8.文本一的第五段运用多种人称叙述,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说明。
9.文本二指出散文创作中文学“意象”极其重要,请结合文本二中的内容,谈谈文本一中对“勿忘树”这一“意象”的选择与使用。
2022-05-20更新 | 431次组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影楼诗集序

【清】查慎行

《秋影楼诗集》者,余房师东山汪公所作也。

癸酉秋,公举京兆,与余同出德清徐先生、庐陵彭先生之门。后三年丁丑,公成进士;又三年庚辰,以第一人及第,而余坎壤失职,连不得志于有司。惟公于聚散之际,执手欷歔,所以劳苦而慰勉之者,甚真且挚。

迨壬午冬,余被召入内廷,癸未三月,倖举南宫,实出公分校礼闱本房所荐。既释褐,登堂修敬,公迎笑曰:“吾两人平时契分何等,今乃以此礼见邪?”余拜,公答拜,终不肯以师道自处,仍以执友待之。

甫一月,而余扈从赴口外,公亦于是年八月奉太安人南归。明年车驾渡江,特命公居家食俸,校刻《全唐诗》。丙戌七月,书局未竣,而公讣忽至。余时适请假葬亲,急装遄返,取道虞山,哭公于寝,遗孤尚在乳抱,太安人出编见属,余受而藏之。会还朝期迫,匆匆未暇付梓。

及癸巳秋,长假返乡,及检诸箧笥,亟命楷书生缮写,仿宋本开雕,距公下世已八年矣。追维癸酉以后托同谱者十年,在门墙者四年,其间执弟子礼,从容邸舍,亲承色笑者,无过一月中之三数日耳。此余于校阅之下,不禁抚卷心伤,泪流承睫者也。

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若夫公诗之体格,位置当在大历以后、长庆以前诸名家间。慎行、门下士也,何敢轻为伦拟,则以俟天下后世读其诗而论定之者。

【注】①东山汪公:汪绎,字玉轮,号东山。②南宫:古代称代尚书省,后亦借指礼部。③太安人:汪绎之母。安人,朝廷给妇人封赠的称号。清制,六品官之妻得以封安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
B.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
C.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
D.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师:明清乡试、会试时,分房阅卷的同考官被录取的生员尊称为房师。
B.内廷:清朝,内廷通常指乾清门内,皇帝召开臣下、处理政务的地方。
C.礼闱:闱,试院;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会试,因为由礼部主持,故称礼闱。
D.同谱:同年,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做官者,文中指在同一年做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影楼诗集》是汪绎的作品集,一共九卷,本文是作者为该诗集撰写的序言。全文清徐简古,然一往情深,低回无穷。
B.文章记叙作者与汪绎若干年间的交情,赞美汪绎的出众才华,表现了汪绎忠于友谊、谦退不矜等高贵品性,感人至深。
C.汪绎中举三年后考中进士,庚辰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及第。对因任官未尽职责而仕途坎坷的作者,汪绎安慰劝勉,情真意切。
D.汪绎受命居家领取俸禄,校印《全唐诗》,尚未完工而身亡。作者闻讯,前往吊唁,汪绎的母亲拿出汪绎的诗作托付给作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释褐,登堂修敬,公迎笑曰:“吾两人平时契分何等,今乃以此礼见邪?”
(2)慎行,门下士也,何敢轻为伦拟,则以俟天下后世读其诗而论定之者。
14.作者收下汪绎的诗稿,为何八年后才开始刊刻?请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黄庭坚

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

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

[注]①猩猩毛笔:高丽笔,旧说是猩猩毛制成的。《唐文粹》载猩猩因喜爱酒、屐而被人擒获。《礼记》:“猩猩能言,不离禽兽。钱穆父出使高丽,带回猩猩毛笔,赠予黄庭坚。②王会:《汲冢周书》的《王会篇》,相传是周王大会诸侯及四夷所作。③石渠:汉代皇帝的图书馆。④杨朱:《孟子》载,“杨朱氏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咏猩猩的“爱酒”与“能言”二事,但一语双关,兼写猩猩与毛笔。
B.“能言”写猩猩习性,也指以笔书写难免泄露机事,又暗含酒后失言之趣。
C.“王会”的典故交代了猩猩毛笔的来源,后又指出钱穆父撰写图书的功劳。
D.诗歌咏物抒怀,虽多处不离毛笔,却又能写出人情世态,蕴含着人生哲理。
16.诗歌借物喻理,富有启示意义,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一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2)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一句以字称人,表其德行,表达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______________”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京口当地百姓对于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感。
(3)鸟是古典诗文中常用的意象,古人常借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其他的还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以食为天”是一句______________的古语,孙中山说:“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毛泽东说:“民以食为天,就是吃饭第一,务必要解决好‘肚先生’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粮食安全、耕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党中央做出诸多重大决策。粮食生产系于“三农”,只有农村好、农业兴,粮食来源才能稳定,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才能丰足有余。着眼今天,“民以食为天”给予我们深刻告诫。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防患未然。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一成绩______________,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要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这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底线。还要做到______________,居安思危。解决粮食、吃饭问题要有备无患。唯有我们常备不懈、着眼长远,就能临危不乱、有效应对始料未及的不虞之患。只要我们坚定民族自信心,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够走稳走好粮食安全之路,就一定能够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阔步前进、______________。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路人皆知   谈何容易   未雨绸缪   乘风破浪
B.路人皆知   来之不易   防微杜渐   行稳致远
C.家喻户晓   谈何容易   防微杜渐   乘风破浪
D.家喻户晓   来之不易   未雨绸缪   行稳致远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唯有我们常备不懈、着眼长远,方能临危不乱、有效应对始料未及的不虞之患。
B.我们唯有常备不懈、着眼长远,就能临危不乱、有效应对始料未及的不虞之患。
C.我们唯有常备不懈、着眼长远,方能临危不乱、有效应对始料未及的祸患。
D.唯有我们常备不懈、着眼长远,就能临危不乱、有效应对始料未及的祸患。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请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也无法改掉“懒”的习惯,在方便与健康中寻求一个平衡。为了改善自身的睡眠健康状况,当今消费者首先不考虑运动、提早睡眠时间等手段,(       ),比如购买一些助眠精油、睡眠仪、乳胶枕等产品。生活与工作压力、手机和过量信息干扰等各种因素,导致一边养生一边熬夜这种矛盾的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给睡眠经济带来新的商机。我国睡眠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行业发展进入快速期,2020年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达3778.6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179.90亿元,同比增长5.0%,预计2021年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4173.2亿元,预计未来随着睡眠产品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产品类型不断增多,(       )。

2021年中国国民睡眠问题原因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现代人在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     而是去寻求外力     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B.现代人在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     而是去寻求外力     人们的睡眠问题将会得到改善
C.现代人在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     其次是寻求外力     人们的睡眠问题将会得到改善
D.现代人在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     其次是寻求外力     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22.阅读文段中的图表,概括图表的主要信息,不超过75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赢”由五个汉字组成:亡、口、月、贝、凡,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亡:危机意识;口:沟通能力;月:时间观念:贝:取财有道;凡:平常心态,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请根据图形内容和寓意并结合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时评  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6-90.4其他散文文学类-双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应用类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黄庭坚(1045-1105)  酬和类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语句复位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价值理念  图画式材料  成功面面观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