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诊断性检测(二)语文试题
湖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5-30 12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物修复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术职业,作为一名文物修复技术员,需要具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标准以及培养机制不健全,导致中国的文物修复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文物修复技术员的培养一般是师傅带徒弟,再者是参加由国家举办的文物修复培训班。但是,由于文物修复得不到重视,截至到目前为止,全国仅有的文物修复技术员少之甚少,这严重地影响着文物修复的完善与保护。

文物修复是负责对出现破损的文物遗址、出土文物、流散文物进行修复的职业。文物修复技术员对文物修复本着“修旧如旧,面貌如初”的原则,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需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美术功力作为支撑,否则会失掉文物的古风古韵。修复一件文物,有的需要半个月,有的要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一件文物最终的定级,与修复时是否充分保留、展示其历史文化信息,有着很大关系。由于文物修复场所处于博物馆中,与文物库房相伴,多数文物修复人员不会主动邀请亲朋好友前往工作单位“做客”,所以在一般人看来,文物修复从业人员颇为神秘。

文物修复包括:非物质文化遗址修复,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和可移动文物修复。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包括古建筑遗址修复、古墓遗址修复和革命遗址修复等,可移动文物修复包括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修复和社会流散文物修复,尤其是对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精品的修复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器物的完整的原貌,而且还需要器物原始年代独有的特殊风格的完美性。大体可分为三类,即研究修复、展览修复和商业修复。三种修复虽在同一个目的、方法上还存在差别,但在保持文物的原貌上仍是相同的。

修复文物一般须经清洗、加固、粘接、补配、绘图、粘补等十多道程序,而作色、作旧是最后一道程序,也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不仅要求修复员有纯熟的技巧,更要对色彩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文物修复不仅要具有相当的历史、绘画、文字功底,还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物理、美学、材料材质知识。除了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超强的耐心、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毅力。

文物修复是一项非常细致且耗时很长的工程,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有半点马虎。文物也具有生命,文物技术修复员也好比一个主刀医生,手术不允许失败,否则一段历史也许就此消亡。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钟表,是一件有生命的物品;修复,等于是赋予它第二次生命。

文物修复的意义重大。文物是当时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反应当时的经济、文化、政治、战争。残破的文物固然具有悠久的历史感,但修复后的文物更能完好的表现当时的社会风貌。文物的修复是以当时的文化背景为理论依据,而不是盲目地修补,修补是为了让更多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直观地了解欣赏当时的文化。

(摘编自《文物修复的重要性》)


材料二:

陶瓷器是我国众多文物中的一个品类。在我国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从新石器时代被发现,到夏朝原始瓷的成功烧制,再到东汉时期青釉水波纹四系罐的出现,一直延续到了现代,从未断流,常作为其他文物断代标准器。

随着时间的流逝,无论是出土器还是传世器,由于受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破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如何及时对它们进行妥善保护和有效修复,是广大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古陶瓷修复技艺是中国古老的一项传统技艺,《景德镇陶录》中就记载了景德镇陶工粘合碗盏的方法:“粘碗盏法,用未蒸熟面筋入筛,净细石灰少许,杵数百下,忽化开入水,以之粘定缚牢,阴干。自不脱,胜于钉钳,但不可水内久浸。又凡瓷器破损,或用糯米粥和鸡子清,研极胶粘,入粉少许,再研,以粘瓷损处。”

在对古陶瓷进行修复时,修复者需要了解各种保护修复材料的性能、特点。选择所用材料时,秉承最大程度地稳定性、最大程度的相容性、最大程度的可逆性的修复保护原则,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不破坏文物原貌,同时也保证材料老化后不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

现代古陶瓷修复的类型主要有:考古修复、博物馆展览修复、商业修复。考古修复和博物馆展览修复都要求在修复过程中无损伤修复,还原陶瓷本来的面目,达到修旧如旧的标准。商业修复则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如果修复水平不到,很容易修旧如新,造成文物破坏,不利于展览和交易。目前社会上的修复还是以博物馆展览修复居多,更多地遵循了“可读性”原则。

修复古陶瓷器,需严格遵守文物修复原则。在实施修复中必须忠于实物的历史原貌,反对操作者主观臆造,随意加工改变。对修复中的每一道工艺都要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并具有再修复的可能性。在修复保护文物的工作中,我们秉承的是“预防为主,保存现状,恢复原貌,最小损伤,修旧如旧”,反对修旧如新。

作为一名文物修复工作者,要明白古陶瓷修复保护工作必须建立在器物的稳定状态之上,制定与实施陶瓷器修复计划前,首先要将器物的状况(背景信息、文化价值、器物的材质、受损情况等)记录存档;其次在选择材料时,尽量选择具有可逆性且对陶瓷器本身伤害最小的,能够与其胎、釉不发生反应造成二次伤害的材料进行修复保护;然后不可改变文物原貌,在完成修复时需要识别出修复部分与原器物;最后,还需要考虑经济性与适用性,能够兼顾保护和修复的需求的方案,才是最适合的方案。

(摘编自《古瓷医师,仁心之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文物修复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需要在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标准以及培养机制上加以健全。
B.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包括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修复和社会流散文物修复,对出土的文物精品的修复要求更高。
C.现代古陶瓷修复的考古修复、博物馆展览修复、商业修复三种类型,前两种标准高,要求修旧如旧。
D.古陶瓷器的修复,需严格遵守文物修复原则,必须忠于实物的历史原貌,不能主观臆造,随意加工改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鉴于全国文物修复技术员太少,严重地影响着文物修复的完善与保护,国家应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上多投入力量。
B.在文物修复人才培养上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已经远远不够,由国家开设培训班来培养人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C.用一个主刀医生手术不允许失败来比喻文物修复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一段历史就会因此消亡。
D.文物修复过程中,工艺师在细节上加上自己的创造,能让更多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直观地了解欣赏当时的文化。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文物修复的原则的一项是(     
A.修复后的黄鹤楼的铜宝顶,三个铜球叠焊在一起,原铜宝顶上面只有两个铜球,荷叶座与第一节大铜球之间,有一个倒扣脸盆状的金属过渡结构。
B.“龙泉窑粉盒”碎裂严重,缺片较多,制定修复方案后,选择了合适的修复材料和方法,修补时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粉盒全貌。
C.博物馆里一位工作人员把一辆出土的马车模型,表面镀上一层金,看起来非常豪华,吸引了大量游客。
D.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地区,将15世纪的圣母玛利亚雕像复原成了颜色鲜艳的看起来像一个当地业余爱好者制作的雕像。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证实了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5.请根据材料简述文物修复的注意事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棵树上,一棵树下

刘醒龙

再到簰洲垸,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这些年,心心念念的情结。

出武昌,到嘉鱼,之后去往簰洲垸的路途有很长一段是在长江南岸的大堤上。江面上还是春潮带雨的那种朦胧,离夏季洪水泛滥还有一段时间。在时光的这段缝隙里,那在有水来时惊涛拍岸的滩地上抢种的蔬菜,比起别处按部就班悠然生成的绿肥红瘦,堪可称作俗世日常中的尤物。除了蔬菜,堤内堤外所剩下的就只是树了,各种各样的,一株株,一棵棵,长势煞是迷人。

有百年堤,无百年树。这句话本指长江中游与汉江下游一带平原湿地上的特殊景象。

因为洪灾频发,大堤少不得,老堤倒不得,大树老树只是栽种时的梦想,还没有活够年头,就在洪水中夭折了。1998年夏天的那场大洪水,让多少青枝绿叶停止了梦想,也让不少茁壮的树木在传说中至今不朽。

第一次来到簰洲垸,又离开时,就曾想过,一定要找时间再来此脚踏实地走一遍。19988月下旬,搭乘子弟兵抗洪抢险的冲锋舟,第一次来簰洲垸。除了几段残存的堤顶和为数不多的树梢,簰洲垸被滔天的洪水彻底淹没。汤汤大水之上的我们,悲壮得连一滴眼泪也不敢流。

所谓美梦成真,就是将日子过得如同美梦一样。由于当年子弟兵的驰援,人们才从最艰难的日子挺了过来,由于三峡大坝建成后对长江上游洪水的拦截,一向狂放不羁的洪水也将凶悍性子收敛起来,哪怕是乘着最大洪峰笔直往东而来,也不得不在簰洲垸顶头的大堤前扭转半个身子往西而去时,一改从前的暴虐,反倒以岁月流逝的模样用浪花之上的江鸥点染一段温情。

最能表现这温情的是小镇边上两棵白杨,还有朋友反复告知的那棵杨柳。

199881日夜里,簰洲垸大堤没能顶住洪魔的肆虐,终于溃口了。后来通过视频看到,惊涛骇浪之中,那个名叫江珊的小女孩死死抱着一株小白杨,硬是从黑夜撑到黎明。当子弟兵来施救时,小女孩还不敢放手,一边号啕大哭,一边说奶奶让她抱着小白杨千万不要松手。奶奶自己却因体力不支,随洪水永远去了天涯。洪荒之下,生命没有任何不同。那比狂飙凶猛百倍的浪潮来袭时,一辆辆正在抢险的重载卡车,顷刻之间成了一枚枚卵石,淹没在浪涛深处。一位铁汉模样的将军,同样得幸抱着一棵小白杨。

23年过去,小镇边上的这两棵白杨树,长得很大了。私下里,簰洲垸人,将一棵白杨称为将军树,另一棵白杨称为江珊树。小镇的人这么说话,听得人心里格外柔软,也格外有苍凉。不由得想得起天山深处的胡杨,华山顶上的青松;想得起西湖岸边的垂柳,洛阳城内的牡丹。

在簰洲垸下游约20里,有个地方叫王家月。1998821日,自己随一个团的军人十万火急地赶到此地,打响九八抗洪的收官之战。险情过后,封堵管涌的几千立方米的大小块石与粗细沙砾,成了平展展田野上的一处高台。

相隔23年,再来时,一场大雨将头一天的暴烈阳光洗得凉飕飕的,在离高台不到50米的地方,自己到站住了。

在高台正中,孤零零长着的一棵小树。正是当地朋友业已念叨过许多遍的那棵杨柳。

相比从前,簰洲垸上上下下堤内堤外一切都好了许多,那两棵白杨从风雨飘摇中挺过来,长成参天大树。那曾经指望3万年后才风化成沙土的块石沙砾高台,才几年工夫就有杨柳长了出来,虽然只有一棵,却更显风情万种。这样的杨柳能长多少叶子呢?远远看过去,大约几千片吧,这是一种希望,希望小小杨柳用这种方式记住当初参加封堵管涌的几千名子弟兵。

曾经在干旱少雨的甘肃平凉,见过一棵名为国槐的大树,3200年树龄,毫不过分说,那样子是用苍穹之根吸收过《三坟》《五典》的智慧,用坚硬身躯容纳下《八索》《九丘》的文脉,用婀娜枝叶感受了《诗经》《乐府》的深邃与高翔。簰洲垸一带,注定没有见证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老树,从东来的长江,由此向西流去,一切见证之事都付与簰洲垸自身。不必等到再过2323年时,不必等到垒起高台的块石与沙砾变得与周围田野浑然天成时,更不必让小小杨柳和高高白杨都变得千年国槐那样沧桑时,大江之畔无所不在,大水之中万物天成。历经过灾难的白杨全都是周瑜、陆逊那般青壮小伙模样,苦难中泡大的杨柳全都是大乔、小乔一样婀娜姑娘身姿。奋斗百年,走向新的征程,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走向新的梦想,更加令人向往。如同自己刚转过身,就在想什么时候再来看看簰洲垸,看看簰洲垸的两棵白杨、一棵杨柳。还有这两棵树上,还有这一棵树下,安详天空,锦绣大地!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有百年堤,无百年树”是用俗语说明景色特征,表明当地对筑堤防洪更为重视。
B.1998年那场洪水淹没了簰洲垸,滔天的气势震慑人心,使“我们”害怕得不敢流下一滴眼泪。
C.文中写江珊、奶奶,将军这三个人物形象,目的是表现人类在大自然力量面前的弱小。
D.文中用胡杨、青松、垂柳,牡丹衬托白杨,表明白杨是当地有着代表意义的景物。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再到簰洲垸”道明了自己与簰洲垸的因缘,自然引出对第一次到簰洲垸的回忆。“这些年心心念念”则突出感情的浓烈。
B.作者用特写镜头对准人们抢种的蔬菜,写出了这些蔬菜呈现的生机。这些蔬菜因生长在有水来时就惊涛拍岸的滩地上更显珍贵。
C.文章将1998年发洪水时簰洲垸被彻底淹没的最象和今天的景象作对比,有对过去洪水凶悍的惨痛回忆。也有对今日洪水得以治理的欣喜。
D.文章善于联想,如由白杨想到周瑜。陆进。由杨柳想到大乔。小乔,以象征手法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既形象生动又内涵丰富。
8.文章中写道:“最能表现这温情的是小镇边上的两棵白扬,还有朋友反复告知的那棵杨柳”,为什么说那两棵白杨,那棵杨柳“最能表现这温情”?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9.尾段由甘肃平凉国槐写到簰洲垸的两棵白杨、一棵杨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开宝四年,唐主李煜遣其弟从善来朝,奉方物入贡。帝赐第,留京师。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七年,帝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门下侍郎陈乔、内史舍人张洎劝其主无入朝。江南主信之,遂称疾固辞,且言:“谨事大朝,冀全济也。今若此,有死而已!”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富雄,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江南主不从。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八年二月,曹彬等连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二月城克,群臣称贺,帝泣曰:“宇县分割,民受其祸,攻城之际,必有横罹锋刃者,实可哀也。”命出米十万赈恤之。九年正月,曹彬俘江南主李煜还汴。帝御明德门,以煜尝奉正朔,命勿宣露布,止令煜君臣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帝责张洎曰:“汝劝煜不降,使至今日。”因出洎所草召上江援兵蜡丸书示之。洎谢曰:“书实臣所为。今得死,臣之分也!”帝奇之,以为太子中允。初,彬之伐江南也,帝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彬曰:“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二月,拜彬为枢密使。六月,江南州郡皆降。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B.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C.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D.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朝,指地方官员、属国或外国使臣谒见天子,也指进入中央朝廷做官,文中指谒见天子。
B.侍郎,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近侍,后官位渐高,唐代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首。
C.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新立帝王颁行新历法,象征着一个王朝的合法性与唯一性,即“正统”。
D.蜡丸书,蜡丸是用蜡做成的丸状物,因为能够防潮保密,古代常常会在蜡丸中放置机密文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初,南唐对宋朝看似臣服,实际上却在修整军队,由于宋朝过于强大,李煜只求得以保全,主动上表请求废掉国号。
B.宋太祖召令李煜入朝,陈乔、张洎认为不能入朝,李穆认为入朝与否不是关键,江南甲兵、物力尚可,应考虑恢复实力。
C.宋太祖在徐铉请求暂缓进兵时,不赞同他的说辞,认为江南即使能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宋朝,也不能不入朝归降臣服。
D.九年正月,曹彬俘虏李煜回朝,太祖让李煜君臣穿戴白衣纱帽,在明德门下等待判决;六月,江南州郡向宋朝投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
(2)初,彬之伐江南也,帝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
14.请结合文本,概括宋太祖平定江南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种柳戏题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注]思人树,语出《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召公有惠于民,他死后,人们作诗怀念他,还自觉地爱护他生前种的树,称其为“思人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当写于被贬柳州期间,诗人虽不得志,但仍有济世救民之心。
B.首联用四个“柳”字,有诙谐自嘲之意,切合诗题中的“戏”字。
C.虽是“戏题”,但诗人却不由得越写越庄重,思想随之渐趋严肃。
D.诗人写柳树终会长成参天大树,寓含了对自己终将被重用的信心。
16.在这首诗中,现实和未来自然转换,无缝衔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