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甘肃省武威市六中高三第八次诊断检测语文试题
甘肃 高三 模拟预测 2022-06-06 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通过丝路进行的中外经济交流主要有三种形式:朝贡贸易、官方贸易与民间商业贸易。

中世纪的东西方朝贡贸易以物品交换为形式,以政治关系为实质。需要说明的是,与中国建立这种贸易关系的国家,如大食、罗马、天竺、安息等,因为这种贸易利润丰厚,纷纷遣使来华,中国史籍将这些使者统统视为贡使,甚至有外国商队冒充该国使团到中国朝贡贸易。自西汉以来,历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朝贡贸易千百年来连绵不绝。此外,中国使团出使诸国时,也会携带大量财物作为馈赠礼品,返国时又会带回诸国进献的礼物,这同样也是一种交换关系。朝贡贸易中,不论是朝贡者,还是中国使者的回访,自然都与中国的国都紧密联系。唐以前很长一个时期内,长安都是中国的都城,所以外来贡使到长安才能完成使命;而各王朝派往西域的使团也从长安奉命出发。

官方贸易也与长安有着直接关系,或在长安进行,或在长安决策。官方贸易可分为大额贸易与小额交易。后者主要指双方使团携带的货物,其中外来使团带到长安的货物,要向中国有关部门报告品种和数量,经过批准后方可在长安进行交易。中方使团所带货物也在长安筹集,并从长安始发。至于大额贸易或在长安进行,或在边境地区进行,但都在朝廷主导下开展。

丝绸之路上的民间贸易更是繁荣,就其人数和贸易额而言,都大大超过了官方贸易。西汉时,长安是商业最繁荣的都市,同时也是外来商人最多的城市,加上全国赋税收入的大部分集中于长安,遂使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以满足中外经济交流需要。各地商贾云集,运到长安的商品更是不可胜数,从而使长安有条件成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商业都市与这一时期的国际性商业大都市。

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长安更是充当关键性角色。长安在中国文化的输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汉唐时期的长安是全国文化中心,这一时期最优秀的人才大多集中在长安地区,加之教育事业发达,图籍丰富,制度先进,具有对外输出文化的优越条件。中国文化的外传大体上有三种主要途径:各国各族使团来华,在加强双方政治、经贸关系的同时,将中国先进的制度以及文学、绘画、乐舞、科学、生产技术等带回去;各国各族派到长安的质子、留学生、留学僧、传教士,在学习了中国先进文化后,纷纷将其带回本国;中国派出的使团和商人、僧侣等,在中外文化的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长安是接受外来文化最多的城市,各具特色的外来文明在此与中华文明交汇、融合,从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经由西域沿丝绸之路东传的文化通过朝贡、宗教、商业以及民间市井生活方式传播融合,成为长安城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了所谓胡风胡韵。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长安发展成为多种文明交融的中心,成为当时中国最为时尚的国际大都市。通过丝绸之路,来自西域的文化传播到长安后经消化吸收,形成了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不仅向国内其他地区传播,还通过长安继续向东亚各国传播。

(摘编自杜文玉《长安在维护丝路畅通与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世纪中西方朝贡贸易的形式,是西方国家单向遣使来华进行物品交换。
B.官方贸易还表现为中国使团携带礼品出使,返回时带回诸国的进献礼物。
C.中世纪中西方无论进行大额贸易还是小额贸易,都与长安有着直接关系。
D.西汉时长安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商业都市,民间贸易繁荣超过其他朝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指出中外经济交流有朝贡贸易等三种形式,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B.文章论述长安在中外贸易中具有突出的地位时,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C.文章从输出与接受两角度,对比论述了长安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D.文章着眼于经济文化交流,阐明长安在维护丝路的畅通与繁荣方面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贡贸易以物品交换为形式、以政治关系为实质,这种贸易深受西方国家欢迎。
B.中西官方贸易虽在中方朝廷指导下开展,但其人数和贸易额不如中西民间贸易。
C.汉唐时长安具有对外输出文化的优越条件,此时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途径众多。
D.西方文化在汉唐时经丝绸之路传播到长安后,直接向国内地区和东亚各国传播。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Hi-大家好,我是一度电,诞生于哈密煤电公司,可不要小看我只有一度,我可以让家中25瓦的灯泡连续点亮40小时,可以让电视机开10小时,可以让冰箱运行36小时,可以将8公斤的水烧开等等。

这么厉害的,你知道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吗?今天,我就带大家到我的产地哈密媒电公司看一看,了解一下一度电究竟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在哈密煤电公司,生产一度电需要多少媒呢,按照其前的生产状况,生产一度电需要300克左右的标煤,所以它就是的动力之源。

这些煤炭想要进入煤场,可是需要经过电厂的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层层把关,检验合格后才能成为的原料,燃料管控中心通过该系统对进场煤炭进行采样,制样,实现煤样统一规范管理。

检验合格后的煤炭进入煤场,等待着被传输至锅炉,开启它们的高光时刻。

在煤炭正式输送至锅炉之前,电厂需要先向锅炉内注水,这里的水我们叫它除盐水,除盐水是哪来的,让我们了解一下。

我们的生产用水来自城市中水,也就是经过集中处理过的居民生活废[污]水,电厂需要利用中水处理系统将城市中水透行处理达到工业用水标准。

中水经处理达到工业用水标准后,便会进入除盐水制水系统制得除盐水。

制得的除盐水会进入除盐水箱,利用除盐水泵向凝汽器补水,后经给水系统向锅炉补水待加热。同时,制得的除盐水还会用于循环水、闭式水等系统补水。

完成除盐水向锅炉内的炉水系统注入后,我们的原煤小伙伴儿就要再次出场啦。

燃料运行会将它们通过输煤皮带输送至原煤仓,进而开启一系列神奇的蜕变……

原煤通过皮带传送至原煤仓,经给煤机落至磨煤机内,在磨煤机内原煤会被碾压成煤粉,在一次风的作用下,经分离器后由煤粉管进入炉膛,煤粉管出口配有两层等离子点火系统,用于锅炉点火及炉膛稳燃,通过送风机向锅炉内提供燃烧氧量,使煤粉燃烧产生热量。

煤粉燃烧产生的热量会使锅炉内的除盐水受热蒸发形成饱和蒸汽。饱和蒸汽在锅炉内再加热形成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过热蒸汽通过汽轮机做功后产生机械能,机械能推动发电机发电。

至此,一度电的我终于诞生啦!

会被输送至电厂的升压站,集控中心的小哥哥们会对进行升压、并网,之后便可以被发往全国各地发挥我的威力!

虽然成功诞生,但通过煤炭的燃烧,还会产生大量的灰渣、烟尘及各种排放物,如果随意排放会污染环境,身为清洁型的能源企业,怎么会轻易放过它们。煤燃烧形成的灰渣会落入干渣机粉碎、冷却后输送到渣库。

炉膛燃烧产生的烟尘会通过水平烟道、尾部竖烟井进入脱硝系统去氮氧化物,之后进入电除尘系统除去烟尘,再到达吸收塔脱硫,最后进入烟囱排入大气。

首先是除氮操作,烟尘会进入尾部烟道的脱销反应器,通过电厂尿素车间生产的氨气传输至反应器中与催化剂反应消除烟尘中的氮氧化物,实现烟尘脱硝。

随后,烟尘会通过锅炉烟道进入电除尘车间进行除尘,电除尘后粉尘荷电,依附到极板上,通过振打电机击落至灰斗,通过仓泵传输至灰库。

最后就要进行脱硫作业,去氮除尘后的烟气会进入吸收塔。

利用球磨机磨制石灰石产出碳酸钙浆液输送至吸收塔对塔内上升的烟气进行喷淋,从而与烟气内的硫化物进行反应,生成石膏,达到脱硫效果。

成功脱硝、除尘、脱碱的烟气会进入烟道,由烟囱排出,此时的烟气已经化为了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尾气,飘向蔚蓝的天空。

整个发电过程中,作为电厂大脑的集控中心,全程对生产全流程进行监视和控制,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到这里,哈密煤电公司生产的一度电从源头到发出再到排放处理便介绍完毕啦!

(摘编自全国能源信息平台《一度电的诞生记》)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度电,看似很少,却可以让我们的灯泡、电视和冰箱同时连续使用10个小时以上,非常厉害。
B.除盐水的制成和循环利用,说明我们平时的居民生活废[污]水经过集中处理仍然有极大用途。
C.煤粉燃烧、除盐水受热蒸发、过热蒸汽做功推动发电机等一系列过程,在不停进行能量的转换。
D.煤炭燃烧排出的烟气想要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就需要对烟气实施成功脱硝、除尘和脱硫。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对污染物的排放处理,脱硝脱硫煤电成为了清洁的环保电力,对环境完全无污染,可以大力发展。
B.从源头到发出再到污染物排放,集控中心对生产“一度电”的全流程进行了监控,以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C.文章第一段作比较,说明“一度电”的作用之大;文末将“集控中心”比作电厂“大脑”,形象说明其控制作用。
D.文章运用拟人化的语言,通俗生动地对“一度电”的生产与排放物处理进行介绍,让人易于理解,产生兴趣。
6.一度电是怎样诞生的?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2022-02-18更新 | 318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届广西来宾市柳邕高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敦煌,黎明中升起

清晨,第一缕曙光照在敦煌市中心的雕像上,新鲜而明媚。这是敦煌的飞天女,衣袂飘逸,花朵一样的笑容,她刚刚从夜里走来,反弹琵琶的声音,使漆黑的夜里翻腾咆哮的沙漠,此刻像天空一样宁静。

沿着绿色铺开的道路,我穿过敦煌街道。夜雨早停了,屋檐上,灌木上,电线上,树上湿漉漉的,麻雀叫着,抖掉身上黑夜,蹲在树上观察日出前每一个细节。此时,我也像麻雀抖掉黑夜,游荡在敦煌大街上。一辆辆早起的出租车穿梭在大街上,偶尔刺耳的喇叭声,唤醒睡梦中的旅客。可是在阳关,干裂的阳光晒得脸皮疼,滚烫的风吹干了身体里的水。莫高窟绚烂的壁画,精美的彩塑,精彩的故事,九色鹿舍己救人,丑公主变美,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还在脑海里浮动,还想伸出手摸一下,惊讶地张大的嘴还没有合拢,让脑仁疼的喇叭声就钻进了耳朵。

党河水安静地流淌,河岸上草木舔着水花自顾自地灿烂、摇曳、生长,还有鸟雀的栖息,这些繁盛的树木只想着在太阳出来之前吸足水分。我沿着河岸前行,荡荡的河水仿佛东汉“草圣”张芝[注]家的墨池。张芝、张昶兄弟俩每天清晨就开始练习书法,他们在临河的墨池里蘸一蘸笔尖就把水染黑了,还有他们家的庭院,到处挂满布,写着黑字的布在风里飘扬。这些集“月之阴柔,日之阳刚,地之宽厚,天之崇高”于一体的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像七月敦煌的天气滚烫、蒸熟生硬的果实。

河岸上传来牛的哞叫声,几条狗在撕咬、打架,岸上是一排排土坯房子,有烟囱冒出了烟,是出租车司机刘家的,昨晚回家迟,几个来自远方的年轻游客租车去了雅丹。这是古丝绸路南道北干线,由此向西沿白龙堆沙漠穿越罗布泊直到楼兰,再从楼兰到若羌转入丝路南道,这条道为沙漠路。他们正值青春,对荒无人烟、没有生命、岑寂的沙漠充满梦想,记忆里肯定流淌着许多五彩缤纷的故事。中国古代旅行家法显,欧洲探险家斯文·赫定,就像天边升起一抹霞光,倏地扩张到整个天空,然后在他们心灵深处扎根了。

年轻的斯文·赫定第一次从喀什到若羌,翻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在走进沙漠后,目之所及,全是荒芜贫瘠的黄色沙丘,茫茫沙海铺在眼前。干得能当火种的沙,掀起了干热的风,疯狂吸食身体里不多的水分,皮肤干成了牛皮纸。干渴让他的队伍分崩离析。在见不到一丝绿色和动物的痕迹、只有冷峻的星光划破死寂的夜里,斯文·赫定抽出沙里的身子,听着自己在沙上发出的沙沙声,趁着凉爽的黑夜前行。当他靠吃野草、树叶、芦苇芽、苦水里的小蝌蚪走出沙海,把最后一盏点亮的灯放在沙丘上时,多么希望失散的人员、骆驼、狗儿能跟来,沿着他留下的足迹,找到于阗河……就这样,百年来,斯文·赫定也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故事,吸引着无数人去寻找。他留下的足迹、灯盏像航标、浮标在沙海上漂动,像一枝水莲立于沙浪上。

党河岸上,土坯房上,许多烟囱冒起了烟,人们在告别昨夜的梦吗?我听见有音乐从窗户里流出,有诵读声飘在村庄上空,这些美好的声音,让缀满果实的杏树心花怒放,让李广杏子像海绵球在墙上蹦跳。天空万里无云,无边无际,向四面舒展开去,丰沛、连绵、密集的阳光赋予敦煌灿烂无比的早晨。

光焰四射的晨阳,漫过党河岸,洒向熙攘的城市、丰饶的村庄。在燃烧的阳光里,棉花裂开坚硬的外壳,纷披的李广杏子星星似的闪烁在绿叶里,大片大片杏林就是深邃的夜空。

敦煌已经醒来,而且喧嚣起来,我听见有人诵读:

敦者,大也;煌者,盛大也

黎明中起身的敦煌——

鸣沙山就在前面,太阳这个大火球,早把那点湿气舔干净了,沙子开始发烫,远处沙丘脊线上腾起火焰。这片沙漠背对海洋,这里的人们多么希望面朝大海啊。人们还记得大海的、海草的味;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水花溅在脸上热辣而冰凉,激起尖利的惊叫声。来自海边的人们在鸣沙山上逍遥,胀鼓鼓的风扫过一尘不染、炫目的沙丘,裹着花色披肩的年轻人吹着口哨,光屁股的孩子们在沙上厮打,从山脊上滚下来再爬上去。有马厩的气味飘来,有清脆的铃铛声传来,浩浩荡荡的驼队从更远的沙脊上走来,训练有素的骆驼,驮着欢乐的、唱着歌、尖叫的、互相拥抱汗津津的人们,穿越喷着火的沙丘。

整个白天,鸣沙山持续不断的喧嚣、欢乐、呐喊,让平日里心情沉郁的人,此时容光焕发,心里不禁产生一种明媚的期望。

黄昏降临,血色的太阳蔓延到身边。

月亮升起,天边上星星亮起来。凉风吹来,沙丘上起了微波,似细细的音乐,轻轻踩过梦境。

(选自《人民日报》)


【注】张芝,东汉时敦煌酒泉人,曾在敦煌苦练书法。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从清晨的阳光写起,阳光“新鲜而明媚”的特点为下文的叙述奠定了愉悦、轻快的情感基调。
B.文章写张芝家的庭院中到处挂满布,上面写着黑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表现了张芝对敦煌的影响。
C.文章将敦煌人面朝大海的愿望与来自海边的人们在此逍遥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达了敦煌人对鸣沙山恶劣环境的不满。
D.文中通过人们诵读的“敦者,大也;煌者,盛大也”,既解释了敦煌的字面之意,又突出了其气势雄伟浩大。
8.文中写斯文•赫定之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春,李善长等率群臣奉太祖即吴王位。太祖以国之所重,莫先宗庙郊社,金有司建圜丘于钟山之阳,建方丘于钟山之阴。己已,典营缮者以宫室图讲。太祖见雕琢奇丽者,命去之,谓中书省曰:“吾节俭是宝,民力其毋殚乎!”十一月圜丘成,太祖出视,世子从行。太祖因命左右导之,遍历农家,观其居处饮食器用。还,谓之曰:“夫农终岁勤动,不得休息,其所居不过茅茨草户,所饮食不过菜羹粝饭,而国家经费皆其所出。必念农之劳,使之不苦于饥寒。"太祖洪武元年,即皇帝位。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二月,定卫所官军及将帅将兵之法。有事征伐,诏总兵宫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权皆出于朝廷,不敢有专擅。丙辰,禁宦官预政典兵。上曰:“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二年秋,命吏部定内侍诸司官制。上曰:“古时此辈所治,止于酒浆醯醢,司服守祧。驭之之道,但当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有功则骄恣,畏法则检束。”冬十月,诏天下郡县立学。上谕中书省臣曰:“朕谓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今京师虽有大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八年春,诏天下闾里皆立社学,延师儒教子弟,有司以时程督,谕曰:“致治在于善俗,善俗在于教化。教化行,虽闾闾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

谷应泰曰:“太祖以淮西布衣,仗剑讨乱,十五年之间,遂成责业。然身在行间,手不辍书,遍考百王之迹,深明治乱之故。观其惩官寺之失而禁内官预政,惩藩镇之变而制武臣不预兵食,祸本乱阶,防维略尽。至于立宗庙,建学校无不损益质文,斟酌美备。观其开国,规模弘远矣。”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
B.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
C.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
D.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郊社,祭天称郊,祭地为社,文中指祭祀天地的场所,方丘为郊,圜丘为社。
B.世子,原指天子、诸侯的嫡子,明清两代用来指称亲王嫡子,以别于“太子”。
C.卫所,明代军事机构,设于京师和各地郡县,一卫所辖有五千余人,卫下设所。
D.社学,在乡里设立的学校,与县学、郡学等构成明朝较为完备的地方官学体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太祖审阅宫室设计图,让人删去其中奇丽的设计。他认为要崇尚节俭,不能为兴建宫室而滥用民力。
B.明太祖借视察圜丘的时机,让世子遍访农家,了解他们的吃穿用度,以此教育世子要体恤百姓的劳苦。
C.明太祖认为汉唐覆亡与宦官弄权有关。他吸取前朝教训,严禁宦官干政,并确立内侍官制,加以约束。
D.明太祖认为教化可使风俗淳善,政治清平,是开国的首要事务,因此他一再下诏,命令各地积极兴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
(2)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
2022-06-0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甘肃省武威市六中高三第八次诊断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