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十堰市京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湖北 高二 期中 2022-07-03 22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典戏曲随着从元代杂剧到明代传奇的发展,以大团圆结尾的固定构成逐渐增多,尤其是进入明万历年间以后,以才子佳人恋爱为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并且形成了必定是才子科举合格得以与佳人团圆的固定模式。据伊维德考证,明代刊印的元代戏曲,大部分都对原戏进行了改编,其中最重要的改编之一,就是把结尾都改成了大团圆。

这种“俗套”的结尾模式在当时就曾受到许多精英文人的批判,戏曲家卓人月说:“今演剧者,必始于穷愁泣别,而终于团圆宴笑。似乎悲极得欢,而欢后更无悲也;死中得生,而生后更无死也,岂不大谬也!”最早将戏曲艺术的团圆结局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挂钩的,大概是王国维,他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精英知识分子,也普遍认为“团圆的迷信”充分暴露出中国人不敢正视现实、直面矛盾,缺少悲剧意识的国民性弱点,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瞒和骗的文艺”。不过,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与其说是出于审美的目的,不如说是出于启蒙的目的。无论是启蒙文学还是革命文学,最重要的是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唯其不满,才有必要且有可能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以激发其奋起改变其现状。而大团圆故事却被认为是粉饰现实、麻痹斗志的文学,这是有悖于启蒙目的和革命目的的,因此遭到精英知识分子的嘲讽和批判,这一点也不奇怪。

还有一个吊诡的现象,往往越是生活富足的精英阶层,越是嫌腻大团圆故事;越是贫苦的下层百姓,越是热衷大团圆故事。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看,越是理性的知识群体,越倾向于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越是感性的口头文学爱好者,越倾向于非现实的幻想故事。民间故事和乡村演剧都是幻想色彩浓郁的通俗文化形式,甚至有学者认为,民间故事是刻意与社会现实保持着陌生化的距离。弗洛伊德也说:“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如果它们是真实的,就不能给人带来娱乐,在虚构的剧作中却能够带来娱乐。”

由此可见,精英知识分子的现实主义标准与民间文学非现实的幻想性之间,本身就是相互垂直的两套体系,当你用了这一套体系的标准去衡量另一套体系的时候,就只能得出“无价值”的结论。越是太平时期,市民社会越发达,文化市场的力量越大,市场需求就越倾向于大团圆故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需要在平淡的生活中注入一些幻想的亮色,不仅需要故事,而且需要能满足他们美好愿景的好结局的故事。所以说,“对于戏曲中的‘大团圆’,尽管鲁迅等新文艺人士深恶痛绝、屡加痛斥,却始终无法动摇其民间根基”。

问题是,我们在多年的文化学习中,逐渐习得了这些文化精英的启蒙判断,认定了大团圆结局与所谓“民族心理”之间的表里关系,普遍将大团圆故事模式误作中国特产,以为对大团圆的追求“反映了整个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

(摘编自施爱东《故事法则》)

材料二

易卜生是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人。在易卜生之前,欧洲各国剧坛上流行的是浪漫主义佳构剧。佳构剧是为职业剧团在大剧场进行商业演出而编写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多为轻喜剧或闹剧。佳构剧最大的特点是善于编织情节,因而发展了戏剧的结构艺术,不足之处是对社会人生的认识肤浅。佳构剧的人物是类型化的,为情节服务。而“有生命力的剧本和没有生命力的剧本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是人物支配着情节,而后者是情节支配着人物”。

佳构剧反映了9世纪中后期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掩盖了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道德危机。用戏剧揭露这些矛盾和危机,最成功的就是易卜生。在《玩偶之家》里,他写了娜拉个性意识的觉醒,撕破了蒙在家庭关系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展示了中产阶级的冷酷和自私。也许易卜生笔下的人物还不如契诃夫、奥尼尔写得厚实丰满,但他们都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或为伸张个性而斗争的人。有个性才有价值。易卜生重新确立了个性在戏剧创作中的核心地位,为现实主义戏剧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在审美上,易卜生一反佳构剧向壁虚构的创作方法,确立了从经验出发、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的审美方式。他认为,创作必须从观察和体验出发,写亲眼所见的、精神上经历过的东西。“现代文学的秘密正在于这种经历过的经验。”从经验出发,使易卜生发现了佳构剧作家看不到或不愿正视的各种家庭和社会问题。他的作品大大激怒了欧美各国的中产阶级观众,各种诽谤、设骂、攻击、威胁接踵而至,有的说作家不道德,有的说作品不真实,艺术上一无是处,以至于英、美、法国的商业剧院长期不敢上演其中的某些作品。即使上演,也被篡改得一塌糊涂。《玩偶之家》“在德国演出时,易卜生被迫写了一个所谓‘大团圆的结尾’,以免别人不经他同意就加以随意改写,这一结局便是娜拉既想离开丈夫又舍不得孩子,结果弄得心力交瘁,最后猛然倒在了地上”,这种情形让人不由得想起1830年雨果《欧那尼》上演时,发生在法兰西大剧院的那场冲突。不过那次斗争的双方是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这次却变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摘编自董健等《戏剧艺术十五讲》)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于贫富不同阶层的人们,往往对戏曲大团圆故事的态度不同,前者嫌腻,后者热衷。
B.启蒙和革命文学要想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
C.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和否定,主要不是出于审美的目的,而是出于启蒙的目的。
D.能够满足普通民众的文化市场需求和美好愿景,是大团圆故事的民间根基难撼的原因。
2.下列文学主张,不属于批判“大团圆结局”的一项是(     
A.他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剧惨剧,不肯老老实实写天工的颠倒残酷,他只图说一个纸上的大快人心。这便是说谎的文学。(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的改良》)
B.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统统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欺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底问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C.大团圆结局、悲剧之喜剧结局使本已走向寂灭之境的个体又重新回到生活之欲,这意味着重陷于“眩惑”的泥坑。(黄霖《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
D.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李渔《风筝误》卷末收场诗)
3.下列对材料的综合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侧重分析中国古典戏曲“大团圆结局”的成因:材料二侧重介绍以易卜生为代表的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演进。
B.材料一连续引用卓人月、王国维、新文化运动的相关论述,都印证了大团圆结局与民族精神气质具有表里关系的观点。
C.无论是中国的民间故事、乡村演剧还是欧洲的佳构剧,都突出故事或者戏剧的娱乐性,故而容易虚构情节,带有幻想成分。
D.两篇材料都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精英阶层与下层百姓”、“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对照展开,有利于分析得深入。
4.请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易卜生的戏剧创作主张。
5.联系易卜生被迫写“大团圆的结尾”这一事实,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观点有了哪些新的发现?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三(节选)

沈从文

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弯里,溪水沿到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到它,在急流处筑了一这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

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住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

一个堡子里只有这样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归这碾坊包办,成天有人轮流挑了仓谷来,把谷子倒到石槽里去后,抽去水闸的板,枧槽里水冲动了下面的暗轮,石磨盘带着动情的声音,即刻就转动起来了。于是主人一面谈着一件事情,一面清理到簸箩筛子,到后头上包了一块白布,拿着个长把的扫帚,追逐着磨盘,跟着打圈儿,扫除溢出槽外的谷米,再到后,谷子便成白米了。

到米碾好了,筛好了,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到豆粉里的汤圆。然而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许多人生活还从容,而为一堡子中人所羡慕的。

凡是到杨家碾坊碾过谷子的,都知道杨家三三。妈妈十年前嫁给守碾坊的杨,三三五岁,爸爸就丢下碾坊同母女,什么话也不说死去了。爸爸死去后,母亲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还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饭同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生活毫无什么不同处。三三先是望到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见了,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于是三三在哭里笑里慢慢的长大了。

妈妈随着碾槽转,提着小小油瓶,为碾盘的木轴铁心上油,或者很兴奋的坐在屋角拉动架上的筛子时,三三总很安静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热天坐到有风凉处吹风,用包谷秆子作小笼,冬天则伴同猫儿蹲到火桶里,剥灰煨栗子吃。或者有时候从碾米人手上得到一个芦管作成的唢呐,就学着打大傩的法师神气,屋前屋后吹着,半天还玩不厌倦。

这磨坊外屋上墙上爬满了青藤,绕屋全是葵花同枣树,疏疏的树林里,常常有三三葱绿衣裳的飘忽。因为一个人在屋里玩厌了,就出来坐在废石槽上洒米头子给鸡吃。在这时,什么鸡欺侮了另一只鸡,三三就得赶逐那横蛮无理的鸡,直等到妈妈在屋后听到鸡声代为讨情时才止。

这磨坊上游有一潭,四面有大树覆荫,六月里阳光照不到水面。碾坊主人在这潭中养得有几只白鸭子,水里的鱼也比上下溪里多。照一切习惯,凡靠自己屋前的水,也算是自己财产的一份。水坝既然全为了碾坊而筑成的,一乡公约不许毒鱼下网,所以这小溪里鱼极多。遇到有不甚面熟的人来钓鱼,看到潭边幽静,想蹲一会儿,三三见到了时,总向人说:“不行,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罢。”人若顽皮一点,听到这个话等于不听到,仍然拿着长长的竿子,搁到水面上去安闲的吸着烟管,望到这小姑娘发笑,使三三急了,三三便喊叫她的妈,高声的说:“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

母亲就从没有照到女儿意思折断过谁的竿子,照例将说:“三三,鱼多咧,让别人钓吧。鱼是会走路的,上面总爷家塘里的鱼,因为欢喜我们这里的水,都跑来了。”三三照例应当还记得夜间做梦,梦到大鱼从水里跃起来吃鸭子,听到这个话,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只静静的看着,看这不讲规矩的人,究竟钓了多少鱼去。她心里记着数目,回头好告给妈妈。

有时因为鱼太大了一点,上了钓,拉得不合式,撇断了钓竿,三三可乐极了,仿佛娘不同自己一伙,鱼反而同自己是一伙了的神气,那时就应当轮到三三向钓鱼人咧着嘴发笑了。但三三却常常急忙跑回去,把这事告给母亲,母女两人同笑。

有时钓鱼的人是熟人,人家来钓鱼时,见到了三三,知道她的脾气,就照例不忘记问:“三三,许我钓鱼吧。”三三便说:“鱼是各处走动的,又不是我们养的,怎么不能钓。”同一件事情,对待不同,原来是来人讲礼,三三也讲礼。

钓鱼的是熟人时,三三常常搬了小小木凳子,坐到旁边看鱼上钩,且告给这人,另一时谁个把钓竿撇断的故事,到后这熟人回到磨坊时,把所得的大鱼分一些给三三家。三三看着母亲用刀剂鱼,掏出白色的鱼脬来,就放到地下用脚去踹,发声如放一枚小爆仗,听来十分欢乐。鱼洗好后了,揉了些盐,三三忙取麻线来把鱼穿好,挂到太阳下去晒。到有客时,这些干鱼同辣子炒在一个碗里待客。母亲如想到折钓竿的话,将说:“这是三三的鱼。”三三就笑,心想着:“怎么不是三三的鱼?潭里的鱼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

三三如一般小孩,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用大童笔墨介绍杨家碾坊及周围环境和碾米过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当地的生存境遇和社会关系,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B.三三的母亲在文中虽然着墨不多,但通过她碾槽转和对待别人来钓鱼等情节,写出了她的勤劳和善良,以及面对生活中的磨难时的软弱和无奈。
C.文中三三看到爸爸去世后,妈妈“成天全身是糠灰”,以孩子视角彰显悲剧色彩。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内容,情节安排详略得当,详写三三对钓鱼者的不同态度,略写三三吹唢呐、喂鸡等事情,淡化情节冲突,叙事散文化。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比拟的手法写水车“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湖的歌”,十分形象,且用拟声词“咿咿呀呀”传神表达,有着拟声似歌的音韵之美。
B.“主人全身是糠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入豆粉里的汤圆”,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碾坊主人的辛苦,与下文内容相呼应。
C.“怎么不是三三的鱼?”这里作者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情态。同时,作者还借助大鱼吃鸭子的梦境来展示三三的心理状态。
D.“三三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作者借助场景的转换加速叙事,也将三三盼望长大的心情表现了出来。
8.三三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9.汪曾祺曾说“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请结合小说对此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无赖,不事产业。尝犯法配隶镇兵,以骁勇累迁裨校。朗州众乱,推衙将刘言为留后,言以行逢为都指挥使。行逢以众情表于璟,请授言节钺,璟不从。召言入金陵,言惧,遣副使王进逵、行军何景真与行逢帅舟师袭破潭州,行逢等据其城。言遣使上言周祖长沙兵乱,焚烧公府,请移治朗州。周祖即以言为朗帅,王进逵为潭帅,行逢为潭州行军司马、集州刺史。未几,进逵寇朗州,害刘言。周祖即以进逵为朗州节度,以行逢领鄂州节度、知潭州军府事。

显德中,世宗将用师淮甸,诏朗州王进逵出师入鄂州界,进逵遣裨将潘叔嗣领兵五千为先锋行及鄂州界叔嗣及回戈袭进逵进逵闻之倍道先入武陵。叔嗣攻其城,进逵败走,为叔嗣所杀,迎行逢为节度。行逢至,即斩叔嗣以徇。世宗乃授行逢郎州大都督、武平军节度、制置武安静江等州军事兼侍中,尽有湖南之地。

行逢在镇,尽心为治,辟署官属,必取廉介之士。有女婿求补吏,不许,返给以耒耜,语之曰:吏所以治民也,汝才不能任职,岂敢私汝以禄邪姑归垦田以自活。其公正多此类。条教简约,民皆悦之。然性多猜忌,左右少有忤意者必置于法,麾下之人重足累息。有何景山者,为王进逵记室,常狎侮行逢。及行逢为帅,署景山益阳令,数月,缚投于江。又馆驿巡官邓洵美与翰林学士李昉同年进士,会昉使行逢,召至传舍,与话终日。行逢疑其泄己阴事,黜为易俗场官,潜遣杀之,由是士流不附。

妻潘氏,行逢为帅,不为屈,不入府署,躬率奴仆耕织以自给,赋调必先期输送。行逢止之,不从,曰:税,官物也,若主帅自免其家,何以率下?

建隆三年十月,行逢,追封汝南郡王。

(选自《宋史·周行逢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逵遣裨将潘叔嗣领兵/五千为先锋/行及鄂州界/叔嗣乃回戈袭进逵/进逵闻之倍道/先入武陵
B.进逵遣裨将潘叔嗣/领兵五千为先锋/行及鄂州界/叔嗣乃回戈袭进逵/进逵闻之/倍道先入武陵
C.进逵遣/裨将潘叔嗣领兵五千为先锋/行及鄂州界/叔嗣乃回戈袭进逵/进逵闻之/倍道先入武陵
D.进逵遣裨将潘叔嗣领兵五千为先锋/行及鄂州界/叔嗣乃回戈袭进逵/进逵闻之/倍道先入武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兼任。一般是本职之外兼任较低官职。
B.刺史,“刺”为“检核问事”之意,“史”为“御史”之意;秦时中央设置,目的是监察百官,维护皇权,澄清吏治。文中即此意。
C.建隆,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古代用帝王年号来纪年,是纪年法的一种。
D.卒,死亡。古代一般指大夫死亡,后来成为死亡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行逢少年品行不端,不务正业。他年少时游手好闲,不愿从事生产,曾因犯法而被充入镇兵营。
B.周行逢骁勇善战,屡次升迁。他协助攻破潭州并占据潭州城,后又掌管朗州,从一员镇兵逐步升迁到湖南主政。
C.周行逢主政富有个性,深得民心。他主政时期,招收属官,一定要品行廉洁正直之士;施政法律条文简约,百姓都觉得很好。
D.周行逢为人性格多疑,心狠手辣。因何景山曾经轻视侮慢过自己,就把何景山沉江;仅仅是怀疑李昉泄露自己的私事,就对李昉痛下杀手。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所以治民也,汝才不能任职,岂敢私汝以禄邪?
(2)会昉使行逢,召至传舍,与话终日。
14.结合文意分析周行逢妻子潘氏的性格特点。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龙钟

陆游

龙钟一老寄荒村,鼎食山栖久已分。

平日气吞云梦泽,暮年缘在武夷君

抢榆敢羡垂天翼,倚市从嗤刺绣文

幸有笔床茶灶在,孤舟更入剡溪云。


注:①龙钟,形容身体衰老、行动不便的样子。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山阴(浙江绍兴)时所作。②武夷君,福建武夷山的山神、乡土神;也作为道教中阴间土地所有权的持有之神。③倚市,指经商;刺绣文,指从事刺绣手工艺生产。
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时间、空间交代了诗人的生活处境和心理状态,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一语双关,既描摹了现时之景,也高度概括了诗人的一生。
C.颈联运用典故,展现了诗人在社会现实面前的无奈与自嘲。
D.诗人闲暇写写诗文,煮煮茶;或寄情山水,驾小船游剡溪,已经彻底变得淡泊超然。
16.多位名家评价,陆游《龙钟》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特色。请结合陆游生平和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①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借鸟兽的反应侧面描写了蜀道之高。
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便是心之所向。《蜀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春光虽好,诗人却无心赏玩,深刻地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怀念敬仰之情。
③《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姜夔化用杜牧的诗句,虚写昔日扬州的繁华,实写今日扬州的凄凉,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2022-04-20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潜江市华中师大潜江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的冬奥脚步,走得      。在昔日荒凉的崇礼古杨树山谷,如今“冰玉环”连接着“雪如意”。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与“鸟巢”“水立方”      ……北京冬奥会的比赛设施建设既融入中国元素,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又注重综合利用和低碳节能,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的特色。(        );张北地区绿色电力      地产生,使所有冬奥场馆用上了清洁能源。中国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相结合起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铿锵有力 光彩夺目 一唱一和 源源不断
B.掷地有声 流光溢彩 一唱一和 络绎不绝
C.铿锵有力 流光溢彩 遥相呼应 源源不断
D.掷地有声 光彩夺目 遥相呼应 络绎不绝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国家速滑馆的制冰过程做到低碳化、零排放的是中国领先世界的制冰技术
B.中国制冰技术世界领先,让国家速滑馆的制冰过程做到了低碳化、零排放
C.国家速滑馆制冰过程的低碳化、零排放被做到的原因是中国领先世界的制冰技术
D.中国制冰技术世界领先,国家速滑馆制冰过程的低碳化、零排放被做到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相结合起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B.中国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邃人心,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C.中国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相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D.中国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名校
21. 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祝融号”登陆火星后,①__________,其中包括火星表面低温、地表沙尘天气不可预测以及与地球通信严重受限等问题。为确保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研究人员对“祝融号”进行一系列强化升级,使之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比如,②__________。由于火星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已超出直接遥控操作的距离,所以,“祝融号”要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按计划完成传输、移动等任务。又比如,在不同模式间切换的能力。在白昼“祝融号”要执行探测任务,③__________,即启动“一夜好梦”的功能;天亮后,又能够探测到环境变化而从休眠中唤醒。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2. 请说明下面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

2022-06-27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京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习近平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中任选两则材料作为写作触发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成递进式结构,最好能做点辩证分析;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6-27更新 | 1538次组卷 | 20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长沙市长望浏宁四县2019届高三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沈从文(1902-1988)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宋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陆游(1125-1207)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10.85情境补写  连贯语言表达
220.65漫画/照片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65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任务驱动型作文  梦想 追求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