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10-17 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这是符合事实的。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唯仁者能之。”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见得思义。”(《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讲仁,又讲义,但据《论语》所载,孔子未尝以仁义相连并举。我推测,以仁义并举,可能始于孔门再传弟子,但始于何人,由于书缺有间,已难考定。

孟子多次以仁义并举,如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告子上》)“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尽心上》)“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尽心下》)孟子道德学说的核心是仁义。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

材料三:

孔子提出的“仁”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它是“礼”的根本内容,是道德伦理观念的基础,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重视人的世界观的出发点。

孔子讲到“仁”的地方很多,意思很广泛,从《论语》看几乎是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它包括忠、恕、孝、悌、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孔子的“仁”是他的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他以为离开了“仁”,忠、孝、信、勇等都无意义。那么“仁”的最根本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

孔子的“仁”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含义,这就是“尚贤”的意思。“尚贤”就是要注重个人的道德、学问和才能,而不必管其出身的高低。这个主张在实际上破坏着奴隶主贵族的世官世禄制度。关于“尚贤”,孔子也讲过许多话,例如他说“学也禄在其中矣”“学而优则仕”等等。在孔子看来,要做官就应该有学问,这个看法对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它打破了世官世禄的贵族政治;另一方面它又能吸收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为封建统治服务,但最终又能使知识分子不脱离政治的轨道。

(节选自汤一介《“仁”——孔子思想的核心》,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贵仁”,就是因为孔子的重视,“仁”才成为公认的道德原则。
B.在“孔子是否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问题上,张岱年与过去许多学者的观点不同。
C.子贡误以圣为仁,在孔子看来,主要是颠倒了圣与仁的层次。
D.“仁”是孔子的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也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不曾以仁义相连并举,真正将仁义并举,是孔门的再传弟子。
B.孟子多次以仁义并举,仁义是孟子道德学说的核心。
C.孔子在很多地方讲到仁,意思很宽泛,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
D.孔子认为选拔人才,既要看其出身的高低,更要注重个人的道德、学问和才能。
3.结合材料内容,判断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孔子“仁”的思想范畴(     
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克己复礼。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2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5.选文三则材料在论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至晚饭后,待贾母安寝了,宝钗等入园时,王善保家的[注]便请了凤姐一并入园,喝命将角门皆上锁,便从上夜的婆子处抄检起,不过抄检出些多余攒下蜡烛灯油等物。王善保家的道:“这也是赃,不许动,等明儿回过太太再动。”于是先就到怡红院中,喝命关门。当下宝玉正因晴雯不自在,忽见这一干人来,不知为何直扑了丫头们的房门去,因迎出凤姐来,问是何故。凤姐道:“丢了一件要紧的东西,因大家混赖,恐怕有丫头们偷了,所以大家都查一查去疑。”一面说,一面坐下吃茶。王善保家的等搜了一回,又细问这几个箱子是谁的,都叫本人来亲自打开。袭人因见晴雯这样,知道必有异事,又见这番抄检,只得自己先出来打开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检一番,不过是平常动用之物。随放下又搜别人的,挨次都一一搜过。到了晴雯的箱子,因问:“是谁的,怎不开了让搜?”袭人等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看了一看,也无甚私弊之物。回了凤姐,要往别处去。凤姐儿道:“你们可细细的查,若这一番查不出来,难回话的。”众人都道:“都细翻看了,没什么差错东西。虽有几样男人物件,都是小孩子的东西,想是宝玉的旧物件,没甚关系的。”凤姐听了,笑道:“既如此咱们就走,再瞧别处去。”

说着,一径出来,因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蘅芜苑)里,断乎检抄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凤姐点头道:“我也这样说呢。”一头说,一头到了潇湘馆内。黛玉已睡了,忽报这些人来,也不知为甚事。才要起来,只见凤姐已走进来,忙按住他不许起来,只说:“睡罢,我们就走。”这边且说些闲话。那个王善保家的带了众人到丫鬟房中,也一一开箱倒笼抄检了一番。因从紫鹃房中抄出两副宝玉常换下来的寄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披带,两个荷包并扇套,套内有扇子。打开看时皆是宝玉往年往日手内曾拿过的。王善保家的自为得了意,遂忙请凤姐过来验视,又说:“这些东西从那里来的?”凤姐笑道:“宝玉和他们从小儿在一处混了几年,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这也不算什么罕事,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紫鹃笑道:“直到如今,我们两下里的东西也算不清。要问这一个,连我也忘了是那年月日有的了。”王善保家的听凤姐如此说,也只得罢了。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被、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平儿丰儿等忙着替待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注]王善保家的:荣国府大房太太邢夫人的陪房,也是邢夫人的心腹。

(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感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文本二:

其实,一部长篇小说的众人物,既是分别的一个个的个体,又是统一的作者的感受、理念、人格与特有的审美目光的外化。说起《红楼梦》中的众多的人物,他们既是纷纭多样的,又毕竟都是曹雪芹的笔下所出现的,是曹的经验、感受、回忆、留恋、叹息、悲哀与顿足切齿的产物,又多半是书的主角贾宝玉的眼光的产物。

屠格涅夫有“屠格涅夫的女性”一说,高雅,热情,敢于承担,敢为天下先,无限的迷人,鼓舞人。契诃夫的女性则是另一类,她们怀疑着,努力着,失望着与等待着,她们也是一种契机,一种呼唤,一种渴望,对于新生活,对于梦想,对于激情与献身,对于一切在沙皇时代没有的东西。

而曹雪芹的众女儿们呢?美丽、聪明、充满魅力和不幸、不能主宰自己的身体与感情、任凭命运的吞噬是她们的共同特点,在这一点上,不仅黛玉和宝钗并无差别,晴雯、芳官、妙玉、小红与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四个春之间也并无区别,尽管她们的命运在俗人看来有天壤之别。

她们当然都是封建制度与思想的祭品,她们的身体、思想、灵魂直到一举一动都处于无孔不入的封建控制之下。

(节选自《王蒙说红楼》)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抄检大观园选择在贾母安寝和众人入园之后,一方面是担心惊扰到贾母,另一方面也是要尽量做到全面查检,防止通风报信,有所遗漏。
B.王善保家的在抄检大观园中多次“喝命”手下人,可以看出其人平常就是狗仗人势,自我感觉良好,稍有权力,就要欺压别人。
C.凤姐在面对宝玉和探春询问时,都选择撒谎说“丢了一件东西"。这表现出她左右逢源、圆滑世故和欺上瞒下的性格特征。
D.探春对抄捡之事早得信息、有所准备,可以看出她心思缜密,颇有管理才干,同时也表现出她刚毅果敢、敢于反抗的性格。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人和晴雯两人面对抄捡的反应截然不同,一个是“任其搜捡”逆来顺受,一个是“尽情一倒”蔑视、反抗,形成鲜明对比。
B.凤姐与王善保家的在不搜查蘅芜苑一事上达成共识,虽一笔带过,但隐藏的信息极为丰富,某种程度上暗示了薛家举足轻重的地位。
C.宝玉的旧物件在怡红院和潇湘馆的丫鬟中搜查出来,与书中宝玉赠物的情节形成照应,主要是要表现宝玉的叛逆思想。
D.《红楼梦》一书中贾家和甄家照应着来写,探春以甄家抄家之事来指斥抄检大观园这件事,暗示了贾家将像甄家一样走向败落。
8.“王善保家的”这一人物在设置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王蒙认为:“一部长篇小说的众人物,既是分别的一个个的个体,又是统一的作者的感受、理念、人格与特有的审美目光的外化。”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文本一中出现的人物凤姐、袭人、晴雯、黛玉和探春的统一性。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2.

庄周家贫,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节选自《庄子外物》

3.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节选自《庄子·秋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B.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C.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D.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大抵寓言也(一律、都)                  其言洸洋自恣(自我放纵、无拘无束)
往贷粟于监河侯(以前)                         剽剥儒、墨(削除)
B.《畏累虚》《亢桑子》之(类)        然善书离辞(连缀)
曾不孀妻弱子(像)                                属皆且为所虏(你,你们)
C.子不见郊祭之牺牛乎(难道)            庄周忿然作(脸色)
越有难,吴王使之(做将军,率军)        不失其者久(处所)
D.诋訿孔子之徒(介词,用来)            境内累矣(介词,把)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结构助词,的)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动词,到……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儿也不拘束,汪洋恣肆,然而都是空话,没有实事。
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宁愿拖着尾巴生活在泥巴里,也不愿意做死后被珍藏在宗庙里让人供奉的神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14.庄子阐明道理的方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2-10-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

杨亿

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

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

月上珠帘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

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题目明确点出了写作这首诗的情境和缘由,以及唱和酬赠的对象。
B.在蜡烛上刻度数,烧烛以计时,诗中用“刻烛”来表现众人才思之敏捷。
C.颈联中“侵”和“寒”两字直接表达了夜已阑珊、曲终人散的凄凉心情。
D.尾联中诗人用“东方曙”“未尽欢”表达人们彻夜欢娱但仍未尽兴的遗憾。
16.本诗是如何表现“欢”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