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肇庆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11-25 6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钱锺书先生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他在《读拉奥孔》一文中说:“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可惜一直未受到学界重视。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书画篆刻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

文艺理论价值可从三个方面去认识:其一,发表创作观点。如小说的虚实问题,吴娥川主人《生花梦》第一回中说:(小说)“然不必尽实,亦不必尽虚。虚而胜实,则流于荒唐;实而胜虚,则失于粘滞。”认为小说创作应该合理把握“虚”与“实”之间的“度”。《海游记》第一回卷首诗云:“说部从来总不真,平空结撰费精神。入情入理般般像,闲是闲非事事新。”明确说“不真”就是小说的本质,只要描写“入情入理”,就自然新颖有趣。

其二,品评作家作品。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但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红楼梦》第一回借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斥责“历来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内容“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千部共出一套”;又指出“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宣称《石头记》乃“实录其事”。徐述夔《快士传》第一回中则分别指出当时佳人才子、神仙鬼怪等小说有“套语”“虚谈”“太腐”“太俗”“太杂”等缺陷。这些评论都目光犀利,首次揭示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形成的深层原因,有开创之功,为后世学人所取资。

其三,传述创作技巧。如《儒林外史》中多次论及八股技法,马二先生称“(八股)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从时代背景而言,八股是士子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必须全力以赴,无暇顾及其他。《玉娇梨》中杨御史说:“诗词一道,固是文雅,文人所不可少,然最于举业有妨,必功成名就,乃可游心寄兴。”所以,站在当时的角度,马二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顾炎武亦称明代士子除八股外,“他书一切不观”,北人能诗者“千室之邑几无一二人”。

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谈文论艺描写的艺术功能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将理论价值与文学功能完美结合的,《红楼梦》堪称典范。如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黛玉称自己喜欢山水诗人,主张写诗不必有太多的束缚,立意最为要紧,若“意趣真”,平仄可以不拘,词句不必修饰。她的文学主张与宝玉相似,宝玉创作《芙蓉女儿诔》,“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这些诗论继承明人“意趣”至上的主张,又表现了宝、黛的率真个性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儒林外史》中蘧太守和鲁编修的文学观念截然相反。蘧太守教蘧公孙作诗要“吟咏性情”。而鲁编修则从小教女儿做八股,鲁小姐每日涵玩,诗词歌赋“正眼儿也不看它”。这样,就为后来蘧公孙和鲁小姐的婚姻不幸埋下了伏根。明末清初的很多小说都提出诗贵性情,虽是老生常谈,但置于当时的语境中,具有挑战八股和理学的进步意义。

总之,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是古代文艺理论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总体成就虽不能与专论比拟,但其中渗透着作者的创作经验,比一般的学者之论更切合实际,既可丰富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也可借此考察文论的传播和接受状况;而且,一般作为小说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发挥着刻画人物性格等艺术功能。因而值得学界关注。

(摘编自万晴川《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

材料二:

老残对着雪月交辉的景致,想起谢灵运的诗,“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两句。若非经历北方苦寒景象,那里知道“北风劲且哀”的个“哀”字下的好呢?这时月光照的满地的亮,抬起头来,天上的星,一个也看不见,只有北边,北斗七星,开阳摇光,像几个淡白点子一样,还看得清楚。那北斗正斜倚在紫微垣的西边上面,构在上,魁在下。心里想道:“岁月如流,眼见斗杓又将东指了,人又要添一岁了。一年一年的这样瞎混下去,如何是个了局呢?”又想到《诗经》上说的“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的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国是如此,丈夫何以家为!”想到此地,不觉滴下泪来,也就无心观玩景致,闷闷的回到店里,也就睡了。

次日早起,闲着无事,到城里散步一回,只有大街上有几家铺面,其余背街上,瓦房都不甚多,是个荒凉寥落的景象。因北方大都如此,故看了也不甚诧异。回到房中,打开书筐,随手取本书看,却好拿着一本《八代诗选》,记得是在省城里替一个湖南人治好了病,送了当谢仪的,省城里忙,未得细看,随手就收在书箱子里了,趁今天无事,何妨仔细看他一遍?原来是二十卷书:头两卷是四言,卷三至十一是五言,十二至十四是新体诗,十五至十七是杂言,十八是乐章,十九是歌谣,卷二十是杂著。再把那细目翻来看看,见新体里选了谢朓二十八首,沈约十四首;古体里选了谢朓五十四首,沈约三十六首,心里很不明白,就把那第十卷与那十二卷同取出来对着看看,实看不出新体古体的分别处来。心里又想:“这诗是王壬秋闿运选的,这人负一时盛名,而《湘军志》一书做的委实是好,有目共赏,何以这诗选的未惬人意呢?”既而又想:“沈归愚选的《古诗源》,将那歌谣与诗混杂一起,也是大病;王渔洋《古诗选》,亦不能有当人意;算来还是张翰风的《古诗录》差强人意。莫管他怎样呢,且把古人的吟咏消遣闲愁罢了。”

(摘编自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锺书先生很早就发现古代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主张“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
B.《生花梦》《海游记》都认为小说创作应合理把握“虚”与“实”之间的“度”,认为“不真”才是小说的本质。
C.明清不少学者及一些文学作品认为,八股取士导致读书人大都阅读面狭窄,读书的功利性太强,缺乏文雅性情。
D.古代小说中谈文论艺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书画篆刻等应有尽有,可丰富古代文艺批评理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小说作者因自己地位卑下,常常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表明自己的博学,并借以提高小说的品位。
B.《红楼梦》首次揭示了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形成的深层原因,给徐述夔《快士传》以启发,赢得学界赞誉。
C.《儒林外史》中蘧太守说作诗要“吟咏性情”,可见明末清初很多小说都提出诗贵性情,具有进步意义。
D.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虽然是古代文艺理论生产的一种方式,但其总体成就还是不能与专论相比。
3.材料一认为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具有卓越的艺术功能,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野叟曝言》写文素臣讲七律章法:“一诗有一诗之意,无意则浅,有意则深;意显则浅,意藏则深。”
B.《孽海花》中,认为王子度的《入境庐》一诗“纵然气象万千,然辞语太没范围,不免鱼龙曼衍”。
C.《玉娇梨》中写道,山东省“读书的虽不少,但只晓得在举业上做工夫;至于古文词赋,其实没人”。
D.《青楼梦》写挹香推重《石头记》的“情思缠绵”和《西厢记》的“文法词章”,十分贴合其个性。
4.万晴川认为有些古代小说“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022-11-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情真意切释猜嫌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5.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的开卷诗,甄士隐解注《好了歌》时也说“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B.《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描写分别是:宝玉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凤姐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C.第二十二回,探春制的灯谜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其谜底是风筝。
D.“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贾林二人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能够成功地塑造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得力于对人物语言的精妙安排,人物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
B.宝钗建议黛玉的病适宜吃燕窝粥,黛玉觉得难为的根本原因是这病每年都犯,吃燕窝粥不一定能有多大效果。
C.选段中的黛玉一反平时的孤高自傲,呈现出坦率真诚的一面,这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立体感强。
D.选段中的语言既有典雅含蓄的一面,如宝钗劝黛玉不要作“司马牛之叹”,用典说事,非文化人不能解;又有生动活泼、口语化的一面,如黛玉说“何苦叫他们咒我”,浅近自然。
7.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请分析黛玉这番话的内涵及作用。
2022-11-2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8.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前后十余。(批)B.汉天子,我丈人也。(辈)
C.因厚单于。(贿赂)D.召苏武受辞。(受审讯)
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何以女为见?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D.与旃毛并咽之。
10.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D.勿复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张胜          引: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胜曰          候:拜。
C.而系张胜     收:逮捕。
D.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空以身草野
A.犯乃死B.单于其节
C.得见汉使D.尽汉使路充国等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2022-11-18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开愁歌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注释】①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②衣如飞鹑:衣衫褴褛。③旗亭:酒肆。④贳(shì):抵押。⑤豗:冲击。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
B.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
C.九、十句乐景写衷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
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
15.“临歧击剑生铜吼”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所抒情感与“临歧”句最接近的一项是
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李颀《别梁锽》)
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李咸用《西门行》)
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张咏《淮西有答》)
16.本诗七、八两句与下面诗句都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到诗人的形象。请结合这些诗句,分析诗人形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3)《〈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敬畏传统文化,更是因为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自然进化的产物,蕴藏着我们还未充分认知的合理性,而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古老和稀有。
B.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平均每年增加860万人,2017年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4亿,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俗话说“言由心生”,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提高与群众说话的水平,根本在于心中要有群众,要将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要与群众打成一片。
D.教育改革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有利于大学发展的系统改革。因此,高考改革定会借助更多专家的力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出台。
2022-11-18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