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海南省定安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海南 高三 二模 2023-03-13 21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26次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并审议通过《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分配等方面做出部署。

数据的确权可以激活数据资产。伴随着智能产品和设备的广泛普及,未来所有生产设备、感知设备、联网设备、联网终端,包括生产者本身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将会渗透到产品设计、建模、工艺、维护等全生命周期,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等全价值链。但在现实中,由于产权配置不清晰,难以有效界定各数据主体的权益和对应的责任,数据所有者偏向于保护自己的数据,希望引进整合其他所有者的数据,结果导致数据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数据价值倍增难以实现。

数据的流通可以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数据流通的作用下,散布在全国的各类批发、零售市场可以有效整合形成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商品和服务大市场。而且,数据流通还有助于线上线下市场的统一。一方面,线上市场不仅包括电子商务,也已成为搜索、通信、网游、金融支付等各种线上经济资源的配置场所,并参与线下实体店的创立、兼并重组和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线下市场的经济活动也卷入平台的运行逻辑,一些传统企业在保持实体店运行的同时积极从事平台直播、工业互联网等线上活动。

数据的交易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根据产权理论,权责明晰并可交易的制度设计,能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现实中,一些企业和个人依靠隐性契约维持数据的使用,其配置效率较低。原始数据的供应与高度特定的数据产品的需求之间往往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例如供方的数据未经挖掘清洗提炼,或者需方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数据以及拿数据解决什么问题。因此,有促进数据交易市场更加完善成熟,数据才能通过流通过程真正成为生产要素。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突破1749亿元,整体上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数据要素收益的合理分配可以构建良好收入分配关系。在欧美一些国家,平台成为数据收割者的倾向,为数字经济主体间的数据利益冲突埋下隐患,欧美政府试图通过加强对数字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更加合理地分配基于数据创造的价值增值。相比西方国家,数据利益分配问题在我国并不是特别突出,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而且此次中央深改委会议也提出了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今后,我国将加快寻求以效率为导向的数据管理与以人性为导向的伦理管理之间的平衡,有效保障每个人的数据资产权利,形成“人人都可以依靠数据增进生活便利度、改善工作条件和技能、提高劳动报酬”的数据耍素分配格局。

总之,数据既是一种生产要素,也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关系线上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链条。对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分配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可以构建完善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加快数字经济规范发展及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刘诚《以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材料二:

数据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用于表示客观事物的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是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基础制度则是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对发展数据要素作出的规范,以确保数据要素按照一定准则在合理范围内健康发展。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强调的是数据基础制度的系统集成,是对发展数据要素作出的有效规制的有机整体。“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今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此次中央深改委《意见》再次强调,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一系列的战略部署表明,党中央已经将数据上升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通过加快构建标准框架体系,健全相关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打造强大数据要素市场,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蒲实《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伴随智能化产品和设备的不断普及,未来数据将渗透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利益相关方的全价值链。
B.数据流通可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线上线下市场的统一、以线下市场促进线上市场的建设。
C.进行权责明晰并可交易的制度设计,可实现数据资源的最优配置,欧美政府分配数据要素收益的做法可资借鉴。
D.数据是当今时代的生产要素,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是对发展数据要素作出的有效规制的有机整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问题,但各有侧重点。
B.激活数据资产,实现数据资源有效整合、数据价值倍增,都离不开数据的确权。
C.数据的供应与需求之间常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造成供需双方不能做到资源对接。
D.党中央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举措,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3.下列论述,最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性力量。
B.数据安全已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必须把牢信息“安全门”。
C.根据基础数据、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特征采取分级措施,加强对个人数据的保护。
D.实施算法监管,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治理模式,防止数据滥用。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中央提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社书记

郭澄清

我被分配到公社里做宣传干事,今天上任。

公社办公室里冷清清的,只有秘书一个人。他待人很热情,一面给我倒水,一面向我介绍书记是谁,社长是谁……我问他:他们都干什么去啦?”“全下队啦。

项书记什么时候下去的?

今天早上。秘书回答说,昨天晚上赶回来,向县委作了个电话汇报,今天起早看了一阵文件,又下去了。

去哪儿啦?

那我得看看。秘书往东南墙角一望,回头说,上南部去啦。老项有个习惯,南去准扛猎枪,北去准背粪篓。

这是为什么?

你听我说呵,北部有条公路,车马多,粪多,背上筐,走一趟,准能闹个满载;南部有片山岗,草多,洞多,野物多,扛上枪,保险!

我又乘兴问道:书记的枪法怎么样?”“百发百中,全社第一。

这时,我恨不能一下子见到项书记。秘书向我建议说:他不来,你也没事干,你干脆去找他吧!

我离开公社,顺着杨柳成荫的机耕道,一直向南走去。天晴地湿,风吹禾摇,一路都是丰收景象。我听见一伙干活的社员们,好像是在议论项书记,就势问道:喂!借光,你们见到项书记没有?

见到啦!刚过去,到方庄去啦!一位快嘴姑娘指手画脚地说,还有几位老汉插言插语,热情地向我介绍书记的长相和衣着。不过,我都没有用心听,一个公社书记的模样,我是可以想象出来的!

又走了一里多路,见路边蹲着一个人,农村干部打扮,怀里竖着一支长筒猎枪,蹲在那儿正对着一棵棉花出神。我暗自赞叹:项书记可真朴素呵,不愧为劳动人民出身的干部!

项,项……同志,你就是项书记吧?

那人打量我一眼,眯笑着说:对了一半儿!我姓项,可不是书记,是副社长!

他告诉我,方才项书记和社员们锄了一阵地,又和他研究了一番棉花生长情况,对棉花的中期管理提出指导意见,把枪放在这儿,就往方庄去了,现在还过不去前面的黄土岗……

来到黄土岗,只见有一位推车的老汉。这老汉,标准的老农打扮: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裤脚卷过膝盖,脚上没有穿鞋,后腰上插着旱烟袋,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老乡,到哪儿去呀?

上方庄。他擦了一把满脸的汗水,又问我,小伙子,你上哪?

也到方庄。

那好,我抓你个差吧。说着,他放下车子,在车子上栓了一条绳子,向我一举,笑哈哈地说:来,小伙子,帮帮忙吧,前边这条路不大好走!

没办法,我只好接过绳子,拉起车子来。使我惊奇的事发生了,他抓我这个差,不感激我也罢,还一股劲地挑三挑四:

小伙子,你缺‘基本功’呵——不带劲!……不懂?我告诉你——塌下腰,挺起胸来、再挺挺。把头抬起来,眼向前看。把膀子晃开,把胳膊甩开,甩上点劲儿……

走进方庄,天已傍晌,社员们刚刚收工。一进村,几个男社员从各个角落凑过来,热情地打招呼。一位小伙子接过车子,继续推。一位大娘大概是听到了喊声,急急忙忙走出门,手扶门框开了腔:老项!中午到我家来,我还有活叫你干哩!老项摘下草帽扇着风,笑哈哈地说:好吧,王大娘,中午你多做一个人的饭,我先到队部。

方才我被这情景迷住了。现在老项一走,我倒忽地想起一件事来,便向身边的一位中年人问道:同志,项书记在哪里?

项书记?那人沉静一下,哦,你找我呵?

我就自我介绍起来。说着说着,他嗄嘎地笑了:同志,你弄错了。你是找公社书记吧?我是支部书记!

公社书记呐?

方才你给谁拉的车子?他就是公社书记呀!

支书又补充说:你别看我们老项这样儿,论本事可不简单啦,是锄杆,是枪杆,是笔杆……他一说到笔杆,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前几天的省报上,曾发表过他的一篇稿子。他在这篇稿子里,用自己的工作实践,论证了研究党的政策的重要性。这篇稿子发表后,影响很大。当时,我曾这样想:项书记一定是个知识分子干部,也一定整天埋头书案……

支书越说越有劲:老项常跟咱讲,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杆子’缺一不可。对于咱们这些领导农业生产的人来说,尤其是不要跟锄杆子闹不团结!

支书领我来到队部,这时的项书记,打扮和在路上一样;不过,我觉得他似乎比那时高了许多。我走上前去,恭敬地喊了一声项书记,接着就自我介绍。他非要让我喊他老项,说:你就把路上叫我‘老乡’的尾音加重,‘老乡’改成‘老项’,这多省劲!小崔!

这时,街上传来老大娘的喊声:老项哟!吃饭了!于是,我随在老项的身后,向王大娘家走去。

我实在跑累了,吃完饭,身子一躺就入了梦乡。一觉醒来时,天已过半晌。我赶到地里时,人们大概已经干了一阵子活,老项正坐在柳树下和社员聊天。

我问老项:我干什么活呀?

你第一次出勤,就派你个轻松活吧!他指着那辆车子说,你把它送到何庄去吧。又嘱咐说:你到了那里,要利用今天晚上的时间,帮助队干部们,讨论讨论抓好生产和群众生活问题……

我推着车子走在路上,耳边还在响着老项那朗朗的笑声,眼前晃动着老项那高大的身影……

(选自1963年11月《人民文学》,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对老乡“挑三挑四”的态度感到惊奇但并不厌烦,展现了基层青年干部谦逊的服务态度。
B.小说中“塌下腰”“挺起胸”“把胳膊甩开”等动作要求,间接勾勒出农村人们劳作的真实状态。
C.小说多处用“老项”这一称呼,既体现项书记平易近人,又反映当时农村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
D.“农村干部打扮”“标准的老农打扮”“知识分子干部”,项书记鲜明形象在“我”面前依次呈现。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写“我”上任报到,公社办公室冷冷清清,只有秘书一人,其目的是与下文农村热闹劳动场面形成对比。
B.寻找途中、姑娘和几位老汉的热情指点与后文中方庄社员们的热情招呼相呼应,从侧面衬托出项书记深受群众的爱戴。
C.“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来”运用插叙,丰富了小说内容,突出了项书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强化了小说的现实意义。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讲述“我”上任第一天的所见所闻,记叙了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故事,给读者以亲近感和真实感。
8.小说采用哪些手法突出项书记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有人评价,这篇小说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的“范本”。本文的乡土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翁大立,余姚人。嘉靖十七年进士,累官山东左布政使。隆庆二年,命督河道。三年七月,河大决沛县,漕艘阻不进。帝从大立请,大行振贷。大立又请漕艘后至者贮粟徐州仓平价出粜诏许以三万石赉民大立以下民昏垫闾阎愁困状帝莫能周知乃绘图十二以献。且言:时事可忧,更不止此。东南财赋区,而江海泛溢,粒米不登,京储可虑一也。边关千里,悉遭洪水,墩堡倾颓,何恃以守?可虑二也。畿辅、山东、河南,霪雨既久,城郭不完,寇盗无备,可虑三也。江海间飓风鼓浪,舟舰战卒,悉入波流,海防可虑四也。淮、浙盐场咸泥尽没,灶户流移,商贾不至,国课可虑五也。望陛下以五患十二图付公卿博议,速求拯济之策。帝留图备览,下其奏于所司。

当是时,黄河既决,淮水复涨。平地水深丈余,人民多溺死。大立奔走经营,鸿沟、境山诸工,及淮流疏浚,次第告成。帝喜,锡赉有差,时大立已升工部右侍郎,旋改兵部,为左。会代者陈大宾未至,而山东沙、薛、汶、泗诸水骤涨,黄河又暴至,已而淮自泰山庙至七里沟淤十余里。其明年,遂为给事中宋良佐劾罢。万历二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就改吏部。明年入为刑部右侍郎,再迁南京兵部尚书。六年,致仕归。

先是,隆庆末,有锦衣指挥周世臣者,外戚庆云侯裔也。盗入其室,杀世臣去。把总张国维入捕盗,惟婢荷花儿及仆王奎在,遂谓二人奸弒其主。刑部郎中潘志伊疑之,久不决。及大立以侍郎署部事,愤荷花儿弒主,趣志伊速决,置极刑。逾数年,获真盗。都人竞称荷花儿冤,流闻禁中。帝大怒,欲重谴大立等,给事中周良寅、萧彦复劾之,乃追夺大立职,志伊亦谪知陈州。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一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立又请漕艘后至者贮粟/徐州仓平价出粜/诏许以三万石赉民/大立以下民昏垫/闾阎愁困状/帝莫能周知/乃绘图十二以献/
B.大立又请漕艘后至者贮粟徐州仓/平价出粜/诏许以三万石赉民/大立以下民昏垫/闾阎愁困状/帝莫能/周知乃绘图十二以献/
C.大立又请漕艘后至者贮粟/徐州仓平价出粜/诏许以三万石赉民/大立以下民昏垫/闾阎愁困状/帝莫能/周知乃绘图十二以献/
D.大立又请漕艘后至者贮粟徐州仓/平价出粜/诏许以三万石赉民/大立以下民昏垫/闾阎愁困状/帝莫能周知/乃绘图十二以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艘,指运送粮食的船只,古时朝廷利用水道运送粮食,以供应京城、保障军需或民食调剂。
B.畿辅,汉代把长安周边三郡合称“三辅”,简称“辅”,后与“畿”合用泛指京城附近地区。
C.国课,国家赋税之意,盐是古代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如果淮、浙盐场受损会导致税收减少。
D.追夺,指官员去世后被剥夺生前的官职待遇,“追赠”“追认”则是指死后被授予官爵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大立爱护百姓,想方设法救灾。当水患来临时,他先向皇帝反映了百姓的疾苦,并向皇帝提出各种赈灾的办法,他的建议得到了皇帝的回应。
B.翁大立目光长远,考虑问题周到。他由水患联系到边防、农业、治安等诸多国家重大问题,分析水患带来的种种危害,引起皇帝对治水的重视。
C.翁大立勤于政务,仕途却很坎坷。他治理黄淮水患有功,可皇帝封赏并不丰厚,只任命他为兵部左侍郎,后来更因水患再起遭到弹劾而被罢免。
D.翁大立虽嫉恶如仇,但行事过于鲁莽。周世臣案,他干扰刑部郎中潘志伊判案,导致错杀无辜,后真凶落网,他因此受到朝臣弹劾和皇帝重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边关千里,悉遭洪水,墩堡倾颓,何恃以守?可虑二也。
(2)大立奔走经营,鸿沟、境山诸工,及淮流疏浚,次第告成。
14.沛县决堤后,为了救助百姓,翁大立做了哪些事情?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

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注】①姬:古代称帝王的妾。②没蕃:在少数民族领地征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中秋月色的特点,接着抒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承接首联,连用两个反问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C.尾联照应首联,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D.白居易的诗文字浅显,较少使用古奥的字,本诗体现了这个特点。
16.诗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现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1-01-07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这种现象可以用《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原因。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鹊桥仙》中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的爱情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整首词也因此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追求。
2023-02-28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汉服早已______,登上了官方主流媒体的大雅之堂,在身边随处可见汉服出行的小哥哥小姐姐和小朋友。但如此花团锦簇的盛景并没有______年轻人守护中国传统服饰的焦虑,而这一次的困境涉及一个高频词汇——文化挪用。

所谓文化挪用就是把他国的文化元素拿来,经过改造、包装、整合,再利用自己的渠道打上自己的标签对外推销出去。不可否认,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传播力实在是太弱了,弱到不仅和本民族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不相称,也和我们______、充满生机的流行文化的生命力不相称,这种全方位的不相称才是我们焦虑的根源。

其实,这两年不少古装影视剧开始端正态度,______地请来服饰史顾问打造符合历史真实风貌的美术。观众惊讶地发现,无需盲目改良,盲目追求时尚感只要还历史真实的服饰、配色和美术风格,才能做到无与伦比的高级感,才能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古文明令人震撼的魅力。蕴藏在中国历史中的这些真实的文化遗产,就是我们在时代浪潮中对外进行文化传播,对内树立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今非昔比   消解   方兴未艾   正儿八经
B.时过境迁   消融   方兴未艾   一本正经
C.今非昔比   消融   如日中天   一本正经
D.时过境迁   消解   如日中天   正儿八经
19.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登上了官方主流媒体的“大雅之堂”
B.但如此“花团锦簇”的盛景并没有……
C.所谓“文化挪用”……
D.在“时代浪潮”中对外进行文化传播
20.结合上下文,修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是还历史真实的服饰、配色和美术风格,就能做到无与伦比的“高级感”,就能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古文明令人震撼的魅力。
B.只有还历史真实的服饰、配色和美术风格,才能做到无与伦比的“高级感”,观众就能感受到中国古文明令人震撼的魅力。
C.只要是还历史真实的服饰、配色和美术风格,就能做到无与伦比的“高级感”,观众就能感受到中国古文明令人震撼的魅力。
D.只有还历史真实的服饰、配色和美术风格,才能做到无与伦比的“高级感”,就能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古文明令人震撼的魅力。
21.结合以上文章还有实际谈谈如何将中国古文化发扬光大。
2023-03-1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海南省定安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一个人抵抗逆境的“精神资本”有多丰厚,_______。读书能够实现“灵魂之壮游”“智慧之攀登”,从而体会到一种超然忘我的乐趣。读书的真正意义,_______。耶鲁大学教授布鲁姆认为,阅读最大的功用是帮助我们善用孤独和享受孤独。的确,_______。你需要的只是一本书和一盏灯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在本质上和骨子里是在阅读社会、阅读时代、阅读人生。

23.请结合语段内容,写一则呼吁大家积极阅读的提示语,不超过40个字。
2023-03-1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海南省定安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21世纪科技越来越发达,新兴产业兴起,一大批人工智能开始出现代替人类完成任务,有人说:反正以后都是机器干活,我们只能做底层工作,读书没有必要。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

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时评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明史》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白居易(772-846)  诗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1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  探讨问题,分析原因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2-230.65情境补写  宣传语表达题组
六、作文
240.4引语式材料  人工智能  科学精神  知识·命运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