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专家联测卷(四)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03-25 19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传统服装在设计上整体呈现出内敛、含蓄、优雅的美学特点,与中国文化倡导的美学思想是一致的。唐代因为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文化兼容并蓄、风气自由开放,服装风格也变得奔放华美,但总体而言,最具中国文化特征的传统服装风格是端庄典雅的。这也体现了沉稳儒雅的民族性情,以及崇尚自然、含蓄的审美情趣。

孔子曾说:“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他认为一种材质如果自身已经很美,就不需要任何装饰了。最高境界的美应该是本色的美,在这种纯粹之美上增加装饰反而会破坏美。孔子还提出了“绘事后素”的观点,认为最美的境界是五色之后至于纯白的“素”的灿烂。绘饰虽然华美,但却是后添加的、外在的,素才是本体,体现的才是物的本质之美。老子则认为“大巧若拙”,对“自然天成”的“大巧之美”高度推崇。庄子也说“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把自然朴素看成是一种理想之美,强调自然高于人工、天然高于工巧。

孔子一方面提倡着装整洁规矩,另一方面更看重人品人格等内在美。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他认为追求知识的“士”如果以粗衣淡饭为耻,也是不值得与之谈论相交的。这说明,在表明君子德行方面,服饰是值得考量的一个部分,但对比于外在形式美,他更为看重内在美。礼乐文化体现在个体修养方面是内外兼修、相辅相成的。礼用以治外,旨在规范人的行为举止;乐用以治内,重在引导人的性情心志。乐主要是一个人内心德行的体现,只有在内心建立起德行的根基,外在的言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礼。因此,如果具备了内在的修为,也可以“大乐必易,大礼必简”。这些注重内在美的观点,也是提倡服饰朴素简洁的思想基础。

在中国文人的服饰美学观念里,因为对雅的推崇,其对立面就成了俗。在文人雅士的观念里,服饰的美主要体现为“与人相称”的素朴、儒雅的风格,雍容繁琐、争奇斗艳常被认为是庸俗的体现。一些追求精神清逸的文人,常常穿着裁剪简单的长袍,鲜有文采,不加装饰,以体现清朗飘逸的形象、潇洒大方的气度。虽然传统宽松的袍服掩盖了个人的身体特征,但他们的行为举止和身体语言更能彰显脱俗的精神气度。在明代文人著作里,记载了对于服饰审美的主张,最具代表性的是明末李渔所写的《闲情偶寄》。在谈到服装的色彩时,李渔认为青色是一种适合男女老少的色彩。“贫贱者衣之,是为贫贱之本等,富贵者衣之,又觉脱去繁华之习,但存雅素之风。”素以为雅的服饰观成为传统服饰设计美学观念的重要内容。

服饰是生活美学中最具魅力的呈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古代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从服饰的发展过程来看,当前服饰生产的工业化、标准化带来了服饰上的西化倾向。这固然为服饰生产和日常生活都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美学设计上的同质化倾向。因此,了解中国传统服饰设计中的美学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成就,也可以借由服饰之美,使我们在国际上更好地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象。

(摘编自梁梅《中国传统服饰设计的美学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唐朝时期的服装特色不同于我国传统服装普遍风格。
B.孔子认为外在绘饰会破坏服饰美,因此如果材质已经很美,就不再需要任何装饰。
C.孔子对服饰的要求并不刻板,相比于着装,他更看重的是人的性情心志和内在美。
D.李渔十分推崇青色,他指出无论尊卑贵贱都适合青色,这种色彩有广泛的适应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分析了中国传统服饰设计的美学思想以及文化背景。
B.文章在论述思路上,先总说传统服装的特征,再做具体分析,最后指出其意义。
C.文章多处引用孔子的言论,表明儒学是对传统服饰文化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思想。
D.第四段提到《闲情偶寄》,主要是为了说明重雅素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服饰美学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儒家和道家在看待自然朴素的问题上,曾表达过十分相近的观点。
B.如果君子具备了高尚的德行和修为,对其服饰方面礼的规范也就没有了意义。
C.中国传统服装重神韵轻形体,忌多彩而重青绿,体现出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
D.为了更好地塑造中国特色的文化形象,对于服饰上的西化倾向应该予以抵制。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电力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两类方式。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的储能技术,适合规模化开发建设。截至2022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约4579万千瓦,预计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电力为主要输出形式的各类储能技术,包含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不同技术路线。新型储能受站址资源约束较小、布局灵活、建设周期较短,与抽水蓄能形成不同的功能互补,共同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支撑。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400万千瓦,预计2025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摘编自人民网《如何更好推动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材料二: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安徽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建在山间峡谷,提供的超过21亿千瓦时的设计年发电量,可满足安徽安庆2个月的全社会用电量。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在河北张家口地下洞穴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2万吨。国家电投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在张北草原正热火朝天地忙碌,它能将6个小时的光伏发电全部储存下来,即便零下40摄氏度也能正常运行,电池使用寿命可达20多年。这些“超级充电宝”改变电力系统即发即用的传统运营方式,配合着常规火电、核电等电源提供调峰调频等服务,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在江苏海基新能源公司,光储一体化系统每年能为厂区省下不少成本,白天屋顶光伏发电,晚上储能电池吸收低谷电,在用电高峰时“反哺”给厂区。这项技术通过与电力系统源、网、荷等各环节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摘编自人民网《“超级充电宝”蓄势待发》)

材料四:

现阶段储能成本过高是制约盈利模式推广的核心原因,无法依靠储能的市场属性回收过高的成本。我国仅广东等省份有条件给予储能调峰超过其用电成本的收益,而美国也仅在加州等少数光伏占比高的地区以较高价的直接容量采购方式促进储能的发展。新型储能还无法依靠市场调节快速准入,仅仅依赖下降成本和提升技术水平的局面亟待改善。

电力供需、安全调节的不平衡程度越高,储能才有越大的发展机会。但在中国,电网公司对系统安全的总托底,保障了中国电力的平稳供应。以市场化手段促进各类调节性电源的发展,以价格为指挥棒促进新型储能的准入,势必要求电网的保障托底逐步“让位”,但这可能是一把动摇电网安全基础的双刃剑,也面临很多操作实施、权责分割的困难。

美国采用了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的方式,政策有效弥补了储能真实成本与市场收益的差距,储能发展从而爆发出猛烈的势头。如今,美国拥有着更优越的电力市场环境,依然在不断加强储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弯道超车”。而政策扶持曾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但中国似乎吸取了可再生能源补贴包袱的前车之鉴,对于储能的实质政策支持有限,而寄希望于“万能的市场”,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摘编自中国储能网《中美瞄准大型储能,2023年从量变到质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是目前新型电力系统的两种主要储能方式,抽水储能的装机规模远远大于新型储能。
B.便携式储能优势突出,发展迅速,自2016年到现在,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持续上涨。
C.“超级充电宝”的建设,改变了电力系统的传统运营方式,能有效提升清洁能源利用率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D.美国电力储能市场环境优越,政策扶持力度强劲,中国储能没有相关政策支持,“质变”还需依靠市场调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储能提升了电力系统服务的灵活性,但抽水储能更适合当前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要求。
B.便携式储能需要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张促进发展,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增速强劲,随后几年增速渐趋平稳。
C.材料三中的多种储能方式体现了材料一中新型储能的优势,不过新型储能发展还需下降成本、提升技术水平。
D.中国储能发展受制于过高的储能成本,需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才能打破目前电力供需与安全调节的平衡。
6.中国储能的发展既有经验也有不足,中国储能未来如何扬长避短,实现更好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023-03-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专家联测卷(四)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发现大地的星星

迟子建

我出生在正月,是和着风雪的节拍来到人世的,这个季节对极北地区来说,天黑得早又亮得晚,人们做早晚饭时,得点油灯或蜡烛。我印象最深的画面,是隆冬时分,主妇们做好了饭,一家人坐在板凳或是柴火堆上,就着炉膛的火光,把灶台当饭桌,围聚一团吃饭的情景。若是早饭可以磨蹭着吃,天是越吃越亮;而晚饭得抓紧吃,天会越吃越黑,炉火也越来越弱。

可是春夏秋时,我们在屋内无需炉火,拉开窗帘,月亮就来屋子投胎了,无论吃饭、刷碗、洗衣、扫地还是铺被子,都可借上它大度的光。冬夜的光明是辽阔的。天黑得早,月亮升起也早。只要不是瘦得伶仃的上弦月和下弦月,月亮都是顶呱呱的天灯,而雪花铺就的大地,就是一个天然的反光板,天地间因之焕发着乳白的光晕。你可以穿得暖暖和和的,在月亮地里劈柴挑水,给牲口棚的牛马加草料。

屋檐结了冰溜子,说明春天张开翅膀了。屋顶的积雪被暖阳融化后,屋檐白天滴答滴答地淌水,但随着夜晚温度持续走低,它们就被活活冻僵,冻成螺旋状,雪亮而参差地站成一排,恰如竖琴。弹奏冰溜子的还是暖阳,待到太阳升高,冰溜子便又淌水了,一点点地瘦下去,矮下去,直至不见。有时我们一夜醒来,见晨曦将冰溜子镀上一层乳黄的微光,晶莹剔透得像棒棒糖,便跳起来摘下一根,咯嘣咯嘣地嚼,嚼得透心地凉。

春天里家家烧荒草、翻地、上粪肥、打垄,做着播种的准备了。我很吃惊那些小小的种子埋进土里,隔不多久,会长出绿苗。菠菜、小白菜、生菜、水萝卜,要不了多久,就水灵灵地上了餐桌,菜窖剩下的萎靡的冬储菜,只能烀猪食。到了夏天,我们会在院子临时搭灶,把餐桌搬到灶旁。菜园的茄子豆角和西红柿都下来了,姹紫嫣红的它们进了油锅,若是再有几片肉加持,炖煮时满院子都是香味。吃过饭,蚊子也起来,赶紧拢一堆艾草熏蚊子。蚊烟缭绕时,常有串门子的来,主妇就泡一壶家常的茉莉花茶待客,人们喝茶聊着季候天气、家长里短、婚丧嫁娶、生老病死、雷公发怒、河神镇妖等天上人间的事,听得我们这些小孩子一惊一乍的。蚊烟散了,月亮和星星也出来了,极北的星空四季都是花园,而星星花儿是开不败的。

秋天一到,风又硬了。燕子离窝了,大雁南飞了,林间落叶,河水枯瘦。人们抓紧时间秋收,因为天这时变得小心眼,说变脸就变脸,常常是庄稼没收完,雪就来了。冬天一拉开帷幕,就是一出长达半年的大剧,我们偎在火炉旁吃东西听故事的时候,山林的狍子野兔正努力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干枯的浆果和蘑菇,留鸟在树缝中探寻僵死的虫子果腹。一场又一场壮丽的日落染红了西边天,一场又一场辉煌的日出,让我们懂得黑暗不是没有尽头的。

我们的日子就在这四季中,随日月和流水,艰辛而踏实、朴素而温暖地缓缓流转。我在小镇抢过婚礼的喜糖,也跟着大人吃过丧饭。我喜悦地看着姐姐穿着鲜艳的嫁衣出嫁,也悲伤欲绝地看着父亲在阴冷的冬天吐出最后一口气。母亲寡居的那年,我第一次恐惧她会自杀,但父亲去世一个月后的除夕,她依然在灶上为我们煮出饺子。永远记得饺子将熟时,她拉开沉沉屋门,朝寒风凛冽的户外撇了一勺饺子汤,召唤父亲吃饺子的情景。

我最初走上文学之路,采撷的正是那片土地现世与隔世的花朵。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动物植物,生灵的欢欣与悲苦,万物的雨露与寒霜,都是我下笔的动力。几十年过去,有些东西富庶了,可又贫瘠了;有些东西生动了,却又僵化了。我很难定义文学是什么,只能说天地间有两个星空,一个是澄明上苍赐予的,要抬头仰望;一个是悲欢人间赐予的,需低头拾取。当我们不断深入地挖掘人性之光,就是发现大地的星星,一块顽石会发光,一条河流会唱歌,一朵花会讲前世今生的故事,一只鸟会把人间消息传遍四方。在浩瀚宇宙中,所有的房屋都是陆地的船,载着芸芸众生,朝着星光的灯塔,远航。

文本二:

故乡历来被认为是作家的文学出发地和精神归宿地。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说过:“每位作家都背负着自己的大地河山、草木四季。故乡是作家出发的原点。……每一片土地都以其独有的自然地理与文化土层,为作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文学空间和意象符号,创造出世界文学版图里的独特风景。”故乡的气候、风物、习俗、语言、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影响着作家的思维和格局,并直接作用于笔墨,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作家的行文风格和审美视野。借助作家的文字,一方水土也增添了新的灵韵和华彩,在艺术世界里收获新的命名。

(摘选自《光明日报》)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一家人冬日围坐灶台吃饭的场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故乡留给作者的温暖而深刻的记忆。
B.作者善于取材,她以细腻的文笔描写极北地区的月亮、雪地、冰溜子,使这些常见的物象表现出鲜活有趣的韵味。
C.文中“有些东西”的变化与矛盾,实质上写出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巨大落差,表达了作者面对现实的压抑和苦闷。
D.文末画线句寄意深远,作者认为即便人生短暂而渺小,每一个人也都应该如远航一般追寻温暖而诗意的人性之光。
8.如何理解文本一标题“发现大地的星星”的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本二指出:“每一片土地都以其独有的自然地理与文化土层,为作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文学空间和意象符号,创造出世界文学版图里的独特风景。”请结合文本一,说说迟子建笔下的土地孕育了怎样的“独特风景”。
2023-03-20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专家联测卷(四)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人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势易以扰乱边境。何以明之?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步。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郡县之民得买其爵,以自增至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与之。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如是,则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此与东方之戍卒不习地势而心畏胡者,功相万也。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

(节选自晁错《守边劝农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
B.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
C.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
D.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著于地”意思是不能附着于土地之上,“著”与《卜算子·咏梅》“更著风和雨”的“著”含义不同。
B.“聚而不罢”意思是军队集结在边塞不撤,“罢”与《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的“罢”含义相同。
C.“卿”是古代的官爵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含义与《孔雀东南飞》“卿但暂还家”的“卿”含义不同。
D.“戍卒”指戍边的士兵,与《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戍卒”所指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人本来属于游牧民族,居无定处,且不事耕种,因此他们容易迁移南下滋扰边境,使中原人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土地。
B.边防士兵一年一换,不熟悉敌人的情况,不如招募一些军民长期定居在边境,安家室置田产,但要防备他们犯上作乱。
C.建设边疆需利用地形修高城、挖深沟、储备石头,以此为军事防御设施,并在战略要塞建立规模不小于千户人家的城邑。
D.为了让百姓安居边疆,作者建议推行系列惠民措施,如在生活安置、婚配对象等方面给予帮助,并赋予边民购买爵位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与之。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
(2)如是,则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