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贵州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04-03 3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进入新世纪,通俗文学发展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并与网络文学结合,发展出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叙事方式,形成蔚为壮观的网络文学大潮。近年来更借助“网文出海”这一海外传播潮,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当前我国通俗文学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显示出巨大优势。据统计,2019年我国网络文学读者达4.3亿人,网络文学作者达千万之多。如此之多的作者同时进行小说创作,为人类历史所罕见,极大释放了文学生产力;近年来,不仅科幻小说异军突起,“新武侠”方兴未艾,而且网络文学也发展出诸多不同类型,在各种大的类型之下又不断细分,读者阅读的“刚需”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代表性作家作品不断涌现,如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王晋康、韩松,网络小说作家唐家三少、猫腻、天蚕土豆、阿耐等,这些知名作家的出现开创或提升了某一类型的创作,推动了类型文学发展;另外,与读者充分交流互动,并在互动中创造新的文体与新的交流形式。

通俗文学要推出经典,走向高峰,需要汲取历史上优秀通俗文学创作经验。具体说来,就是要有精品意识、创造性和担当精神。

精品意识就是要对创作、对读者认真负责,每一部都倾尽全力去写,争取立得住、留得下。金庸武侠小说一共15部,大多是精品,刘慈欣凭一部《三体》,将中国科幻文学推向世界文坛。现在网络文学创作往往要日更数千字,这使不少作者疲于奔命,顾不上精心构思、细心推敲,与精品追求构成一定矛盾。当年张恨水、金庸等人的小说也是在报刊逐日连载,但他们的创作态度极为认真,金庸小说成书后经历两次精心修改。这种创作态度值得今天的通俗文学作家学习和借鉴。以网络小说创作为例,平台和作者不应一味追求写作速度和数量,而应把创作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此外,许多网络小说都会经历实体出版的过程,作者应珍惜这一修改打磨的机会。

创造性就是要有独特发现,并以独特艺术形式表现出来。通俗小说大多是类型化写作,好处在于轻车熟路,有固定模式可循,作者易于创作,读者易于接受,但问题在于缺乏新颖性,读多了难免有雷同之感。类型是通俗文学的重要资产,只有在类型写作中不断进化,通俗文学才能保持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于此,作者的创造性便突显出来。如何突破固有模式,融入个人独特创造,考验着一个作家的本事和胆识。这要求作者既对时代变化保持敏感,又广泛吸取严肃文学创作经验,实现新的文学创造。

担当精神就是要有高远文学追求,承担起文学的社会责任。通俗文学的通俗性、大众性,使其易于为读者接受,也易于与影视、动漫、游戏等领域联动而形成文化产业链,进一步扩展通俗文学与大众的沟通和连接。这种严肃文学难以比拟的传播力度和广泛性,对通俗文学提出更高要求。如何以通俗方式回应读者需求,同时保持较高的精神格调,对读者有所引领和提升,是通俗文学作者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通俗文学作家应努力创作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作品,力求做到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

(摘编自李云雷《打造当代通俗文学经典》)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通俗文学发展势头良好,优势巨大,已形成蔚为壮观的网络文学大潮,涌现出众多的创作者,引来数以亿计的读者。
B.通俗文学与网络文学结合,发展出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叙事方式,科幻小说已旧貌换新颜,“新武侠”也旧瓶装新酒。
C.为使读者阅读刚需得到满足,通俗文学在各种大的类型之下又不断细分,大类型多则小类型多,小类型多则作家、精品多。
D.作家要想写出雅俗共赏的通俗文学作品,不仅要博学精专,还要有高远的文学追求,以及文学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使用例证法,举例论述通俗文学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态势,不仅创作者和读者人气旺盛,而且文学类型不单一。
B.文章在论述精品意识、创造性、担当精神时使用定义法,如“创造性就是要有独特发现,并以独特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C.文章使用比较法,论述严肃文学在传播力度、通俗性、大众性、艺术性、广泛性等方面,都无法与通俗文学相提并论。
D.文章使用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先总论创作者“要有精品意识、创造性和担当精神”,然后具体从三方面去论述对作者的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要精心构思,细心推敲,把创作质量摆在重要的位置,不能一味地追求写作速度和数量。
B.通俗文学不但要和其他类型的文学一样追求艺术性、创造性,还要注意通俗性、大众性,使其易于为读者接受。
C.知名作家的出现会开创或提升某一类型的文学创作,他们在与读者互动中又会创造出新的文体和新的交流形式。
D.通俗文学传播力度大,同时保持较高的精神格调,在文学的多元发展中获得发展新空间,严肃文学难以与之相比。
2023-04-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名称和概念在20世纪上半叶的译介、传播进程,展示出其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基本样貌。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译著的介绍,在汉文文献中已谈到丝绸之路。自20年代起,在中文相关译作中已采用了“古丝商之路”“蚕丝贸易通路”“运丝通路”等不同的称呼;至迟于20年代末,已开始使用“丝路”“丝道”等译名。从30年代初起,由于斯坦因、斯文赫定等在西北新疆等地探险活动的直接推动,以及中西交通史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又与这一时期“开发西北”的呼声与思潮相联系,缘此诸因,经学人的译介引进和报刊传媒的作用,“丝路”“丝道”的名称和概念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并为国内学界接纳和采用。最初称谓尚不统一,呈现出命名多样化的状态,之后渐而趋向集中于“丝路”“丝道”的名称。一些学人陆续采用了这一外来的新概念和新名称,尤其是1935年之后,运用这一名称的明显增多,并成为学术表述的一种概念工具。

(摘编自邬国义《“丝绸之路”名称概念传播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古代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大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

丝绸是沿线国家商品交易中最主要的高档货物。原产于我国的丝绸,在古代西方国家十分名贵。安敦尼执政时期,中国丝绸几经转手到了罗马,已是贵若黄金。在阿赫门王朝时期,丝绸产品和生丝是波斯与中国商人交易的大宗商品,波斯人采用萨珊传统纺织方式进行再加工,赋予中国丝绸新的活力。在中亚,索格底亚那的商人精通丝绸贸易,公元4世纪时,我国长安等地集聚着不少以经营丝绸为主的索格底亚那商人。为了争夺对中国丝绸贸易之利,公元571年拜占庭联合突厥与波斯发生了一场长达20年之久的“丝绸之战”。

公元5世纪前后,我国茶叶通过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陆续传入南亚、中亚、西亚,15世纪一经传入即迅速风靡整个欧洲。17世纪以前,中亚和欧洲人日常使用的器皿主要是陶器、木器和金银器。随着中国瓷器的大量输入,西方激起了一股“中国热”。

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炼铁术等技术,通过丝绸之路相继传入西方,成为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李国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材料三:

从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经贸及社会文化关系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中国是中亚5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中亚油气资源最大的购买国。

中国的兴起在世界历史上的意义,超过19世纪末美国的兴起,堪比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其原因在于,到19世纪末西方国家的总人口不过2~3亿,西方工业国的出现,造成少数人口居于全人类产业链与食物链的顶端,全世界的资源与财富多为他们所用,极大地扩大了全球的贫富差别。日本以及后来亚洲“四小龙”的出现,也没有影响这种世界格局,因为它们的体量太小。而中国的兴起,是相当于现存西方社会两倍以上人口的崛起,它意味着原先为西方少数人享用的全球资源要被新来者瓜分,原先已经存在的财富流动渠道和流向要改变。

(摘编自刘迎胜《丝绸之路的未来——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4.下列对“丝绸之路”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的名称概念最早源于国外的丝路,它的传播进程展示出其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基本样貌。
B.古代东西方商贸往来有丝绸之路,如今中国和中亚国家商贸关系取得了长足进展,有了新丝绸之路。
C.在古代,原产于我国的丝绸销往西方国家贵若黄金,波斯人经过再加工后赋予中国丝绸新的活力。
D.我国茶叶曾风靡整个欧洲,17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瓷器的大量输入,在西方曾激起了一股“中国热”。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路”“丝道”的名称概念得以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这与学者的译介引进、报刊传媒宣传等因素有直接关联。
B.丝绸之路的称谓最初不统一,之后逐渐趋向集中于“丝路”“丝道”,并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为国内学界所采纳。
C.古代的丝绸之路一开始就很繁忙,丝绸、瓷器等商品仅从陆路不断输出到沿线国家,珠宝、香料等商品不断进入我国。
D.当代新丝绸之路前景大好,随着中国的兴起,再加上中国本身的“体量”,中国和中亚5国的双边贸易额越来越大。
6.结合材料内容,简述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的例证有哪些。
2023-04-0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侯发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时间发生在1951年的秋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老乡,所以我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绝对没有添油加醋的成分。

听说郑州有唱大戏的,三个孩子嚷嚷着要去看戏。小玉不到7岁,小香5岁,嘉康3岁。看着这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老张愁死了,甚至后悔把他们从西安的幼儿所接回来。

老张重重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孩子们,咱这里到郑州七八十里,远着呢,咋去?”

嘉康扬着脸,天真地说:“姥爷,咱坐妈妈的汽车去。”

小玉嘟囔道:“咱妈把汽车卖了。”说到这里,小玉的小嘴撅得能拴头驴。

小香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姥爷,咱坐火车去。”

那时,巩县有到郑州的火车,基本上都是货车,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铁路就从家门口过,每次路过的火车的车厢上,全都坐满了人,好像车厢是个磁铁,把他们牢牢地吸在上面。有一次,小玉问姥爷:“姥爷,火车跑来跑去,都去哪里啊?”老张说:“往东到郑州,往西到洛阳。”“姥爷,哪里是东啊?”“日头出来的地方就是东,落山的地方就是西。”……

现在听说小香要扒火车出门,老张说:“就你们小屁孩?甭想。”那一年老张的娘病了,到郑州买药,结果,车到许昌才停。等几天后老张把药拿回来,老娘已经死了。邻居老周哥,从郑州回来时,车到巩县不停,跳车时,一条大腿给摔断了,因没钱治疗,至今还瘸着。

忽然,小香“哇”地声哭了。

老张忙拉过小香:“小香,好好的哭啥呢?不看戏就不看戏呗?有恁委屈?”

小香止住哭泣,说:“姥爷,我,我想回家。”

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

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姥爷,我、我想妈妈。”

小香这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姥爷,我也想妈。”说罢,咧着小嘴哭起来。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

一时间,老张束手无策。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

老张这么一哭,三个孩子倒吸溜着鼻子,不哭了。

小玉到底年龄大一些,说:“姥爷,俺不想妈了,俺也不去郑州看戏了。”

小香说:“姥爷,您不哭,俺不坐火车了。”说罢,小香哭得更厉害了。

第二天早上,老张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三个孩子不见了!他回过神来,才明白他们离家出走了。老张急忙起来寻找,先是在村里,后来到县城……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讯工具,可以想象寻人的艰难。老张用脚步丈量着巩县的每一寸土地,见人就打听,遇到水井就趴在井口看半天……

就在老张在巩县疯一般找三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郑州的街头。头天晚上老张扯起呼噜后,三个孩子就溜出了家门。他们不敢扒火车,害怕迷路,顺着铁路走。小香说:“姐,到郑州能找到妈妈吗?”小玉说:“只要有唱戏的,找不到,也能打听到。”天黑漆漆的,路边的秋虫此起彼伏,还有不知名的夜鸟,冷不丁地怪叫一声,小香带着哭腔说道:“姐,我害怕。”嘉康“哇”地声哭起来。

小玉也害怕,但谁让她是姐姐呢,她说:“不怕,小香,咱唱吧。”

“中。”小香哽咽道。

嘉康记不住词,跟着两个姐姐也哼起来: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谁说女子不如男,

男子打仗到边关,

女子纺织在家园……”

妈妈在家的时候,三个孩子经常听她唱起《花木兰》中这一段。

这一走,就是一个晚上。他们的鞋子已经全都磨烂了,脚趾头都从里面露出来。脸上花花搭搭的,是汗水、泪水和尘土的混合物。小玉背着嘉康,小香搀扶着小玉,一步一趔趄。好心人还是多,以为他们是叫花子,有的给块馍,有的给碗水……在路人的指点下,他们来到了演出的地方。幸好,小孩子是免票的。他们挤过人群,站在观众席的最前边。台上演出的正是豫剧《花木兰》:

……

为从军比古人我好说好讲,

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

为从军与爹爹俺比剑较量,

胆量好,武艺强,

喜坏了高堂,

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

三个孩子看傻了,高兴得跟着现场观众一起拍巴掌。

掌声未息,演唱花木兰的演员快步走下台,上前抱住了三个孩子,一下子泪眼婆娑——那是他们的妈妈,常香玉。

后来的新闻是这样报道的:1951年8月,常香玉把房子和汽车都卖了,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然后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义演捐款达到15.2亿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万元人民币)。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常香玉剧社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常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端强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有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物关系,所以在写作中没有添油加醋的虚构成分。
B.文章插叙老张为了给娘治病,辗转从郑州买回药,娘竟已死,既衬托两地相距遥远,又衬托孩子找娘的坚定信念。
C.文章中复杂的情感非常真实,老张用脚步丈量着巩县的每一寸土地,体现出他对孩子的无比关爱,寻找不到孩子的无比着急。
D.文章以补叙交待故事结局,既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交待了人物的所作所为,对故事的主旨有所突显和升华。
8.小说中两处歌词有哪些作用,你是如何理解的?
9.本文采用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行文,请加以简析其独特匠心。
2023-04-0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报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开宝二年冬,普尝病,车驾幸中书。三年春,又幸其第抚问之,赐赉加等。六年,帝又幸其第。时钱王做遣使致书于普及海物十瓶置于庑下会车驾至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普惶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帝叹曰:受之无妨,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尔!太平兴国初入朝,迁太子太保。颇为卢多逊所毁,奉朝请数年,郁郁不得志。会柴禹锡、赵镕等告秦王廷美骄恣,将有阴谋窃发。帝召问,普言愿备枢轴以察奸变,退又上书,自陈预闻太祖、昭宪皇太后顾托之事,辞甚切至。太宗感悟,召见慰谕。俄拜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先是,秦王廷美班在宰相上,至是,以普勋旧,再登元辅,表乞居其下,从之。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钱王傲遣使致书于普/及海物十瓶/置于庑下会车/驾至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
B.时钱王傲遣使致书于普/及海物十瓶/置于庑下/会车驾至/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
C.时钱王傲遣使致书于普/及海物十瓶/置于庑下/会车驾至/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
D.时钱王傲遣使致书/于普及海物十瓶/置于庑下/会车驾至/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辟举。辟举制是古代的一种选拔制度,即由皇帝或地方长官选拔人才。
B.世宗和太祖都是庙号,“祖”代表开始,王朝开创者称“祖”,继任者称宗。
C.受禅,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世多借之名,行夺权之实。
D.薨,专指皇帝和诸侯王之死,得名于象声词“轰”,言其死如山崩有轰轰之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事周期间,才干即已展露。后周时期,赵普曾怀疑抓获的将被杀死的强盗中有无辜者,就建议太祖审问他们,很多人得以保全性命。
B.赵普忠于赵室,君臣关系和谐。宣祖卧病,赵普朝夕侍奉服药,宣祖把他当宗族看待,太祖对他也十分信任,多次登门慰问。
C.赵普面对官位,主动请求下处。原先秦王廷美任宰相,因为赵普是开国功臣,皇上就决定让赵普担任宰相,赵普上表请求,自处秦王之下。
D.赵普少习吏事,晚年勤奋读书。赵普年轻时熟悉为官之道,没有什么学问,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中就关门读书,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2)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衡阳隐士山居

杜荀鹤

闲居不问世如何,云起山门日已斜。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松醪腊酝安神酒,布水宵煎觅句茶。

毕竟金多也头白,算来争得似君家。


[注]①三岛客:传说东海的仙人居住在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上。②争得:怎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闲居”点题,交代了主人公隐士的身份;“山门”则点明隐居之地。
B.颔联以传说入诗,显示出主人公不问世事、与世隔绝、寄情自然的生活方式。
C.喝酒、煎茶、觅句都是主人公日常生活的内容,表现出主人公的雅兴和意趣。
D.全诗语言率真朴素,平易质朴,给人亲切之感,与诗中人物形象相得益彰。
15.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