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一中高三考前冲刺模拟训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3-06-16 10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友兰先生对哲学的理解一开始即有一种中国思想特色,他是中国思想应对西方思潮的一个代言者。他认为哲学的目的就是为人生提供行为标准,他把哲学分为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这种分类来源于古希腊哲学的物理学、逻辑学、伦理学,而在对西方哲学的认识中,他也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代表了中国思想特质的哲学观。近代中国哲学一开始就肩负着双重任务,引入一个有普遍性的学科与平台,发掘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空间以与现代科学等西方现代文明形态对话。

在西方哲学范式占主流的思维方式中,哲学是追寻理性的理智活动,以理性与理性的言说思考、讨论世界的普遍性真理,而从持这一立场的许多西方哲学学者看来,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则是一个待讨论的问题。中国哲学给人留下不重视理性论证的印象,部分西方学者因此质疑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其实,中国哲学中也不乏理性讨论,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把这个理性讨论放在最核心的理论位置。

西方哲学的先驱一直在反思哲学上的西方中心论,学者们开始注意到哲学或许不止有一种形态。雅思贝尔斯认为,中国的先秦诸子、印度的苦行者、希腊的哲学家、以色列的先知,无论彼此的信仰、思想内容与内在禀性的差异有多大,都属于同一类的人。他所谓的哲学是指突破了依赖异己性力量,而从人自身发现了超越性,并让自我与宇宙的内在根源相契合的学问和实践。而一个文明是否能获得它的高度,就在于它是否能在混沌或混乱中取得这种突破。余敦康认为有必要从文明的角度思考人类哲学的多元与差异,他的基本想法是人类精神的觉醒是在希腊、印度和中国这三个地区同时发生的。余敦康先生以精神自由的原则取代了古代文明的实体性原则刻画哲学突破的特征,中国的先秦诸子哲学与希腊、印度哲学都发现了一种关于精神自由的意义,它们都脱胎于早期宗教,然而形态却因整体环境、面对问题、文化基因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希腊文明的求知、印度文明的追求解脱、中华文明的求道皆是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形态。如果这样理解哲学的话,那么并非理性形式而是人自觉地反思自身并将自身与宇宙整体关联起来的这一种精神自觉活动,或许这才是哲学更恰切的定义。冯友兰一开始即扭住了人生问题并把它作为哲学的核心问题,在之后的著作如《新原人》中进一步完善,以觉解说与境界说将人生哲学的意义充实,与雅思贝尔斯等人相互呼应。

冯友兰认为,中国所以没有近代自然科学是因为中国的哲学向来认为,人应该求幸福于内心,不应该向外界寻求幸福。然而进一步深入到对哲学的探索后,冯友兰却显露出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倾向,即对普遍性的探寻。他把哲学看成一种具有超越文化意义的有普遍性的思想,这种对普遍性思考的追求一直贯穿在冯先生的哲学探索中,此后明确体现在贯穿他一生思考的共相问题中。在《天人损益论》中他已经明确了对哲学的自觉追求,把带有时代焦虑性与地区局限性的政治文化问题转化成一个超越具体时代和地域的哲学问题,这种意义上的哲学追求至今仍有生命力。哲学作为一个公共的理性平台,应该承担起协和各种思想立场、各个文明立场的责任,而不是片面强调某种文化的特殊性。正是这种哲学平台让冯友兰得以在同期的文化学者的摸索中脱颖而出,中国哲学终究成为取代传统经学、理学、玄学、义理学的思想与学科范式。在《新原人》中,冯友兰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四境界说,他给哲学下了一个最代表中国立场传统的定义:哲学的用处,本不在于求知识,而在于求智能。哲学可以使人达到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而不能使人常住于天地境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给人留下不重视理性论证的印象,让一些西方学者质疑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B.雅思贝尔斯认为中国先秦、印度和希腊哲学都脱胎于早期宗教,是哲学的不同样态。
C.冯友兰认为中国人过度追求内心幸福和外界幸福的结合,导致缺失了近代自然科学。
D.冯友兰通过建立哲学平台,让中国的哲学取代了传统经学、理学、玄学、义理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总说冯友兰对哲学的分类和对西方哲学的认识,得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将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从理性思维上诠释说明,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文章以雅思贝尔斯和余敦康的观点为例,表明部分学者意识到了哲学的多元性。
D.文章列举冯友兰《新原人》中的四境界说,并认为哲学能让人达到最高的天地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友兰作为中国思想应对西方思潮的一个代言者,一开始即扭住了人生问题并把它作为哲学的核心问题,并在之后的论著中不断完善。
B.通过对中西方哲学家观点的分析,作者认为把哲学定义为人类反思自身,并将自身与宇宙整体关联起来的一种精神自觉活动或许更恰当。
C.冯友兰的人生问题的哲学观跟西方中心论中那些西方哲学家不一样,跟西方哲学家如雅思贝尔斯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D.冯友兰对普遍性的探寻结果,即用超越具体时代和地域的哲学问题去根治时代特殊性与地区局限性,由此开创了中国哲学。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ChatGPT,是2022年底由美国OpenAI公司推出的一款聊天机器人工具。它经过底层逻辑设定和机器学习训练,拥有了几乎人类所有知识的总和,而且具备三项超乎想象的能力——数字内容孪生能力,构建现实世界—虚拟世界映射;数字编辑能力,打通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交互通道;数字创作能力,从数据理解走向数据创作。

与以往的分析式人工智能(利用机器学习急速学习数据分布,完成分类、预测等任务)相比,ChatGPT实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习归纳数据分布的基础上同时学习数据产生的模式,用自编码器创造数据中不存在的新样本。

如果进行一场考试,在某些领域,ChatGPT的“实力”相当于211高校中等偏上的本科生水平。一场新的职业颠覆与学习革命,一夜之间悄然到来。

无论教育者做出什么反应,教育与AI的深度融合时代已经到来了。

实际上人工智能、元宇宙、ChatGPT等都是云计算、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匪夷所思的技术被发明出来,人类进入了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数字世界协同进化的新时代。

如果说无人工厂、无人驾驶实现了程序性智能控制,元宇宙开启了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数字世界,那么ChatGPT构筑了一个有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硅基生命体。

就教育行为本身而言,以知识传递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更是被逼入墙角。

一方面ChatGPT几乎能回答所有学生问的问题,而且能因材施教,那我们的教师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既然这些知识可以如此方便地获取,那我们的孩子花那么长时间去学习、去做题究竟有没有意义?我们的孩子最迫切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面对ChatGPT挑战,教育该怎么办?

          

(小编与ChatGPT关于教师作用的对话)

技术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会产生深刻影响,那么教育的形式、内容和目的也会有重大的调整。ChatGPT出现,应该是教育自身改革的一次重大机会,因为如果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改变,教育是不可能靠屏蔽ChatGPT来维持下去的。

教育改革急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做重大调整。

一是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能独立思考和有正确价值判断能力的人,而不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

二是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有重大调整,其主要的方向是要用ChatGPT等学习工具来协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而不是回避与恐惧。

三是超越知识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品质。

真正好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求慢而不是求快的,只有慢才能锻造思维深度,才能在与人交往中铸造深度的人际关系;是求难而不是求易的,只有挑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求少而不是求多的,只有少才能有闲暇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多样化的大脑;是求拙而不是求巧的,唯有求拙才能培养一个人的钻研精神和韧性。

一个人真正能够成功,靠的是学习的专注力,能够从兴趣上升到志趣,并成为充满个性特质不一样的人;靠的是责任心和韧性,碰到困难不屈不挠、坚持不懈;靠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作精神,在关键时能够得到团队的支撑和帮助。

这些学习品质,从来和技术无关,当然也和这个突然跑进瓷器店横冲直撞的公牛——ChatGPT毫无关系。

如果一个教育人理解这个道理,那么也就知道在这个新事物层出不穷的世界里,如何保持教育定力,坚持改革方向、真正为我们的孩子提供适切、有意义的教育。

(摘编自《ChatGPT挑战人类教师?教育中的这些东西AI难以替代》《教师博览》2023年2月15日)

材料二:

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在近日召开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发表了题为《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的主旨演讲。

以下内容节选自演讲:

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11月15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在新的动荡变革期内,全球变暖、逆全球化、经济衰退、地区冲突等复杂因素相互交织,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全球减贫进程严重受挫,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回荡全球。

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愈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为我们创新路径、重塑形态、推动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何为、教育应该往何处去”也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思考的命题。

令人振奋的是,联合国和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行动,把数字教育作为应对危机挑战、开启光明未来的重要途径和举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构建新的“社会契约”,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带来的教育红利,更好地彰显教育作为全球公共利益的属性。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提出,数字革命应当惠及所有学习者。不少国家应时而动,纷纷出台数字化发展战略,并将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方的有效行动,必将使“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教育“四大支柱”在数字时代更加厚实有力、顶天立地。

(摘编自《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教师博览》2023年2月1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是一款经过底层逻辑设定和机器学习训练,拥有了人类所有知识总和的聊天机器人工具。
B.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变革期内,教育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
C.若各国都把数字教育作为应对危机挑战、开启光明未来的重要举措,ChatGPT对教育将不再是挑战。
D.虽然ChatGPT构筑了一个有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硅基生命体,但实际上它仍属于新技术的应用。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综合运用了假设论证、比较论证等手法,既提出了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也给出了教育改革的建议。
B.材料一说,ChatGPT几乎能回答所有学生问的问题,还能因材施教,这可算作数字技术带来的教育红利。
C.材料一侧重介绍ChatGPT的概念、原理及在教育中的应用,材料二则侧重谈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的问题。
D.材料二大处落笔,先指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引出数字教育的话题。
6.请结合材料一简要阐述教师该如何应对ChatGPT的挑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性与浪漫

   

后人常常追述那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空前光辉灿烂的文化的时代。一个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发展和学术思想都深受这三百年的影响。它具有真正的划时代的意义。这就是从春秋后期到战国。

这片土地上何时出现过这么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学者?他们来自各个阶层、各个阶级、各个社会集团。“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到处游说讲学,弘扬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相互论战,派别林立,即所谓“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他们是一个时期人类才华的全面凸显,是人类所具有的巨大关怀能力的全面展现。他们留下的深邃的思想、灿烂的辞章,像山河日月一祥永恒。这些辞章有的雍容和顺、纤徐含蓄;有的灵活善譬、气势充沛;有的奇气袭人、想象丰富;有的层次清晰、论断缜密;有的锋利峭刻、说理透辟,阅其文如闻其声,如观其貌。

我们相信那种巨大的激情,不可淹没的理性,正为朴实而开阔的一个时代所独有。他们更为自信,更拥有抱负和畅想力。为了实现这抱负,他们可以跋山涉水,宣示自己的主张。

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茫茫大地上往复奔走的诸子,忍让、屈辱、思念、离异,都不能使其志向有一丝改变。当时,无论是出身卑微者还是高贵者,都可以在同一场合辩论,都可以展放自己的一腔豪迈。他们试图使自己洪亮的声音直达耳郭与心灵,进而化作日常具体,恩泽于民众。他们可以同时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智慧之星、才学、学人,又是武士、重臣和旅人;今日直言于高堂,明日浪迹于天涯。只有那些从不苟且偷安者才有这样的潇洒、气魄。一个充分掌握了自己生命意义的人,才有如此的坦然和果断。

从一片土地到另一片土地,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不倦地寻找、说服、宣示、辩论,目标和信念不可更移。这样的人生充满理性,这样的行迹又浸透了浪漫。诸子的足迹经纬罗织了丰饶的大地,绚烂的言辞写就了纸帛和历史。从历史上看,只有在一个民族处于竞争和发展的生气勃勃的时代,才会窥见这一类身影。

应该研究滋生这些奇特生命的土地。土地与土地之间尚存在着差异。当时严酷竞争的现实是,无理性则丧失,则毁灭。正是这样一种规定性的力量在左右和驱使,诸子百家也就各言一家之理,各展一技之长。没有统一的理法,没有不变的规范。各种约束都消失了,远退了。在共同的机缘面前,它们生长、交替和更迭。

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些记录很可能只是当时繁华绚烂当中的短短数页,还远不能再现那个盛况空前的时代。可即便如此,也让我们得以窥见盛大的历史舞台上,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艺术的精彩演示。

一个时代逝去了,再不复见那汪洋恣肆、风谲云诡;也不见了辩难的哲理、朴素的辞章、透彻的思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像一朵鲜花一样灿烂地开放过,然后凋落了。旷阔苍茫的大地,再也没有了他们的身影——诸子的身影。而且他们的气质、才情、行为,都无法效仿。

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对他们的模仿会落下不可思议的笑柄。但当年也就是这样一些“不合时宜”的人物,创造了一个时代。那个时代就人性、政治和生活的本质意义而言,都选到了难以言喻的高度。大概今天再没有一个人能像他们那样,将一己的生命、情趣和利益与宏伟的抱负、开阔的山河融为一体;既不能像他们那样潇洒练达,也不能像他们一样真实勇敢。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结识这样一批人。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把“人”字写在了山川大地上。当代人的浪漫,比起他们来就要大打折扣了。这个火箭和电子集成块的时代已经使诸多事物改变了质地和颜色。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今天已经没有了诗。我们生活在一个丧失了诗情的世界上。因此我们也将逐渐丧失理性和浪漫。这种估价是非常悲哀的,可是这种悲哀由于并非夸张,而显得愈加沉重和不幸。

我们于是开始怀念那些行色匆匆、口沫飞溅的辩士们,未敢嘲笑。我们将好好倾听几千年前的声音,窥视那些陌生的身影。

为什么真正的诗意和浪漫常常是凝聚在青铜和生铁时代?为什么当我们人类具有了更大的发射力、倾听力,即拥有更为现代的科学技能的今天,反而丧失了那种率直、真切和伟大的力量了呢?

我们正在遗失和忘记。尽管我们有着更为详尽的、了不起的记载能力,但我们正在遗失和忘记。这种不幸将不仅属于一代或两代,而是属于未来。这种不幸属于整个的人类。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诸子精神影响长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情感表达。
B.“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结识这样一批人”是过渡句,既承接上文,对先秦诸子形象特点做出高度概括,也引出下文写今人。
C.先秦诸子的气质、才情、行为都是后人无法效仿的,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达到了一个今人难以到达的高度。
D.科学技术的发达并不必然带来一个辉煌的时代,反而可能会使诸多事物改变了质地和颜色,削减时代的诗情。
8.这篇散文标题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9.作者最后提问“为什么当我们人类具有了更大的发射力、倾听力、即拥有更为现代的科学技能的今天,反而丧失了那种率直、真切和伟大的力量了呢?”你认为应该如何回答?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皇帝五年,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宜事。”虞将军欲与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不敢易。”虞将军入言上,上召见,赐食已而问,敬对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余世。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乃营成周洛邑,以为天下中,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务德以致人,不欲恃险阻,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今陛下起丰击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夷者未起,而欲比隆成康周公之时,臣窃以为不侔矣。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谓天府。陛下入关而都,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

高皇帝疑,问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渑,倍河海,向伊、洛,其固亦足恃,且周王数百年,秦二世而亡,不如都周。”留侯张子房曰:“洛阳虽有此固,国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狭,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守一隅,东向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娄敬说是也。”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善谋下第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
B.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
C.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
D.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宜”指有利于治国的建议,“肝脑涂地”形容死得凄惨,均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
B.纳贡,附属国向宗主国进贡或诸侯国向天子贡献财物,文中指前者。
C.山东,文中指崤山以东地区,与“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所指区域相同。
D.“东向制诸侯”与“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两句中的“制”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将军想让娄敬换上美服后再去见皇帝,但娄敬坚决不肯;见皇帝之后,娄敬谈古论今、慷慨陈词,表达了他对定都洛阳的反对态度。
B.娄敬向皇帝陈述了周王朝由兴起到繁盛的过程,强调了实施仁政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意义,同时说明建都秦地的优势。
C.高皇帝对于建都一事举棋不定,征求大臣意见,而大臣倾向于建都洛阳是因为周朝于洛阳建都持续了几百年,而秦朝建都关中两代就亡国。
D.张良认为关中地势险固,沃野千里,且所处位置便于运输天下物资和军需,是真正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与娄敬的意见相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居此者,欲令周务德以致人,不欲恃险阻,令后世骄奢以虐民。
(2)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