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达州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8-13 1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王朝不断改良粮食加工及储存技术,营建多种类型的储粮设施,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粮食储备调节机制。粮食储备作为农业生产及社会发展变革的调节器,可以用来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灾年的有效供给,同时将粮食储备以赈贷的形式发放,成为农民从事农业再生产的储备周转资源。首先,中央层级粮仓是仓廪系统的核心,存贮于官仓的粮食主要用于政权机构及军队的消费。集中存贮体现出国家对粮食进行统一调控、严格管理的需求,也是昭示国力的重要内容。其次,存贮于民间仓廪的粮食主要用于抵御灾害,保证百姓的口粮供应,分散存放体现出民间应对自然灾害的自救方式。再次,以常平仓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粮食储备调节及相关思想,逐渐演化为国家统治的核心观念之一,为后世提供了积储备荒、调节粮食余亏的典范。可以说,中国古代仓廪制度经过长期的继承发展,逐渐演化成国家治理的核心观念之一,并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对维系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权稳定、改善人民生活功不可没。

汉唐时期作为中国古代两个强盛的中央集权王朝,也是农耕文明(仓廪制度)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储粮制度和技术也表现出不少共同的特征。

汉唐时期都将粮食视为国家管控的战略物资,以国有官营的方式统一管理粮食调运、中转、分配。汉唐用以储备粮谷的官方和民间仓廪种类繁多,形成了仓、廪、庾、圈、窖等十余种仓储类型。各类型储粮设施遍布全国各地,对维系政权稳定、救荒赈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汉中期后,京城人口不断增长,边境连年征战,各方对粮食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据《汉书·食货志》载: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仓廪体系营建的核心在于解决粮食储存及保障品质安全,仓廪管理重点则需解决粮食在受纳、籴粜等方面的运作,从而进一步优化粮食资源在社会中的配置,并形成管理有效的运行体系。

在继承先秦以来发展成就的基础之上,通过融合吸收外来建筑技艺,汉唐时期中国传统木构营造技艺日趋成熟与完善,并运用于粮仓建筑。汉代官仓中广泛采用了地面房式仓的做法,虽然唐代至今未有涉及地面房式仓的考古成果发现,但从宋刻唐太极宫图残石中对太仓的刻画描绘与留存至今的与唐代基本同期的日本正仓院中正仓的仓储形式,或能间接显示出唐代应也采用地面房式仓的储粮做法。

汉唐时期的储粮形式中呈现出集中与分散、地上与地下交织并存的演进历程。汉唐以来形成了以常平仓、正仓、太仓、军仓为代表的官方集中存贮和以义仓、社仓为代表的民间分散存放现象。皇家仓廪因其重要性与规模性,承担了更为广泛的赈济职责;而民间系统则有效弥补了在官方难以维系时的不足,显示出对于百姓生活的保障属性。

汉唐时期曾出现的由民间乡社所设的仓廪类型以义仓、社仓为代表。这些粮仓中有些具有半官方性质,有些则是以民间自组织的方式形成的乡间邻里互助储粮模式,带有赈贷性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民间储粮系统承担了为国分忧、纾解民困的粮食应急保障、储备赈济职能,弥补了官方储粮系统之不足,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维系了古代民间乡社稳定与百姓生活安康。

(摘编自韩国河、王祖远《汉唐时期储粮制度和方式之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效的粮食仓储制度与储存方式,可以稳定市场价格、有效应对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不足。
B.中国古代仓廪制度为历代统治者所继承发展,逐渐演化成国家治理的核心观念和制度安排之一。
C.粮食在汉唐被作为战略物资,多种仓储方式和国有官营的管理保证了粮食受纳、籴粜等方面的运作。
D.处于仓廪制度发展关键时期的汉唐关注粮食的储存、品质,形成了十余种仓储类型用以储备粮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解说中国古代储粮制度的形成和意义,然后讨论了汉唐时期储粮方面的共同之处。
B.在讨论中国古代储粮制度时,文章从三个层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粮仓的重要作用。
C.文章引用《汉书·食货志》,目的是论证仓廪体系营建的核心在于解决国家粮食储存问题。
D.文章列举了汉唐以来形成的各种类型的粮仓,论证了汉唐时期储粮形式的多样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粮食集中存贮在官仓是昭示国力的重要方面,保证了政权机构、军队消费和百姓口粮的充足供应。
B.虽然考古还没有发现唐代地面房式仓,但从多种旁证能证明汉唐时都广泛采用了地面房式仓来贮粮。
C.义仓、社仓由民间设置,都具有半官方、半民间的性质,能有效地弥补官方储粮系统的不足。
D.汉唐时通过建立有效的国家与民间粮食储备将国家收储、粮食赈贷、民间储存、乡邻互助等结合起来。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潮”之风兴起,并非偶然。中华文化氤氲五千年,早已凝聚成独特的东方魅力。最近这些年,这股风潮从“小众”刮向“大众”,背后更多的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在国家蓬勃复兴的大背景下长大,有平视世界的足够底气,在追求时尚张扬个性的同时,有强烈意愿将中国故事讲出来传出去。此外,随着消费升级,中国人的生活理念日趋成熟理性,追求更多兼顾实用属性和精神属性,符合自己审美与品质要求的“心头好”。

“国潮”火爆看似偶然,其实是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这不仅是中国品牌的崛起,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潮流”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使“国潮”热度不退,就应该继续保持“国货”品质不退、创意不减,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中国元素、中国文化成为市场新热点,让中国品牌成为人们心目中“高质量”的代名词。

(摘编自《保持“国潮”热度不退,品质和创意不能减》,中国经济网2021515日)

材料二:

专家指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国潮”崛起激活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老字号品牌复兴提供了契机。不久前商务部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经商务部认定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中,84%的企业在2019年处于盈利状态,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占比近50%。老字号复兴仍有广阔空间。

事实上,老字号发展也面临共有难题:电商落地效果欠佳、产品更新迭代缓慢、品牌力薄弱等,亟须解决。依绍华说,要做到“长红”,老字号更要有忧患意识,在坚守的同时做好创新,注重品牌延伸,拓展经营领域,加载服务功能,增强消费者的体验价值。

“老字号要将博大文化、创新科技、强大制造和广袤市场融合在一起,才不会只是一阵潮流,而成为真正引领‘国潮’的品牌。”依绍华说。

(摘编自《老字号变身“新国潮”,“网红”如何变“长红”?》,光明网2021年6月23日)

材料三:

顾名思义,新国潮拆解开来可分“新”和“国潮”两部分。新,意味着新风貌、新气象、新特点,可以是老国货重出江湖、推陈出新,当然也可以是新锐品牌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国潮则意味着这种潮流是植根本土的、民族特有的,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密不可分的时尚。如果说“新”是外衣,“国”才是内核和精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新国潮强势崛起,对于国货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互联网时代,多少“网红”从一飞冲天到一地鸡毛只在旦夕之间。如何利用风口、乘势而上,让新国潮从一时红变“长红”,才是当前面临的真正难题。

首先,新国潮要当得起网红,揉得进科技,秀得出颜值。相比早年间把“国潮”LOGO印在产品上,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时髦,近年来,新国潮开辟了时尚、前沿、个性的设计风格。或是地方化的内容,加国际化表达,比如《舌尖上的中国》,把中国民间那些看起来乡土气十足的食物,拍成了充满文化内涵的纪录片;或是传统文创搭载高科技元素,包括注重品牌形象的打造,利用好直播电商这一“超级引擎”,打造跨界联名等话题和噱头。一言以蔽之,领风气之先成为新国潮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次,新国潮要守得住传统,留得住初心,显得出特色。国潮产品大行其道,背后是品牌对本土文化的表达和彰显,是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对东方审美的日渐认可。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放在品牌和产品上,亦是如此。当然,正如传统不等同于单一复古,中国元素也不一定就是龙凤呈祥。国潮特色要体现在骨子里,全方位去阐释民族经典,弘扬优秀传统,让产品的呈现贴合中国文化的底蕴。

此外,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如何发掘传统价值、设计包装、跨界营销、广蹭热度,质量永远是任何产品的生命线。在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国潮崛起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应是经济发展的急先锋,社会进步的铺路石。新国潮想要永远潮下去,最终还要靠过硬的产品来打造核心竞争力,以质量和口碑赢得长远。

(摘编自《“C位”抢镜,新国潮如何永远潮下去》,人民网202162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潮的兴起和火爆并非偶然,而是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的结果,充分彰显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B.消费升级背景下,“国潮”崛起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老字号品牌复兴提供了契机,老字号复兴仍有空间。
C.新国潮是老国货重出江湖、推陈出新和新锐品牌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所形成的时尚,“新”是外衣,“国”是内核。
D.在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国潮崛起应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为社会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潮之风从“小众”刮向“大众”,其背后更多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
B.老字号要有忧患意识,坚守与创新并举,增强消费者的体验价值,才能做到“长红”。
C.近年来新国潮开辟了各种设计风格,其中不乏地方化的内容加上国际化表达。
D.新国潮要守住传统,留住初心,显出特色,传统价值永远是产品质量的根本。
6.随着消费升级,“国潮”如何保持热度不退,永远“潮”下去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熟路

[美]尤多拉·韦尔蒂

这是十二月里一个晴朗而又寒冽的清晨。在僻远的乡下,有一位头上包着红布的黑人老太太,正在横穿松林的小路上走着。她的名字叫菲尼克斯·杰克逊。她身体矮小,老态龙钟,像祖父时代的旧钟的钟摆一样,左右摇晃着,不紧不慢地缓缓穿过阴幽的树影。她拿着一支伞柄做的细小的手杖,不停地敲打着前边封冻的土地,在宁静的空气中发出持续的沉抑的响声,就像孤寂的小鸟的啼啭,情思冥邈。

密林中不时掠过一阵颤动。她向前走着。松林浓密而静谧。风摇动着树梢,松针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夺目。松果像羽毛一般轻飘飘地落下来。深谷中野鸽在凄声哀鸣——对它来说,时间还不算太晚。

路伸延到一座小山上。走到这会儿,腿上就像拖着铁镣,她用老人们在自言自语时惯用的争辩口吻说,不知什么东西总想把我拴在这山上,求我停下来。

等她爬上山顶后,她转过身来,严厉地将她走过的路仔细打量了一番,半晌才说:上山穿过了松树林,现在下山该过橡树林了。

她睁圆了双眼,开始小心翼翼地向下走。可是,没等到山脚,裙子就被一丛荆棘勾住了。最后,她终于摆脱了荆棘,浑身哆嗦着,站了一会儿之后,才敢俯身去拾手杖。

太阳已经这么高了!她叫道,向后仰身望着天空,厚厚一层泪水涌进眼眶,时间都白白耗在这儿了。

山脚有一条小溪,溪流上横着一根木头。

这下麻烦来了。菲尼克斯说。

她迈出右脚,踏在木头上,闭上眼睛。她提着裙子,猛地朝前平举起手杖,便开始过桥了,就像节日游行中的一个角色似的。待她睁开双眼时,已安然到达了小溪对岸。

看来我还不像自己想的那么老。她说。

不过她还是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

她得穿过带刺的铁丝网栅栏。她得像婴儿学爬那样,四肢并用,连滚带爬。她大声地对自己说:时辰已经这么迟了,她可不能再让衣服撕破了;而且,如果她被牢牢地挂在这儿动弹不得,只好截胳膊锯腿的话,她可捞不到什么好处。

不过,她到底还是平平安安钻过了铁丝网。她站起身,来到一片空地上。一株株死去的大树像独臂的黑人,站在田野上枯萎的紫色棉秆中。一只鹞鹰站在地里。

你在瞧谁呀?

菲尼克斯沿着垄沟朝前走去。

她在田垄上踢踢脚,嘴往下撇着,很神气地摇了摇头。她又向前走去,在沙沙响的玉米地里用手杖拨开一条路。最后她走到了地头,踏上一条马车路。美美地走吧。她说,这是个舒服的地方,这是段舒服的路程。

她向前走着。橡树的阴影像帘子一样垂到路面上。她闻到了木头的烟味儿、河水的气息,看到了教堂的尖顶和立在陡峭台阶上的小木房。她左摇右晃地慢慢挪着脚步,走进了一幢大楼。她走进一扇门,只见墙上钉着一张盖着金印、镶着金框的文告,和萦绕在她心头的梦想完全相符。

我来了。她说,仿佛在履行某种固定的仪礼似的,身子僵直起来。

是免费就诊吧,我猜。一位坐在她对面桌旁的服务员说。老菲尼克斯只是面孔微微抽搐了一下,好像有苍蝇在打扰她似的。

你聋了吗?服务员喊了起来。

就在这时,那位护士走了进来。哦,是老菲尼克斯大婶呀,她说,她不是自己来看病的——她有个小孙子。她每隔一段时间来一趟,像钟表一样有规律。她住在纳齐兹古道那边很远很远的地方。她俯下身来。菲尼克斯大婶,你干吗不坐下来?你走了那么远的路,我们不想老让你站着啦。她用手指了指。

老太太在椅上坐下来,身子直挺挺的,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好像是穿了铠甲。你可不能这么耽误我们的功夫,菲尼克斯大婶,护士说,快把你孙子的情况告诉我们,把事办完。

终于,一丝理解的神情闪烁了一下,接着它像火光映亮了老太太的面孔。她开口了,对,我的孙子。刚才,我的记性跑掉了。我坐在那儿,忘了自己干嘛大老远的上这儿来。

嗓子没见好,是吗?护士用肯定的口气对老菲尼克斯大声说。这时,她手里拿了张卡片,上面写了些东西,一个小表格。唔,喝了碱液。什么时候?—— 一月——两三年前——

这会儿菲尼克斯开始主动说话了。每过一阵子他的嗓子就又堵住了,咽不下东西。出不来气儿。没法吃喝。瞅着时候又到了,我就又动身来这里取药,让他能好过些。

好吧。医生说过只要你来拿药就给你,护士说,不过,这病可是个顽症。

我的小孙子,就剩下我们俩相依为命了。他在遭罪,但这好像一点不碍他的事。现在我记得一清二楚。我再不会忘记他。只要我活着,就再不会忘记。

好了。现在护士想制止她说话了。她递给老太太一瓶药,免费救济。她说着,在本子上登了记。

老菲尼克斯把药瓶举到眼前看了看,随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兜里。

谢谢。她说。

然后她用手杖敲了敲地板。

我现在要做的事是,她说,我要上商店去给我孙子买一只他们卖的那种小纸风车。他准不敢相信世上有这样的东西。我要用这只手正直举起小风车,一路走回家去,他在那等着我呢。

她举起空着的那只手,轻轻点了点头,转过身走出医生办公室。接着,楼梯上响起了她缓缓下楼的脚步声。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描写老人的身体状况、走路姿态等,为后文老人的一些做法做铺垫,使后文涉及老人的某些情节不显突兀。
B.面对服务员和护士,老人的态度不同,体现了老人对服务员打扰她的厌恶和对护士熟知自己的喜爱。
C.老人所走的“熟路”,有着自然界的危险,也有来自老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但老人最终为孙子拿到了需要的药品。
D.小说细致描写了老人为孙子取药的经历,揭示了老人在生存中遭遇的困境,体现了作者对老人悲凉命运的同情。
8.菲尼克斯·杰克逊的独白有何具体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评论家认为尤多拉·韦尔蒂的创作风格是“平淡与深刻并存,幽默优美、情深意切”,请结合这篇小说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玮,字仲韫。年十六,从张柔见世祖,帝感其父之殁,授玮易州知州。从围樊城,宋将夏贵帅舟师来援,玮营于城东北,扼其冲。贵纵兵烧北关进逼玮营万户脱温不花等邀玮入城玮不从率所部力战贵败走

至元十一年,伯颜伐宋,以玮为帐前都镇抚。伯颜令军拒命者屠之。玮谏曰:丞相吊民伐罪,宜以不杀为本。伯颜善其言。二十八年,迁湖南宣慰使。

大德四年,除侍御史,又以母疾辞。七年,改授御史中丞。玮刚直无所顾忌。奏政要十事,以纾民力、制国用、备荒政、重吏禄、开贤路为急务,且曰:丞相安童甚贤,而相业前后异者,盖初则有史天、廉希宪、许衡诸人为之佐,及再相,则诸人去矣。成宗纳之。京师孔子庙成,玮请建国学于庙侧,从之。地震,上言:在大臣。明日,洪双叔、木八刺沙、阿老瓦丁皆罢政事。既而赛典赤、八都马辛等召还,玮言:奸党不可复用,宜选正人以为辅弼。疏入,报闻。御史郭章劾郎中哈剌哈孙受赇,已抵罪。哈剌哈孙结权幸,以枉问逮章。玮言于帝曰:陛下杀郭章,如祖宗法度何?帝意解,即释之。

九年冬,成宗崩。左丞相阿忽台奉皇后命,集议成宗祔庙及皇后摄政事。玮曰:朝廷故事,惟亲王得与此,非臣所敢知。阿忽台变色,以唐武后为辞。玮曰:彼有庐陵王,事体不同。及出,劝右丞相答刺罕、御史大夫塔思不花密白武宗及皇太后,早定大计。

武宗即位于上都,玮副詹事,复遥授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至大元年,迁詹事,兼卫率使。拜中书左丞,仍商议中书省事。未几,出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佩金虎符,提调屯田事。帝召至榻前,谕曰:汴事重,屯田久废,卿当为国竟力。赐黑貂裘、锦衣各一袭。玮行部至扬州,民负镇南王钱,王佣之,岁满没入为奴。玮白王释之。奸人赵万儿造妖言,事觉,连南阳、归德等路数百家,玮按诛万儿,尽释逮系者。岁余,增河南屯田米十七万石。又经理荆湖废屯,岁得米百万石。以行台钱五十万建国学,又请置洪泽芍陂屯田万户府儒学教授。三年,改行尚书省平章政事,卒,年六十六。皇庆中,追封梁国公,谥文正。

(选自《新元史·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五》,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贵纵兵烧北关/进逼玮营/万户脱温不花等邀玮入城/玮不从/率所部力战贵/败走/
B.贵纵兵烧北关/进逼玮营万户/脱温不花等邀玮入城/玮不从/率所部力战/贵败走/
C.贵纵兵烧北关/进逼玮营/万户脱温不花等邀玮入城/玮不从/率所部力战/贵败走/
D.贵纵兵烧北关/进逼玮营万户/脱温不花等邀玮入城/玮不从/率所部力战贵/败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宗嘉纳之”与“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两句中的“嘉”字含义相同。
B.“咎在大臣”与“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氓》)两句中的“咎”字含义相同。
C.祔庙,祔祭死者于先祖之庙,在文中是指将成宗的牌位放入太庙之中以享受祭祀。
D.“除玮副詹事”与“除臣洗马”(《陈情表》)两句中的“除”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玮仁爱为怀。伯颜命令军队屠杀拒命的人,他及时进言,意见得到伯颜认同。
B.何玮忠直敢言。丞相虽贤却因待人前后不同而政绩迥异,他举此以强调贤才重要。
C.何玮明辨忠奸。他认为朝廷召还的赛典赤、八都马辛等人隶属奸党,不应再用。
D.何玮重视文教。他先请建国学于孔子庙侧,后耗巨资建国学,推进儒家文教事业。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郭章劾郎中哈剌哈孙受赇,已抵罪。哈剌哈孙结权幸,以枉问逮章。
(2)事觉,连南阳、归德等路数百家,玮按诛万儿,尽释逮系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