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新疆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10-29 3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的防疫与疫苗

中国古代习惯将疾病称为疾疫,其中是普通的、一般不具传染性的疾病,指流行性传染病,这种分法符合现代医学的观点。相比而言,更可怕,它每次大规模发生都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灾难。

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可以通过有限度的主动感染方式,使人体对某种传染病产生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出夫治风用风,治热用热,治边用密丹,他将这种方法称为以类治之,通俗一点说也就是以毒攻毒,这种治疗思想在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阐述《黄帝内经》认为治病要用药,没有性的药治不好病。

虽然古代的人们对疫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难以从机理上全面揭示疫病并提出科学的防疫措施,但以毒攻毒的免疫观仍然具有朴素的科学道理。这是因为,在人的身体中有一些先天性免疫功能,被归结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得到获得性免疫,它虽不是人类生来就有的,但通过感染某种病原体或接种该病原体的疫苗可以产生针对该种疫病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的效果。

法于以毒攻毒的免疫观,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该书主要记述了各种急性病症及某些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对天花、恙虫病、脚气病以及恙蟠等的描述都属首创。

《肘后方》载有治卒有狗犬凡所咬毒方,也就是狂犬病的治疗方法,其中一个方法是:乃杀所咬之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这种方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为了不患上某种同样的疫病,人们用捣碎、研磨等物理办法把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等制成药物,其作用相当于原始疫苗。

这种办法虽然原始,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最早制造出现代意义上狂犬病疫苗的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九世纪末制备狂犬病疫苗时发现,在感染该病毒动物的脑组织和脊髓中存在大量病毒,于是设法将其接种到家兔的脑中,经过处理后制备出了狂犬病疫苗。

在古代的各类传染病中,天花是一种令人谈虎色变的病。为了应对肆虐的天花,人们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天花作为烈性传染疾病,注射疫苗才是最好的方法。中国古代医学有以毒攻毒的传统,也有在狂犬病、伤寒病等方面用类似注射疫苗的方法进行治疗的实践。针对天花,人们逐渐探索出了接种人痘来阻止其传染的手段。所谓人痘,就是用人所感染的天花病毒为材料,主动地让未感染的人接触这种毒素,以达到产生天花病毒抗体的目的。

人痘接种法很早就在中国开始了应用,清代医学著作《牛痘新书》认为:自唐开元间,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在孙思邈《千金要方》中也记载了取患疮人疮中汁、黄脓数之这样的治疗方法。不过,由于相关记载较为简略,所以也有人认为人痘接种法诞生于宋朝。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天花流行,当地的医师们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这才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将人痘接种法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标志。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专门称赞过中国人的这种伟大创造: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摘编自陈忠海《古代的防疫与疫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以是否具有传染性区分“疾”和“疫”,说明古人更加重视对疫病的防治。
B.以毒攻毒是古代治疗疫病的主要思想,在《论衡》与《黄帝内经》中均有相关记载
C.虽然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获得途径不同。但都可以通过产生抗体来防治疫病。
D.明代医师采用“人痘”接种法防疫,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治疗的标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立足于“疾”“疫”之间的区别,阐述了我国古代应对疾疫的防治策略。
B.文章采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重点论述了古代的防疫方法和疫苗的应用。
C.文章引用大量古代典籍,揭示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采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人们为了避免疫病发生。采取了有限度主动接触病毒以在体内产生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后世具有借鉴意义。
B.《时后方》中记载的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虽然原始,但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付诸实践后可以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狂犬病疫苗。
C.采用获得性免疫的方式使未感染天花病毒的人接种“人痘”,令其体内产生天花病毒抗体,可以有效预防天花病毒对人体的侵害。
D.在我国古代,人们对疫病的防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为人类健康及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潮”之风兴起,并非偶然。中华文化氤氲五千年,早已凝聚成独特的东方魅力。最近这些年,这股风潮从“小众”刮向“大众”,背后更多的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在国家蓬勃复兴的大背景下长大,有平视世界的足够底气,在追求时尚张扬个性的同时,有强烈意愿将中国故事讲出来传出去。此外,随着消费升级,中国人的生活理念日趋成熟理性,追求更多兼顾实用属性和精神属性,符合自己审美与品质要求的“心头好”。

“国潮”火爆看似偶然,其实是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这不仅是中国品牌的崛起,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潮流”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使“国潮”热度不退,就应该继续保持“国货”品质不退、创意不减,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中国元素、中国文化成为市场新热点,让中国品牌成为人们心目中“高质量”的代名词。

(摘编自《保持“国潮”热度不退,品质和创意不能减》,中国经济网2021515日)

材料二:

专家指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国潮”崛起激活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老字号品牌复兴提供了契机。不久前商务部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经商务部认定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中,84%的企业在2019年处于盈利状态,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占比近50%。老字号复兴仍有广阔空间。

事实上,老字号发展也面临共有难题:电商落地效果欠佳、产品更新迭代缓慢、品牌力薄弱等,亟须解决。依绍华说,要做到“长红”,老字号更要有忧患意识,在坚守的同时做好创新,注重品牌延伸,拓展经营领域,加载服务功能,增强消费者的体验价值。

“老字号要将博大文化、创新科技、强大制造和广袤市场融合在一起,才不会只是一阵潮流,而成为真正引领‘国潮’的品牌。”依绍华说。

(摘编自《老字号变身“新国潮”,“网红”如何变“长红”?》,光明网2021年6月23日)

材料三:

顾名思义,新国潮拆解开来可分“新”和“国潮”两部分。新,意味着新风貌、新气象、新特点,可以是老国货重出江湖、推陈出新,当然也可以是新锐品牌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国潮则意味着这种潮流是植根本土的、民族特有的,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密不可分的时尚。如果说“新”是外衣,“国”才是内核和精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新国潮强势崛起,对于国货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互联网时代,多少“网红”从一飞冲天到一地鸡毛只在旦夕之间。如何利用风口、乘势而上,让新国潮从一时红变“长红”,才是当前面临的真正难题。

首先,新国潮要当得起网红,揉得进科技,秀得出颜值。相比早年间把“国潮”LOGO印在产品上,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时髦,近年来,新国潮开辟了时尚、前沿、个性的设计风格。或是地方化的内容,加国际化表达,比如《舌尖上的中国》,把中国民间那些看起来乡土气十足的食物,拍成了充满文化内涵的纪录片;或是传统文创搭载高科技元素,包括注重品牌形象的打造,利用好直播电商这一“超级引擎”,打造跨界联名等话题和噱头。一言以蔽之,领风气之先成为新国潮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次,新国潮要守得住传统,留得住初心,显得出特色。国潮产品大行其道,背后是品牌对本土文化的表达和彰显,是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对东方审美的日渐认可。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放在品牌和产品上,亦是如此。当然,正如传统不等同于单一复古,中国元素也不一定就是龙凤呈祥。国潮特色要体现在骨子里,全方位去阐释民族经典,弘扬优秀传统,让产品的呈现贴合中国文化的底蕴。

此外,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如何发掘传统价值、设计包装、跨界营销、广蹭热度,质量永远是任何产品的生命线。在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国潮崛起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应是经济发展的急先锋,社会进步的铺路石。新国潮想要永远潮下去,最终还要靠过硬的产品来打造核心竞争力,以质量和口碑赢得长远。

(摘编自《“C位”抢镜,新国潮如何永远潮下去》,人民网202162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潮的兴起和火爆并非偶然,而是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的结果,充分彰显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B.消费升级背景下,“国潮”崛起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老字号品牌复兴提供了契机,老字号复兴仍有空间。
C.新国潮是老国货重出江湖、推陈出新和新锐品牌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所形成的时尚,“新”是外衣,“国”是内核。
D.在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国潮崛起应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为社会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潮之风从“小众”刮向“大众”,其背后更多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
B.老字号要有忧患意识,坚守与创新并举,增强消费者的体验价值,才能做到“长红”。
C.近年来新国潮开辟了各种设计风格,其中不乏地方化的内容加上国际化表达。
D.新国潮要守住传统,留住初心,显出特色,传统价值永远是产品质量的根本。
6.随着消费升级,“国潮”如何保持热度不退,永远“潮”下去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阳光

李敏

北崖村最上面的人家,户主姓毛,很倔。家周围有一片栗子林,大家喊他“毛栗子”。

毛栗子最近又喜又愁。他家小子晓强争气,考上城里重点高中;闺女晓静去年考上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但每月生活费还是入不敷出。他家唯一经济来源是栗子,每年能卖几千块钱。毛栗子想进城打工,但老娘多病不敢外出。村里有扶贫政策,逢年过节有人来送米送面,可毛栗子觉得没下力气拿东西屈辱,不愿要。于是,毛栗子家成了北崖村最穷的人家。

北崖村有山泉穿村而过,贴着山泉往上便是登鲁山景区的小路。天气好时,城里人坐树林里野炊的很多。毛栗子夫妻看见叹气说,人家过的才叫日子。

这天,刚下过一场雨,有个男人在林子里转,走走停停,一会儿看远处,一会儿看近处,手里提着塑料袋,大概是捡蘑菇。常常有人来这里捡蘑菇。毛栗子看见,就知道他是个城里人。乡下人都知道,这场雨太小,出不了蘑菇。

毛栗子还没来得及提醒那人,天气骤变,大雨倾盆而下。毛栗子跑上前大声喊道,快跟我到屋里躲一躲呀!

男子跟着他飞奔进屋,落得一身雨水。毛栗子老婆递过一块干毛巾,男人感激致谢。

男子主动介绍,他叫王磊,家在县城,爱往乡下跑,到村里转转让他觉得踏实。

屋外雨继续下,毛栗子泡了茶和王磊说话,渐渐熟络起来。

王磊说,这地方有树有泉有流水,通风凉快,神仙住的地方啊,不少人来玩吧?

毛栗子哈哈笑说,兄弟会说话,穷山沟让你说成神仙住的地方,不过,还真不少人来玩呢。他们备了吃的喝的,不在自家餐桌上吃,来我家栗子林石板上吃,就是图栗子林里凉快呢。

王磊说,是啊,地方是好地方,可惜没个饭店,如果有小饭店,在这里吃饭吹风,就可以放心玩了。

毛栗子说,兄弟说外话,俺家穷,管你顿饭俺还是管得起的。

毛栗子媳妇煎了韭菜鸡蛋,炒了花生米,炸了蚂蚱,从地里拔了水灵灵的萝卜切了端上桌,端上几个杂粮窝窝头。

王磊边吃边赞,说,老哥,你知道这几个菜在城里值多少钱不?

多少?

少说一百。这叫原生态,城里哪里也吃不着你这金黄金黄的鸡蛋呀。

毛栗子说,这倒是,我这群鸡满山找虫子吃。

王磊说,粟子林这么大,来玩的人也多,你没想开个饭店?

开饭店?那不得盖房子,请厨师,我不会炒菜,你嫂子炒的庄户菜城里人谁稀罕吃?

不用请厨师,多养点鸡,用木柴炖山鸡就成。

这也成?

当然,现在城里人传统饭店都吃腻了,你这原汁原味木柴炖山鸡,手工窝头,肯定都喜欢吃。山里农家乐小餐馆我也去过几家,都很火。你这地方保准行。

唉,都有成本,俩孩子上学,一屁股债,你开吧。

我要上班,没时间啊。我有个主意,咱俩合伙怎么样?我出钱,你出工。

这也行?

试试看,我负责盖几个茅草棚,弄桌子和餐具,你和嫂子负责卖你家炖鸡,那一群鸡够你来一阵的。随后咱再上鸡仔散养在林子里,赚了钱我们分。

毛栗子听了心头一喜。对啊,自己怎么没想到呢。炖鸡简单,铁锅木柴都有,树林里现成的鸡一大群。钱怎样分,毛栗子没好意思问,一是八字没一撇,二是这王磊刚认识,说不出口。

王磊似乎看透了毛栗子的心思,说,钱具体咋分我也没谱,盖几间茅草棚予也花不了几个钱,先试营业一下,看赚钱不赚钱咱再说分成。

看王磊这么说,毛栗子也不好追问。

王磊带了一些人,拉来满满一卡车东西:四方桌、小马扎、一次性餐具、桌布、不锈钢茶壶、暖瓶等。两口子迎上忙前忙后。太阳落山时,四个围着篱笆的茅草棚子,在树林边摆开,栗子林那棵歪脖子树上,挂一红漆木牌,上面写“栗子林炖鸡店”。

毛栗子带着忐忑的心情,开始营业。

毛栗子媳妇唯恐伺候不好客人,事事做得仔细鸡炖得烂,葱油饼外酥里嫩,红豆包馅多皮薄,槐花饼、荠菜汤等野味轮番做。

吃客渐多。夫妻俩忙得团团转。媳妇脸颊上飞着两朵红云。村里都说毛栗子夫妻发财了。

一天,村主任来了,同毛栗子在树底下喝了一壶茶。这壶茶让毛栗子夫妻惊喜交集。

三个月之后,王磊再次来到栗子林。两口子远远看见,丢下手里活儿一溜小跑迎上去。毛栗子媳妇边跑边用袖子抹眼泪。毛栗子喊了一声“王书记”,紧紧握住王磊的手说不出话来,眼圈红了。

食客莫名其妙地看着这对夫妻。他们哪知道,这用心良苦的扶贫对毛栗子一家的意义。

这天的阳光格外暖。林子深处一片喔喔鸡鸣,如一首欢快的歌谣。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介绍毛栗子“很倔”的性格以及其困窘的家庭经济情况,为下文描写王磊精心扶贫的情节作铺垫,使情节发展严谨。
B.媳妇“边跑边用袖子抹眼泪”,而毛栗子自己“紧紧握住王磊的乎说不出话来”,形象的动作描写写出毛栗子夫妇的感激之情。
C.小说最后的景物描写,既照应了小说的标题“阳光”,又写出毛栗子夫妇此时此刻愉快的心情,还暗示未来的美好生活。
D.小说以帮助毛栗子脱贫为主线,以毛栗子夫妇为视角,通过侧面描写完成了对主要人物王磊的塑造,体现了小说精巧的构思。
8.王磊对毛栗子的扶贫“用心良苦”,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
9.小说结尾揭晓帮助毛栗子开“栗子林炖鸡店”是王磊对毛栗子一家的扶贫之举,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用?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全忘修学,便为凡人。其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消日,以此终年。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赐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世之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断一狱,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治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税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由是乎!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
B.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
C.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
D.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此天机”与“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两句中的“因此”含义相同。
B.“立言必信”与“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信”字含义相同。
C.“良由是乎”与“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两句中的“良”字含义不同。
D.“所以求益耳”与“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所以”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士大夫子弟完全不学习,只是饱食醉酒,无所事事,以致议论得失时蒙然张口,谈古赋诗时请旁人代劳。与其如此,不如勤学数年。
B.学习作用巨大,有利于行,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来了解古人坚守职责、恭俭节用、贵义轻财、达生委命等的优秀品质,并反省自我,效仿古人。
C.学习贵在学以致用,读书人如果只是一味议论,而脱离实际,那么就会变得迂腐,对军国大事毫无用处,徒然招致武人俗吏的嘲笑辱骂。
D.学习切忌自高自大,如果读了数十卷书就狂傲自负,冒犯长者,轻慢同辈,这样就会招来人们的痛恨和憎恶,于己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2)断一狱,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治其民。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画像(节选)

王安石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注】①不见收:不被录用。②伊周:指商朝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见到杜甫的画像,联想到杜甫的境遇和情怀,有感而发,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
B.“青衫”运用了借代,指代下级官吏,意即杜甫年纪已经很大还只是做了个下级官吏。
C.诗人受到杜甫精神的激励,宁可自己房屋破烂受冻而死,也不忍心天下赤子遭受寒冷。
D.诗人感慨,具有杜甫那样心灵的人古来少有,他希望杜甫能起死回生,好从之而游。
15.诗中刻画了杜甫怎样的形象特点?请联系诗歌内容概括并分析。
2022-07-24更新 | 22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新高三7月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