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新疆 高三 期中 2023-07-31 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的防疫与疫苗

中国古代习惯将疾病称为疾疫,其中是普通的、一般不具传染性的疾病,指流行性传染病,这种分法符合现代医学的观点。相比而言,更可怕,它每次大规模发生都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灾难。

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可以通过有限度的主动感染方式,使人体对某种传染病产生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出夫治风用风,治热用热,治边用密丹,他将这种方法称为以类治之,通俗一点说也就是以毒攻毒,这种治疗思想在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阐述《黄帝内经》认为治病要用药,没有性的药治不好病。

虽然古代的人们对疫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难以从机理上全面揭示疫病并提出科学的防疫措施,但以毒攻毒的免疫观仍然具有朴素的科学道理。这是因为,在人的身体中有一些先天性免疫功能,被归结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得到获得性免疫,它虽不是人类生来就有的,但通过感染某种病原体或接种该病原体的疫苗可以产生针对该种疫病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的效果。

法于以毒攻毒的免疫观,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该书主要记述了各种急性病症及某些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对天花、恙虫病、脚气病以及恙蟠等的描述都属首创。

《肘后方》载有治卒有狗犬凡所咬毒方,也就是狂犬病的治疗方法,其中一个方法是:乃杀所咬之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这种方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为了不患上某种同样的疫病,人们用捣碎、研磨等物理办法把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等制成药物,其作用相当于原始疫苗。

这种办法虽然原始,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最早制造出现代意义上狂犬病疫苗的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九世纪末制备狂犬病疫苗时发现,在感染该病毒动物的脑组织和脊髓中存在大量病毒,于是设法将其接种到家兔的脑中,经过处理后制备出了狂犬病疫苗。

在古代的各类传染病中,天花是一种令人谈虎色变的病。为了应对肆虐的天花,人们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天花作为烈性传染疾病,注射疫苗才是最好的方法。中国古代医学有以毒攻毒的传统,也有在狂犬病、伤寒病等方面用类似注射疫苗的方法进行治疗的实践。针对天花,人们逐渐探索出了接种人痘来阻止其传染的手段。所谓人痘,就是用人所感染的天花病毒为材料,主动地让未感染的人接触这种毒素,以达到产生天花病毒抗体的目的。

人痘接种法很早就在中国开始了应用,清代医学著作《牛痘新书》认为:自唐开元间,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在孙思邈《千金要方》中也记载了取患疮人疮中汁、黄脓数之这样的治疗方法。不过,由于相关记载较为简略,所以也有人认为人痘接种法诞生于宋朝。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天花流行,当地的医师们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这才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将人痘接种法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标志。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专门称赞过中国人的这种伟大创造: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摘编自陈忠海《古代的防疫与疫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以是否具有传染性区分“疾”和“疫”,说明古人更加重视对疫病的防治。
B.以毒攻毒是古代治疗疫病的主要思想,在《论衡》与《黄帝内经》中均有相关记载
C.虽然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获得途径不同。但都可以通过产生抗体来防治疫病。
D.明代医师采用“人痘”接种法防疫,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治疗的标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立足于“疾”“疫”之间的区别,阐述了我国古代应对疾疫的防治策略。
B.文章采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重点论述了古代的防疫方法和疫苗的应用。
C.文章引用大量古代典籍,揭示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采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人们为了避免疫病发生。采取了有限度主动接触病毒以在体内产生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后世具有借鉴意义。
B.《时后方》中记载的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虽然原始,但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付诸实践后可以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狂犬病疫苗。
C.采用获得性免疫的方式使未感染天花病毒的人接种“人痘”,令其体内产生天花病毒抗体,可以有效预防天花病毒对人体的侵害。
D.在我国古代,人们对疫病的防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为人类健康及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中,绿色低碳成为一大亮点。近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经过综合测算,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产生的碳排放量全部实现中和。之所以会取得如此成效,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林业碳汇做出了突出贡献。

林业碳汇是碳中和的一种创新方式。林业碳汇是指通过种植林木吸收已经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实现控制净碳排放总量的效果。在专家看来,实现“碳中和”需要同时做好“加减法”,林业碳汇属于其中的“加法”。《报告》显示,北京市政府和张家口市政府分别完成71万亩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和50万亩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并委托专业机构完成了相应碳汇量的监测与核证工作,核证碳汇量分别为5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和5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分别将上述碳汇量全部无偿捐赠给北京冬奥组委。

林业碳汇在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发展林业碳汇,进行碳汇交易,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论的具体实践。

(摘编自王方琪《冬奥与减碳专题——冬奥背后的林业碳汇》)

材料二:

2018年10月8日,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全球1.5℃升温特别报告》中指出,为实现全球升温1.5℃以内的目标,必须在21世纪中叶实现全球范围内净零碳排放。而从全国各用能部门的碳排放现状来看,当前中国的碳排放趋势仍然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其中包括电力在内的工业产业仍然是最主要排放源,从各主要用能部门的碳排放达峰数据测算结果来看,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仍然面临较大挑战。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会议对“30·60目标”【注】的重大意义以及相关工作做出重要阐述和部署,会议强调“十四五”作为碳达峰的关键期与窗口期,需要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转型工作。高碳行业低碳化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经之路其转型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图表一:2020年我国各领域各行业能源消费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占比

图表二:中国分行业达峰路径预测

部门2030年能源需求预测2030年碳排放达峰预测
45.4亿吨(不包含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工业26.7亿吨57.1亿吨(含能源消费和生产过程)
建筑8.60亿吨9.69亿吨
交通5.99亿吨11.55亿吨

【注】“30·60目标”: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摘编自施懿哀等《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转型金融发展分析》)

材料三:

2016年被誉为中国绿色金融元年。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绿色金融定义为“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在《指导意见》的推动下,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与政策工具等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到目前已经围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保险、绿色基金与碳金融等建立了多层次的绿色金融市场,并匹配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是全球首个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国家。

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已经为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相关测算显示,在碳中和愿景下,我国所需要的绿色低碳投资规模应该在100万亿元以上;另一方面,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例如绿色金融服务的碎片化现象、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并不能适应碳中和愿景等。对此,央行行长易纲已经提出了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可以想见,未来绿色金融领域将在政策支持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与此相关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交易碳期货等领域,都将存在丰富的投资机会。

(摘编自《碳中和实现三大路径、八大投资领域》)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IPCC报告号召在21世纪中叶实现全球范围内净零碳排放,我国提出的“30·60目标”响应了该目标。
B.当前中国的碳排放仍然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而电力产业是2020年我国碳排放增长趋势最明显的产业。
C.根据全国各用能部门的碳排放现状,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将会给2030年碳达峰目标实现带来较大挑战。
D.钢铁、交通等是2020年我国占比较高的碳排放源,其低碳化转型在“十四五”碳达峰的关键期显得十分重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及周边地区将林业碳汇全部捐赠给北京冬奥组委,因此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实现了“碳中和”
B.林业碳汇是实现国家碳中和的一种创新方式,同时也是“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
C.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多层次的绿色金融市场,标志着我国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D.央行行长易纲认为,当绿色金融领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与其相关的领域都将存在丰富的投资机会。
6.请结合文本概括实现我国“30·60目标”的路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荷花雨

乔秀清

荷花盛开的季节,风儿轻轻吹,荷花频频摇,荷叶翩翩舞。伴随着沉闷的雷声,雨,由缓到急,由小到大,噼里啪啦地落下来。雨滴打在荷叶上,像万斛珍珠撒落,跳跃着,滚动着,带着淡淡的荷香,这就是冀中平原上的荷花雨。家乡夏季的荷花雨比起南方的芭蕉雨,别有一番韵味。

是的,我喜欢桃花雨的浪漫,“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我喜欢杏花雨的缠绵,“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我喜欢清明雨的忧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更喜欢荷花雨的神韵,蕴含着一种热烈的美、磅礴的美、神奇的美!这些年走南闯北,我曾泛舟于白洋淀、衡水湖、武汉的东湖和南戴河海滨,幸遇那里的荷花雨,但我最初见到荷花雨是在我的家乡,那景象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

外婆家往北几十米的村边有一个好大的清水塘,每年夏季,清水塘的荷花开了,粉的、红的、白的,仰天绽放,在碧绿的荷叶衬托下,犹如亭亭玉立的仙女,让人流连忘返。每次到外婆家,总是要住上几日,我便跟着表哥玩,自然要到清水塘边观赏荷花。

记得那年夏天,冀中平原天旱不雨,白天火球似的太阳烤得大地发烫,我们这些光着腚到处跑的男孩子,小脚丫儿被烫得火烧火燎的,巴不得跳进清水塘扎几个猛子才过瘾呢。烈日下,村里的大人和孩子都无精打采,猫儿狗儿躲在阴凉处眯着眼睛打盹儿,地里的庄稼都晒蔫了,绿色的蝈蝈趴在高粱或苞谷的叶子上嘶哑地鸣叫着。这当儿,我们都盼着一场荷花雨,把太阳浇得湿漉漉的,把大地灌得雨淋淋的,把庄稼洗得绿油油的。人和庄稼都应该像雨中荷花那么鲜活,那么精神。

“明儿我带你去外婆家。”母亲对我说。“太好啦!我要跟表哥去清水塘游泳。”我高兴得直蹦高儿。

翌日清晨,我跟随母亲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到达外婆家所在的谷家左村。村西北角那个清水塘,荷花开得正艳,那迷人的花色仿佛使我进入瑶池仙境。中午,随便扒拉了几口饭,我便跟表哥去清水塘游泳了。

说实在话,我只会狗刨和仰游,比旱鸭子强不了多少。看到清水塘东隅那一片美丽的荷花,我独自游了过去,想采几朵荷花献给我的母亲。我知道母亲喜欢荷花,眼瞅着她画过荷花,那么专注,那么细致。母亲文化水平不高,可是她画的荷花雍容典雅,一点也不俗气。可是,我不知道那是深水区,没采到荷花,却沉入水底,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的水。谢天谢地,表哥把我救上岸,肚子里的水还没完全吐出来,就听到几声响雷,瓢泼大雨倾泻而下。雨滴落在水面,清水塘荡起一个又一个圆圈儿,雨洗荷花更娇艳,荷叶上的雨滴晶莹剔透,荷香在雨中弥漫开来。嗬,这突如其来的荷花雨,把表哥和我都浇成了落汤鸡。

回到家,母亲没有责怪我俩,反而安慰说:“没有荷花绽放,就没有醉人芳香,没有风风雨雨,就没有七色彩虹。你们要想成为有用的人,就应该像荷花雨一样,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滋润大地。”

我盼望表哥早日成家,娶个漂亮媳妇,没承想,他毅然参军,去了首都北京。母亲时常提醒父亲给表哥写信,问寒问暖,鼓励他不断进步。每年母亲都会给表哥寄去花生红枣之类的土特产,让他感受家乡亲人的深情厚谊。听说表哥在部队入了党,又立了功,我父母高兴得合不拢嘴。那年,表哥从部队回家探亲,在新华书店工作的父亲把一块进口手表赠送给表哥,母亲叮嘱他的话没完没了。抗战时期我的父母都是村里的干部,他们把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送往抗日前线,而今表哥穿上绿军装,他们怎能不高兴!

或许是受到表哥的影响,1964年冬季,正在读高中的我也报名参军了。离开家乡前,母亲到五里外的东黄城商店精心挑选了一个搪瓷洗脸盆,盆内有荷花金鱼的图案,煞是好看。

我带上母亲送给我的洗脸盆,从繁华闹市到崇山峻岭,从长城脚下到黄河之滨,辗转千里。每天早晨和黄昏,透过一盆清水,凝视着洗脸盆里的荷花,我都想起慈祥的母亲。身在军营,思念悠悠,每天我都能嗅到醉人的荷花香。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和表哥每次见面,都会谈起母亲,彼此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美丽的荷花是母亲的化身,飘洒的荷花雨是母亲的深情,点点滴滴,打湿了漫长的岁月和绿色的军衣……

荷花亭亭玉立,或笑脸盛开,或含苞待放。望荷怀乡,见荷思母。母亲离开我多年了,我觉得她像一轮明月高悬在我的心间,她的爱如荷花雨般沐浴着我的全身,也洗涤着我的灵魂。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既有长短句式的结合,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也有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语言具有节奏感,生动形象。
B.作品写冀中平原的旱象,意在反衬荷花雨带来的生机;而“落汤鸡”等描写,则烘托了荷花雨的热烈和磅礴。
C.作品以荷花雨为线索,使文章浑然一体,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主要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形式灵活。
D.作品写表哥和“我”参军,紧承母亲关于“应该像荷花雨一样”做人的教诲,实际是写母亲对表哥和我的影响。
8.请简要分析文中第二段引用古诗词名句的作用。
9.作者为什么说“美丽的荷花是母亲的化身,飘洒的荷花雨是母亲的深情”?请结合文本分析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桂州李中丞荐卢遵

(唐)柳宗元

凡士之当显宠贵剧,则其受赐于人也无德心焉。何也?彼将曰:吾势能得之。是其所出者大,而其报也必细。居穷厄困辱,则感慨捧戴,万万有加焉。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若宗元者,可谓穷厄困辱者矣。世皆背去,憔悴旷野,独赖大君子以明智垂仁,问讯如平生,光耀囚锢,若被文绣。呜呼!世之知止足者鲜矣。既受厚遇,则又有不已之求,以黩阁下之严威,然而亦欲出其感慨捧戴而效其巨者。伏惟阁下留意裁择,幸甚幸甚。

伏以外族积德儒厚,以为家风。周、齐之间,兄弟三人,咸为帝者师,孝仁之誉,高于他门。伯舅叔仲,咸以孝德通于鬼神,为文士所纪述。相国彭城公尝号于天下,名其孝以求其类,则其后咸宜硕大光宠,以充神明之心。今乃凋丧沦落,莫有达者,岂与善之道无可取耶?独内弟卢遵,其行类诸父,静专温雅,好礼而信,饰以文墨,达于政事。今所以闻于阁下者,无作于心,无愧于色焉。以宗元弃逐枯槁,故不求远仕、务显名,而又难乎其选也。窃高阁下之举贤容众,故愿委心焉。则施泽于遵,过于厚赐小人也远矣。以今日之形势,而不废其言,使遵也有籍名于天官,获禄食以奉养,用成其志,一举而有知思之士二焉,可不务其巨者乎?伏惟试详择焉,言而无实,罪也。其敢逃大谴?进退恐惧,不知所裁。不宣。谨启。


[注]①卢遵,柳宗元的妻弟。“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此书当是当时所作。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B.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C.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D.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启,在古代有打开、禀告、书函等含义,也可特指一种陈述性的文体,这里是指书信。
B.伏惟,伏在地上想,是下级对上级或小辈对长辈陈述时的敬辞,多用于奏章或书信。
C.伯舅叔仲,伯舅,意为母亲的大哥。长兄为“伯”,次兄为“仲”,最小的称为“叔”。
D.天官,职官名称。周代的官制,以天官冢宰居首,统御百官。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通过对比施恩给不同境遇的人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为后文希望李中丞举荐卢遵做铺垫。
B.柳宗元认为妻子家家风优良,几代人都曾做过皇帝老师,意在表达卢遵受此影响也非常优秀。
C.柳宗元认为妻弟卢遵有着美好的品行,既能撰写文章,又通晓政事,他在当世是比较难得的人才。
D.柳宗元尽管不遗余力举荐卢遵,但同时也希望李中丞对他考察选择,而自己愿意为此荐担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受厚遇,则又有不已之求,以黩阁下之严威。
(2)以宗元弃逐枯槁,故不求远仕、务显名,而又难乎其进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