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一 期末 2023-08-17 7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纪录片《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从自然、人文、技术、经济等几条主线,全景式展现中国广袤大地上的传统民居文化,讲述建筑的故事、居住的故事和传承的故事。

中国的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源远流长,而类型丰富的传统民居又是其中最多姿多彩的组成部分。既有水墨江南的青砖黛瓦,也有黄土高原上雄浑的“太行川寨”;既有田园山水的优美与宁静,也有西江苗寨的古老与神秘。传统民居不仅是见证历史发展的一块“活化石”,也是触摸中华文化渊源和沧桑变迁的一个重要切入口。

纪录片既有单个建筑的故事,也有古村、古镇的故事,更有人的故事——居住者、传承人的故事,设计师、研究者、保护者的故事,从不同角度解读几千年来传统民居中蕴含的中国人的生存智慧。纪录片以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为着眼点,以故事化的方式进行叙事。不仅是一部文化的、艺术的、技术的纪录片,同时还是一部充满感性、贴近大众的作品。叙事角度上不但阐释传统民居的物质形体,而且探究各种民居文化的产生机制。透过丰富的建筑文化,观众将能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内在形式的统一,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持久性和一致性;丰富的地区差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庭院式建筑一直是人们求得生命安顿的主流民居形式。北京市东城区,胡新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正在对传统四合院进行全面的测绘。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党家村的党庚德一直希望恢复自家合院厅房上的藏书阁。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拉夫旦村集体搬迁,杰扎西正在指导村子各家新的庄廓院的建造。云南省大理周城,小白回到了祖传的白族合院中,开始了对古法扎染的探寻。在传统的民居形制四合院落中,有亲情的温暖、人伦的秩序,也有对天地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一切都顺应着自然的节奏。

北方合院式与南方干栏式交流融合,形成了长江以南广泛使用的一种民居形式——厅井式。各地厅井民居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个性特征。自古以来的富庶使得苏州同里民居极富江南风韵。有着尚古之风的金华民居,木雕技艺的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成为民居建筑鲜明的地域特征。宗族文化历史悠久以及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使得徽州古村落的厅井式民居逐渐自成一派。厅井式民居与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农耕时代南方中国理想的家园。

干栏式建筑是中国南方潮湿地区的民居形式,被众多少数民族沿用至今。苗家人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就地取材,创造出了美观而又耐用的苗族吊脚楼。龙脊的古壮寨地处越城岭山脉的西南麓,这里的壮族民居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从多雨湖湿的长江流域,到山高坡陵的西南山区,干栏式民居这种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风土建筑,成就了一处处人文地理的壮美景观。

住宅成群而发展为村落,文化的传承在古老的村庄里代代延续。山西省阳泉市润城镇中庄村布政李府是中庄村最大的官宅建筑群,它的街巷和建筑依照棋盘布局,形成独立而又相对封闭的院落体系。安徽黄山徽州区呈坎村始建于三国时期,经过代代营造、传承,完整保存了宋、元、明、清时期众多传统建筑。云贵高原屯田定边而逐渐形成的众多军屯村落,渗透着征战异乡的汉族将士守望家国的无尽乡愁。传统村落所蕴含的文化和技艺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摘编自古建家园网)

材料二:

中国建筑中的屋顶构造源自古建筑传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中华大屋顶”,无论是庑殿顶、歇山顶,还是悬山顶,都以一种特殊的曲线实现了天人合一。夏至遮阳形成阴影,冬至将阳光引入正堂,屋檐起翘使得下雨天可以将雨水扬到最远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说,“当下的科技建筑中屋顶收集雨水和光热发电系统也承接了古人的智慧”。

徽派民居大门内的拔风管道、福州三坊七巷的假山戏台等工匠智慧也给当下“绿色建筑”以启发。婺源徽派民居大门内的拔风管道,在夏天开门通风时便自动形成。三坊七巷中戏台正门开在偏东侧,进门之后国内有一座假山,这种布局缘于福州的东南风,风进来后通过假山、穿过戏台给观众带来了清凉,假山让地上建筑地下化,从而降低温度,这就是中国古代不用电的“空调”。

中国人所说的“风水”其实蕴含着建筑智慧。岷江一路走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大片土地得到了灌溉,造就了天府之国。除了水在变,风也在不断转向:白天正好与水形成完整的循环,晚上风与水完全同流向。古人与“风水”相关的智慧,在“都江堰灾后重建”中也被借鉴。如今的城市,在大自然把能源送到我们窗台的同时,却以大量资金购买更多能源驱动空调来抵抗大自然送来的能源。挂满空调外机的场景,不禁令人感慨:不仅仅要传承古建筑的形,更要传承古建筑的神——思想和智慧。

(摘编自《低碳建筑如何建造?看中国古建筑蕴藏的绿色智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纪录片《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从自然、人文、技术等多角度展现中国的传统民居文化。
B.《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以故事化的方式进行叙事,是一部充满感性、贴近大众的作品。
C.住宅成群而发展为村落,传统村落所蕴含的文化和技艺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D.当下的科技建筑中屋顶收集雨水和光热发电系统也是完全承接了古人的智慧,缺乏创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水墨江南的青砖黛瓦,黄土高原上雄浑的“太行川寨”,古老而神秘的西江苗寨……中国传统民居类型丰富。
B.中国传统建筑丰富的地区差异,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持久性;内在形式的统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一致性。
C.厅井式的民居形式是北方合院式与南方干栏式交流融合的结果,是长江流域的百姓广泛使用的一种民居形式
D.岷江一路走来,其丰沛的水造就了天府之国;而古人与“风水”相关的智慧,在“都江堰灾后重建”中也被借鉴。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传统民居中“干栏式建筑”的一项是(     
A.贵州黔东南的苗族吊脚楼
B.云南翁丁的佤族民居
C.陕西延安的窑洞
D.广西龙脊的壮族民居
4.两则材料都谈论了中国古建筑,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

“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领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道……”

“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来,知道错了,就中啦!”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
B.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
C.“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的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沉闷。
D.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动作细致传神,表现了小伙子的机警灵活。
B.“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暗示理发师傅已察觉小伙子捡钱的动作,设置巧妙。
C.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丰富了作品内容。
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9.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十辐共一毂,其无,有车之用。埏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10.下列对于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A.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B.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C.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D.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脆易     泮:同“判”,分离B.其无,有车之用     当:当做
C.埏以为器,当其无     埴:黏土D.自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伐:夸耀
12.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比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大与小、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人生哲理的判断。
D.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却让它失败了。假如在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老子》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4.《<老子>四章》告诉我们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答三条即可)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15.下面对词句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作者所看到的飘落的桐叶和听到的蟋蟀的鸣叫,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
B.作者用唐代都城长安借指南宋京城临安,这里不仅是写实(长安当时在金兵占领之下),也还有象征的意味,表明他被罢官,从此远离朝廷,也就更难以实现他抗金报国的理想了。
C.想起大散关和渭河的清流,作者又回到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南郑,那曾经“横戈盘马”据关拒敌的地方。
D.作者的“旅思”,不是哀叹岁月,也不是感伤劳苦,而是不忘那关系国家命运的前线,时刻怀念着那实现他崇高理想的地方。这是一种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的旅愁。
16.下阕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