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启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8-22 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看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们,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摘编自朱光潜《谈读书》)


材料二:

一个好的读者也是自我要求很高的读者。他在阅读时很主动,努力不懈。现在我们要谈的是另外一些观念。你想要用来练习阅读技巧,尤其是分析阅读技巧的书,一定要对你也有所要求。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你大可不必担心真的如此,只要你能运用我们所说的阅读技巧,没有一本书能逃开你的掌握。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技巧可以一下子像变魔术一样让你达到目标。无论你多么努力,总会有些书是跑在你前面的。事实上,这些书就是你要找的书,因为它们能让你变成一个更有技巧的读者。

有些读者会有错误的观念,以为那些书——对读者的阅读技巧不断提出挑战的书籍——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的书。结果一般人都相信,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只有科学作品,或是哲学作品才是这种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已经说过,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因为这些科学作者很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在文学作品中,找不到这样的帮助,所以长期来说,那些书才是要求最多、最难读的书。譬如从许多方面来说,荷马的书就比牛顿的书难读——尽管你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可能对荷马的体会较多。荷马之所以难读,是因为他所处理的主题是很难写好的东西。

(摘编自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材料三:

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就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替它查一查。心中起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动手,肯写肯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才干了。我们读书就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宋朝的陆象山说“‘六经’皆我注脚”,就是这个意思。

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都不发达,就是经史的本身也是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的,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学问的范围何等样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至于应用的范围却何等样小,是根据我们所需要而走的。昨天需要的东西,今天不要了,就丢了。今天需要的东西,明天不要了,也就丢了。若是为了应用的缘故,一意在应用上着力,把大范围忘了,等到时势一变,需要不同,我们岂不是剩了两只手呢!我们不能一味拿有用无用的标准来判定学问的好坏;就是某种像是没有用的学问,只要我们有研究的兴趣,也是可以研究下去为我们所用的。

其二,是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关联的地方非常之多。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我们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一种学问是不能独立的缘故。

(摘编自顾颉刚《怎样读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就要被恶习惯引诱。
B.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所有的书都会在你的掌握之中,都能被你读懂。
C.材料二提到读者对所读之书的错误的观念,和材料三提到的读者的成见,内容是一样的。
D.材料三提出了读书的一些方法,和材料一有异曲同工之妙。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光潜先生希望青少年要抽时间挤时间去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学会读书。
B.文学作品比科学作品和哲学作品难读,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很难写好的。
C.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研究的价值,不可心存成见;学问也不是孤立的,自己研究的要极尽精微,其他的也应略知一二。
D.读书要善于思考、质疑,对于某种学问,有疑惑就查检,有问题就研究,天长日久,便足以驾驭运用这一门学问了。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
B.“孙中山先生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
C.“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
D.“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概括三则材料所指出的读书作用分别是什么,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天的等待

【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你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我很好。”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后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显出一副重病在身的九岁男孩的凄惨模样。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我没病,”他说。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一种是退烧的,另一种是通便的,还有一种是去酸的。他解释说,流感细菌只能在酸性环境中存活,他似乎对流感很内行,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的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朗读的内容。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

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因此看上去仿佛所有那些光秃秃的树木,那些灌木丛,那些砍下来的树枝,以及所有的草坪和空地都用冰漆过似的。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摔倒了两次,摔得挺重,一次摔掉了猎枪,使猎枪在冰上滑出去老远。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撑起了一群鹌鹑。当它们快要从堤岸顶上消失时,我击落了两只。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你得在这些被冰裹着的柴垛上跳上好几下,才能把它们撵出来。当人在这些既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尚未立稳之际,它们却飞了出来,使你很难射中。我击落了两只,逃掉了五只。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说,烧发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哦,可怜的宝贝,这就像英里和公里。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了一位九岁的男孩因为不懂摄氏与华氏温度的区别,在误以为自己即将发烧死去的复杂心情中度过了一整天的故事。
B.小说沿着“小男孩生病,医生来诊,父亲讲故事,外出狩猎,狩猎归来,误会消除”的时间顺序展开叙述,脉络清晰。
C.小男孩虽然竭力保持平静,但内心是恐惧的。他不断用行动和语言暗示父亲,希望能引起父亲的重视,但粗心的父亲却始终没有意识到。
D.小说省略了父亲外出打猎期间小男孩的身体状况及心理活动的内容,留下叙事空白,但读者依然能想象出小男孩内心的绝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一天的等待”是贯穿全文的行文线索,同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小男孩面对死亡时的消极等待、无能为力,使小说呈现出忧郁基调,让读者倍感压抑。
C.小说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真实性和感染力。
D.小说语言简洁、叙事客观、竭力淡化了主观的色彩。
8.小说中间插入父亲外出打猎的两段文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9.海明威曾说过“勇气是在重压下的优雅风度”,请结合小说中“小男孩”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续师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藉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儇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侍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徒以其久待刘夫子而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②欧曾:指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③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④朱陆:指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⑤乳儿粉子:指年轻识浅的人。⑥何北山:何基(1188-1268),字子恭,人称北山先生,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B.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C.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D.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古代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说理辨析,但都是针对社会上某些问题表达观点。与“论”统称为论说文。
B.蒙师,是给儿童启蒙的老师。中国古代“庠序”中用于启蒙的教材主要有“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C.北面,古代君主坐北朝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向北方朝拜,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以示臣服。文中以此指弟子行敬师之礼。
D.昌黎,郡名,唐代韩氏为昌黎郡望,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文以载道”,以道为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宗羲开篇点明观点,认为“师道之不传”有为师者的过错。
B.“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一句,批判当时追名逐利、华而不实的学风。
C.黄宗羲说“吾惟恐其传也矣”,担心的是无才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学风。
D.黄宗羲用孙明复、何北山两人的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无所藉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2)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14.黄宗羲和韩愈都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他们的观点有何不同?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宋]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晓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皆为登楼抒怀之作,作者远眺想到国事之悲和个人之伤,感慨万千。
B.杜诗颔联意境阔大,与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C.陈诗“帘旌不动夕阳迟”句由远及近,描绘出洞庭湖湖水的平静、傍晚的安详。
D.杜诗尾联展现作者对时局动荡的忧思,陈诗尾联因境生情,抒发身世之悲慨。
16.古诗文中常以物象来隐喻人世沧桑、世事变迁,借以抒发作者的情感,形成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请从两首诗中各选一例,分析这一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