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平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一 期中 2023-08-25 6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纪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作出积极贡献。”“讲好中国故事”,是党自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理论创新。过去十年,中国有效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出现了很多优秀实践案例,国际传播的理念和方法发生了深刻变革。

我国国际传播更加关注破解“世界之问”的中国方案。我国国际传播着眼于中国在世界的大国责任,以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为理念,提出中国方案,与世界分享中国治理的经验。其中,《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系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成就、发展道路、发展走向,全面深入阐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并特别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节选自王磊《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材料二:

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这正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微观呈现。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等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提升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中国纪录片在选题上可以完成两个层面的设置:其一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其二,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以融合为基础,具体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两种情况。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单线式的融合;后者指以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交叉互动式的融合。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如果想要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需要建设成一个自主且开放的动态发展系统。中国纪录片的意义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

(节选自雷璐荣《从“传播力”到“影响力”: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的深度发展方向与策略》)

材料三:

自2020年亚洲象北迁事件发生以来,全世界各路媒体纷纷以纪录片、云直播、短视频等传媒形态,聚焦和围观象群迁移的一举一动,将之打造成一场媒体事件。通过直观再现象群的日常习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轨迹互动来传达共通性的生态价值观,讲述中国动物故事、发出中国环保声音。

近日,由国新办对外推广局指导、解读中国工作室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出品的纪录片《与象同行》陆续登陆国内外主流媒体及互联网平台。该片以“共同体观念”为文化根基,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方式追踪记录了云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短鼻家族”历经17个月的北移南归过程,并在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与话题营造下引发全网“云追象”热潮。聚焦动物选题,追踪热门话题,并软性植入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文化,《与象同行》为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了有益启示。

“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内涵可从纪录片《与象同行》中窥见一斑。第一是“自然内循环共同体”,表现为象群“短鼻家族”内部的集体意识。第二是人与大象和谐共处的“跨界外循环共同体”。

《与象同行》紧扣社会热门话题,将镜头对准海内外观众共同围观的亚洲象北迁事件,设立“大象旅行”“世界大象日与象同行”等热搜话题标签,试图寻找各国观众的话题和情感“连接点”。

(节选自韩飞、成亚生《纪录片〈与象同行〉:共同体观念下的共情表达与话题传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能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B.中国纪录片经历的从“讲述中国”“认同中国”的转变,正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从“走进去”到“走出去”的微观呈现。
C.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预示着中国纪录片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
D.中国云南亚洲象北迁事件,因为被打造成了一场媒体事件,所以引发了全世界各路媒体的聚焦和围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是围绕我国国际传播进行的论述,但是两者在论述时的侧重点同中有异。
B.材料二在论述上,运用了很多传播学上的名词,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同时也增强了说理的可信度。
C.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主要以“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为主,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D.《与象同行》聚焦动物选题,引发“云追象”热潮,可见动物纪录片比历史、人文地理纪录片更受欢迎。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俺爹俺娘》是以摄影师焦波记录自己父母的日常生活照片和录像资料为素材而制作的纪录片,讲述了父子、母子及父母之间的情感,展现了普通人不平凡的生活。
B.《流浪北京》这部纪录片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是个人化的。它表达的是五个京漂一族在北京的生活以及他们矛盾的思想和内心。
C.《地球改变之年》是美国拍摄的纪录片。该片记录了新冠疫情下的2022年,当世界各地按下“暂停键”时,大自然回馈给人类巨大的惊喜。
D.《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记录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抗疫的经验做法,阐明了全球抗疫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
4.请阅读下面关于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的介绍,如将其作为案例插入材料二中,你认为插在第几段比较合适,为什么?

中国教煌莫高窟“诚邀”同为东方文明的柬埔寨吴哥窟共赴一场横跨万里的千年之约,做一次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纪录片全方位展示了在“两窟”相遇的文化符号和相似的历史境遇中“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兴衰的历史反思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涵。

5.于2022年“世界大象日”首播的纪录片《与象同行》,荣获第十二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委会大奖。该片为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了哪些有益的方法策略?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甚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正里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节选自《窦娥冤》)

文本二:

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

哈姆莱特   出家去吧。为什么你要生一群罪人出来呢?我自己还不算是一个顶坏的人;可是我可以指出我的许多过失,一个人有了那些过失,他的母亲还是不要生下他来的好。我很骄傲,有仇必报,富于野心,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我的想象也不能给它们形象,甚至于我都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把它们实行出来。像我这样的家伙,匍匐于天地之间,有什么用处呢?我们都是些十足的坏人,一个也不要相信我们。出家去吧。你的父亲呢?

(节选自《哈姆莱特》)

6.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诀别婆婆时,窦娥认命负屈而死,虽说这是她怜爱婆婆的贤良之举,但也反映出她深受封建宿命思想毒害。
B.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窦娥受刑前之所以发下三桩誓愿,其目的是为了向世人昭明自己的冤屈。
C.“生存还是毁灭”这段独白,体现了哈姆莱特对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也流露出他的烦恼、苦闷、彷徨。
D.哈姆莱特心中的伟大事业是为父复仇,在经过一番关于生死的灵魂拷问后,他认识到事业的完成需要行动。
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娥诀别婆婆时的低沉情绪与她在法场上的激昂情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这种反差对丰满窦娥形象起了重要作用。
B.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这是一种超现实的写法,这种写法尽管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却削弱了作品的真实性。
C.科、白作为元杂剧展开冲突、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辅助手段,在节选文字中烘托了当时的气氛,推动着剧情发展。
D.在这段长篇独白中,作者运用反问、反复、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将哈姆莱特内心灼热、忧郁的情感宣泄得淋漓酣畅。
8.王国维曾评价关汉卿剧作“其言曲尽人情”。请以文本一中的【二煞】为例,简析作者是如何展现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的。
9.《窦娥冤》《哈姆莱特》作为中西文学史上的两朵艺术奇葩,虽诞生在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却流露出相似的精神内核——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抗。请结合选段中两个主人公形象,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佐,字礼卿,太康人。建文二年进士除庄浪知县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难之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永乐初入为御史七年,成祖在北京,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预焉。迁江西按察副使,召为应天尹。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宣德三年,刘观以贪被黜,杨士奇荐佐公廉有威,为京尹,政清弊革。帝喜,立擢右都御史,赐奖勉。命察诸御史不称者黜之,御史有缺,举送吏部补选。佐视事,即奏黜严暟、杨居正等二十人,谪辽东各卫为吏,降八人,罢三人;而举进士邓棨、国子生程富、教官方瑞等四十余人堪任御史。帝北巡,命偕尚书张本等居守。还复赐敕,令约束诸御史。于是纠黜贪纵,朝纲肃然。居岁余,奸吏奏佐受隶金,私遣归。帝密示士奇曰:“尔不尝举佐廉乎?”对曰:“中朝官俸薄,薪刍资之隶,遣隶半使出资免役。隶得归耕,官得资费,中朝官皆然,臣亦然。先帝知之,故增中朝官俸。”帝叹曰:“朝臣贫如此。”因怒诉者曰:“朕方用佐,小人敢诬之,必下法司治!”帝乃以吏状付佐曰:“汝自治之。”佐顿首谢,召吏言:“上命我治汝,汝改行,吾当贷汝。”帝闻之益喜,谓佐得大体,或告佐不理冤诉。帝曰:“此必重囚教之。”命法司会鞫,果千户臧清杀无罪三人当死,使人诬佐。帝曰:“不诛清,则佐法不行。”磔清于市。正统初,考察御史不称者十五人,降黜之。十一年九月卒。佐孝友,操履清白,性严毅。每旦趋朝,小憩外庐。百僚过者,皆折旋避之。入内直庐,独处小夹室,非议政不与诸司群坐。人称为“顾独坐”云。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文二年/进士除庄浪知县/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难之/持马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永乐初/入为御史/
B.建文二年进士/除庄浪知县/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难之/特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永乐初/入为御史/
C.建文二年/进士除庄浪知县/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难之/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永乐初/入为御史/
D.建文二年进士/除庄浪知县/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难之/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永乐初/入为御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也称为“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B.敕,意为“告诫、吩咐”,又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文中意思是后者。
C.吏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官吏的任免、考课、调动、祭祀等事务。
D.国子生,指国子监的学生。国子监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顾佐工作认真,执法严明。他担任顺天尹时,人们把他比作包孝肃;担任右都御史时,奏黜了二十位不称职的御史;他弹劾贪婪放纵的官员,使朝纲肃然。
B.顾佐性情刚直,受到诬陷。有人告发顾佐不审理冤诉,皇帝下令法司会审,发现是被判处了死罪的千户臧清唆使人诬告颐佐,皇帝将臧清处以了极刑。
C.顾佐识得大体,处事允当。奸吏上奏顾佐接受隶役的金钱,皇帝把这个人交给顾佐处治,顾佐并未挟私报复,而是要求其改过自新,皇帝对顾佐很是赞赏。
D.顾佐性情严肃,不喜交往。他上朝后在外庐小憩时,经过的百官都绕着他走;值班的时候,如果不议政,他总是自处于小夹室,不与各司的官员坐在一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观以贪被黜,杨士奇荐佐公廉有威,为京尹,政清弊革。
(2)因怒诉者曰:“朕方用佐,小人敢诬之,必下法司治!”
14.有人告发顾佐“不理冤诉”时,皇帝的看法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理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救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今陕西西安),南游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此句一作“二水中分白鹭洲”
1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显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B.第二句写凤凰飞去,只有江水仍然日夜不停地流着,表现了作者略带伤感的情怀。
C.颈联看似写景,实则寓意深沉,其中的“落”和“分”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败落、百姓流离失所的伤痛之情。
D.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
16.“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