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二 期中 2023-09-02 8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是出发点。被斯密和李嘉图当作出发点的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应归入18世纪鲁宾逊故事的毫无想象力的虚构;同样,卢梭的通过契约来建立天生独立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的社会契约论,也不是奠定在这种自然主义的基础上的,这倒是对于16世纪以来就进行准备,而在18世纪大踏步走向成熟的“市民社会”的预感。

我们愈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愈不独立,愈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最初还是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是在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因而,只要一说到生产,我们或者就要把历史发展过程在它的各个阶段上一一加以研究;或者一开始就要声明,我们指的是某个一定的历史时代,例如,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不过,这个一般,或者说,经过比较而抽出来的共同点,本身有一些是几个时代共有的,(有些)规定是最新时代和最古时代共有的,没有它们,任何生产都无从设想;如果说最发达语言的有些规律和规定也是最不发达语言所有的,但是构成语言发展的恰恰是有别于这一般和共同点的差别,那么,对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规定所以要抽出来,也正是为了不致因见到统一就忘记了本质的差别。如果没有生产一般,也就没有一般的生产,生产总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如农业、畜牧业、制造业等,或者是他们的总体。

(摘选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材料二: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指导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而且,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残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摘选自毛泽东《实践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是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处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个人都具有一定的从属性。
B.材料一中的“生产一般”与“一般的生产”两个词语中的“一般”内涵相同。
C.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的来源,同时也影响着认识的发展走向。
D.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是否相合,决定着实践的成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能进入“市民社会”,是因为卢梭的观点为其奠定了基础。
B.生产的发展主要是由不同时代的生产的一般和共同点推动的。
C.人们难以全面地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制约导致的。
D.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同时也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蓝眼

冯骥才

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造假画的,费尽心机,用尽绝招,为的是骗过看假画的那双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画的,却凭这双眼识破天机,看破诡计,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打一堆画里把它抻出来,晾在光天化日底下。

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在天津卫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蓝眼是他的外号,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他的眼上。据说他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这天,有个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轴画,外边的题签上写着大涤子湖天春色图。蓝眼看似没看,刷地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蓝眼面对半尺画,眼镜片刷地闪过一道蓝光,他抬起头问来者:

你打算卖多少钱?来者没急着要价,而是说:

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

黄三爷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古玩铺里的人全怕他。没想到蓝眼听赛没听,又说一遍:

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黄三爷。你说你这画打算卖多少钱吧。两条。来者说。这两条是二十两黄金。

要价不低,也不算太高,两边稍稍地你抬我压,十八两便成交了。

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尤其难得,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现过。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大约事过三个月,开始有人说裕成公那幅大涤子靠不住。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几遍就稀汤寡水,没了精神。真假画的分别是,真画经得住看,假画受不住瞧。这话传开之后,就有新闻冒出来——有人说这画是西头黄三爷一手造的赝品!

蓝眼有根,理也不理。愈是不理,传得愈玄。后来就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了。说是有人在针市街一个人家里,看到了这轴画的真品。于是,又是接二连三,不间断有人去裕成公古玩铺看画,但这回是想瞧瞧黄三爷用嘛能耐把蓝眼的眼蒙住的。向来看能人栽跟头都最来神儿!

裕成公的老板佟五爷心里有点发毛,便对蓝眼说:咱是不是找个人打听打听那画在哪儿。要真有张一模一样的画,就想法把它亮出来,分清楚真假,更显得咱高。蓝眼听出来老板没底,可是流言闲语谁也没辙,除非就照老板的话办,真假一齐亮出来。人家在暗处闹,自己在明处赢。

佟老板派尤小五去打听,转天有了消息。原来还真的另有一幅大涤子,也叫《湖天春色图》,而且真的就在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佟老板便叫尤小五引着蓝眼去看。蓝眼待到了那家一看,眼镜片刷刷闪过两道蓝光,傻了!

真画原来是这幅。铺子里那幅是假造的!这两幅画的大小、成色、画面,全都一样,连图章也是仿刻的。可就是神气不同——瞧,这幅真的是神气!

他当初怎么打的眼,已经全然不知。此时面对这画,真恨不得钻进地里去。他二十年没错看过一幅。他蓝眼简直成了古玩行里的神。他说真必真,说假准假,没人不信。可这回一走眼,传了出去,那可毁了。

他没出声。回到店铺跟老板讲了实话。裕成公和蓝眼是连在一块的,要栽全栽。佟老板想了一夜,有了主意,决定把崔家那轴大涤子买过来。两幅画都攥在手里,哪真哪假就全由自己说了。但办这事他们决不能露面,便另外花钱请个人,假装买主,跟随尤小五到崔家去买那轴画。谁料人家姓崔的开口就是天价。不然就自己留着不卖了。买东西就怕一边非买,一边非不卖。可是去装买主这人心里有底,因为来时佟老板对他有话就是砸了我铺子,你也得把画给我买来。这便一再让步,最后竟花了七条金子才买到手,反比先前买的那轴多花了三倍的钱还多。

待把这轴画拿到裕成公,佟老板舒口大气,叫伙计们把两轴画并排挂在墙上,彻底看个心明眼亮。等画挂好,蓝眼上前一瞧,眼镜片刷刷刷闪过三道蓝光。人竟赛根棍子立在那里。万事大吉下的怪事就在眼前——原来还是先前那幅是真的,刚买回来的这幅反倒是假的!

真假不放在一起比一比,根本分不出真假——这才是人家造假画的本事,也是最高超的本事!

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

蓝眼差点一口气闭过去。转过三天,他把前前后后的事情捋了一遍,这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黄三爷在暗处做的圈套,一步步叫你钻进来。人家真画卖得不吃亏,假画卖得比天高。他忽然想起,最早来卖画的那个人,不是对他说过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吗?人家有话在先,早就说明白这幅画有真有假。再看打了眼怨谁?看来,这位黄三爷不单冲着钱来的,干脆说是冲着自己来的。人家叫你手里攒着真画,再去买他造的假画。多绝!等到他明白了这一层,才算明白到家,认栽到底!打这儿起,蓝眼卷起被被卷儿离开了裕成公。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减》)

文本二:

冯骥才坚持小说家的语言——不管写的时候多么激情澎湃,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这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先成熟的是诗,然后是散文,而诗歌给文学最大的影响就是语言。写《俗世奇人》的时候,我写得很快,但改的遍数很多,语言不行,我不敢放手。

(选自蒋肖斌《冯骥才:在绘画与写作间甜蜜往返》)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开头大加渲染蓝眼的看画本领,为后女蓝眼一步步走进黄三爷设下的圈套埋下伏笔。
B.卖画人说“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是故布疑云,他想用黄三爷的名头来刺激蓝眼,以期蓝眼能够花高价卖下画作。
C.蓝眼第一次买画之后,关于人们接二连三地去看画的情节有两处,前一处人们是好奇,后一出人们则是想看笑话。
D.小说普用形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如作者在塑造佟五爷的形象时,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居二处贝们则建想春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7.关于文本一中蓝眼的眼镜片闪过蓝光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蓝眼只拉开了半尺画,眼镜片就闪过一道蓝光,说明蓝眼名不虚传,他的“半尺活”确实厉害。
B.蓝眼在崔家看到另一幅《湖天春色图》时,眼镜片闪过两道蓝光,此时他的心里既吃惊又羞愧。
C.两轴画对照看时,蓝眼的眼镜片闪过三道蓝光,此处的三道光与最初买画时的一道光形成对比。
D.对蓝眼的眼镜片三次闪过蓝光的描写,不仅照应了小说的标题,也暗示了蓝眼的心理变化过程。
8.文本一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文本二中冯骥才认为“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目。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迁为荥阳令,东海太守。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者五百余人。黯请间,见高门,曰:“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余人,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上默然,不许,曰:“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于是黯隐于田园。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上曰:“君薄淮阳邪?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居淮阳。七岁而卒。卒后,上以黯故,官其弟汲仁至九卿,子汲偃至诸侯相。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注】①丞相弘,指当时的丞相公孙弘。②大行:官职名。

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B.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C.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D.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卿,汉时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汉武帝以后泛称秩为二千石一类的高官为九卿。
B.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一带,首领叫可汗。
C.府库,旧时仓库名称,贮藏文书档案的建筑称为府,贮金帛财货、武器的建筑称为库。
D.秩,指官吏的俸禄,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以……秩”意指“按照某种官员的俸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刚正不阿,痛斥张汤。张汤做廷尉,汲黯常与他辩论,张汤爱深究条文、苛求细节,汲黯怒骂张汤,说刀笔之吏不该身居公卿之位。
B.汲黯直言进谏,爱护百姓。汲黯认为朝廷对浑邪王及部众就像宠儿,却用苛严的法令杀戮五百多无知的百姓,这是庇佑树叶而伤害树枝。
C.汲黯能力出众,再受重用。朝廷更换钱币,百姓私自铸钱,汲黯被征召任淮阳太守前去治理,他感激涕零立刻受命,使当地政治清明。
D.汲黯远离京城,心系朝廷。汲黯归隐后又被派到地方任职,不能参与朝廷议政,临行前告诫重臣李息:张汤为害朝中,应及早进言皇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者五百余人。
(2)君薄淮阳邪?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14.汲黯拜访李息时狠狠批评了张汤,他认为张汤有何罪过?请简要概括。
2023-09-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膏锋锷:士兵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上片由“想当年”“到而今”两句领起,今昔对比,往昔的升平繁华,与当前的战乱险恶形成强烈反差。
B.“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对仗工整,“珠翠绕”“笙歌作”,描绘了一派珠宝堆积、笙歌四起的景象。
C.词的下片以连用的两个设问句开头,让心中的愤懑与沉痛喷涌而出,表达了作者对士兵战死、民众流离的痛惜。
D.“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用典故写作者心中夙愿——领军率队,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
16.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虚实常宜相济也”,请分别从这首词的上下两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填空。
(1)《离骚》中写出诗人身上披着香草,佩秋兰表明自己高洁品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2)“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的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借新鲜的桑叶来比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__________________ ”。
2023-08-2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既遂矣,至于暴矣;②静思之,躬自悼矣;③信誓旦旦,不其反;④反是不,亦已焉哉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C.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D.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也不相同。
2023-09-02更新 | 53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对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有误的一项是(     
①謇朝谇而夕替        替:废弃,贬斥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     谣:谣言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④忍尤而攘诟            攘:排斥
⑤延伫乎吾将反        延:伸长,延长
⑥回朕车以复路兮     朕:皇帝的自称
⑦进不入以离尤兮     进:到朝廷做官
⑧苟余情其信芳        苟:苟且
A.①③④⑤⑦
B.①③⑤⑦⑧
C.②④⑤⑥⑧
D.①③④⑥⑦

七、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20. 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余佩之陆离B.余马于兰皋兮C.民生之多艰D.固前圣之所
2023-09-02更新 | 51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2022年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三舱相拥于苍穹,“T”字基本构型稳稳飞行在太空,中国空间站的设计令人惊艳,展现着中国航天的非凡智慧,彰显了中国创造的匠心独运。中国空间站的设计研制体现出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是“中国智造”。飞向太空步履坚实,建造空间站环环相扣,从弱水河畔到椰林海岛,从空间站研制厂房到航天测控站,从航天员失重水槽中苦练,到航天设计师日夜不休各条战线的广大航天人秉持系统观念,以新型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万众一心的拼搏力量,托举中国空间站三大舱段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成功飞入太空,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也将中国人的“太空之家”一步步化为现实。

伟大梦想是拼出来、干出来的。空间站建设看似水到渠成的每一步,背后是一个个梦想与智慧、追求与勇气交织的故事;扎扎实实的每一步,背后是不甘人后、自立自强的实干姿态和进取精神。实干是攻坚克难,是冒着中国航天史上最大规模低温推进剂泄回的风险,发射场所有人连续坚守岗位长达70余小时,争分夺秒进行故障归零;实干是自立自强,空间站对接机构研制团队为了荣耀和沉甸甸的使命奋斗16年;实干也是接续奋斗,“把每个人的岗位工作做好了,拼起来就是中国航天,就是伟大祖国”,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的这句话,依旧是年轻航天人的座右铭。

浩瀚的星空里,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将不断创造新辉煌,中国人的飞天脚步将向更加辽阔深邃的宇宙迈进。

21.请在文中划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3.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句式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般情况下,人们只看到鸭子在水面上悠闲安逸地游动,但潜入水下后我们才会发现,原来它的鸭蹼一直都在拼命地划动着,没有一刻停歇。

——鸭子定律

材料二:刺破水面的锐利冰锋,它可能只露出一角。

——作家林达

材料三:在这些无数的疤痕中/见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在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看到了人类/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

——《假如国宝会说话》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文言小题
2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双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记》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文言小题
180.65一般文言实词  一般文言虚词选择类
200.65词类活用选择类
六、语言文字运用
19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21-23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七、作文
240.4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