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 高二 期末 2022-02-08 99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是出发点。被斯密和李嘉图当作出发点的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应归入18世纪鲁宾逊故事的毫无想象力的虚构;同样,卢梭的通过契约来建立天生独立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的社会契约论,也不是奠定在这种自然主义的基础上的,这倒是对于16世纪以来就进行准备,而在18世纪大踏步走向成熟的“市民社会”的预感。

我们愈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愈不独立,愈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最初还是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是在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因而,只要一说到生产,我们或者就要把历史发展过程在它的各个阶段上一一加以研究;或者一开始就要声明,我们指的是某个一定的历史时代,例如,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不过,这个一般,或者说,经过比较而抽出来的共同点,本身有一些是几个时代共有的,(有些)规定是最新时代和最古时代共有的,没有它们,任何生产都无从设想;如果说最发达语言的有些规律和规定也是最不发达语言所有的,但是构成语言发展的恰恰是有别于这一般和共同点的差别,那么,对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规定所以要抽出来,也正是为了不致因见到统一就忘记了本质的差别。如果没有生产一般,也就没有一般的生产,生产总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如农业、畜牧业、制造业等,或者是他们的总体。

(摘选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材料二: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指导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而且,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残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摘选自毛泽东《实践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是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处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个人都具有一定的从属性。
B.材料一中的“生产一般”与“一般的生产”两个词语中的“一般”内涵相同。
C.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的来源,同时也影响着认识的发展走向。
D.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是否相合,决定着实践的成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能进入“市民社会”,是因为卢梭的观点为其奠定了基础。
B.生产的发展主要是由不同时代的生产的一般和共同点推动的。
C.人们难以全面地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制约导致的。
D.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同时也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节选)

西元

突然间,十六岁的二斗伢子听不到任何声音了。然后,蜡烛晃了一下,一片漆黑。坑道口那碗大的一丁点儿光也扑哧一下,没了。接着,后背被坑道壁撞了一下,像被坦克碾过似的,骨头咔嚓咔嚓直响,胸膛紧紧箍着肺叶子,却一口气也吸不进来。一声接声的巨响震聋了二斗伢子的耳朵,以至于什么也听不见。他蜷起身体,死死抱住脑袋,任由筛子一样的坑道把他拋到空中,撞在墙上,再摔在地上。二斗伢子在黑暗里上下翻飞,昏昏沉沉,气若游丝,搞不清这是在哪里,不记得自己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来这里。渐渐地,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团微弱的亮光,像萤火虫似的飞在无边无际的黑夜里,又像一束瘦小的火苗,随时会被狂风吹灭……

炮击过后,美国兵就该上来了。有人扒开坍塌的坑道口,拽起手榴弹箱,猫着腰冲进战壕,一边往死里喘着粗气,一边忙不迭地拧下手榴弹柄上的铁皮盖子。二斗伢子在坑道里跌倒了,胳膊和大腿被人重重踩了几脚。他使了几次劲儿,还是没立起身子,后面的人便从他的背上急匆匆爬过去,锤子一样的膝盖头快把他的脊梁骨压断了。有只手揪住二斗伢子的棉裤后腰,拎小鸡一样把他拎出坑道,颠簸了上百步,扔在了一个炮弹坑里。二斗伢子扭过脸,看到这人是机枪手大老张。大老张的手紫红色,手指头又粗又壮,每根都像茄子。他把机枪架好,瞄了瞄,对二斗伢子吼道,这两箱手榴弹归你!

二斗伢子还是第一次离这么近看到美国兵端着枪向上冲。他有点慌,手榴弹一个接个向下甩,却不知道炸到敌人没有。他哪也不看,除了脚下的手榴弹箱,似乎世界上什么都不存在了。大老张给了他一个大脖溜子,喊道,看准了再甩!那手榴弹都是拿命换来的,运一箱上来就得少一个人!二斗伢子愣了一愣,盯着大老张的手,又摸了摸发烫的后脖颈子。过去,二斗伢子挺怕这双紫红色的大手,因为大老张开玩笑时总是没轻没重。现在,却觉得这手挺亲切,若不是它,自己非得给踩死在坑道里不可。一巴掌过后,二斗伢子清醒多了,每次把手榴弹抛出战壕之前,总会把半个脑袋探出去,瞅瞅鬼子已经冲到哪儿了。

不知过了多久,那只手又重重地拍了一下二斗伢子的肩膀,并且紧紧抓住他的领子。二斗伢子一片空白的脑子开始慢慢转动,并且记起了一些东西。他哆嗦着,向高地下方望去,只看到了美国兵的后背和屁股。他们挤成一小团一小团,向远处跑了。二斗伢子腿软绵绵的,稍不用力,准会跪在地上。他抹了一把满脸的鼻涕和泪水,心想,原来仗就这么打啊!他感激地扭过脸,想对大老张笑一下,道个谢。可是旁边的那挺机枪枪管给炸弯了,大老张也不在身边。二斗伢子把胳膊探向肩膀,把抓住自己领子的那只紫红色大手掌拿到眼前。这是大老张的手,只是从小臂一半处炸断了,慢慢滴着血、指甲缝里的污泥似乎都还留着体温。二斗伢子隐约记起来,机枪被炸坏了,敌人冲上了高地,大老张用手榴弹砸碎了一个美国兵的后脑勺,自己也被工兵铲劈断了一条腿。最后,他拎着爆破筒和两个鬼子抱在一起,接着是暴雨般飞过来的石子、土块和血肉。

打退敌人第一次进攻之后,指导员就一直让二斗伢子留在坑道里,守着电话机。这个黑色的家伙一声不吭地摆在那儿,二斗伢子盯着它,有点走神儿。他总在想大老张的那只手,心里好难受,又怪怪的。大老张他怕过吗?二斗伢子思量着,就那么一眨眼的工夫,大老张肯定也是没细想过。春天那会儿,部队还驻守在别处,有只白羽毛的红嘴小鸟大概是被炮弹炸昏了头,糊里糊涂地落进了坑道。没有人去管它,大老张却把小鸟握在手心里,将嚼过的炒面吐在指头上,逗它吃。后来,他还用树枝编了个笼子,养着小鸟,直到它能飞走了,才把它放走。几十年后,二斗伢子依然清晰地记着大老张伸出那根紫红色粗手指去喂小鸟时的画面和他又欢喜又天真的表情。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勇气拉响爆破筒吧。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坑道在美军炮击中像筛子一样,既写出敌军炮击火力的猛烈,又突出了志愿军防御工事的简陋。
B.大老张因为战场形势急迫再加做事没轻没重,所以把二斗伢子从坑道中拎出直接扔在了炮弹坑。
C.二斗伢子扔手榴弹时由盲目往下甩到察看之后再抛,说明其由慌乱变得镇静,写出了他的成长。
D.二斗伢子为大老张的牺牲而难受,又因受到大老张的那只战斗中残断的手的刺激而感觉怪怪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画线句子,运用“扒”“拽”“冲”“喘”“拧”等一系列动词表现战斗的紧张,同时显示了战士们丰富的战斗经验。
B.小说运用倒叙手法,首先描述战斗中最令人震撼的炮击场景,然后再从头叙述我军打退美军第一次进攻的过程,增强阅读效果。
C.小说多次写到大老张的手,如一个个特写镜头,凸显出人物的典型特征,表现出人物的典型性格,成功地塑造了大老张的形象。
D.小说对战争场景在进行生动详细的正面描写的同时,又借二斗伢子的回忆展开侧面描述,丰富了文章内容,拓展了叙事空间。
8.小说以二斗伢子的视角叙事,对大老张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小说中“生”与“死”关系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庚戍,以宗泽知襄阳府。泽见帝应天,陈兴复大计,帝欲留泽,黄潜善等沮之,故出。六月乙酉,以宗泽为东京留守。泽在襄阳,闻黄潜善复倡和议,上疏曰:“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尝命一将,出一师,但闻奸邪之臣,朝进一言以告和,暮入一说以乞盟,终至二圣北迁,宗社蒙耻。臣意陛下赫然震怒,大明黜陟,以再造王室。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帝览其言而壮之。及开封尹阙,李纲言:“绥复旧都,非泽不可。”乃以为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时敌骑留屯河上,金鼓之声日夕相闻,而京城楼橹尽废,兵民杂居,盗贼纵横,人情汹汹。泽威望素着,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悉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既而金人遣使以使伪楚为名至开封,泽拘其人,乞斩之。有诏延置别馆,泽奏曰:“金人假使伪楚来视虚实臣愚乞斩之以破其奸而陛下惑于人言优加礼遇愚不敢奏诏以彰国弱”帝乃手札谕泽,竟纵遣之。十二月,宗泽闻金人将谋侵汴,遣刘行趋滑州,刘达趋郑州,以分其势。戒诸将保护河梁,以俟大兵之集。兀术乃不敢向汴,夜断河梁而去。二年春正月,金兀术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宗泽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方与衍战,伏兵起,前后夹击之,金人果败。秋七月,宗泽卒。泽既聚兵储粮,结诸路义兵,连燕、赵豪杰,自谓渡河克复可指日计,前后请帝还京二十余奏,皆为黄潜善、汪伯彦所抑。潜善、伯彦又疑泽为变,以郭仲荀为副留守以察之。泽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愤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卒,年七十。都人号恸。讣闻,观文殿学士,忠简。

史臣曰:方二帝北行,宗社失主,宗泽一呼而河北义旅数十万众若响之应声,实泽之忠义有以风动之也。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有删节)


【注】伪楚:“靖康之耻”后,金兵扶立原北宋太宰张邦昌所建立的傀儡政权、国号“大楚”,后世又称“张楚”。由于北宋军民的反对,伪楚政权仅存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假使/伪楚来觇虚实/臣愚乞斩之/以破其奸/而陛下惑于人/言优加礼遇/愚不敢奉诏/以彰国弱/
B.金人假使/伪楚来觇虚实/臣愚乞斩之/以破其奸/而陛下惑于人言/优加礼遇/愚不敢奉诏/以彰国弱/
C.金人假使伪楚/来觇虚实/臣愚乞斩之/以破其奸/而陛下惑于人言/优加礼遇/愚不敢奉诏/以彰国弱/
D.金人假使伪楚/来觇虚实/臣愚乞斩之/以破其奸/而陛下惑于人/言优加礼遇/愚不敢奉诏/以彰国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社,此指代国家。宗,是宗庙,宗祠;社,是土神,古代用社稷代指国家
B.黜陟,官吏的升降。黜,废掉官职;陟,提升官职,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金鼓,古代两军作战时用来壮大声势的器具,如《燕歌行》“樅金伐鼓下榆关”。
D.赠,追赠,与下文的“谥”一样,专指古代的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泽曾向宋高宗陈说复兴大计,后来听说黄潜善又提倡议和,就又上疏表示反对,并表明自己的报国之志,让宋高宗深受感动。
B.宗泽任东京留守时,敌军迫近,盗贼横行,人心惶惶,形势非常严峻,但他凭着自己显著的名声和严厉的措施,迅速稳定了形势。
C.宗泽善于用兵,在金兵距离汴京非常近的情况下,他沉着冷静,果断应对,精选士兵,绕到敌后,前后夹击,出奇制胜,将金人击败。
D.宗泽忠心报国,积极备战,储备粮草,结交英雄豪杰,集结各路人马,在北伐成功指日可待之际,他多次上奏,请求宋高宗返回汴京。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
(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论语>十二章》)
14.宗泽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兵乱①后杂诗五首

吕本中

其一

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

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

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

欲逐范仔②辈,同盟起义师。

其五

蜗舍嗟芜没,孤城乱定初。

篱根留敝屦,屋角得残书。

云路惭高鸟,渊潜羡巨鱼。

客来缺佳致,亲为摘山蔬。


【注】①兵乱,指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围攻并攻陷汴京。②范仔,据作者自注“近闻河北布衣范仔起义师”。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死”与“偷生”对举,抒写诗人的人生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命运的系念。
B.诗人看到高翔云天的鸟和潜游深渊的鱼,心生羡慕,暗含了避世隐居的人生追求。
C.两首诗都写了因战乱导致百姓食不果腹、艰难度日的状况,表达出对战乱的批判。
D.两首诗揭露战乱后的现实,情感沉痛深挚;语言沉郁,与陆游《书愤》风格相近。
16.两首诗都写战乱,但内容上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01-2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视死如归的战争场面,展现了他们无我、无畏、无私的崇高情怀。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清澈无边,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两句借助大胆的想象和奇瑰的神话,侧面表现出音乐美妙,让人沉醉。
2022-01-27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寒深霜意重,冬至雪花飞。原野,那一垄垄翠绿葱郁的萝卜地,在瑞雪零零落落、深深浅浅的覆盖中,白绿相间,动静互衬,一群群黑白有致的喜鹊在皑皑田野嬉戏,______钻进萝卜叶丛,一派诗情画意,撩人心弦。拔一棵半遮半掩、鲜嫩水灵、白里透绿的萝卜,洗净,剥皮,惬意地咬上一口,萝卜的生辣、甘甜、清脆,让人满口生津,清爽至心。

萝卜本是寻常物,冬月时节味至淳。此时的萝卜,刚刚经历夏的孕育,秋的呵护,冬的______,如同河边天生丽质、本色自然的村姑,芙蓉出水,美艳动人。她们撑着江南最富风情的绿罗小伞,披着一袭霓裳羽衣的婀娜身姿一半藏在深闺,一半探出窗外,用渴求的眼光眺望雪域天际,一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欲望,诱惑着她们越发出落得水灵娇艳,______。于是,她们______地走进如江河奔流的市场,走进似魔术变幻的车间,走进温暖温馨的家庭,在那里脱胎换骨,融入滚滚红尘。

冬至时节,萝卜最甜。不仅是她清爽脱俗,圣洁甜美,更因为她心怀宽广,大爱于世。你看,寒风雨雪中、她依旧泰然处之,挺身而立,倚望你的采撷,愉悦人间美好的生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间或       历练       国色天香       栉风沐雨
B.偶然       淬炼       秀色可餐       风雨兼程
C.间或       淬炼       秀色可餐       风雨兼程
D.偶然       历练       国色天香       栉风沐雨
19.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句子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个个在寒风雨雪中站立着的萝卜,正期待着人们的采撷,去愉悦人间美好的生活。”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2-01-27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请指出老人回答中存在的两个逻辑问题并进行说明。

《庄子》中有一个抱瓮老人的故事。子贡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给菜园里的蔬菜浇水,他不停地用水罐汲水。子贡走过去对老人说;“老人家,现在有一种机械名字叫做槔,既省力又快,你为什么不用呢?

老人回答说:“我并非不知道这种工具,而是一旦用了这种取巧的机械,就一定有投机取巧的事情。有了投机取巧的事情,就有了投机取巧的思想。有了投机取巧的思想,就会丧失优良的美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2. 请仿照文中画线句子,结合名著《大卫·科波菲尔》或《复活》,再写一个句子将文段补充完整。

文艺作品常常运用美丑对照原则,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审美体验。如《巴黎圣母院》既塑造了外形丑陋无比但心地纯洁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也塑造了面孔阴森、灵魂邪恶的副主教克洛德;______,______。

2022-01-27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毛泽东

思想决定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

——[英国]培根

没有行动,思想永远不能成熟而化为真理。

——[美国]爱默生


请结合材料,以“思想与行动”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名句名篇默写
3
语言文字应用
4
写作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一般词语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表达
210.65逻辑推理语言表达
220.65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4引语式材料  知与行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