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河南省商丘市、周口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三 二模 2023-09-07 36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为什么要追求显耀的身份?对此问题的回答几成共识:要言之,无非是祈财、求名和扩大影响。

然而,有一个显然不为通行的权势规则所关注的字眼却能更准确地表述我们心中的渴慕,那就是“爱”。衣食一旦无忧,累积的财物、掌控的权力就不再是我们在社会等级中追求成功的关键要素,我们开始在意的其实是显耀的身份为我们赢得的“爱”。金钱、名声和影响只能视为“爱”的表征——或者是获取爱的途径——而非终极目标。

“爱”这一字眼,一般用于表述我们想要从父母或爱人那里得到的东西,怎么可以用来描述一种我们求之于社会,并受之于社会的诉求呢?也许我们应该同时在家庭、两性和社会三种范畴中寻求爱的定义,把它视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尊重,以及对其存在的关注。获得他人的爱就是让我们感到自己被关注——注意到我们的出现,记住我们的名字,倾听我们的意见,宽宥我们的过失,照顾我们的需求。因为这一切,我们快乐地活着。你可以认为,与社会身份相关的“爱”有别于两性之间的爱,婚姻不是其归宿,也有别于父母之爱,其施与者通常有附带目的,然而,你并不能否认这种爱的接受者一样能沐浴在他人关怀的目光里,备感呵护,就像忘情于爱河中的情侣。

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1759)中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到底为了什么呢?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难道是为了满足自然的需求?如果是这样,最底层的劳动者的收入也足以满足人的自然需求。那么人类的一切被称为‘改善生存状况’的伟大目的的价值何在?”

“被他人注意、被他人关怀,得到他人的同情、赞美和支持,这就是我们想要从一切行为中得到的价值。”

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1890)中写道:“如果我们周围每一个人见到我们时都视若无睹,根本就忽略我们的存在,要不了多久,我们心里就会充满愤怒,我们就能感觉到一种强烈而又莫名的绝望,相对于这种折磨,残酷的体罚将变成一种解脱。”

爱之缺乏如何影响我们?为什么被人漠视能让我们如此“愤怒”“绝望”,乃至最残酷的体罚对我们来说都可以是一种解脱?

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便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如果我们讲出的笑话让他们开怀,我们就对自己逗笑的能力充满自信;如果我们受到他人的赞扬,我们就会对自己的优点开始留意。反之,如果我们进了一间屋子,人们甚至不屑于瞥上我们一眼,或者当我们告诉他们我们的职业时,他们马上表现出不耐烦,我们很可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当然,在一个理想世界中,我们可能更坚强一些。只要我们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清楚自身价值之所在,他人不公允的看待也不会伤及我们,因为我们清楚自己的地位和境遇。然而,我们对自己特性和品质的认识总是在一些相互矛盾的评价中飘忽不定。一会儿觉得自己聪明机巧、幽默风趣、一言九鼎,一会儿又觉得自己蠢笨如牛、了无情趣、一钱不值,在这种摇摆无定的情状下,我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完全受制于社会的态度——若得褒杨,我们就会感觉良好;反之,则痛不欲生。仿佛我们对他人的情感负有亏欠似的。

我们的“自我”或自我认知可以用一只漏气的气球来作比方——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他人的爱(对于气球而言,便是源源不断的氦气)来填充自己的内心,而经不起哪怕是针尖麦芒大的刺伤。我们的情绪变得难以控制,一会儿因他人的褒扬而开心,一会儿为他人的漠视而伤怀。同事的一句心不在焉的问候,几通没有应答的电话就可能使我们闷闷不乐;而如果有人记住了我们的名字,或送来一只果篮,我们又会觉得生活洒满阳光,人生何等惬意!

(摘编自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都认为追求显耀身份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金钱、名声和影响力,这体现出权势规则的通行。
B.人们在社会等级中追求成功的目标不是累积财物、掌控权力,而是财富和权力藏得的“爱”。
C.与社会身份相关的“爱”不以婚姻为归宿,不像父母之爱那般无私,接受者也同样倍感受用。
D.威廉•詹姆斯认为,被人完全漠视的精神折磨甚于残酷的体罚,这种爱之缺乏令人愤怒而又绝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人们对于追求显耀身份的通常认知,提出自己的观点:身份的焦虑与对“爱”的渴慕有关。
B.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是按照从“是什么”到“怎么办”推进的。
C.文章引用亚当•斯密和威廉•詹姆斯的话衔接上下文,也从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支撑论点。
D.文章尾段综合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使论证形象、具体、鲜明,更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家庭和两性范畴之外,还有属于社会范畴的“爱”,即感到自己被关注,这种“爱”给人们带来快乐。
B.由于常需从他人的反馈中获取相应信息来确定自身的价值,所以人们特别重视他人对自己的关注。
C.如果一个人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了解自身的价值,清楚自己的地位和境遇,他就很难受制于别人的评价。
D.外界相互矛盾的评价往往令个人的情绪变得飘忽不定,甚至难以控制,这一切都源于自我身份的焦虑。
2023-09-0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南省商丘市、周口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20221130日发布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

这款AI语言模型,让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定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甚至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都变得易如反掌。和ChatGPT“聊过天”的网友纷纷感叹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ChatGPT办不成的。

ChatGPT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颠覆许多行业。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Chinmay Hegde认为,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某些工作有被AI代替的风险。

(摘编自《火爆全网的ChatGPT究竟是什么?》)

材料二:

   

(数据来源:金十数据)

材料三:

随着时间的流逝,ChatGPT也显现出了一系列问题:输出内容出现错误、预训练所用数据来源不透明、政治立场上“选边站队”,甚至在用户的引导下写出“毁灭人类计划书”……ChatGPT开始频频陷入争议,背后的法律安全、数据治理等人工智能(AI)的老问题再度显现。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肖俊认为,如果用于训练模型的数据本身有问题,那么其输出结果可能也会有问题,参与AI建模的人员其个人意志也可能造成输出结果的偏差。就相当于教小孩,如果教的都是错误的知识,小孩就会认为错误的知识是对的。

爆火之后,ChatGPT面临着全社会关注的一系列问题。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走向大多数人,相关的伦理与治理问题也拷问着现行的监管体系。

(摘编自贾骥业   王林《ChatGPT爆火   伦理安全拷问现行治理体系》)

材料四:

ChatGPT一经推出,便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走红。20231月末的月活跃用户已经突破了1亿,ChatGPT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最近一段时间,ChatGPT的火爆,不仅让很多人参与到跟风使用当中,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和思考。

其中,ChatGPT对教育可能带来的影响,就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目前,已有学校或教育机构针对ChatGPT可能在教育中带来的连锁反应,给出了明确回应。如为了防止利用ChatGPT作弊,国外已有多所公立学校宣布禁用ChatGPT,多家科学期刊也禁止将ChatGPT列为论文“合著者”。国内亦有多家期刊机构发布声明,提出暂不接受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工具(例如:ChatGPT)单独或联合署名的文章,或建议对使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的情况予以说明。

会写作业、写论文、写演讲稿……ChatGPT的确在很多领域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能力。它的这种“超能力”若完全被无差别地应用到教育活动当中,的确值得警惕。一方面,它可能会给“抄袭”“作弊”增加一层保护色,相对于一般的抄袭,依靠于ChatGPT的高科技作弊是否还能够被准确识别,在眼下看可能仍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当ChatGPT成为学习中的一种依赖,它还可能弱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从而矮化教育的价值。因此,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针对ChatGP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出一些否定性规定,就目前看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

技术的进步和理性运用离不开教育的引导,反过来,技术的进步又会促进教育的变革。一定程度上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或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变革又来到了一个新的节点。我们到底知何科学看待和应对人工智能时代,这本身是教育需要帮助回答的问题,而现有教育又该如何科学回应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挑战,并在趋利避害中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同样是当下及未来需要解答的重要命题。

(摘编自朱昌俊《ChatGPT火了,教育需要双重应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是一种聊天机器人模型,作为一款消费级应用程序,上线仅两个月,活跃用户就突破1亿,用户增长速度惊人。
B.ChatGPT应用广泛,其迅速走红对新闻、教育,设计等多个行业可能造成冲击,其中对教育行业的影响尤为受人关注。
C.在被调查的美国学校中,近九成学生将ChatGPT用于做作业,五成左右学生将其用于考试或写论文,ChatGPT可能在教育中带来值得警惕的连锁反应。
D.ChatGPT的强大功能背后离不开巨额的研发经费投入和海量的学习数据训练,但若训练数据本身有问题,那么其输出结果可能出现偏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可以在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现行的监管体系尚不足以应对其伦理安全问题。
B.一项评估显示,参与评估的科技公司八成以上程序员的编程能力不如ChatGPT,由此可见,程序员工作终有一天会被AI取代。
C.ChatGPT并非完美无缺,其上线后显现出的一系列问题,使人工智能的法律安全数据治理等问题再度受到社会关注。
D.ChatGPT的“超能力”引起禁用风波,美国纽约所有的公立学校禁用ChatGPT,多家科学期刊和教育机构也对其进行了否定。
6.当下,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行业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3-09-0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南省商丘市、周口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67号马车

刘帆

是67号马车。马车的辘辘声和额尔古纳河的水声一样好听。耄耋之年的杜依依说。

一座低矮的房屋里,晋丰泰商行年轻的杜掌柜,拨拉着算盘,若有所思。夜色渐浓。秋之娟应该快回来了!地窖里的6位同志必须趁夜幕走,到赤塔。杜掌柜注视着门外,希望秋之娟蓦然出现在眼前。

杜掌柜放下算盘,穿过跨院,到后面平房看了看,确认没有破纹后,轻轻放下布帘,退出门外。

突然,一声响!杜掌柜心里咯噔了一下:不好,秋之娟还没回来!

界碑附近发生激烈枪战,秋之娟奄奄一息。“67号马车……白桦林……”秋之娟断断续续地说。

晋丰泰那间杂货铺,浸润着秋之娟的温馨和快乐,她是外人眼里甜蜜的老板娘。杜依依心里,她像白桦树一样高洁纯白;像美丽的山茶花一样漂亮,值得珍爱。可如今……杜掌柜望着高高的曲尺型柜台无声地抽泣起来:秋之娟回不来了!再不会说在白桦林等我了。

自此,杜掌柜的心每天都在咚咚响:那声枪响既是给“老毛子”听的,也是给自己听的。白桦代表的女儿说,那声枪响也是给13个人听的。

67号马车平安远去后,务必将白桦的女儿小白桦安全护送去扎赉诺尔。情况万分危急!

晋丰泰的杜掌柜又出去进货了。

接头的是高粱酒。

杜掌柜从火柴盒中取出九根火柴,齐齐折断,对上了暗号。

高粱酒压低声音说:“去白桦林。”

白桦林!杜掌柜没有听错,是“白桦林”。

秋之娟也曾说过,阳光灿烂的时候,想她的时候,就去白桦林,山上有高高的敖包。我们相会。

杜掌柜到了白桦林中。

但是,杜掌柜却不记得是如何进入帐篷的……

第一声枪响的时候.他仿佛坐在去赤塔的67号马车上。枪响又起,他看到秋之娟倒下,没有起来,两个人隔得那么近,居然够不着手拉着手。九月底的扎赉诺尔,风呼啦啦作响,不对,好像不是风吹的响声。

响声没有停顿的迹象。杜掌柜急了。白桦的女儿,此刻到了哪里?

不对啊,将白桦的女儿送到后,自己理应返回,如何还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没有安全送到?不对啊,印象中,自己跟接头人还说了话。

这是一个揪心而难捱的时刻。比那年在小井红军医院第一次见毛委员还要紧张。那一年,从汉口到根据地,红米饭南瓜汤,心里却甜甜的。偏偏要自己来这里做交通。还派美丽的秋之娟来作新娘子。离开高高的井冈山,真是不舍啊!

现在,自己在干什么?才秘密送走67号马车的同志,不能倒下啊!秋之娟临终说了,你不把党的女儿平安送到交通站,你就不是好汉,即使我回到了白桦林,也不会再见你。

杜掌柜努力睁开眼,终于看清了这是一处安静的地方。这才意识到,自己是昏迷过去了,恍惚中那些门响,化作秋之娟被枪击的枪声在梦里响起。

“嗨!掌柜的,又见面了……”杜掌柜抬头,六位先生出现在眼前。

为首的一位伸出手:“杜掌柜,不,杜依依同志,祝贺你成为党代表!”

杜掌柜愕然。

“你负伤了,小白桦安全。组织决定,你和我们一起去喀山。67号马车会我我们去远方。”

远方。杜依依忘不了,那些年,67号马车,辘辘声不断。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9年第2期,有删改)


【注】①额尔古纳河:中苏界河,当时共产党人前往苏联,大多从这里经过。②老毛子:指俄罗斯人。③13个人: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当时出席的各地代表共13人。这里代指中国共产党。④喀山:在俄罗斯境内。这里代指共产国际。

文本二:

在亚欧大陆桥上,曾有一条秘密的红色交通线,从“东亚之窗”满洲里通向莫斯科。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这条交通线与共产国际建立起联系,探寻救国之路。

1924年6月的一天凌晨,3辆马车从满洲里一家小旅馆出发,直奔国境线的方向。天光微明,12匹膘肥体壮的快马分别拉着3辆车奔驰,“哒哒”的马蹄声回响在旷野中,惊动了执勤的东北军哨兵。顷刻间,枪声、车轮声、马蹄声汇成一片,赶车人熟练地操纵着马缰绳,左躲右闪避开纷飞的弹雨。

车上坐着李大钊和其他5位代表,在地下交通员的帮助下,他们有惊无险地越过国境线,前往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从1920年开始,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相继在满洲里设立了十几个秘密交通站。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出席共产国际会议,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被派往苏联学习工作等,都通过满洲里这条交通线进出中苏边境。

位于满洲里三道街的晋丰泰杂货铺,是红色交通线上重要的地下交通站。“杂货铺一共四间房,后面是个大杂院,院里有两个储白菜的地窖可以藏人,杂货铺里还有个小地窖,来不及跑也能躲在里面。”86岁的杨文华,仍能清晰回忆起小时候生活过的晋丰泰杂货铺。杨文华的父亲杨永和从1934年开始负责晋丰泰的地下交通站工作,母亲林凤珍则带着她和姐姐为父亲的工作打掩护。

1920年至1937年,经满洲里出境的红色交通线存在了18个春秋。交通线被破坏后,多数交通员被捕牺牲。因为他们工作隐秘,多数人没有留下姓名。

(节选自新华社记者于长洪、胡晓光、丁铭、魏婧宇《追寻“红色国际桥梁”——亚欧大陆桥上的百年交通线》)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轻轻放下布帘,退出门外”“压低声音”等细节,描写出地下党人小心谨慎的行事风格。
B.文本一多次写到枪声,渲染了紧张气氛,使情节波澜起伏,悬念迭生;枪声也暗示着革命的不易。
C.文本二第二段形象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为了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越过国境线时的惊险画面。
D.两则文本都提到晋丰泰,通过对晋丰泰商铺内部环境的详细描写,突出地下党人生活条件的简陋。
8.结合文本一的内容,谈谈你对小说结尾画横线语句的理解。
9.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内容都是关于同一段革命岁月的,但是两者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2023-09-07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南省商丘市、周口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臣之术顺从而复命无所敢专义不苟合位不苟尊必有益于国必有补于君故其身尊而子孙保之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夫荣辱者,祸福之门也。何谓“六正”“六邪”?“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预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虚心白意,进善通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功成事立,归善于君,不敢独伐其劳,如此者,良臣也;三曰卑身贱体,夙兴夜寐,进贤不,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庶几有益,以安国家社稷宗庙,如此者,忠臣也;四曰明察幽,见成败,早防而救之,引而复之,塞其间,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职事,辞禄让赐,不受赠遗,衣服端齐,饮食节俭,如此者,贞臣也;六曰国家昏乱,所为不谀,然而敢犯主之颜面,面言君之过失,不辞其诛,身死国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是为“六正”也。“六邪”者:一曰安官贪禄,营于私家,不务公事,怀其智,藏其能,主饥于论,渴于策,犹不肯尽节,容容乎与世沉浮上下,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即进之以快主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谀臣也;三曰中实颇险,外容貌小谨,巧言令色,又心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而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而匿其美,使主妄行过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故上安而下治,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此人臣之术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臣术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臣之术/顺从而复命/无所敢专/义不苟合/位不苟尊/必有益于国/必有补于君/故其身尊而子孙保之/
B.人臣之术/顺从而复/命无所敢专/义不苟/合位不苟尊/必有益于国/必有补于君/故其身尊而子孙保之/
C.人臣之术/顺从而复/命无所敢专/义不苟合/位不苟尊/必有益于国/必有补于君/故其身/尊而子孙保之/
D.人臣之术/顺从而复命/无所敢专/义不苟/合位不苟尊/必有益于国/必有补于君/故其身尊/而子孙保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心”现在的意思指不自满、不自大,文中“虚心白意”的“虚心”是“一心向往”之意。
B.“渝主以长策”中的“长策”指良策,与“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中的“长策”含义不同。
C.“进贤不解”的“解”指懈怠,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中的“解”字含义不同。
D.“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人臣的操行有“六正”和“六邪”,“六正”是作者所倡导的。
B.作者认为圣臣有洞察事物的能力,他用礼义来勉励君王,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C.作者认为具臣、谀臣、奸臣等都属“六邪”的范围,走“六邪”之路则会引来祸患。
D.作者认为贤臣处在“六正”正道上,不走“六邪”的邪路,死了也会被人们所追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失之要,预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
(2)隐而求主之所好,即进之以快主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
2023-09-0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南省商丘市、周口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