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4 题号:2005265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67号马车

刘帆

是67号马车。马车的辘辘声和额尔古纳河的水声一样好听。耄耋之年的杜依依说。

一座低矮的房屋里,晋丰泰商行年轻的杜掌柜,拨拉着算盘,若有所思。夜色渐浓。秋之娟应该快回来了!地窖里的6位同志必须趁夜幕走,到赤塔。杜掌柜注视着门外,希望秋之娟蓦然出现在眼前。

杜掌柜放下算盘,穿过跨院,到后面平房看了看,确认没有破纹后,轻轻放下布帘,退出门外。

突然,一声响!杜掌柜心里咯噔了一下:不好,秋之娟还没回来!

界碑附近发生激烈枪战,秋之娟奄奄一息。“67号马车……白桦林……”秋之娟断断续续地说。

晋丰泰那间杂货铺,浸润着秋之娟的温馨和快乐,她是外人眼里甜蜜的老板娘。杜依依心里,她像白桦树一样高洁纯白;像美丽的山茶花一样漂亮,值得珍爱。可如今……杜掌柜望着高高的曲尺型柜台无声地抽泣起来:秋之娟回不来了!再不会说在白桦林等我了。

自此,杜掌柜的心每天都在咚咚响:那声枪响既是给“老毛子”听的,也是给自己听的。白桦代表的女儿说,那声枪响也是给13个人听的。

67号马车平安远去后,务必将白桦的女儿小白桦安全护送去扎赉诺尔。情况万分危急!

晋丰泰的杜掌柜又出去进货了。

接头的是高粱酒。

杜掌柜从火柴盒中取出九根火柴,齐齐折断,对上了暗号。

高粱酒压低声音说:“去白桦林。”

白桦林!杜掌柜没有听错,是“白桦林”。

秋之娟也曾说过,阳光灿烂的时候,想她的时候,就去白桦林,山上有高高的敖包。我们相会。

杜掌柜到了白桦林中。

但是,杜掌柜却不记得是如何进入帐篷的……

第一声枪响的时候.他仿佛坐在去赤塔的67号马车上。枪响又起,他看到秋之娟倒下,没有起来,两个人隔得那么近,居然够不着手拉着手。九月底的扎赉诺尔,风呼啦啦作响,不对,好像不是风吹的响声。

响声没有停顿的迹象。杜掌柜急了。白桦的女儿,此刻到了哪里?

不对啊,将白桦的女儿送到后,自己理应返回,如何还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没有安全送到?不对啊,印象中,自己跟接头人还说了话。

这是一个揪心而难捱的时刻。比那年在小井红军医院第一次见毛委员还要紧张。那一年,从汉口到根据地,红米饭南瓜汤,心里却甜甜的。偏偏要自己来这里做交通。还派美丽的秋之娟来作新娘子。离开高高的井冈山,真是不舍啊!

现在,自己在干什么?才秘密送走67号马车的同志,不能倒下啊!秋之娟临终说了,你不把党的女儿平安送到交通站,你就不是好汉,即使我回到了白桦林,也不会再见你。

杜掌柜努力睁开眼,终于看清了这是一处安静的地方。这才意识到,自己是昏迷过去了,恍惚中那些门响,化作秋之娟被枪击的枪声在梦里响起。

“嗨!掌柜的,又见面了……”杜掌柜抬头,六位先生出现在眼前。

为首的一位伸出手:“杜掌柜,不,杜依依同志,祝贺你成为党代表!”

杜掌柜愕然。

“你负伤了,小白桦安全。组织决定,你和我们一起去喀山。67号马车会我我们去远方。”

远方。杜依依忘不了,那些年,67号马车,辘辘声不断。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9年第2期,有删改)


【注】①额尔古纳河:中苏界河,当时共产党人前往苏联,大多从这里经过。②老毛子:指俄罗斯人。③13个人: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当时出席的各地代表共13人。这里代指中国共产党。④喀山:在俄罗斯境内。这里代指共产国际。

文本二:

在亚欧大陆桥上,曾有一条秘密的红色交通线,从“东亚之窗”满洲里通向莫斯科。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这条交通线与共产国际建立起联系,探寻救国之路。

1924年6月的一天凌晨,3辆马车从满洲里一家小旅馆出发,直奔国境线的方向。天光微明,12匹膘肥体壮的快马分别拉着3辆车奔驰,“哒哒”的马蹄声回响在旷野中,惊动了执勤的东北军哨兵。顷刻间,枪声、车轮声、马蹄声汇成一片,赶车人熟练地操纵着马缰绳,左躲右闪避开纷飞的弹雨。

车上坐着李大钊和其他5位代表,在地下交通员的帮助下,他们有惊无险地越过国境线,前往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从1920年开始,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相继在满洲里设立了十几个秘密交通站。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出席共产国际会议,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被派往苏联学习工作等,都通过满洲里这条交通线进出中苏边境。

位于满洲里三道街的晋丰泰杂货铺,是红色交通线上重要的地下交通站。“杂货铺一共四间房,后面是个大杂院,院里有两个储白菜的地窖可以藏人,杂货铺里还有个小地窖,来不及跑也能躲在里面。”86岁的杨文华,仍能清晰回忆起小时候生活过的晋丰泰杂货铺。杨文华的父亲杨永和从1934年开始负责晋丰泰的地下交通站工作,母亲林凤珍则带着她和姐姐为父亲的工作打掩护。

1920年至1937年,经满洲里出境的红色交通线存在了18个春秋。交通线被破坏后,多数交通员被捕牺牲。因为他们工作隐秘,多数人没有留下姓名。

(节选自新华社记者于长洪、胡晓光、丁铭、魏婧宇《追寻“红色国际桥梁”——亚欧大陆桥上的百年交通线》)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轻轻放下布帘,退出门外”“压低声音”等细节,描写出地下党人小心谨慎的行事风格。
B.文本一多次写到枪声,渲染了紧张气氛,使情节波澜起伏,悬念迭生;枪声也暗示着革命的不易。
C.文本二第二段形象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为了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越过国境线时的惊险画面。
D.两则文本都提到晋丰泰,通过对晋丰泰商铺内部环境的详细描写,突出地下党人生活条件的简陋。
2.结合文本一的内容,谈谈你对小说结尾画横线语句的理解。
3.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内容都是关于同一段革命岁月的,但是两者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7年7月27日,中国电信率先宣布自2017年9月1日起取消国内长途费和漫游费,随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也先后响应,这意味着,三大运营商正积极贯彻国务院提出的“提速降费”的要求。

长途漫游费起源于模拟时代的“高端商旅服务”。手机刚面世时,没有数字蜂窝网络,老式的模拟机信号很差,超出了当地基站的信号范围就用不了了,各地的模拟手机网只能供当地的“大哥大”使用。如果你去外地还想用原归属地的手机卡,那么首先你要打电话给运营商去“申请漫游”,告诉他们你要到外地。手机号归属地就通知外地,这个号码是我们的合法用户,明天它接你们网络,请允许接入并提供服务,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沟通、调试环节。当你在外地打电话时,占用了外地的频段资源,归属地的运营商自然会收取你更高的话费,把多收的分给外地的运营商,这就是“漫游费”!到数字2G时代末期,GSM网络不存在分省注册的问题了,但各省移动基站建设、维护还是各自为政,外地的手机用户来当地,占用了当地的网络频段,当然要为当地的网络建设和维护掏钱;另外,各地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投入、运营成本存在高低差异,同时,只能在本地使用的超低资费套餐也同样存在。所以,为防止各地通信发展的不平衡,继续收取漫游费,依然是有道理的。

(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通信技术的升级,国内漫游业务成本几乎为零,但利润可观,2012年中国的移动漫游费收入累计达到718.5亿元,占通信收入的8%—10%。运营商们很长时间不愿放弃由此带来的收益。

2015年10月,欧盟决定将于2017年6月取消成员国之间的漫游费,这一举动引发了我国关于“取消漫游费”的讨论。受经济建设“多城联合”的推动,国内部分地区小规模试行了取消漫游费:2013年,广西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四市通信资费同城化;2015年,云南取消昆明、曲靖、玉溪、楚雄之间的长途通话费、漫游费,京津冀也首次实现了跨省取消漫游费。

另外,随着基站密度逐渐增大,人们对新建基站的需求也就不再迫切,同时,国内出现了统合三大运营商基站资源的“第四势力”——铁塔公司

(有删改)

材料三:

2016年,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13.2亿,不同年份,用户手机资费支出情况明显不同。下面是通信运营业统计的信息:

(有删改)

材料四:

目前4G套餐用户已基本没有漫游费,此次取消漫游费主要针对超过4亿的2C、3G用户。资费计算简化、套餐简化,对用户、运营商都有好处。但随着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的普及,现在人们对流量的需求早已多于通话,用户对运营商取消本地流量和全国流量的区别、手机流量价格下降的渴望愈发迫切。

漫游费和长途费的取消,象征着通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运营商而言,应以此为契机摆脱那种依靠收取漫游费、长途费等“躺着赚钱"的经营模式;对于整个通信业来说,则要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通信成本,提升宽带速度,为“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社会发展夯实基础,建好“信息高速路”。因此,取消漫游费和长途费,与其说是一种结束,不如说是另种开始。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模拟时代和数字时代,模拟机信号很差,各地的模拟手机网信号覆盖范围小,手机只能在当地网络范围内使用。
B.如果你出差到外地,需要先向手机号归属地运营商“申请漫游”,通过归属地运营商和外地运营商的沟通、调试,你的手机才能接受外地网络提供的服务。
C.长途漫游费的产生,是因为外地的手机用户来当地,占用了当地的网络频段资源,当然要为当地的网络建设和维护掏钱。
D.取消漫游费,对4G套餐用户影响甚微,受益者主要是超过4亿的2、3G用户,但资费计算简化、套餐简化对运营商也有好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模拟时代,漫游是一种比本地手机服务更高端的商旅服务,由于电信运营商要付出较高的成本,所以要求高回报多收费是合情合理的。
B.材料三中的图表显示,从2015年起,漫游业务开始缩减,这是运营商取消漫游费的根本原因。
C.强化通信业基础设施建设,使通信成本降低,让“提速降费”的所有目标早日实现,这是人们对整个通信业取消漫游费和长途费之后的新期待。
D.随着微信等通讯软件的普及,居民对流量的需求多于通话,2016年,来自移动数据业务的收入已明显高于语音业务的收入,用户迫切渴望流量价格下降。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三大运营商取消国内长途费和漫游费的原因。
2019-12-26更新 | 1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航天科技突飞猛进的同时,航天科技对经济的拉动已显现。中国正积极建设一张全国地基网,让中国用户可能获得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导航服务。随着一年来18颗北斗三号卫星顺利上天,北斗全球系统已现雏形,其应用已到快速发展期,未来将形成庞大产业链。

美国宇航局局长在纪念宇航局成立50周年的演讲中说,“太空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技术创新将成为“太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所谓“太空经济”,是指包括各种太空活动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和市场以及形成的相关产业,也包括太空旅游以及发展中的太空后勤服务,后者可以使商业性的太空旅游成为一个可盈利的商业形态。太空经济规模在50多年时间里增长了上千倍,是迄今为止增长最快的经济形态之一。

(摘编自《凝聚中国航天智慧,北斗拉动经济发展》,2018年12月19日)

材料二:

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发现,自2000年来,太空领域的投入活动有3/4来自最近5年。仅2015年一年,就有超过50家风险投资选择投资太空领域,使得2015年的空间风投金额甚至远超之前15年之和。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球共进行了114次航天发射,开创近30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这背后有国家层面的战略计划,还有不断成长的民营航天企业。

在国家层面,各国政府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加入新一轮的太空竞赛中。近几年军民融合政策的落地,让更多的民营企业有机会加入到太空经济发展的队伍里,使得国内太空领域的科技力量加速发展。在国有航天民营化、商业化、常态化的同时,国家未来也会向航天应用大众化发展。当未来航天应用大众化发展后,将会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例如太空旅游业,就是为航天应用大众化而开发的项目。

(摘编自中国财经网《万亿蓝海待发掘,“太空经济”将成新风口》,2019年1月10日)

材料三:

我国多地正在挖掘自身比较优势,瞄准“太空经济”,打造发展新引擎——这是吉林、海南、四川、湖北等地近来传递出来的新信号。

近年来,吉林省借助中国科学院的航空航天科研力量和成果,面向太空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今年吉林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是推动“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组网,积极参与国家低轨互联网星座建设,大力发展卫星及航天信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进取空间探空“小型运载火箭”项目。该项目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形式,目前,正在长春新区进行总装联调测试和办公条件建设,并拟在吉林境内规划建设发动机总装车间.

除了吉林外,越来越多的省份也开始瞄准航空航天产业,努力挖掘自身潜力,争先恐后抓住面向太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机遇。海南省提出,推动文昌国际航天城相关规划编制实施,加快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而拥有众多航天科技研发力量的北京市则提出,争取深空探测等重点任务和项目在京落地。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迅速,商业航天前景广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拥有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很大。

(摘编自张建《瞄推“太空经济”:中国多地确立面向太空发展航天产业》,2019年2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射卫星、载人飞船等太空活动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市场以及形成的相关产业都属于“太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最近5年的太空领域投入活动占全部太空领域投入活动的75%,仅2016年一年,就有超过50家风险投资选择投资太空领域。
C.近儿年,更多民营企业借助军民融合政策的实施,有机会加入到太空经济发展的队伍,有益于航天应用民营化、商业化的发展。
D.吉林、海南等地正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抓住面向太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机遇,喵准“太空经济”,打造发展新引擎。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用户获得超过现有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导航服务,需借助全国地基网全面建成。
B.太空旅游业将是航天应用朝大众化方向发展的尝试,也会成为可盈利的商业形态。
C.2015年的空间风投金额与2018年全球航天发射次数,说明太空领域已成风投热门。
D.吉林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形式,大力发展卫星及航天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促进“太空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19-06-29更新 | 4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高颜值、高速度、近乎完美的乘车体验……”更重要的是:WiFi 网络全覆盖!坐上“复兴号”,长途旅行再也不用担心流量不够用了!

“复兴号”用“中国标准”的“纯血统”正式开启中国高铁的 2.0 时代,再一次完美演绎了世界版的“速度与激情”。还记得 20 个国家在华留学生们评出的“新四大发明”吗?当问到“你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国”时,高铁可是拔得头筹,成为留学生们最想带回国的中国现代生活方式。那么,在外国人心目中,中国高铁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网友 ChrisEdwards 对中国高铁的准时印象非常深刻,“中国的高铁准时得残忍——你很有可能在迟到一分钟的情况下,眼睁睁看着火车开走……”

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国留学生 Adam Richards 对高铁的舒适程度赞不绝口,“当你坐在座位上,你会发现在这里你可以自由伸展你的腿,即使起身要穿过身边乘客也完全不会打扰到他们,简直以为自己一秒变瘦了!”

2016 年 4 月,澳大利亚的球队“阿德莱德 36 人队”来中国参加 2016 年中澳篮球争霸赛。他们纷纷被 300 公里/小时的高铁时速震惊了,然后球队全员兴奋地比出剪刀手跟时速显示牌合影留念……

那么,在时速几百公里的高铁内,你会不会担心自己左摇右晃,甚至要飞起来?答案是:完全不用。早前一位外国人拍摄了一段在中国高铁上立硬币的视频,在网络上一度引发热议。

在这个长达数分钟的视频里,列车飞速行驶,硬币却始终立得稳稳的,惊呆了一众外国人。“我曾经乘坐从桂林到深圳的高铁,非常惊讶车上竟然还供应咖啡和哈根达斯!”外国摄影师 AndyBeales 表示惊呆了!

(摘编《环球网》)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高铁在 2012-2016 五年间取得了巨大成就,运营里程快速增长,高铁布局更加均衡。到 2020 年,我国高铁规模将达到 3 万公里,覆盖 80%以上的大城市;与公路、民航、水运、城市轨道交通有效衔接,以高铁为大动脉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展现出“交通强国”的英姿。

今年 9 月 21 日,7 对“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 350 公里时速运营,中国重新成为世界铁路运营时速最高的国家。10 月 25 日,时速 250 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复兴号”家族又增添新成员。中国高铁不仅速度快,而且运营规模大,截至 2016 年末,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逾 2.2 万公里,比 2012 年底增长了 1.4 倍,稳居世界首位。

在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快捷方便的轨道交通需求的同时,中国高铁越来越注重布局的均衡。五年来,我国中西部高铁营业里程从 2012 年底的 0.3 万公里增加到 2016 年底的 1.3万公里,增长了 3 倍多,在路网中占比超过半壁江山。

“支撑如此大规模运输量的关键,就是中国铁路的自主创新实力。”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王玉泽介绍,从京沪高铁开通到“四纵四横”中国快速铁路主骨架网形成,中国只用了 5 年时间,靠的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好了这条路,中国才迈出了高铁强国的铿锵步伐。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走出中国前,我以为全世界都像中国一样发达。后来到了欧洲后,一度怀疑自己到了假欧洲。除了城市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落后外,欧洲落后的交通也让人头疼。当中国高铁将巨大的土地连接为“一日生活圈”的同时,欧洲的高铁却已经在速度与里程、质量上逐步落后了。中国高铁速度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欧美国家的铁路盘山而走的时候,中国人依靠着自己领先世界的隧道与桥梁技术,过五关斩六将,架起的铁路多半是直的。遇山开山,遇水修桥,这就是中国的科技带来的时代变化。

此外,中国高铁的车身科技含量也是领跑世界的。早在 2014 年,中国的高铁就已经跑出了 605km 的时速。而要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奔腾,中国高铁必须能经受住中国南北与东西不同地理环境的考验与挑战,于是,中国人靠着自己的科技,研发出了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能够适应所有气候与地理条件的超级高铁。

也许你还不知道,到 2025 年,中国高铁的总里程将达到目前的两倍,中国将进一步用中国技术与中国科技,向世界编织起一个“时空一体化”的“超级中国”。

(摘编自《高铁网》)

1.下列关于材料二、材料三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快速增长,高铁布局更加均衡,2012-2016 年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增长了 1.4倍,中西部更是达到了 3 倍多。
B.动车组客运量在全国铁路客运量中占比逐年增长,2012 年占比不到三分之一,2016 跃升为一半还多,显示出良好的态势和发展前景。
C.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高铁投资力度大,2012-2016 五年间,高铁固定资产投资连年增长,2015 年更是达到了历史新高。
D.材料三指出,中国高铁规模大,覆盖面广,其与公路、民航、水运、城市轨道交通构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展现出交通强国的英姿。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以外国人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的高铁,侧面展示了中国高铁的优势,其中“残忍”一词形象地写出了中国高铁非常准时的特点。
B.依托于中国铁路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铁路只用了短短 5 年时间,就形成了“四纵四横”的快速铁路主骨架网。
C.材料二和材料三以数据为依据,具有说服力。材料一和材料四着眼于中外旅客的乘车体验,写了中国高铁的美妙之处,虽为主观感受,却也真实可信。
D.“复兴号”用中国标准的“纯血统”开启了中国高铁的 2.0 时代。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高铁在速度、里程和质量上将会领先欧洲的高铁。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中国高铁的特点和令国人骄傲的原因。
2020-03-11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