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乐陵市民生教育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9-25 10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近,一档全新的原创文化类节目《上新了,故宫》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引发全民关注。《上新了,故宫》打破了大众对故宫的刻板印象,让文物“活”了起来,既有内容,又有产品,“零距离”走进大众视野,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年轻人传递文物的温度与文化的内涵。

节目将静默的文物转化为富含精神文化内涵的文艺产品。每期节目都有一个主题,明星嘉宾围绕主题探寻文物的前世与今生,挖掘文物背后的价值与精神内核;通过与国内设计师和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合作,设计与时代接轨的“年轻化”文创产品让“旧文物”焕发“新生机”,实现深层次的“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故”在探寻故宫来知领域,“新”在获得文化新认知;另一方面,“故”在感知文化记忆与历史内涵,“新”在打造全新文创产品。

节目实现故宫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打开了故宫文化的另一种解读方式。它通过将文物变为文创、文创变为产品的方式,让故宫文化以具象化的文化产品被更多年轻人“带回家”,打通了观众与传统文化双向互动的新通道。“故”与“新”、“旧文物”与“新创”的平衡实现了观众与古老文明的对话,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优秀文化的弘扬开启了新纪元

(摘编自滕华琳《从<上新了,故宫>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材料二:

“超级网红”故宫又一次登顶热门话题。从故宫“紫禁城元宵灯会”的吸睛式宣传,到网友对活动质量的褒贬不一,再到网媒、专家对“故宫开发利用的边界”的广泛评论,一系列话题让我们意识到,当故宫顶着闪耀了600年的历史光环走到当下,变得可亲可近时,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正在悄然酝酿着。

不可否认,故宫作为皇家文化代表,在文创研发上,其占有的资源无可匹敌。故宫文创品类从朝珠耳机、书签等“小玩意”拓展到珠宝、美妆等多个领域,融入当下生活场景。显然,故宫文创自成一派,也带动了中国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之风。不过,对于以传承传统文化为责任的文物文创,再创作的尺度依据什么测量?是否需要建立行业标准?这些问题需要宫作为“龙头”有所作为。一些文创产品同质化重、质量不够好等问题,也需高度重视。既然是文创产品,也应当符合商品价值的一般规律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既要有适合普通大众所需的生活小玩意,也需要有追求高端品位的精致工艺品。供给以创意审美为底线,无论是趣味化还是高雅范,自内而外新生的力量才是艺术表达的本真诉求和创新方式。

故宫作为文创的先行者,在文创传播方式上常有突破。从“雍正卖萌图”开始,故宫的文物有了“深入民间”的温度和“与民同乐”的态度,故宫持续的“花式卖萌大法”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流行表达。但当沉默的文物变得热闹起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时,是以突破传统保护的方式达到展示价值和传播需求,还是以更安全的方式爱惜羽毛般保存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些过火的宣传提醒我们,过于迎合观众的设计可能非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给人留下缺少自信的印象。如果说文物创新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现代创造,那么,文化顺应时代趋势被创造和利用的方式应当更加自信。

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活化都是一条被认为能激活文化价值生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呈现,开放的底线却难以衡量。对于故宫而言,关乎的是历史,是标志,“过去”的姿态固然重要,但现在以及未来更值得思考。在市场热闹、消费者追捧的背景下,引发争议的文创可能带来了传统文化的新生,但也让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物保护陷入盲目发展态势。文创商品的复制雷同、传播方式的低俗献媚,都会丧失文化传承的根本需求。

相比于热度,文物资源的开发需要“保护和利用”的冷思考。无论是用受众喜欢的艺术方式来表达文化审美内涵,还是通过满足商业价值来实现文化创意的结果,文化遗产再创造的最终意义还是要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岑梅玲子《从故宫文创看文化遗产创意边界》)

材料三:

近年来故宫推出的文创产品多成了爆款,让“束之高阁”的文物走入寻常生活,收获市场美誉度的同时,也成功引领了国内博物馆做大做强文创产业的热潮。这已然说明,故宫的跨界正在让沉睡的历史博物馆迈向苏醒,不仅对激活内在丰富的文化价值、盘活传统文化和故宫超级IP(知识财产)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现代商业体系带来一股清流。

一项近40万人参与投票的调查显示,超半数投票者反对故宫取消年夜饭。在某种程度上,故宫火锅、故宫年夜饭等越来越接地气的载体,体现了现实中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其实,在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前提下,类似的创新之举价值几何,没有具体的判定标准,最终还应取决于市场的效果导向。不管是此前被叫停的“故宫火锅”,还是此次被取消的“故宫年夜饭”,只要在保证文化传承、创意融合的同时,保持质量稳定,与民众生活贴近,得到大众认可,皆是可以接纳的。支持“故宫年夜饭”,并不是意味着鼓励高价消费,而是给予消费者选择的自由。

(摘编自孔德淇《“故宫年夜饭”该不该取消,让市场效果说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故宫文创以具象化的文化产品打通观众与传统文化互动的新通道,在深层次上对文化“温故知新”。
B.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物保护陷入盲目发展,导致文创产品复制雷同,让文物保护和文化创新存在冲突。
C.材料二认为,故宫作为行业领袖的应有担当是让文创融入当下生活场景,进而带动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之风。
D.材料三认为文创价值的大小没有具体判断标准,最终还应取决于市场效果,这与材料二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新了,故宫》引发人们关注,部分原因是节目在内容上让观众获得文化新认知的同时打造了全新的文创产品。
B.故宫为遗产活化探索出了不少有效方式,但在传播方式上,因为对开放的底线不够自信,也存在低俗献媚等非议。
C.在故宫文创掀起一波波网络热潮时,材料二站在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角度上进行冷思考,表现出了理性思维。
D.不管文创产品与商业应该保持何等的距离,通过创新激活文物内在的丰富文化价值、盘活传统文化应是基本共识。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文化的载体,正以不同的方式与形式、履行公共教育的职能,进入寻常百姓的消费视野,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改变。
B.从某种程度来看,文创的底线思维和高线思维都是基于文化遗产的守候:不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事儿坚决不做,有利于文化遗产传承的事儿都敢于推动。
C.火锅店以乾隆《紫光阁赐宴图》为主题,推出皇宫特色的“圣旨菜单”以及“万寿菊花锅”,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宫廷文化,开张后一座难求。
D.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仅在于拥有悠久历史、丰富藏品,更在于应用这些文化资源为人们做些实实在在的贡献,在于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
4.材料二是如何一步步地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
5.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先家家都张贴的年画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某年画博物馆想就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开展文创活动,请结合文本内容,为他们提三条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留一饼

赵登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牛是个卖饼的。

宝庆和平街最末的一间小木屋,上插一黄布幌子,写着“留一饼”三个大字。幌子的左边,有一棵大桂花树,它到底活了多少年,没人能说得清,总之没五个汉子是别想抱住它的腰。桂花树底下,摆着张椅子,老牛没事就躺在椅子上摇着蒲扇,吹着风。

老牛这人,人善,心慈,可就是太固执。就拿这卖饼来说,十多年了,每天只做200个,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这些个饼,没半个时辰就被抢光了,弄得许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的吃不饱,怨气满街。

光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气的,是老牛拿着最后一个饼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装进袋子,说一句:“不卖了。”

关于老牛为啥留一饼,有人说那是老牛的秘方,得留一饼揉碎在明天的面团里,还有人说那是老牛留给自己吃的。

“留一饼”就是留一饼,谁来了也不卖!

老牛刚开始卖饼时,生意并不好,店铺在街末,铺前又有大树挡着。可是老牛仍然坚持每天做200个饼,卖不完的亲自送给街上的乞丐。

和平街的张老爷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连当官的都敬他三分。这一天张老爷过生日,许多卖吃的、卖喝的店铺,纷纷关了门,给张老爷贺寿去了。老牛不去,“管他张老爷还是赵老爷,他过他的寿,我卖我的饼”。

别的铺子关了门,那些卖力气的汉子找不着填饱肚子的地,只得远走几步到老牛的铺子里。没一会儿,竟然排起了长队。

饼快卖完时,来了个白净男人,他从队伍后面插了过来,摸出一两银子,往老牛桌上一掷:“两个饼,快点。”

老牛像是没听见,继续笑着装饼,笑着收银子。白净男人猛地一拍桌,银子跳得大拇指那么高:“老头,你聋吗?”

老牛没瞧白净男人一眼:“饼不多了,现在到后面排队说不定还能吃上一口。”

白净男人伸出手,一巴掌拍向老牛,却被一个拿折扇的男人一把挡住。折扇男人堆着笑脸:“我们这就去排队。”待到白净男人时,刚好还剩下最后一个饼,老牛把饼装好,指指挂在门口的幌子,“留一饼!”

白净男人顿时来了气,“知道我家公子是谁吗?你……”折扇男人瞪了白净男人一眼,“好,我们明天再来。”

第二天一大早,折扇男人果然来了,吃了几口饼,说了几句“好吃”,离开了。

折扇男人走了快一个月时,有人敲锣打鼓送来一块牌匾。轿子里走出来一个白净男人,男人揭开红布盖头,上写“留一饼”三个大字。看热闹的人上前一看那题款,惊了一声:“这……这竟然出自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之手。”

就在宝庆人都听说了这事,来看康亲王亲笔题的字时,老牛铺子前的牌匾却不见了。宝庆人问他,他指指铺子里的一个角落:“在那呢!”

让老牛扬名的倒不是他的饼,也不是康亲王题的字,而是宝庆城人人都在传老牛要被杀头。你想想,把亲王题的字丢在犄角里,杀十次头恐怕都不够。

传言像一阵风,连宝庆的小角落都吹到了。宝庆人都早早地排队到老牛的店铺前买饼,生怕明天就吃不上了。

可是,一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老牛的头还长在脖子上,还悠闲地在桂花树底下摇着蒲扇。

年到古稀的老牛,还是一个人在铺子里做饼。有好心的小伙子来老牛店里帮忙,有时会问起老牛做饼的诀窍,老牛总是笑笑:“你看这胖胖圆圆的饼,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

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还在做饼。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个饼带到棺材里,他做到了。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8年第2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牛性格固执的特点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对此明显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这与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是吻合的。
B.老牛敢将匾额扔在角落里,主要是因为通过卖饼一事,他已对康亲王的人品和气度有所了解,并不担心会有性命之忧。
C.“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一句,表面上说的是饼的特点,实质上道出了老牛自身的性格特点与人生追求。
D.老牛作为一个卖饼者,从中参透人生,将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为人处世很好地融为一体,也赢得了人们的认同与尊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的环境描写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点,而大桂花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老牛的形象可谓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B.买饼时,白净男人飞扬跋扈的言语行动与老牛坦然自若的冷静应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矛盾冲突中推动着情节发展。
C.老牛对有头有脸的张老爷、地位显赫的康亲王以及普通的买饼者一视同仁,这样写更有利于刻画其鲜明的人物形象。
D.关于老牛到底为什么要留一饼,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说明,这种伏笔手法的使用,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读性。
8.(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小说中老牛饼艺的高超主要是采用哪一种手法来体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9.小说的题目“留一饼”有哪些内涵?
2021-09-02更新 | 911次组卷 | 40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烟台市高考诊断性测试(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人也。少失父,家贫,佣赁以养母。行得甘肥,不敢先食,必遽还以进母。年十三,以孝闻于乡里。郡召为主簿,辞不就。齐建武末,魏主拓跋宏寇没南阳等五郡,明帝遣太尉陈显达率众复争之。师入汮口,道根与乡里人士以牛酒候军,因说显达曰:汮水迅急难进易退魏若守隘则首尾俱急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显达不听。及显达败,军人夜走,多不知山路;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寻为汮口戍副。永元中,以母丧还家。闻高祖起义师,乃谓所亲曰:扬名后世,岂非孝乎?时不可失,吾其行矣。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

天监二年,为南梁太守,领阜陵城戍。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道根曰:怯防勇战,此之谓也。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众二万,奄至城下。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退走。八年,迁贞毅将军、汝阴太守。

道根性谨厚,木讷少言。每所征伐,终不言功,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鉴功之多少,吾将何事。高祖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曰:此人口不论勋。约曰:陛下之大树将军也。处州郡,和理清静,为部下所怀。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当时服其清退,高祖亦雅重之。微时不学,既贵,粗读书。自谓少文,常慕周勃之器重。

居州少时,遇疾,自表乞还朝,征为散骑常侍、左军将军。既至疾甚,中使累加存问。普通元年正月,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十二》,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汮水迅急/难进易退/魏若守/隘则首尾俱急/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
B.汮水迅急/难进易退/魏若守隘/则首尾俱急/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
C.汮水迅急/难进易退/魏若守/隘则首尾俱急/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
D.汮水迅急/难进易退/魏若守隘/则首尾俱急/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斥候,是指古代侦查敌情的士兵。在很远的地方设立斥候,说明冯道根警惕性高。
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低的官职。古代官员兼任职位后,并不实际到任理事。
C.陛下,古代臣子对君主的尊称。陛,原意为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之下的侍者。
D.普通,年号。从汉武帝到元代,朝廷遇到大事,常会更改年号,有些皇帝有多个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道根悉心奉母,以孝闻名。他幼年丧父,靠给别人打工挣钱养母,他得到好吃的东西就赶紧回家进献给母亲;年仅十三,就凭孝行闻名乡里。
B.冯道根性情忠厚,不去争功。他因为不会表达,每次征战之后,说不出自己的功劳;部下有人埋怨,他晓之以理,被人称为“大树将军”。
C.冯道根理政有方,生活俭朴。他在州郡任官时,宽和治理,为政清明而无争;在朝廷时,居住的房宅像贫贱的布衣之士的房子一样。
D.冯道根积极备战,有勇有谋。他到阜陵不久,魏军就来进攻,他命令大开城门,派少量精兵迎战;敌人初战失利,见他气定神闲,于是退走。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4.冯道根为什么要率乡人子弟归附高祖?请简要说明。
2023-09-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民生教育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贺,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

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指韩愈)为著《讳辩》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尝叹曰:我年二十不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驾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天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居倾,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弥年绝迹。乃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

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信然。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兹惜哉!

(选自《唐才子传·李贺》)

[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B.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C.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D.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礼记·檀弓》说:“幼名,冠字。”古时婴儿出生后,一般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的时候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名。
B.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诗经》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C.云韶,黄帝所作之《云门》及虞舜所作之《大韶》的并称,后云韶指宫廷音乐。晋曹毗《江左宗庙歌·歌哀皇帝》有“愔愔云韶,尽善尽美。”
D.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滕王阁序》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贺是唐朝宗师后人,人长得纤瘦,手脚很长,但非常聪明,写字飞快,七岁诗文便震动京城。
B.太夫人赞同李贺的创作态度,认为唯有呕心沥血才能写出佳作。
C.李贺写诗崇尚奇异的风格,完全摆脱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其乐府诗常被谱成唱曲。
D.作者详细记叙李贺充满神奇色彩的病死过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说法凸显李贺出类拔萃的天赋。
18.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19.李商隐《李贺小传》有:“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联系文章内容概括李贺之“奇”。
2023-09-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民生教育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20.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节日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当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 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21.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2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庖丁解牛》能代表庖丁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9-2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民生教育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甲】。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木棉开得有些耀眼,感觉点燃春天的势头要来了木棉烈焰般的映照了整座城市。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道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它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偶尔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 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乙】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木棉开得有些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木棉烈焰般的映照了整座城市。
B.木棉开得分外耀眼,感觉点燃春天的势头要来了,木棉烈焰般的映红了整座城市。
C.木棉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
D.木棉开得有些耀眼,感觉点燃春天的势头要来了,烈焰般的木棉映照了整座城市。
2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鼓胀的木棉花苞就开了,红色的花瓣开满了没有叶子的枝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
25.请在文中【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6.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疫情期间,中国的物流承担起救援物资运输的主力军。②在疫情爆发之初,物流企业从多级配变为直达配给,③让救命物资第一时间抵达了最需要的地方。④快速物流业开通首次全球救援绿色通道,⑤利用全球性网络与物流干线大动脉向疫区输进米面、蔬菜、药品、食品、日用品等救援物资。⑥在无数实施封间管理的小区,⑦快递小哥成了“民生保障员”。⑧将新生儿奶粉、糖尿病人特殊食品经由小哥送进小区,⑨帮助人们守住这座隔绝病毒的"堡垒”。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语盘点”作为每年年末的语言年俗和文化盛宴,坚持用字词勾勒年度热点,浓缩时代精神,联结语言文化,让人们在关注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命运的同时,体会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2019年进入候选的年度汉字有“爱”“稳”“融”“创”“难”。


请你以高中生李小红的身份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从上述候选字中推荐一个年度汉字,陈述你的理由,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非连续性文本
6-90.4其他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姚思廉  《梁书》  史传文
15-19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20-210.4羁旅思乡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表达方式
四、名篇名句默写
22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23-250.65变换句式  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结构混乱选择+表达
26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语言表达
六、作文
270.4道德与社会  传承与创新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