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部分学校(老教材)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
陕西 高三 一模 2024-02-05 2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郊庙祭祀是历代朝廷乐府建设的重心。乐府始设于秦,汉初沿用,司宫中日常用乐。后因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之需,改革郊祀礼仪,将乐舞之事委任乐府,令其“采诗夜诵”,乐府遂拥有参与国家最高规格祭礼活动的职权。郊祀者,祀天地、日月、山川河流之属,对象为自然神。庙祀者,祭拜对象为祖先神。祭祀礼仪缘于古人敬畏自然之心,探寻人、神即人类与自然交流沟通的渠道。乐府部门在秦汉的设立与职能嬗变,就与这一时期祭祀制度沿革有直接关系。

②汉武帝扩张乐府,以宗教艺术形式提升政治能力,为战国以来各地流行的神灵信仰重构谱系。其以楚人世代信奉的“泰一神”凌驾诸神之上,彰显“泰一”权威,象征君权至上。与之同时,天神“泰一”协同地神“后土”及众神灵,与祭祀者一起,构筑了“天地人”一体化的观念。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建构人类与自然的良性互动,这一体现于祭祀仪式中的天人同构观,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亦有借鉴意义。

③基于天人同构、天道人道合一的观念,乐府礼乐制作往往融入彼时人类在五行、天文、术数等方面的知识信仰。大唐雅乐“十二和”的创制,既是周汉以来乐府礼仪天人同构观念的延续,又向地域文化、民族心理方面扩展深化。大唐雅乐“十二和”之规制、直接沿袭梁武帝国乐“十二雅”,但其乐舞艺术乃“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不仅追溯周汉以来雅乐遗制,复综合吸收南北朝经分裂、迁徙、再度融合之后的乐章、乐制。大唐雅乐“与天地同和”的礼乐思想,凝聚南北人心、各族文化,形成对中华礼乐文明的重新整合,体现唐王朝承古、创新的开阔政治格局。

④周代礼乐有“九夏”乐章,广泛用于郊庙、燕射场合,奠定了后世乐府雅乐的基本功能属性。汉以后“九夏”乐章的乐舞形态虽未能完整流传,但历代朝廷对于乐府雅乐的建设、力求追摹古制。汉初叔孙通依秦乐人制宗庙乐,因其“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

⑤南北朝分裂之时,南北政权往往通过乐府建制中的华夏音声,宣示为中原王朝的正统继承者。梁武帝在这方面尤其重视,亲自带头制作国乐。汉唐乐府建设虽重华音,对异族音乐也有广泛吸纳。汉横吹曲最初就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西域乐《摩诃兜乐》,后经李延年改以“新声曲”,广泛用于皇帝出行武乐。汉横吹曲于魏晋后音乐形态不传,但不少乐曲题名,后人拟作多叙边地客游、离别远行,成为边塞诗经典题名。“以备华夷”的音乐观念,体现了唐朝统治者在音乐文化方面包容开放心态,倡导华乐与夷乐和合共存。

⑥文舜、武舞各尚其德,施于国家礼仪,相辅相成。曹魏时期,缪袭造鼓吹十二曲以代汉曲,前九曲均赞美曹操平定四方武功,第十曲以后始言魏文帝受命,末曲颂魏明帝致太和。歌颂创业艰难,昭告子孙开拓守成的思想,在国家礼乐建设中成为传统。两汉以后,历代文舞、武舞之制相沿成习。文武相济的精神引导,令其时政治上充满活力,文化上积极进取,后人以“盛唐之音”指称繁荣昌盛的大唐文化,足见音乐艺术的重要贡献。

(摘编自梁海燕《汉唐乐府建设中的政治哲学意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郊祀和庙祀分别祭祀的是自然神、祖先神,并通过祭祀仪式来表达敬畏之情,在祭祀过程中也产生了众多祭祀礼仪。
B.汉武帝重构战国以来各地流行的神灵信仰谱系,这是用宗教艺术形式加强中央集权制的一种表现。
C.乐府礼乐制作融入五行、天文等方面的知识信仰,造就了古代天人同构、天道人道合一的观念。
D.后人提出“盛唐之音”,是从音乐角度赞美大唐文化的繁荣昌盛,体现出音乐艺术的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汉武帝时形成的“天地人”一体化观念的事例,论证了这种观念的现实意义。
B.文章在列举叔孙通事例的同时又使用引用论证手法,二者结合使论证过程更加严谨。
C.在论述汉唐乐府体现的具体特征时,文章提出要重视华音,同时也要吸纳异族音乐。
D.文章末段主要论证了乐府艺术作为国家政治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文武相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汉初时乐府主要负责宫中日常用乐,并拥有参与国家最高规格祭礼活动的职权。由此可看出,郊庙祭祀是汉代乐府建设的重心。
B.大唐“十二和”的乐舞艺术,既追溯周汉以来的雅乐遗制,也吸收了南北朝分裂前后的乐章、乐制。
C.“九夏”乐章的乐舞形态在汉代已不完整,但因用于郊庙和燕射,仍为后世奠定了雅乐的基本功能。
D.由西域乐改良而来的汉横吹曲曾广泛用于皇帝出行武乐,后不少乐曲题名也成为一些诗歌的标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坐上葛军的邮车,奔赴青藏线。

葛军担任投递员的格尔木市至唐古拉山镇的汽车投递邮路,沿途共有23个交接点,单程419公里,平均海拔超4500米,为沿线单位、群众提供邮件寄递、物资运送等服务。对葛军而言,这条他独自跑了11年的邮政“天路”,还有一番“家风传承”的意味。

原来,20世纪50年代,葛军的爷爷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从上海来到青海、进入邮政系统,服务青藏公路建设,公路建成后就把家安在了格尔木。70年代,葛军的父亲曾被派驻到唐古拉山镇邮政所,一待就是5年——算起来,葛军已是这个“邮政世家”的第三代。

行驶在可可西里,葛军仿佛看到了父亲在青藏线上奔波的身影:记忆中的父亲,戴着深绿色邮政大檐帽,穿着板正体面的制服,清瘦、干练。“那个年代,谁家生活都紧巴,但经父亲之手寄出去的米、面、油,从来没有少过一两半钱。”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是葛军从父亲身上学到的理。

而他比父辈走得更远: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这三条横亘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山系,都留下过葛军的足迹。

1998年,葛军从部队退伍,如愿考上青海邮电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工作。领导问起工作意愿,葛军不假思索:“我想去基层锻炼!”

他被分配到了祁连县邮政局,每天骑着自行车,负责县城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邮件寄递。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他也学到了与基层牧民,打交道的本领。这不,邮车开到可可西里五道梁,葛军马上想起那场“生死救助”——

2014年的一个冬日,寒风呼啸,大雪漫天,临近五道梁的一处居住点,牧民扎娅一岁的孩子突患急病。扎娅忧心如焚,用棉被裹紧孩子,几乎站到了马路中间,只想拦下一辆车,救救孩子。就在这时,一束灯光刺破风雪重雾,照到了她们身上,来人正是葛军。

得知情况后,葛军立即让扎娅和孩子上了车,一路顶风冒雪、艰难前行,等把孩子送到格尔木市的医院时,东边天空已然露出了鱼肚白。孩子得救了,扎娅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当面跪下感谢恩人,葛军急忙扶起她,又买了些水果放到孩子床头,便离开了。

这样的故事,葛军装满一肚子。“每次看到乡亲们接过邮件时的眼神,我就觉得,在这条路上,还可以再坚持坚持。”

不知不觉间,夕阳将邮政车的倒影在路上拉得很长,经过10个小时的跋涉,我们驶过沱沱河大桥,邮路的终点——唐古拉山镇已在眼前。

这里是青藏公路在青海境内的最后一个重镇。这座镇,非常大,足足有4.75万平方公里,雪山、冰川、草原、湖泊无数,而最少的是人。即便镇区所在的位置,也接近海拔4600米。往南,翻过唐古拉山口,便是西藏。

到镇上时,工作人员已经下班。每到一个投递点,葛军都要将邮包挨个整齐地码放在各个单位门口,等全部卸完,天已全黑,时间也到了晚上8点半。

疲惫的葛军走进一家川菜馆,小小的集镇,迎面便是熟人——一位面庞黝黑的中年人惊喜地向葛军招手,拉他坐到桌前,接着倒满一杯酒:“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解解乏,晚上睡个好觉,回头再帮我送个水样呗。”

葛军也不客气,一饮而尽:“明天一早找你拿!”

葛军明白,水文工作者常年驻守野外,远离家人,工作十分不易。只要条件允许,他就会帮水文站的工作人员带一些生活用品。几年下来,这些工作、行走在大江源头的人们,惺惺相惜间已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看着他们重逢之时的亲热熟络,再想起这一路上邮包寄送的站点,那些坚守在青藏线上的执勤官兵,还有铁路养护职工,唐古拉山镇基层干部……我们突然觉得,这条邮政“天路”,葛军并非独行。

大家坐在一起,话题愈聊愈多。“今天拍了不少好照片,回头发给你,让嫂子和娃也看看。”我们说。他立马摆手:“可别,我不爱拍工作照,拍了也删掉。”可不,翻看葛军的朋友圈:偶有“进山”或“平安返回”的照片,而中间的时段从来都是空白。

(摘编自姜峰、刘雨瑞《邮政“天路”上的信使》)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的具体数字涉及葛军的投递邮路的交接点、路程、海拔高度和工作年限等,介绍了葛军的工作情形。
B.文章通过回忆描写了葛军父亲的外貌、精神品质,刻画了一个踏实做人、尽心做事的老邮政形象。
C.葛军面临毕业分配时,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邮政路,体现出葛军的到基层去接受锻炼的思想境界。
D.葛军拒绝记者将拍摄的工作照传给自己,他也不爱拍自己的工作照,这与葛军的工作性质有关。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葛军爷爷响应国家号召、其父恪尽职守的积极工作态度等的交代,强调了葛军现在的优秀表现的主要原因是家风传承。
B.叙述葛军帮助送当地牧民生病的孩子到医院的事,说明葛军的工作除需要职业素养外,还需要与当地百姓建立良好关系。
C.文章强调了唐古拉山镇地广人稀、地貌复杂的特点,交代了葛军工作终点环境的恶劣,目的是照应此地是其父工作之地。
D.从“我们坐上葛军的邮车”和“大家坐在一起”等可以看出是用记者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讲述人物的,内容更真实可信。
6.请简要分析“我们突然觉得,这条邮政‘天路’,葛军并非独行”这句话表达的多层含意。
2024-02-05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学校(老教材)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关于文学“花盆”

铁凝

①我喜欢鲜花和植物,即便不逢节日,每年也总有一些时候到花卉市场去买花,给自己,或送朋友。北京有很多大型的花卉市场,我常去的那几家,由盆栽植物列成的长龙似的一排排通道一眼望不到头,常使我觉得就像走进了停靠着许多绿色火车的大站台。在节日里,这些市场还会增添很多花卉品种,让人感到神奇。我注意到的是卖花人和他们手下的商品——花之间的某种关系。

②从前我一直以为,卖花的人因了常年和花朵、植物在一起,面容应该是从容而有生气的,性情也多半会诚朴、安静。但是我在很多时候遇到的卖花人并非如此。他们急躁,冷漠,不诚实。面对你感兴趣的一盆花或绿叶植物,茉莉花、君子兰或者龟背竹、巴西木,他们不耐烦向你介绍这些花朵树木的脾气秉性,只急于那些花的出售。当你再三追问该如何养护即将买回家去的花朵,比如浇水的间隔时间,还有哪些花喜欢日照,哪些花喜欢阴凉,等等,他们的回答则经常含混不清,他们会应付甚至打发你似的说,怎么养都行,怎么浇水都行。

③他们一边说着,一边侍弄着手下尚未出售的花。他们忙着往君子兰肥厚的叶片上涂亮光油,又拿起喷壶往一株名为龙血的树上喷洒叶绿素,接着再给茶花和仙客来的盆子里施一点花朵鲜艳剂。经过几番化学喂养的花朵们果然精神非凡,伸着脖子摇晃着油汪汪的头,呈现出某种突击出来的不自然的亢奋。

④很多次,我买回家去的盆栽花或者树,一个月内就死了。而那些卖花人曾经告诉我,这些木本的植物可以一年年地活下去。还有一盆名叫瑞典口红的吊兰,柔韧的枝条上缀满毛茸茸的绿叶,卖花人让我耐心等待绿叶中口红(小红花)的绽放,但此花买回家不出七天就已故去。我清理死亡花朵的花盆时,才发现原来那些花盆里几乎没有土,垫在盆里的是块状的白色泡沫塑料,那些活生生的植物的根,实际上是插在了这些泡沫塑料里。然后卖花人再往花盆表面盖一层浅浅的、象征着土的土。

⑤再去买花时,我向那些卖花人揭发了他们埋在花盆里的“阴谋”,他们不以为然地说,土很贵呢,搬动起来也很重。如果我坚持要他们把花盆里的泡沫塑料拿掉,换上真实的土,他们便表现出明显的厌烦,且怨愤之情立刻挂在脸上。好像由于我这样一个顾客的多事,搅了他们划算的买卖。这更坚定了我的推测,我感觉,这样的卖花人,他们对花朵、绿树不仅没有起码的怜惜,他们对花木简直是心怀着某种粗暴的憎恨。他们忙着为花朵“涂脂抹粉”,往花盆里塞泡沫塑料,盼望的只是让亢奋的花、树快速吸引顾客,再让被买走的花、树说死就死。倘若花朵茁壮,树木平安,卖花人赚钱就失去了速度。钱要来得快,日子才有趣。请原谅我这番议论的不厚道。

⑥有时我想,如果不恰当地把文学比作花朵和植物,那么作家是种花人呢还是卖花人呢?这是一个喧嚣的、求快的时代,花朵也喧嚣。这是一个不求甚解的时代:花卖了,花插在塑料上了,花死了,与我何干?进而我想到,一个作家,不要像卖花人打发花朵那样慷慨“施肥”,不要优待地虐待。面对有难度的文学,就像卖花人应当尊重花朵生长的本意。

⑦今天的社会为什么需要文学?今天的读者为什么要读诗和小说?也许那是因为文学能够呼唤出潜伏在你心中诸多你所并不深知的情绪,从而激起你多样的思想或某些隐秘的美感。你因思想而欢愉,你因欢愉而思想。这时的思想就如中国诗人西川所言:“思想不是填空练习,思想是另起炉灶。思想到极致的人,即使他悲观厌世,他也会独自鼓掌大笑。”但是,当作家不断企图用那些“文学花盆”来打发读者时,文学首先会向作家说再见,接着作家将会被今天的每分钟都有新创意的社会抛弃。

⑧因此我说,作家要有文学野心,同时要对自己充满警惕。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停靠着许多绿色火车的大站台”运用比喻,既体现出花卉市场的植物之多,也使描写更生动,具有画面感。
B.描写卖花人对待“我”买花的态度时,用了第二人称“你”指代买花人,人称的转换很巧妙地扩大了买花人的范围。
C.“象征着土的土”表明卖花人在花盆中盖的土不但少而且还不是真正的土,语言俏皮、更形象地表达了“我”内心的真实感受。
D.人类的思想情感具有复杂性和内在的力量,文章引用西川的话想要表达作家们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
8.请根据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⑥段的具体作用。
9.请通过卖花人对待“待售花”的态度的角度简要分析当代作家需要反思的地方。
2024-02-05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学校(老教材)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十一年,九江黥布反,高皇帝疾,欲使太子往击之。是时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已侍太子,闻太子将击黥布,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乃说建成侯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无功,从此受祸矣。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乃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皆不肯为用尽力,其无功必矣。君何不急谓吕后,丞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善用兵,诸将皆陛下故等伦,乃令太子将此属,莫为用。且使布闻之,即鼓行而西尔。上虽疾,卧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虽苦,强为妻子计,载辎车,卧而行。”于是吕后为上泣而言。上曰:“吾惟竖子故不足遣,乃公自行尔。”于是上自将东,群臣居守,皆送至霸上。留侯疾,强起至曲邮,见上曰:“臣宜从,疾甚。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因说上曰:“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诸侯兵。”上谓子房:“虽疾,强起,卧而傅太子。”是时叔孙通已为太子太傅,留侯少傅事。汉遂诛黥布,太子安宁,国家晏然。

齐悼惠王者,孝惠皇帝兄也。孝惠皇帝二年,悼惠王入朝,孝惠皇帝与悼惠王燕饮,乃行家人礼,同席。吕太后怒,乃进鸩酒,孝惠皇帝知,欲代饮之,乃止。悼惠王惧不得出城,上车太息,内史参乘怪而问其故,悼惠王具以状语内史。内史曰:“王宁亡十城耶?将亡齐国也?”悼惠王曰:“得全身而已,何敢爱城哉?”内史曰:“鲁元公主,太后之女,大王之弟也。大王封国七十余城,而鲁元公主汤沐邑少。大王诚献十城为鲁元公主汤沐邑,内有亲亲之恩,外有顺太后之意,太后必大喜,是亡十城而得六十城也。”悼惠王曰:“善。”至,上奏献十城为鲁元公主汤沐邑,太后果大悦,受邑,厚赐悼惠王而归之,国遂安。

(节选自刘向《新序·谋略》)

【注】①汤沐邑:天子赐给诸侯王的封地,其收入供个人奉养之用。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太子所与俱A诸将B皆尝与C上D定天下枭将也E乃使太子F将之G此无异H使羊将狼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皇帝,开国皇帝的谥号之一,文中指刘邦的谥号,刘邦的庙号为汉太祖。
B.“存”,生存,存在,与《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中的“存”意思相同。
C.“行”,兼摄,与《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中的“行”意思不同。
D.邸,战国时诸侯或朝见皇帝的官员在京城的住所,泛指官员办事或居住的处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江黥布反叛时皇帝患病,就想派太子讨伐黥布,但侍奉太子的四位先生认为太子领兵出战,无论有无战功,都没有好处。
B.汉高祖要东征黥布,留侯张良与留守的大臣一起到霸上为皇帝送行,劝告皇帝不要与楚人正面交锋,并请求让太子做将军,监守关中的诸侯军队。
C.孝惠皇帝二年,孝惠皇帝与齐悼惠王按照家人礼仪同席宴饮,吕太后很生气,就拿出毒酒想让齐悼惠王喝,孝惠皇帝想要代饮,这个事情才结束。
D.在内史的劝说下,齐悼惠王把自己封地中的十座城献出来给鲁元公主作为汤沐邑,吕太后很高兴地接受,并厚赏了齐悼惠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何不急谓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善用兵。
(2)上车太息,内史参乘怪而问其故,悼惠王具以状语内史。
2024-02-05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学校(老教材)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示秬秸①

张未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诗人的两个儿子张秬、张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下正确的一项是(     
A.诗序描写了卖饼儿的生活环境和具体工作情景,以此交代写作诗歌的动机。
B.诗歌描写卖饼儿工作的环境时采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营造了凄冷的氛围。
C.“歌”体现出诗人对卖饼儿的称赞,“一声”用“一”强调声音的绵长和高亢等。
D.诗人认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关键是要自强不息,体现出对两个儿子的劝勉。
15.请分析本诗“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与白居易《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相同之处。
2024-02-05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学校(老教材)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食物都可来自山间,溪水很深而鱼长得肥美,所谓“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

(3)小光在学习古诗词时发现,诗人经常会用春天的到来表达内心的快乐,比如“____________”。

2024-02-05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学校(老教材)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若非亲眼所见,实在不敢相信,吼山与曹山的峭壁广厦危峦,会是古人亲手凿刻而来,直如豆腐一般切削整齐。一代代石匠经历一年年的采凿,让山的骨骼有了人的风度。如同它们的绍兴老乡鲁迅,有着最硬的骨头和最清癯的面容。

我所居住的城市有一座九郎山,骨骼亦是清奇,一半隐于山体,一半裸露山脊。山脊也清奇,直溜地拽出来,全不似一般山脊的蜿蜒逶迤。山脊两侧的山石是九郎山散落的骨骼:一些山石状如伏虎,并不都瘦骨嶙峋,大约有的被山风磨去了棱角;而另一些山石,总愿傲骨长存。骨骼都亮敞地裸着,连其中砾石都裸得坦然。

风来时,我听见了风里的箫音,泛音丝丝缕缕扯出来,也分明有嶙峋骨气。这些骨骼大约是抗不过风里的骨气,越发嶙峋了。

17.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18.把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改写为一个长单句。要求:可以调换语序、增删少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2024-02-05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学校(老教材)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现代人习惯上把有身份的未婚女子称为——“千金小姐”,以示对其尊重。其实,“千金”在最初的时候不是指女子,       

“千金”一词首次出现于《南史》的记载,南朝梁著名文学家谢庄有个小儿子叫谢朏,十岁便能出口成章。【乙】一天,谢庄带着儿子陪皇帝游览姑苏。(苏州)【丙】游玩过程中,皇帝听说谢朏才华横溢,便让他当场写一篇“洞井赞”。谢朏一挥而就,“文不加点,援笔即成”。皇帝大为惊讶:“虽小,奇童也。”一旁的宰相王景文也给谢庄道喜:“贤子足称神童、复为后来特达。”一番话听得谢庄心花怒放,他拍着儿子的后背说:“真吾家千金!”不仅长大后的谢朏成了文学家,还当上了尚书令。此后的数百年内,“千金”一词一直作为出类拔萃、德才兼备的

“千金”这个词语,       :【丁】元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最早使用词语的这个意思,“小姐也,我则是个庶民百姓之女,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明、清以后的话本小说中,大户人家的女孩被普遍称为“千金”,于是,      

19.文中甲乙丙丁四句话所使用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D.丁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2-05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学校(老教材)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的两个弟子宓子贱和巫马期都担任过单父的管理者。宓子贱治理单父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治理单父时,日夜不休息,“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宓子贱原因,宓子贱说自己治理单父凭借众人力量,而巫马期凭借的是自己的力量。

你对宓子贱和巫马期治理单父的做法有何看法?请以“个人力量和众人力量”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2-05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学校(老教材)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实用类文本
7-90.4铁凝  议论性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刘向(约前77-前6)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4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94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80.65变换句式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表达题组
19-21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20.4为人处世  任务驱动型作文  理性思辨  个人 他人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