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5-2016学年甘肃省武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甘肃 高二 期末 2017-07-19 31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
①文学经典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长期以来受到数字影视媒介编创者的青睐。
②以往,文学经典作为文本阅读的典范,通常以单一的线性阅读为主,对受众的文学水平及文学修养要求很高,隶属于“小众文学”的范畴。而随着数字影视媒介化的介入,“大众性”的特质使得文学经典从高高在上的存在,逐渐成为视听化的“大众文化”,这对文学经典的传播与传承有一定的推动。伴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文学经典将会在电影、电视、艺术表演等多种形态之外,以全新的艺术形态示人,并能够更好地实现虚幻与现实的还原,使文学经典在表现和存在的形式上更丰富、更立体、更易于接受。
③当前,由文学经典衍生出的作品,正在和原著一起逐步进入产业化链条。一部作品的诞生,已经由单一的传播渠道向多渠道传播扩展,由此产生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商业价值也得到提升。文学是提供审美的艺术品,也是提供思想的精神养料。然而数字影视媒介化以声音、图像为主,以文字为辅的特质,或多或少地削减了文学经典的深度与力度。文学以或幽默、或平实、或优美、或泼辣的文字描述,给受众以玩味和想象空间,每个读者的脑海里都有一个对角色的重造,而数字影视媒介的具象化特点直接切断受众的想象空间。
④随着数字影视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当下文学经典的数字呈现,在表现形式和声音的震撼上趋于极致,但在作品的内容上、角色的塑造上却显得苍白。如果说过去的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是“十年磨一剑”,那么现在数字影视媒介对经典的翻拍更符合市场化的商业特点,能收到良好的经济回报,可是媒介人却失去了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如果说早些年改编的影视作品是向经典致敬,那么时下泛滥于荧屏、银幕的改编就是在吃文学经典影响力的老本。如果以歪曲、无厘头的戏说来重复经典,则是对经典的不敬,更是对受众无情的戕害。
⑤在我看来,如何把握好忠实原著与锐意创新的关系非常重要。该超越原著的地方应当“飞跃到位”,忠实并不等于“死忠”。忠实于原著的,不一定是原著的人物设定和情节设置,而是原著的人文精神。
⑥文学经典的地位是建立在时代和读者的基础之上,分析受众的审美心理与时代风尚,应该成为影视艺术创作之前的一门必修课。观众对改编作品有着不同的心理期待,尤其在对文学经典的改编上表现得更为强烈。
⑦对于文学经典而言,如何更好地传播而不仅仅因袭原著文本,是对影视工作者阅历、见识的检验,是一种深刻解读文学经典基础上的高层次攀登。改编名著经典,前提是弘扬经典所蕴含的人文意义,使经典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更为广泛、深入的普及。
⑧在数字影视媒介产业化的今天,数字影视的编创者是以社会责任为先还是以经济利益为上,是决定文学经典重塑质量如何的关键。有必要呼唤投入与产出成正比,更有必要呼唤责任、道义与社会担当。
(选自2013年11月1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学经典”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经典在过去属于“小众文学”的范畴,是因为它是文本阅读的典范,主要通过单一的线性阅读,只为少数高素质的文学欣赏者服务。
B.随着技术手段的革新,文学经典已经在电影、电视、艺术表演等多种形态之外,以全新的艺术形态示人,在表现和存在的形式上更丰富、立体和易于接受。
C.文学经典要靠时代和读者来确立自身的地位,当前,文学经典及其衍生出的作品正逐步进入产业化链条。
D.文学经典以或幽默、或平实、或优美、或泼辣的文字描述,提供审美的艺术品和思想的精神养料,并且给受众以玩味和想象空间。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数字影视媒介化的介入,使文学经典从“小众文学”逐渐成为视听化的“大众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经典的传播与传承。
B.数字影视媒介具有具象化的特点,即其以声音、图像为主,以文字为辅的特质。文学经典本身具有的深度与力度也因影视改编而不可避免地有所削弱。
C.观众对文学经典的改编期待很高,这就要求在影视创作之前以弘扬经典所蕴含的人文意义为前提,分析受众的审美心理与时代风尚。
D.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检验着影视工作者的阅历、见识。影视媒介编创者为了更好地传播经典就不能因袭原著文本,而应该在深刻解读文学经典基础上锐意创新。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长期以来文学经典受到数字影视媒介编创者的青睐,原因在于文学经典本身具有的经久不衰的魅力以及它的巨大的经济利益,投入与产出能成正比。
B.过去的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者对经典心存敬畏,“十年磨一剑”。而当今则更注重市场化的商业特点,为此,有的甚至还进行歪曲、无厘头的戏说。
C.名著经典的改编,应该舍弃原著的人物设定和情节设置,重在弘扬经典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这是决定文学经典重塑质量的关键。
D.文学经典作品的数字影视创编是把双刃剑,如果要收到良好的经济回报,就必须满足受众不同的心理期待,这必然会失去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
2016-11-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甘肃省武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文言文阅读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贵,户科给事中。父宝,永州知府。顺之生有异禀。稍长,洽贯群籍。年三十二,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引疾归。久之,除吏部。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景。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至十八年选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起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起南京兵部主事。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纠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围要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渡江,贼己为遂等所灭。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讣闻,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节选自《明史》)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不复叙         复叙:再度任用
B.督舟师邀之海外 督:督促
C.坚壁不出         壁:营垒
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条:分条陈述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B.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C.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D.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顺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博览群书,而且融会贯通。二十三岁时,在会试中得了第一,改任翰林院庶吉士。
B.倭寇的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唐顺之率领水军,把倭寇引到海外予以全部歼灭,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击沉十三艘敌船。
C.在姚家荡和三沙两战之后,由于李遂被调往南京任职,唐顺之就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李遂任凤阳巡抚。
D.淮、扬二州发生大饥荒时,唐顺之于是上书提出了加强海防、处理善后事宜等九条措施。汛期时,唐顺之带病巡海,后来病逝。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译文:               
(2)遂欲纠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
译文:               
2016-11-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甘肃省武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春 日
杨万里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8.本诗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试简要赏析“随”“着”两字的妙处。
9.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全诗的角度简要赏析之。
2016-11-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甘肃省武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0. 名篇名句默写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坠青云之志。
(3)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
(4)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甘肃省武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梦里有你
罗威刚要出门,接到一个电话:“罗威啊,我是李台阳。好,我马上就过来。”
罗威想:和李台阳这么多年没联系了,自己刚升职,莫不是……
门铃响了,门开处,伸进一个乱蓬蓬的脑袋,一只黑色的塑料袋子“嗵”地放在地板上。
罗威说:“是台阳啊,快请进。”
坐在沙发上,罗威递烟给李台阳。李台阳抽出一支,凑在鼻子上闻闻,说:“罗威,你混得不错啊。”
“听说你要来,特地去超市买的。”罗威用打火机给他点烟。
李台阳嘻嘻一笑,放下烟,说:“那么破费干吗?我早戒了,那东西耗钱。”
罗威说:“那就吃些水果吧。”
李台阳也不客气,抓了个苹果,边吃边环顾房子,说:“你这房子够气派啊。”
罗威说:“我是‘负翁’一个,现在每月还在还房贷呢。”
李台阳说:“你们夫妻俩都是白领阶层,这钱来得容易,债也还得快。哪像我们,能吃饱饭,不生病,孩子上得起学,就上上大吉了。”
罗威想,这像是要借钱的开场白吧。他说:“是啊,现在,谁都活得不容易。”
李台阳说:“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打小就知道,你将来肯定比我活得有出息。”
罗威说:“哪里哪里,也是混口饭吃吧。”
李台阳正色道:“你这样说就不对了,人要知足,对吧?”然后,又开起玩笑:“你可不要犯错误啊。”
两人聊起童年时的事儿,说到小时候的邻居谁离婚了,谁出国了,谁还是那么一副臭脾气,一聊聊到快中午,李台阳还是没说他来的目的。
罗威说:“台阳,咱们去外面馆子吃吧,边吃边聊。”
李台阳说:“今天肯定不吃了,我答应老婆回家吃饭的。”仍然继续刚才的话题。
罗威见他一直不提正事,又没有走的意思,想到自己下午还有个会,又不好意思催促,心里便有些七上八下起来,心想可能李台阳不好意思自己提出来,便说:“台阳,你还在摆地摊吗?不如找个固定的工作,做保安什么的,收入也比那强啊。”
李台阳说:“我不喜欢做保安,我倒是想过自己租个门面,这样总比被城管赶来赶去强。”
罗威说:“城管大队的人我倒是认识,你今后有什么麻烦的话,我可以帮忙。”
李台阳拍了一下罗威的肩膀,说:“兄弟,有你这句话,说明我没有白惦记你。十多年了啊,你还是这般热心肠。好,我高兴,真是高兴啊。”边说边站了起来。
罗威说:“吃了饭再走。”
“老婆还在家等着我呢。好,我走了啊。”
听着李台阳“嗵嗵”的脚步声一路下去,罗威低头看了看地板上的黑袋子,打开来一看,原来是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鱼籽干。
罗威不知说啥好,忽然觉得自己特俗。
楼梯口又传来“嗵嗵”的脚步声,好像是李台阳的。罗威想:可能刚才他没勇气说出口,就冲这一袋子鱼籽干,不管他提啥要求,自己一定想办法。
打开门,果然是李台阳,尴尬的脸上都是亮晶晶的汗珠。他不好意思地说:“你们这个小区像个迷宫,我绕来绕去总找不到大门。”
罗威说:“瞧我这粗心,应该陪你下楼去的。”说着,便和李台阳下了楼。走到楼下,李台阳去开自行车锁,那辆车和李台阳一般灰不溜秋、尘头垢面。
罗威问:“你是骑车来的?”他知道李台阳住在西城,从那骑车到他这儿,起码要一个小时。
李台阳说:“是啊,骑惯了。”
罗威说:“台阳,你有啥困难只管开口,我能帮的一定帮你。”
李台阳说:“没啥事,就想来看看你。”
罗威说:“多年咱都没联系了,你今天上门一定有事。你只管说,别开不了口。”
李台阳看看罗威,似下了决心说:“我说出来你可别生气。”
见罗威点头,李台阳说:“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得了重病,很多人都围着你哭。这一醒来,我心里就七上八下的,连地摊都不想摆了。知道你混得好,我也不想打搅你了。可这梦搅得我难受,连我老婆都催我来看看你,看你气色这么好,我就放心了。唉,梦呗,我这人还真迷信。”
罗威的眼睛红了,他一把抱住李台阳,说:“兄弟。”
11.“罗威不知说啥好,忽然觉得自己特俗。”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说中的李台阳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的语言、结局很有特色。请在语言和结局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李台阳和罗威是童年时的好朋友,李台阳给罗威带来他“小时候最爱吃的鱼籽干”,可以看出李台阳虽然与罗威多年没有联系,可是一直没有忘记他。
B.罗威一直猜李台阳来访是有求于自己,因为他刚升了职,而且自己的生活水平比李台阳高,他有些嫌弃李台阳,想赶快打发他走,而李台阳却浑然不知。
C.罗威想知道李台阳来访的原因,可是李台阳只是和他叙旧事闲谈,于是罗威就故意说如果有困难,可以帮忙,目的就是弄清真相。
D.小说以“梦里有你”为题,既在情节上照应李台阳梦见罗威这件事,也在主题上暗示人们对纯真的人性、情谊的怀念与渴盼,可谓言浅意深。
E.罗威喜欢用功利的心理和别人交往,文章中关于罗威的心理描写无一不生动地表现出他多疑世故、优柔寡断的一面,细腻地刻画出罗威微妙复杂的心理。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15.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虽说他是文化人,可他对茶的了解的确不敢恭维,在他眼里茶只是下里巴人用以解渴的东西。
B.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C.高考提前一个月进行,使莘莘学子从七月流火的最炎热的日子里解脱出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考生的关怀。
D.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
2016-11-18更新 | 46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1-2012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7月2日《重庆晚报》刊登的一道号称世界最难的数独题,吸引了许多高手挑战。重庆江北区一位83岁的退休老人闭关15天,最终把这道题解了出来。
B.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成员是由二战时期帮助中国抗战的美国飞虎队队员及其亲友、支持者和赞助者等成员组成。
C.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经过两年多的考古研究,一些文物证明至少在百万年前,重庆主城区就已经有了远古人类的活动。
D.环保主义者最近公布的一项报告指出,由于受疾病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一些濒危物种正面临威胁,地球将出现“第六次大灭绝事件”。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1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德国诗人席勒有篇诗作名叫《大地的瓜分》,写的是希腊神话故事。其大意是,宙斯对人类说:“把世界领去!”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之后,来了一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宙斯问诗人:“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诗人说:“我在你身边,                                        。”
①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
②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
③竟然忘记了凡尘
④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
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④②③①D.②④①③
2016-11-18更新 | 396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1届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18. 根据下面的内容,给“微公益”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2019-12-04更新 | 492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莱芜一中高三4月自主检测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19. 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2016-11-18更新 | 153次组卷 | 8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浠水实验中学高三年级九月月考语文卷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困难(0.15)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枭(猫头鹰)遇到了鸠,鸠说:“您将到哪里去?”枭说:“我将向东迁徙。”鸠说:“为什么呢?”枭说:“乡里人都厌恶我的叫声,所以我将向东迁徙。”鸠说:“您能够改变叫声,就可以了。如果您不能够改变叫声,即使向东迁徙,那里的人们还是会厌恶您的。”
你同意鸠的意见吗?人是应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还是应该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呢?请以“改变自己与改变环境”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2016-11-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甘肃省武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5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名句名篇默写
3
语言文字应用
4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11-140.4其他小说  戏剧
二、文言文阅读
4-70.4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8-90.4
四、名篇名句默写
10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50.64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160.64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170.64选择题
180.6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190.65变换句式语言表达
六、作文
200.15写作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